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铜线生产用拉丝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9997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合金深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精度铜线生产用拉丝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铜线在拉丝过程中需要用到拉丝模具,拉丝的过程是铜线先在模具内的挤压区受到挤压,进而使直径变小,然后经过定径区,确定铜线的直径,但是在这过程中,铜线与模具之间存在摩擦,摩擦力容易使铜线表面出现刮痕,降低铜线表面的质量与尺寸精度,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精度铜线生产用拉丝模具,为克服上述的不足,通过对传统的铜线拉丝模具进行结构改进,使其具有润滑功能,减小摩擦,提高铜线的表面质量与尺寸精度,同时,通过对定径区的改进,使其可以通过更换部件而达到生产出不同直径的铜线,操作更加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精度铜线生产用拉丝模具,包括模体、进料区、压缩区、过渡区;其中:模体内设置有进料区,进料区内侧设置有压缩区,压缩区内侧设置有过渡区,模体顶部还设置有进油管,进油管内设置有油塞,模体侧面还设置有安装槽。

一种高精度铜线生产用拉丝模具,其中:模体内设置有油腔,油腔上方与进油管连通,下方与微细渗油管连通,微细渗油管下端设置有微细渗油孔,且油腔依次通过微细渗油管、微细渗油孔与过渡区连通。

一种高精度铜线生产用拉丝模具,其中:安装槽内通过螺纹结构安装有控制环,控制环内设有定径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传统的铜线拉丝模具进行结构改进个,使其具有润滑功能,减小摩擦,提高铜线的表面质量与尺寸精度,同时,通过对定径区的改进,使其可以通过更换部件而达到生产出不同直径的铜线,操作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附图标记:模体1、进料区2、压缩区3、过渡区4、油腔5、进油管6、油塞7、微细渗油管8、微细渗油孔9、安装槽10、控制环11、定径出料口12。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请参阅图1,一种高精度铜线生产用拉丝模具,包括模体1、进料区2、压缩区3、过渡区4;其中:模体1内设置有进料区2,进料区2内侧设置有压缩区3,压缩区3内侧设置有过渡区4,模体1顶部还设置有进油管6,进油管6内设置有油塞7,模体1侧面还设置有安装槽10。

实施例2、请参阅图1,一种高精度铜线生产用拉丝模具,其中:模体1内设置有油腔5,油腔5上方与进油管6连通,下方与微细渗油管8连通,微细渗油管8下端设置有微细渗油孔9,且油腔5依次通过微细渗油管8、微细渗油孔9与过渡区4连通,具有润滑功能,减小摩擦力,提高铜线的表面质量与尺寸精度。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请参阅图1,一种高精度铜线生产用拉丝模具,其中:安装槽10内通过螺纹结构安装有控制环11,控制环11内设有定径出料口12,可更具不同的生产需要更换不同直径的控制环11。其余同实施例1。

工作原理:

在进行铜线拉丝时,铜线由进料区2进入,在拉力作用下进入到压缩区3内,同时,铜线的直径被压缩而减小,经过压缩区3后进入到过渡区4内,同时,润滑油从油腔5中依次经过微细渗油管8与微细渗油孔9渗入到过渡区4内,进而减小铜线表面与过渡区4内壁的摩擦力,进而确保铜线表面质量,提高其表面尺寸精度,经过过渡区4后进入到控制环11内的定径出料口12中,在定径出料口12中即可完成铜线直径的最终定型,最终从定径出料口12中出来,完成铜线的拉丝,由于安装槽10与控制环1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因此在需要生产处不同直径的铜线时,只需拆下控制环11,更换不同内径的控制环11,即可满足不同直径铜线的生产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