一种端盖压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850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端盖压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端盖压装设备。



背景技术:

端盖和刷架的压装时电机生产工艺中必不可少的生产环节,现有的压装工作主要采用人工压装,其流程为:先由工人将刷架放置在模具内,再将端盖放置在刷架上方,再由传感器检测端盖是否到位后,再由工人操作压装气缸对端盖及刷架进行压装;然而上述压装流程中,没有对刷架的放置及到位情况进行检测,因此很容易出现漏放刷架的情况,进而降低了产品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盖压装设备。本技术方案利用承载装置和顶升装置实现了当工作人员漏放刷架时顶升装置将无法顶起端盖,使工作人员可快速清楚的确定端盖下方是否放置刷架,并采取补救措施的技术效果,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同时,本技术方案的结构及原理简单巧妙,并且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工的使用,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端盖压装设备,用于将刷架压装在端盖上,包括支撑板、承载装置、打弯压装装置、顶升装置和移动装置;

所述移动装置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承载装置可移动的连接在所述移动装置的顶部,所述承载装置和顶升装置固定在所述移动装置的顶部,所述打弯压装装置位于所述承载装置的上方并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连接;

所述刷架和端盖放置在所述承载装置上,所述顶升装置插入所述承载装置内使所述刷架和端盖顶起,所述打弯压装装置将所述刷架打弯并使其压装在所述端盖上。

上述方案中,还包括机台,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机台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端盖压装设备还包括框架,所述机台固定在所述框架内。

上述方案中,所述承载装置包括承载板、固定块和滑块;

所述固定块底部连接在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所述滑块固定在所述承载板的下表面;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具有与所述端盖和刷架匹配的固定凹槽,所述端盖和刷架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内;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还具有顶升凹槽,所述顶升凹槽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凹槽的侧面连通,所述顶升凹槽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块的侧面与外界连通。

上述方案中,所述顶升装置包括顶升座和顶升气缸,所述顶升座固定在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所述顶升气缸与所述顶升座连接;所述顶升气缸的活塞杆通过所述顶升凹槽插入所述固定凹槽内,用于将所述端盖和刷架沿固定凹槽的轴向顶起。

上述方案中,所述顶升凹槽具有两个,两个顶升凹槽沿所述固定凹槽的径向对称布置,所述顶升装置具有两个,两个所述顶升装置分别与两个所述顶升凹槽匹配。

上述方案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座、移动气缸和滑轨;所述移动气缸连接在所述移动座上,所述滑块可移动的连接在所述滑轨上;

所述移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承载板连接,所述移动气缸的活塞杆通过在所述移动气缸上的往复运动,使所述承载板朝向或背向所述移动气缸移动。

上述方案中,所述承载板朝向所述移动气缸移动后停止的位置为上止点;所述承载板背向所述移动气缸移动后停止的位置为下止点。

上述方案中,所述打弯压装装置包括打弯气缸和压装气缸,所述打弯气缸与所述上止点对应并通过打弯支架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打弯支架为门型支架;所述压装气缸与所述下止点对应并通过压装支架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压装支架为门型支架。

上述方案中,所述打弯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打弯支架的横梁上,所述打弯气缸的活塞杆背向所述打弯气缸的缸体的一端具有打弯压块,所述打弯气缸的活塞杆使所述打弯压块朝向所述固定块移动,对所述刷架进行打弯;

所述打弯支架的立柱为缓冲杆,所述打弯支架的立柱上套设有可沿所述打弯支架的立柱轴向移动的打弯缓冲环,所述打弯支架还具有两端分别与所述打弯支架的两个立柱上的打弯缓冲环连接的打弯缓冲板,所述打弯缓冲板还与所述打弯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压装气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压装支架的横梁上,所述压装气缸的活塞杆背向所述压装气缸的缸体的一端具有压装压块,所述压装气缸的活塞杆使所述压装压块朝向所述固定块移动,将所述刷架进行再次打弯并将所述刷架压装在所述端盖上;

所述压装支架的立柱为缓冲杆,所述压装支架的立柱上套设有可沿所述压装支架的立柱轴向移动的压装缓冲环,所述压装支架还具有两端分别与所述压装支架的两个立柱上的压装缓冲环连接的压装缓冲板,所述压装缓冲板还与所述压装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盖压装设备,实现了当工作人员漏放刷架时顶升装置将无法顶起端盖,使工作人员可快速清楚的确定端盖下方是否放置刷架,并采取补救措施的技术效果,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同时,本技术方案的结构及原理简单巧妙,并且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工的使用,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端盖压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端盖压装设备的总装配图。

图中:1、支撑板 2、承载装置 3、打弯压装装置 4、顶升装置

5、移动装置 6、端盖 7、机台 8、框架

21、承载板 22、固定块 23、滑块 24、固定凹槽

25、顶升凹槽 31、打弯气缸 32、压装气缸

33、打弯支架 34、压装支架 35、打弯缓冲环

36、压装缓冲环 37、打弯缓冲板 38、压装缓冲板

39、打弯压块 41、顶升座 42、顶升气缸

51、移动座 52、移动气缸 53、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端盖压装设备,用于将刷架(图中未示出)压装在端盖6上,包括支撑板1、承载装置2、打弯压装装置3、顶升装置4和移动装置5;

移动装置5固定在支撑板1的上表面,承载装置2可移动的连接在移动装置5的顶部,承载装置2和顶升装置4固定在移动装置5的顶部,打弯压装装置3位于承载装置2的上方并与支撑板1的上表面连接;

刷架和端盖6放置在承载装置2上,顶升装置4插入承载装置2内使刷架和端盖6顶起,打弯压装装置3将刷架打弯并使其压装在端盖6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是:工作人员将刷架和端盖6放置在承载装置2上,其中,刷架位于端盖6的下方;操作移动装置5使承载装置2移动到制定位置上,操作顶升装置4顶起刷架和端盖6,操作打弯压装装置3对刷架进行打弯并使其压装在端盖6上;其中,若工作人员漏放刷架,顶升装置4将无法顶起端盖6,因此,工作人员可快速清楚的确定端盖6下方是否放置刷架,并采取补救措施,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同时,上述技术方案的结构及原理简单巧妙,并且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工的使用,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优选的,端盖压装设备还包括机台7,支撑板1的下表面与机台7的上表面连接;端盖压装设备还包括框架8,机台7固定在框架8内。

具体的,承载装置2包括承载板21、固定块22和滑块23;

固定块22底部连接在承载板21的上表面,滑块23固定在承载板21的下表面;固定块22的顶部具有与端盖6和刷架匹配的固定凹槽24,端盖6和刷架放置在固定凹槽24内;固定块22的顶部还具有顶升凹槽25,顶升凹槽25的一端与固定凹槽24的侧面连通,顶升凹槽25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块22的侧面与外界连通。

具体的,顶升装置4包括顶升座41和顶升气缸42,顶升座41固定在承载板21的上表面,顶升气缸42与顶升座41连接;顶升气缸42的活塞杆通过顶升凹槽25插入固定凹槽24内,用于将端盖6和刷架沿固定凹槽24的轴向顶起;若工作人员漏放刷架,则端盖6下方的固定凹槽24内将无刷架,进而顶升气缸42的活塞杆将无法顶起端盖6,工作人员可快速清晰的判断端盖6下方是否有刷架,进而采取补救措施,提高了产品合格率,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整体质量。

优选的,顶升凹槽25具有两个,两个顶升凹槽25沿固定凹槽24的径向对称布置,顶升装置4具有两个,两个顶升装置4分别与两个顶升凹槽25匹配;通过将顶升凹槽25和顶升装置4分别设置两个并对陈布置,保证了端盖6和刷架时在提升时的平衡度。

具体的,移动装置5包括移动座51、移动气缸52和滑轨53;移动气缸52连接在移动座51上,滑块23可移动的连接在滑轨53上;

移动气缸52的活塞杆与承载板21连接,移动气缸52的活塞杆通过在移动气缸52上的往复运动,使承载板21朝向或背向移动气缸52移动。

进一步的,承载板21朝向移动气缸52移动后停止的位置为上止点;承载板21背向移动气缸52移动后停止的位置为下止点。

具体的,打弯压装装置3包括打弯气缸31和压装气缸32,打弯气缸31与上止点对应并通过打弯支架33与支撑板1的上表面连接,打弯支架33为门型支架;压装气缸32与下止点对应并通过压装支架34与支撑板1的上表面连接,压装支架34为门型支架。

优选的,打弯气缸31的缸体固定在打弯支架33的横梁上,打弯气缸31的活塞杆背向打弯气缸31的缸体的一端具有打弯压块39,打弯气缸31的活塞杆使打弯压块39朝向固定块22移动,对刷架进行打弯;其中,上止点位置为承载板21的原点位置,工作人员将端盖6和刷架在承载板21位于上止点时放置如固定凹槽24内,再操作打弯气缸31使刷架具有轻微弯折;

打弯支架33的立柱为缓冲杆,打弯支架33的立柱上套设有可沿打弯支架33的立柱轴向移动的打弯缓冲环35,打弯支架33还具有两端分别与打弯支架33的两个立柱上的打弯缓冲环35连接的打弯缓冲板37,打弯缓冲板37还与打弯气缸31的活塞杆连接;利用打弯支架33、打弯缓冲环35和打弯缓冲板37对打弯气缸31的活塞杆的力进行缓冲,避免打弯气缸31的压力过大导致端盖6和刷架损坏的情况。

优选的,压装气缸32的缸体固定在压装支架34的横梁上,压装气缸32的活塞杆背向压装气缸32的缸体的一端具有压装压块(图中未示出),压装气缸32的活塞杆使压装压块朝向固定块22移动,将刷架进行再次打弯并将刷架压装在端盖6上;

其中,操作移动装置5的移动气缸52,使承载板21和滑块23在滑轨53上背向移动座51移动,直至到达下止点;操作压装气缸32使刷架具有围绕端盖6的较大幅度的折弯,实现刷架与端盖6之间的压装;再次操作移动装置5的移动气缸52,使承载板21和滑块23在滑轨53上朝向移动座51移动,直至到达上止点,工作人员取出压装好的端盖6和刷架。

压装支架34的立柱为缓冲杆,压装支架34的立柱上套设有可沿压装支架34的立柱轴向移动的压装缓冲环36,压装支架34还具有两端分别与压装支架34的两个立柱上的压装缓冲环36连接的压装缓冲板38,压装缓冲板38还与压装气缸32的活塞杆连接;利用压装支架34、压装缓冲环36和压装缓冲板38对压装气缸32的活塞杆的力进行缓冲,避免压装气缸32的压力过大导致端盖6和刷架损坏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