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初加工后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9450发布日期:2018-06-12 19:3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件初加工后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生产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工件初加工后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压缩机时,其中包括对曲轴箱端盖加工的加工中心,工件如图1所示,包括呈方形设置的板体,板体中心向板体一侧延伸出中心管体,板体的四个角处与中心管体同向延伸出等长的周围管体,并且周围管体背离板体的端面开有定位孔;在板体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块,在安装块上开设有安装孔,并且安装孔的轴线与板体平面相平行,在安装孔周围攻丝有用于安装螺栓的螺纹孔。

加工中心是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一种高度自动化的多功能数控机床,可以采用人工上料下料,也可采用机械臂上料下料,为了提高操作安全性,现在大部分均采用机械臂进行上下料,机械臂将工件放入到加工中心后,工件在加工中心内会经过钻孔等操作,由于丝锥对工件攻丝时容易发生折断的现象,并且钻孔完成的工件孔壁会有毛刺,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工件在加工中心加工完成后还需要人工对螺纹孔进行检测以及对安装孔去毛刺等处理,劳动力需求大,人工耗费大。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件初加工后的处理装置,具有可以对初加工后的工件进行自动检测并去毛刺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工件初加工后的处理装置,包括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前端设置有置物台,所述置物台设置有用于对工件定位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一侧设置有处理机构,所述定位机构背离下料机构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处理完成的工件推送到下料机构的推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件在加工中心加工完成后,由机械臂将工件从加工中心内夹取并放到置物台的定位机构上,定位机构对工件进行定位,避免工件在受力时发生晃动或偏斜,之后处理机构启动,并对工件进行丝锥检测同时进行去毛刺等操作,对工件处理完成之后,处理机构收回,定位机构解除对工件的定位,之后推动组件启动并将工件推动到下料机构上,由下料机构带动下料,从而实现了工件的自动化检测以及去毛刺,节省了人力,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置物台与下料机构上表面的导轨,工件卡设在导轨上,并且周围管体的内壁面与导轨侧壁面相抵触,所述导轨位于置物台上的部分高度高于工件周围管体的高度,周围管体下方设置有用于对工件沿导轨方向定位的顶起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轨由两条平行设置的板组成,并且导轨一端位于置物台上表面,另一端位于下料机构上表面,将工件放到导轨上时,工件周围管体的侧壁和导轨的侧壁相抵触,并且工件中间管体位于导轨的两块板之间,使得工件能够卡在导轨上,并且导轨位于置物台上方的部分高度大于工件周围管体的高度,使得当工件卡在导轨上时,工件的周围管体与置物台不接触,需要定位时由顶起组件向上伸出并将工件卡住实现定位,从而便于后续步骤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起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置物台下方的顶升气缸,所述顶升气缸的活塞杆朝上设置并且连接有与置物台平行的顶升板,所述顶升板上表面与四个周围管体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顶针,所述置物台与顶针对应开设有供顶针向上穿入到周围管体内的针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顶升气缸推动顶升板向上抬升时,顶针穿过针孔并穿进工件的定位孔中,这样工件在顶针和导轨的作用下实现定位,定位完整之后通过处理机构对工件进行检测处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处理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置物台一侧的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设置有检测气缸,所述检测气缸横向并正对置物台设置,所述检测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与螺纹孔同轴共线的探针,所述连接板设置有与安装孔同轴共线的毛刺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气缸推动连接板朝向工件移动时,探针正好伸入到工件的螺纹孔内,若此时螺纹孔内有断掉的丝锥等杂物,通过探针可将丝锥等杂物顶出,避免丝锥残留在螺栓孔内影响工件品质,由于在工件的安装孔内壁上会存在毛刺,为了高效的取出毛刺,在连接板朝向工件的侧面上设置有和安装孔相对应的毛刺刷,当检测气缸带动连接板向工件移动时,毛刺刷同时伸入到安装孔内并除去毛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置物台背离下料机构一侧的支板,所述支板设置有推动气缸,所述推动气缸活塞杆朝向下料机构设置并用于将工件推送到下料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工件处理完成后,顶起组件向下收回,推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置物台背离下料机构一侧的支板,在支板上固定设置有推动气缸,此处的推动气缸选用普通气缸即可实现,此时推动组件可以将工件推动到下料机构并由下料机构带动下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轨由置物台向下料机构呈向下倾斜设置,并且导轨位于下料机构上方的部分高度小于周围管体的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推动组件的推动下,工件沿导轨向下料机构移动,并且导轨由置物台向下料机构呈逐渐向下倾斜设置,导轨位于下料机构上方的部分高度小于工件的周围管体的高度,使得工件滑动到下料机构上方时,工件的底部可以落到下料链板上,并由下料链板带动向前传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架,所述下料架转动设置有下料链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下料链板的转动可以将工件带动并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毛刺刷呈圆锥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毛刺刷做成圆锥形的,一方面可以配合安装孔的形状,另一方面便于毛刺刷伸入安装孔内,减少边沿碰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架两侧设置有用于防止工件发生偏斜的限位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件在下料链板上传送时,工件位于两根限位杆之间,可以有效防止工件传送过程中发生偏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由橡胶材料制成的缓冲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气缸的活塞杆朝向工件设置并且连接有缓冲块,缓冲块由橡胶制成,当推动气缸推动工件时可以减小碰撞。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工件在加工中心加工完成后,由机械臂将工件从加工中心内夹取并放到置物台的定位机构上,定位机构对工件进行定位,避免工件在受力时发生晃动或偏斜,之后处理机构启动,并对工件进行丝锥检测同时进行去毛刺等操作,对工件处理完成之后,处理机构收回,定位机构解除对工件的定位,之后推动组件启动并将工件推动到下料机构上,由下料机构带动下料,从而实现了工件的自动化检测以及去毛刺,节省了人力,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其二,在推动组件的推动下,工件沿导轨向下料机构移动,并且导轨由置物台向下料机构呈逐渐向下倾斜设置,导轨位于下料机构上方的部分高度小于工件的周围管体的高度,使得工件滑动到下料机构上方时,工件的底部可以落到下料链板上,并由下料链板带动向前传送。

附图说明

图1为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处理机构以及推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顶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板体;2、中心管体;3、周围管体;4、定位孔;5、安装块;6、安装孔;7、螺纹孔;8、下料机构;9、置物台;10、定位机构;11、处理机构;12、推动组件;13、导轨;14、顶起组件;15、顶升气缸;16、顶升板;17、顶针;18、针孔;19、支架;20、检测气缸;21、连接板;22、探针;23、毛刺刷;24、支板;25、推动气缸;26、下料架;27、下料链板;28、限位杆;29、缓冲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针对如图1所示的工件,包括呈方形设置的板体1,板体1中心向板体1一侧延伸出中心管体2,板体1的四个角处与中心管体2同向延伸出等长的周围管体3,并且周围管体3背离板体1的端面开有定位孔4;在板体1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块5,在安装块5上开设有安装孔6,并且安装孔6的轴线与板体1平面相平行,在安装孔6周围通过攻丝开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螺纹孔7。

一种工件初加工后的处理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设置在机械臂一侧的下料机构8,在下料机构8靠近机械臂一侧设置有置物台9,工件放在置物台9上,在置物台9上设置有对工件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10,在置物台9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工件进行检测并去毛刺的处理机构11,在置物台9背离下料机构8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处理完成的工件推送到下料机构8的推动组件12;首先工件在加工中心内进行初加工,完成后机械臂将工件取出,并将工件放到置物台9上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提高了对工件检验去毛刺的自动化程度,节省了人力。

如图3所示,下料机构8包括下料架26,下料架26底部支撑在地面上,并且在下料架26上转动设置有下料链板27,此处的下料链板27即为市面上常见的链板,并由主动轮和从动轮带动传动,置物台9固定设置在下料架26的一端并且置物台9与链板的上表面平齐;如图4所示,定位机构10包括设置在置物台9上表面的导轨13,导轨13由两条平行设置的板组成,并且导轨13一端位于置物台9上表面,另一端位于下料机构8上表面,将工件放到导轨13上时,工件周围管体3的侧壁和导轨13的侧壁相抵触,并且工件中间管体位于导轨13的两块板之间,使得工件能够卡在导轨13上,并且导轨13位于置物台9上方的部分高度大于工件周围管体3的高度,使得当工件卡在导轨13上时,工件的周围管体3与置物台9不接触,在置物台9上设置有顶起组件14。

如图4所示,顶起组件14包括固定设置在置物台9下方的顶升气缸15,顶升气缸15朝上设置并且顶升气缸15的活塞杆连接有顶升板16,顶升板16和置物台9平行设置,顶升板16上表面和工件的四个周围管体3对应的位置朝上设置有顶针17,在置物台9上和顶针17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针孔18,当顶升气缸15推动顶升板16向上抬升时,顶针17穿过针孔18并穿进工件的定位孔4中,这样工件在顶针17和导轨13的作用下实现定位,定位完整之后通过处理机构11对工件进行检测处理。

如图3所示,处理机构11包括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置物台9一侧的支架19,在支架19上固定设置有检测气缸20,检测气缸20的活塞杆朝向工件的安装块5设置,并且检测气缸20的活动端连接有连接板21,连接板21朝向安装块5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四根探针22,并且探针22分别和螺纹孔7相对应,当检测气缸20推动连接板21朝向工件移动时,探针22正好伸入到工件的螺纹孔7内,若此时螺纹孔7内有断掉的丝锥等杂物,通过探针22可将丝锥等杂物顶出,避免丝锥残留在螺栓孔内影响工件品质,由于在工件的安装孔6内壁上会存在毛刺,为了高效的取出毛刺,在连接板21朝向工件的侧面上设置有和安装孔6相对应的毛刺刷23,当检测气缸20带动连接板21向工件移动时,毛刺刷23同时伸入到安装孔6内并除去毛刺。

当对工件处理完成后,顶起组件14向下收回,如图4所示,推动组件12包括设置在置物台9背离下料机构8一侧的支板24,在支板24上固定设置有推动气缸25,此处的推动气缸25选用普通气缸即可实现,推动气缸25的缸体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板24上,推动气缸25的活塞杆朝向工件设置并且连接有缓冲块29,缓冲块29由橡胶制成,当推动气缸25推动工件时可以减小碰撞;在推动气缸25的推动下,工件沿导轨13向下料机构8移动,并且导轨13由置物台9向下料机构8呈逐渐向下倾斜设置,导轨13位于下料机构8上方的部分高度小于工件的周围管体3的高度,使得工件滑动到下料机构8上方时,工件的底部可以落到下料链板27上,并由下料链板27带动向前传送,在下料架26上还设置有两根导向杆,两导向杆分别设置在下料架26的两侧,用于防止工件在传送过程中发生偏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