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5194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滚压装置。



背景技术:

滚压是一种压力光整加工,是利用金属在常温状态的冷塑性特点,利用滚压工具对工件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工件表层金属产生塑性流动,填入到原始残留的低凹波谷中,而达到工件表面粗糙值降低。由于被滚压的表层金属塑性变形,使表层组织冷硬化和晶粒变细,形成致密的纤维状,并形成残余应力层,硬度和强度提高,从而改善了工件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和配合性。滚压是一种无切削的塑性加工方法。

现有技术中,对工件进行多个面的辊压时,无一体滚压成型的装置,都是通过分部滚压而成,分部滚压人工要求量多,且成型结构不够精确,容易产生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一体滚压成型的装置。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滚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平设置的固定工作平台;

活动安装在所述固定工作平台上的第一滚压组件,所述第一滚压组件设有压合在工件的底面上的第一滚压面;

活动安装在所述固定工作平台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滚压组件的上方的第二滚压组件,所述第二滚压组件设有压合在所述工件的顶面上的第二滚压面;

至少设置有两个,并活动安装在所述固定工作平台上的第三滚压组件,所述第三滚压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滚压组件的两侧,所述第三滚压组件设有压合在所述工件侧面上的第三滚压面;

用于驱动所述工件穿过所述第一滚压面、第二滚压面以及第三滚压面的驱动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滚压组件和/或所述第二滚压组件做升降运动的升降装置;

和/或

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分别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三滚压组件沿着与第三滚压面垂直的方向运动的动力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滚压组件包括:

安装在所述固定工作平台的第一固定座,

至少两个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座上的第一滚压轮,所述第一滚压轮沿同一水平面设置,且其外表面用于压合在所述工件的底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滚压组件包括:

安装在所述固定工作平台上的第二固定座;

至少一个转动连接第二固定座上的第二滚压轮,所述第二滚压轮的外表面压合在所述工件的顶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

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滚压轮旋转;或者

用于驱动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滚压轮的旋转,所述第一滚压轮之间通过能够传递扭矩的传动连接件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滚压组件包括:

固定在所述固定工作平台上的第三固定座;

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固定座的第三滚压轮,所述第三滚压轮的外表面压合在所述工件的侧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固定座还包括:

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工作平台上的第二固定基座;

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滚压轮的第二活动连接座,所述第二活动连接座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滑动连接轴,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基座顶部的正下方;

竖直设置的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基座顶部与所述第二活动连接座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三固定座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工作平台上的第三固定基座;

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三滚压轮的第三活动连接座;以及

其顶部连接在所述第三固定基座上,其底部连接在所述第三活动连接座上的第三滑动连接轴,所述第三滑动连接轴与所述第三滚压面垂直,所述第三活动连接座通过所述第三滑动连接轴与所述第三固定基座滑动连接;

连接在所述第三固定基座与第三滑动连接轴之间的第三缓冲元件,所述第三缓冲元件与所述第三滑动连接轴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装置包括:

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固定基座上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外螺纹;

固定在所述第三活动连接座上的旋转螺母,所述旋转螺母与所述旋转轴螺纹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工作平台上还设有辅助定位装置,其包括:

固定在所述固定工作平台上的第四固定基座;以及

转动连接在所述第四固定基座上的滚轴,所述滚轴用于与所述工件部分接触,其用于所述工件在竖直方向上的支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设置第一滚压组件、第二滚压组件和第三滚压组件,分别与工件的底面、顶面以及侧面接触,并进行滚压,从而实现了工件一体滚压成型,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遇到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中:2-固定工作平台;4-第一滚压组件;5-第一滚压面;6-第二滚压组件;7-第二滚压面;8-第三滚压组件;9-第三滚压面;10-第一固定座;12-第一滚压轮;14-第二固定座;16-第二滚压轮;18-第三固定座;20-第二固定基座;22-第二活动连接座;24-第二弹性元件;26-第三固定基座;28-第三活动连接座;30-第三滑动连接轴;34-第三缓冲元件;36-旋转轴;38-旋转螺母;40-辅助定位装置;42-第四固定基座;44-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2所示,本发明包括:

水平设置的固定工作平台2;

活动安装在所述固定工作平台2上的第一滚压组件4,所述第一滚压组件4设有压合在工件的底面上的第一滚压面5;

活动安装在所述固定工作平台2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滚压组件4的上方的第二滚压组件6,所述第二滚压组件6设有压合在所述工件的顶面上的第二滚压面7;

至少设置有两个,并活动安装在所述固定工作平台2上的第三滚压组件8,所述第三滚压组件8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滚压组件4的两侧,所述第三滚压组件8设有压合在所述工件侧面上的第三滚压面9;

用于驱动所述工件穿过所述第一滚压面5、第二滚压面7以及第三滚压面9的驱动装置。

本发明设置第一滚压组件4、第二滚压组件6和第三滚压组件8,分别与工件的底面、顶面以及侧面接触,并进行滚压,从而实现了工件一体滚压成型,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遇到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滚压组件4和/或所述第二滚压组件6做升降运动的升降装置;

和/或

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分别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三滚压组件8沿着与第三滚压面9垂直的方向运动的动力装置。

第二滚压组件6和第三滚压组件8分别设有升降装置和动力装置,用来根据工件的尺寸进行调节,使设备具有较高的通用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滚压组件4包括:

安装在所述固定工作平台2的第一固定座10,

至少两个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座10上的第一滚压轮12,所述第一滚压轮12沿同一水平面设置,且其外表面用于压合在所述工件的底面上。

设置多个第一滚压轮12对工件进行滚压,其接触区域长,受力均衡,具有较好的滚压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滚压组件6包括:

安装在所述固定工作平台2上的第二固定座14;

至少一个转动连接第二固定座14上的第二滚压轮16,所述第二滚压轮16的外表面压合在所述工件的顶面上。

通过第二滚压轮16和第一滚压轮12配合使得工件的顶面和底面在滚压时产生相应的压力。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

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滚压轮16旋转;或者

用于驱动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滚压轮12的旋转,所述第一滚压轮12之间通过能够传递扭矩的传动连接件连接。

通过电机驱动第二滚压轮16或者第一滚压轮12旋转,通过第一滚压轮12或者第二滚压轮16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工件的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滚压组件8包括:

固定在所述固定工作平台2上的第三固定座18;

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固定座18的第三滚压轮,所述第三滚压轮的外表面压合在所述工件的侧面上。

工件的侧面采用第三滚压轮进行滚压,其压力稳定,并且施加均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固定座14还包括:

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工作平台2上的第二固定基座20;

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滚压轮16的第二活动连接座22,所述第二活动连接座22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二滑动连接轴,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基座20顶部的正下方;

竖直设置的第二弹性元件24,所述第二弹性元件24固定在所述第二固定基座20顶部与所述第二活动连接座22之间。

设置第二弹性元件24,当工件与第二滚压轮16之间的压力过大时,能够将部分力卸到第二弹性元件24中,防止压力过大损坏工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三固定座18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工作平台2上的第三固定基座26;

转动连接有所述第三滚压轮的第三活动连接座28;以及

其顶部连接在所述第三固定基座26上,其底部连接在所述第三活动连接座28上的第三滑动连接轴30,所述第三滑动连接轴30与所述第三滚压面9垂直,所述第三活动连接座28通过所述第三滑动连接轴30与所述第三固定基座26滑动连接;

连接在所述第三固定基座26与第三滑动连接轴30之间的第三缓冲元件34,所述第三缓冲元件34与所述第三滑动连接轴30连通。

同样,设置第三弹性元件,当工件与第三滚压轮之间的压力过大时,能够将部分力卸到第三弹性元件中,防止压力过大损坏工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装置包括:

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固定基座26上旋转轴36,所述旋转轴36上设置有外螺纹;

固定在所述第三活动连接座28上的旋转螺母38,所述旋转螺母38与所述旋转轴36螺纹连接。

设置旋转轴36和旋转螺母38,通过调节旋转轴36,能够改变第三滚压轮与工件的位置,使得设备可以使用多种尺寸的工件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工作平台2上还设有辅助定位装置40,其包括:

固定在所述固定工作平台2上的第四固定基座42;以及

转动连接在所述第四固定基座42上的滚轴44,所述滚轴44用于与所述工件部分接触,其用于所述工件在竖直方向上的支撑。

设置辅助定位装置40,用于工件在竖直平面内的辅助支撑和定位。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