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室内设置镁捕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4226发布日期:2018-11-13 21:39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加热室内设置镁捕集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室内设置镁捕集器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真空铝钎焊炉主要用于机油冷却器、油散热器、汽车空调蒸发器、板翅式空分热交换器、大功率电子元件水冷板等产品的真空钎焊,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铝及其合金的真空钎焊工艺日趋成熟,并广泛应用。

铝的化学活性强,通常表面有一层极为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性质非常稳定,在旧膜被破坏时又形成新膜。钎焊时需要破坏这层膜,否则熔化的钎料不能与母材润湿。Mg在500~580℃范围内大量增发,镁蒸气在真空钎焊中能促进钎料的流动性,使用镁做活化剂的方法已成为真空铝钎焊的正式工艺。铝真空钎焊使用适量的镁粉做钎剂,利用镁蒸气对铝氧化膜的置换和破坏作用来改善钎料的润湿性。镁蒸气的渗入还会降低钎料与母材间的界面张力,从而增强了钎料的润湿能力。促进钎料流动,帮助钎焊。但是过量的镁蒸气也会引起真空室的污染,长期使用会造成真空度的降低,影响钎焊工艺,降低钎焊的接头的性能。

在铝真空钎焊设备中,通过工作的真空系统将加热时产生的大量镁蒸气抽出真空室。但是当镁蒸气抽离加热温区时,在加热室外冷却,会沉积在加热室壳外壁及炉壳内壁上,造成污染。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真空度逐渐达不到工艺要求,需要对炉体与加热室进行清洗才可以继续工作。有些设备,镁甚至凝在加热室反射屏上,污染严重,清洗的工作量巨大,需对加热室重新组装,既影响生产,费用也较高。因此,镁捕集器的应用,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在过去的设备中,也曾出现过镁捕集结构的设计,但是是在炉体真空口处使用,与常用的灰尘捕集器区别不大,只能防止镁进入真空系统中,无法防止镁蒸气对真空室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降低镁污染的加热室内设置镁捕集器。

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加热室内设置镁捕集器,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加热室,加热室两端设有炉门,炉门边沿处设有设有抽真空缝隙,其特征在于:在炉门内侧设有镁捕捉器,所述镁捕捉器为水冷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冷结构包括围绕炉门边沿处设置的水冷管,所述水冷管两端分别与设置于炉体外的供水管和出水管相连,供水管连接供水结构;所述供水结构可为水泵。

所述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水冷结构包括接触面,接触面内设有走水管,所述走水管两端分别与设置于炉体外的供水管和出水管相连,供水管连接供水结构;所述供水结构可为水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镁捕集器作用于加热室内,通过水冷管引入的方式,进行冷却。该镁捕集器安装于加热室前后两端,当真空系统工作时,镁蒸气通过前后炉门的缝隙抽出加热室,必然经过两端的镁捕集器,镁遇冷沉积。

因此该结构可有效地对镁蒸气进行捕集,大大降低了镁对炉体的污染。而且,镁捕集器安装于炉体两端,靠近炉门,结构简单,方便拆卸清洗。只需要隔一段时间拆卸下来用砂纸打磨,即可再次安装使用,经济性与实用性都非常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炉体结构侧视图。

图中,1为镁捕捉器;2为炉门;3为加热室、4为炉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根据附图1所示,加热室内设置镁捕集器,包括炉体4,炉体4内设有加热室3,加热室3两端设有炉门2,炉门2边沿处设有设有抽真空缝隙,其特征在于:在炉门内侧设有镁捕捉器1,所述镁捕捉器1为水冷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冷结构包括围绕炉门边沿处设置的水冷管,所述水冷管两端分别与设置于炉体外的供水管和出水管相连,供水管连接供水结构;所述供水结构可为水泵,供水管和出水管穿过炉门处均设有密封座。

所述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水冷结构包括接触面,接触面内设有走水管,所述走水管两端分别与设置于炉体外的供水管和出水管相连,供水管连接供水结构;所述供水结构可为水泵,供水管和出水管穿过炉门处均设有密封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镁捕集器作用于加热室内,通过水冷管引入的方式,进行冷却。该镁捕集器安装于加热室前后两端,当真空系统工作时,镁蒸气通过前后炉门的缝隙抽出加热室,必然经过两端的镁捕集器,镁遇冷沉积。

因此该结构可有效地对镁蒸气进行捕集,大大降低了镁对炉体的污染。而且,镁捕集器安装于炉体两端,靠近炉门,结构简单,方便拆卸清洗。只需要隔一段时间拆卸下来用砂纸打磨,即可再次安装使用,经济性与实用性都非常好。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