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廊用自平衡可旋转双钻头自动打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1338发布日期:2019-04-05 21:33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廊用自平衡可旋转双钻头自动打孔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廊用自平衡可旋转双钻头自动打孔机,属于打孔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物中的暖通、给排水、动力、工艺、电气等管道、设备、线缆等都须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管廊内。支架现在多为拱形结构,支架的两端由现场打孔后以膨胀螺栓或化学锚栓等固定,管廊内壁打孔多数采用市面上购买的电锤人工进行定位打孔。这种打孔方式存在定位准确度不高、打孔效率低、人工打孔高空作业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廊用自平衡可旋转双钻头自动打孔机,解决了现有打孔方式定位准确度不高、打孔效率低、人工打孔高空作业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廊用自平衡可旋转双钻头自动打孔机,包括升降平台、角度调节装置、电钻推进装置、两个电钻、间距调节装置和控制器;

两个电钻设置在间距调节装置上,间距调节装置调节两个电钻间距,间距调节装置设置在电钻推进装置上,电钻推进装置用以推动两个电钻前进或后退,电钻推进装置设置在角度调节装置上,角度调节装置用以调整两个电钻所在平面与所述打孔机放置平面之间的夹角,角度调节装置设置在升降平台上,控制器控制升降平台、角度调节装置、电钻推进装置、两个电钻和间距调节装置。

升降平台底座底面上设置有若干陀螺仪自平衡装置,陀螺仪自平衡装置底端设置有自锁脚轮。

自锁脚轮包括脚轮、脚轮架、旋钮和旋钮轴,脚轮架固定在陀螺仪自平衡装置底端,脚轮架底端设置有轮槽,脚轮嵌在轮槽内,并且与轮槽一侧轴接,轮槽另一侧开有轴孔,轴孔侧壁上开有异形导向槽,旋钮轴穿在轴孔内,旋钮轴位于外侧的端部与旋钮固定,旋钮轴位于轮槽内的端部设置有刹车片,与旋钮轴相对的脚轮端面上也设置有刹车片,旋钮轴侧壁上设置有嵌入异形导向槽的凸起,旋钮轴旋转,凸起沿异形导向槽移动,旋钮轴上的刹车片朝向脚轮刹车片移动或者背向脚轮刹车片移动。

升降平台底座顶面上设置有配重。

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上支架、下支架、角度调节电机、半齿轮、驱动齿轮和带动齿轮;

下支架和角度调节电机均固定在升降平台上,上支架底端固定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均与下支架轴接,半齿轮设置在转轴上,带动齿轮与下支架轴接,带动齿轮与半齿轮啮合,驱动齿轮设置在角度调节电机轴端部,驱动齿轮与带动齿轮啮合,驱动齿轮两侧均设置有锁住带动齿轮的自锁机构。

自锁机构包括双面齿条、推动件、铰链件和自锁爪,双面齿条竖向滑移设置在下支架上,推动件横向滑移设置在下支架上,铰链件和自锁爪均与下支架铰接,双面齿条的一侧与驱动齿轮啮合,另一侧与推动件一端抵靠,推动件的另一端与铰链件的一端抵靠,铰链件的另一端与自锁爪的一端抵靠,自锁爪的另一端与带动齿轮的齿抵靠,自锁爪与下支架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铰链件与下支架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间距调节装置包括导轨、间距调节电机和调节齿轮;

导轨和间距调节电机均固定在电钻推进装置上,两个电钻均滑移设置在导轨上,两个电钻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沿导轨方向的间距调节齿条,调节齿轮设置在间距调节电机轴端部,调节齿轮与两间距调节齿条啮合。

电钻推进装置面向打孔壁的一侧设置有柔性的粉尘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定位准确,打孔效率高,便于高空打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自锁脚轮剖视图;

图4为自锁脚轮侧视图;

图5为自锁机构示意图;

图6为电钻推进装置的第一种结构图;

图7为电钻推进装置的第二种结构图;

图8为电钻推进装置的第三种结构图;

图9为间距调节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管廊用自平衡可旋转双钻头自动打孔机,包括升降平台1、角度调节装置5、电钻推进装置4、两个电钻2、间距调节装置3和控制器。

两个电钻2设置在间距调节装置3上,间距调节装置3调节两个电钻2间距,间距调节装置3设置在电钻推进装置4上,电钻推进装置4用以推动两个电钻2前进或后退,电钻推进装置4设置在角度调节装置5上,角度调节装置5用以调整两个电钻2所在平面与所述打孔机放置平面之间的夹角,角度调节装置5设置在升降平台1上,控制器设置在升降平台1上,控制器控制升降平台1、角度调节装置5、电钻推进装置4、两个电钻2和间距调节装置3。

升降平台1采用常见的升降平台1即可,如剪叉式升降平台1、类似于电梯的升降平台1等。

升降平台1底座底面上设置有若干陀螺仪自平衡装置7,陀螺仪自平衡装置7底端设置有自锁脚轮8。

陀螺仪自平衡装置7设置在升降平台1底座底面的角上,现有的陀螺仪自平衡装置7结构有多种,这里可采用一种简单的结构,包括升降模块以及设置在升降模块上的陀螺仪,陀螺仪和升降模块均连接控制器,升降模块可采用常见的电缸,通过陀螺仪测量所在地面的倾斜度,调整各角电缸的高度。

如图3和4所示,自锁脚轮8包括脚轮72、脚轮架71、旋钮73和旋钮轴,脚轮架71固定在陀螺仪自平衡装置底端,脚轮架71底端设置有轮槽,脚轮72嵌在轮槽内,并且与轮槽一侧轴接,轮槽另一侧开有轴孔,轴孔侧壁上开有异形导向槽75,旋钮轴穿在轴孔内,旋钮轴位于外侧的端部与旋钮73固定,旋钮轴位于轮槽内的端部设置有刹车片74,与旋钮轴相对的脚轮72端面上也设置有刹车片74,旋钮轴侧壁上设置有嵌入异形导向槽75的凸起76,旋钮轴旋转,凸起76沿异形导向槽75移动,旋钮轴上的刹车片74朝向脚轮72刹车片74移动或者背向脚轮72刹车片74移动。

旋钮73顺时针旋转,凸起76沿异形导向槽75下移,旋钮轴朝向脚轮72移动,旋钮轴上的刹车片74与脚轮72上的刹车片74帖靠,通过刹车片74之间的摩擦力自锁;旋钮73逆时针旋转,凸起76沿异形导向槽75上移,旋钮轴背向脚轮72移动,滑块上的刹车片74与脚轮72上的刹车片74分离。

为了保证整个装置的平稳,升降平台1底座顶面上设置有配重6,配重6的具体重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角度调节装置5包括上支架52、下支架51、角度调节电机、半齿轮54、驱动齿轮56和带动齿轮55。下支架51和角度调节电机均固定在升降平台1上,上支架52的截面为三角形,上支架52的截面为倒置的三角形,上支架52底端固定有转轴53,转轴53的两端均与下支架51轴接,半齿轮54设置在转轴53上,带动齿轮55与下支架51轴接,带动齿轮55与半齿轮54啮合,驱动齿轮56设置在角度调节电机轴端部,角度调节电机连接控制器,驱动齿轮56与带动齿轮55啮合,驱动齿轮56两侧均设置有锁住带动齿轮55的自锁机构。

角度调节电机带动驱动齿轮56转动,驱动齿轮56带动带动齿轮55转动,带动齿轮55转动带动半齿轮54转动,半齿轮54带动转轴53转从,从而带动上支架52转动实现角度调节。

如图5所示,自锁机构包括双面齿条57、推动件58、铰链件59和自锁爪510,双面齿条57竖向滑移设置在下支架51上,推动件58横向滑移设置在下支架51上,铰链件59和自锁爪510均与下支架51铰接,双面齿条57的一侧与驱动齿轮56啮合,另一侧与推动件58一端抵靠,推动件58的另一端与铰链件59的一端抵靠,铰链件59呈倒置的L形,铰链件59的另一端与自锁爪510的一端抵靠,自锁爪510的另一端与带动齿轮55的齿抵靠,自锁爪510与下支架51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511,铰链件59与下支架51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511。

驱动齿轮56给带动齿轮55的力要远远大于复位弹簧511的力;驱动齿轮56顺时针旋转,左侧的双面齿条57上移,右侧的双面齿条57下移,推动件58沿齿移动,推动件58推动铰链件59,铰链件59推动自锁爪510,当推动件58到达齿的顶端时,铰链件59带动自锁爪510松开带动齿轮55,当推动件58到达两齿之间的凹槽时,在复位弹簧511的作用下自锁爪510锁紧带动齿轮55;同理驱动齿轮56逆时针旋转类似。

电钻推进装置4固定在上支架52上,可以采用如图6的滚珠丝杆推进、如图7的齿轮齿条推进、或者如图8的链传动推进,上述三种结构均是常见的推进结构,这里不详细描述了。

电钻推进装置5面向打孔壁的一侧设置有柔性的粉尘收集装置9,用以收集打孔后的粉尘,粉尘收集装置9由于是柔性的,即用柔性板组合而成,电钻推进装置5向前推进,粉尘收集装置9贴到墙面后两侧外拱起,保证始终能收集到粉尘。

如图9所示,间距调节装置3包括导轨31、间距调节电机和调节齿轮33。导轨31和间距调节电机均固定在电钻推进装置4上,两个电钻2均滑移设置在导轨31上,两个电钻2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沿导轨31方向的间距调节齿条32,调节齿轮33设置在间距调节电机轴端部,间距调节电机连接控制器,调节齿轮33与两间距调节齿条32啮合。

上述打孔机移动到某一位置后,调整陀螺仪自平衡装置7,使升降平台1水平,通过自锁脚轮8定位,根据所打孔的高度调节升降平台1,根据所打孔所在平面调整角度调节装置5,调整间距调节装置3,使两个电钻2与所打孔位置对其,最后启动电钻2,电钻推进装置4推动电钻2打孔。

上述打孔机定位准确,打孔效率高,便于高空打孔。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