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外壳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2134发布日期:2018-08-07 18:26阅读:16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金属加工领域,具体涉及汽车外壳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机动车数量猛增,而道路建设发展速度和安全系数并没有与之匹配,使得道路发生事故的概率骤然上升,这对汽车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外壳作为汽车第一层防护,其制造显得有关重要。

汽车的外壳在制造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冲压切割,产生对应的形状。由于冲压切割是在冲压模具内进行的,工作人员很难知晓,进行冲压的刀片或其他切割组件是否完成了整个工件的切割,而切割结果,只有开模的时候才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汽车外壳冲压模具,能够检测冲压切割的结果。

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

包括上模、下模、挡板、限位箱、控制器和绿灯,挡板竖直设置在下模的四周,上模能够深入挡板所围合的空间内;所述限位箱位于下模的下方;所述上模通过推进杆连接压力机;

所述下模设有落料孔,所述落料孔内设有上下滑动的顶杆,所述顶杆为t形杆,顶杆的竖直部能够伸入下模的落料孔中,顶杆的水平部两端与限位箱的内壁相抵且将限位箱分为上腔和下腔,顶杆的水平部能够在限位箱的内壁上下滑动;所述顶杆的顶部竖直设有通孔;

通孔内壁的中部设有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感应器,红外线感应器与红外线发射器相对设置,所述红外线感应器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后,向控制器发送灭灯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绿灯所在电路导通,当控制器接收到红外线感应器发送的灭灯信号时,控制绿灯所在电路断开;

所述落料孔的内壁设有导电片,所述顶杆竖直部的顶端嵌有铜线,顶杆下移时,所述铜线能够与导电片接触,当铜线与导电片接触时,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感应器和控制器所在电路均导通;所述挡板底部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内设有气管,气管的远离通气孔的一端连通限位箱的上腔顶部。

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方案中的汽车外壳冲压模具在使用时,在压模阶段,工件摆放在下模上,且工件将落料孔挡住,压力机启动后通过推进杆带动上模向下移动;

上模的下移挤压由上模的底壁、挡板的侧壁、下模顶壁和工件顶壁围合成的空间内的空气,使得上述空间内气压高于限位箱内上腔的气压,从而空间内的空气通过气管到达限位箱的上腔部分,推动了顶杆的水平部沿着限位箱的内壁向下移动,保证压模的过程中顶杆不会露出,影响压模效果;

由于顶杆是中空的,所以工件被冲压出的废料沿着落料孔掉落到顶杆的通孔中,进而进入到限位箱的下腔,使得限位箱的下腔成为废料收集腔室;

同时,随着顶杆的下移,位于顶杆竖直部顶端的铜线与落料孔内的导电片接触,从而使得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感应器和控制器所在电路均导通,即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感应器和控制器均能够正常工作;

随着工件冲压的废料穿过通孔到达限位箱的下腔,废料将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挡住,红外线感应器没有感应到红外线发射器发送的红外线,此时控制器控制绿灯点亮;

当工件穿过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感应器之间后,红外线感应器可以感应到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红外线感应器向控制器发送灭灯信号,控制器接收到该灭灯信号后,控制绿灯所在电路断开,即绿灯熄灭;

因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绿灯的点亮情况判断冲压切除是否到位。

而后在压模成功后的脱模阶段,压力机通过推动杆带动上模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上述空间的体积增大,空间内的气压低于限位箱上腔内的气压,从而使得顶杆的水平部沿着限位箱的内壁向上移动,从而使得顶杆的竖直部向上移动,进而将工件从下模中顶出完成脱模工序,无需人工参与;

同时随着顶杆竖直部的上移,竖直部顶端的铜线也上移,从而与落料孔的导电片错开,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感应器、控制器和绿灯所在电路均断开,无需人工参与,节约电能。

进一步,所述通气孔的内壁与气管之间设有气密件。

本方案中利用气密件提高通气孔与气管之间的气密性,避免“空间-管道内-腔体”中的空气泄露。

进一步,所述限位箱底部设有用于运送废料的开口。

考虑到废料在限位箱底部堆积,对顶杆水平部的上下运动造成阻碍,本方案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开口将限位箱底部的废料清除。

进一步,所述气管靠近通气孔一端的内壁设有活性炭层。

本方案利用活性炭层对气管中的气流进行过滤,从而避免大量灰尘通过气管进入上腔,在顶杆水平部顶端堆积,影响水平部的上下移动。

进一步,所述通孔内设有单向阀。

本方案中利用单向阀对通孔内的气流进行限制,避免限位箱下腔内的灰尘杂物重新被吸回到下模。

进一步,所述限位箱的内壁与气管之间设有气密件。

本方案中利用气密件提高限位箱上腔与气管之间的气密性,避免“空间-管道内-腔体”中的空气泄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车外壳冲压模具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模1、下模2、挡板3、限位箱4、推进杆5、顶杆6、落料孔7、气管8。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汽车外壳冲压模具,安装在工作台的右部,包括上模1、下模2、挡板3和限位箱4,下模2安装在工作台上;工作台的左部设有竖直板,竖直板的上部焊接水平的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部安装压力机,压力机的输出轴朝下,该输出轴连接推进杆5,推进杆5的底部与上模1焊接,上模的底壁通过夹爪连接有钻头;挡板3焊接在下模2顶壁的四周,,上模1能够在压力机的推动下向下移动,从而进入挡板3围合的空间内;限位箱4位于下模2的下方;

下模2顶部设有用于摆放工件的型腔,型腔底部设有落料孔7,落料孔7位于钻头的正下方,落料孔7内设有上下滑动的顶杆6,顶杆6为t形杆,顶杆6的竖直部能够伸入下模2的落料孔7中,顶杆6的水平部两端与限位箱4的内壁相抵且将限位箱4分为上腔和下腔,顶杆6的水平部能够在限位箱4的内壁上下滑动,限位箱4底部设有用于运送废料的开口;

顶杆6的顶部竖直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单向阀,避免下腔内的灰尘杂物重新被吸回;通孔内壁的中部设有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感应器,红外线感应器与红外线发射器相对设置,红外线感应器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后,向控制器发送灭灯信号,控制器用于控制绿灯所在电路导通,当控制器接收到红外线感应器发送的灭灯信号时,控制绿灯所在电路断开;所述落料孔7的内壁设有导电片,顶杆6竖直部的顶端嵌有铜线,当顶板下移时,铜线能够与导电片接触;当铜线与导电片接触时,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感应器和控制器所在电路均导通。

挡板3底部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内设有气管8,通气孔的内壁与气管8之间设有气密件,气密件选择橡胶气垫,用来增强气管8与通气孔之间的气密性,气管8的下端连通限位箱4的上腔顶部,气管8上部设有活性炭层,活性炭层用于吸收灰尘,避免下压的时候,灰尘通过气管8进入上腔,从而在顶杆6水平部顶端堆积,影响水平部的上下移动。

在使用时,包括压模阶段和脱模阶段。

(1)压模阶段

将工件摆放在下模2的型腔内,压力机启动后通过推进杆5带动上模1向下移动;上模1的下移挤压由上模1的底壁、挡板3的侧壁、下模2顶壁和工件顶壁围合成的空间内的空气,使得空间内气压高于限位箱4内上腔的气压,从而空间内的空气通过气管8到达限位箱4的上腔部分,推动了顶杆6的水平部沿着限位箱4的内壁向下移动,保证压模的过程中顶杆6不会露出,影响压模效果;

由于顶杆6的竖直部是中空的,所以工件被冲压出的废料沿着落料孔7掉落到顶杆6的通孔中,进而进入到限位箱4的下腔,使得限位箱4的下腔成为灰尘废料收集腔室,而后工作人员可以从限位箱4底部的开口中将这些废料运送出去;且对下一个工件进行冲压时,由于限位杆下移,所以下腔内的空气被挤压,被挤压的气流会将废料和杂物吹向出口,便于杂物和废料的运出。

同时,随着顶杆6的下移,位于顶杆6竖直部顶端的铜线与落料孔7内的导电片接触,从而使得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感应器、控制器和绿灯所在电路均导通,即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感应器、控制器和绿灯均能够正常工作;

随着工件冲压的废料穿过通孔到达限位箱4的下腔,废料将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挡住,红外线感应器没有感应到红外线发射器发送的红外线,此时控制器控制绿灯点亮;

当工件穿过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感应器之间的连线后,红外线感应器可以感应到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红外线感应器向控制器发送灭灯信号,控制器接收到该灭敌鞥信号后,控制绿灯所在电路断开,即绿灯熄灭;

因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绿灯的点亮情况判断冲压切除是否到位。

(2)脱模阶段

压力机通过推动杆带动上模1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由上模1的底壁、挡板3的侧壁、下模2顶壁和工件顶壁围合成的空间体积增大,空间内的气压低于限位箱4上腔内的气压,从而使得顶杆6的水平部沿着限位箱4的内壁向上移动,从而使得顶杆6的竖直部向上移动,进而将工件从下模2中顶出完成脱模工序,无需人工参与;

同时随着顶杆6竖直部的上移,竖直部顶端的铜线也上移,从而与落料孔7的导电片错开,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感应器、控制器和绿灯所在电路均断开,无需人工参与,节约电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