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8185发布日期:2020-11-25 15:14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轧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冷轧机。



背景技术:

冷轧机是一种新型的钢材质冷轧加工设备,该机可将热轧圆盘,钢板卷材加工成成品,然后进行后续制作,在一些冷轧工艺中,需要将钢板进行冷轧,并且需要在钢板上冷轧出特殊的结构。

例如公告号为cn202506669u的一篇中国专利文件中,记载了一种冷轧机工作辊组及中间辊组,工作辊组包括设有轴承座的上工作辊、下工作辊,且上工作辊轴承座、下工作辊轴承座之间是弹性连接的,常态下,上工作辊轴承座和下工作辊轴承座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始终处于分离状态,在此状态下可以进行穿带和换辊的工作,当轧制钢板时,轧机的顶紧装置和压下装置分别从上部和下部压紧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轧制时,顶紧装置和压下装置对压缩弹簧起到下压的作用,在整个轧制的过程中,压缩弹簧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工作辊的重量比较重,在使用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压缩弹簧的弹性性能减弱,在顶紧装置和压下装置在卸掉其作用在压缩弹簧上的作用力之后,压缩弹簧无法恢复到最初的长度,从而导致上轧辊和下轧辊之间的间距重新变得狭小,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轧机,具有上方的轧辊和下方的轧辊间距可调节且不会因为使用时间长而出现间距变小的情况,从而使上、下的轧辊之间的间距保持较好的稳定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冷轧机,包括机座,所述机座顶部相对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框,所述支撑框内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上、下两个支撑块,位于上方的两个所述支撑块与支撑框滑移连接,位于下方的两个所述支撑块与支撑框固定连接,两个位于同一高度的所述支撑块之间转动承载有轧辊,所述支撑框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两所述轧辊间距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螺纹贯穿所述支撑框的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底端与位于上方的所述支撑块轴承连接;所述支撑框上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联动两个轧辊绕自轴反向转动的联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联动组件能够使得两个轧辊绕自轴反向转动,对待冷轧钢板起到牵引作用,同时,操作人员能够通过调节螺杆以使得位于上方的支撑块相对支撑框滑移,实现对上下两轧辊之间的高度调节,调节螺杆与支撑框之间螺纹连接,不会因为使用时间长而出现上下两轧辊间距变小的情况,从而使上、下辊之间的间距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螺杆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旋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柄能够方便操作人员转动调节螺杆。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块通过轴承转动承载有转柱,所述转柱贯穿支撑块的内外两侧壁,所述转柱位于支撑块内侧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对接盘,所述对接盘和所述轧辊之间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柱上的对接盘和轧辊之间可拆卸连接,能够方便操作人员对轧辊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对接盘相对的端面沿径向开设有贯穿对接盘侧壁的滑槽,所述轧辊的两端沿径向固定安装有滑条,所述滑条与所述滑槽滑移配合;所述滑条与所述对接盘之间设置有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轧辊两端的滑条与对接盘上的滑槽滑移配合,然后通过固定件使得轧辊和对接盘之间相对固定,实现对接盘和轧辊之间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对接盘沿径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滑槽的两侧壁且贯穿所述对接盘的侧壁;所述固定件包括滑移连接在所述通孔内的固定螺栓,所述滑条对应所述通孔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螺栓螺纹配合的螺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接盘和轧辊上的滑条通过固定螺栓实现相对固定,且固定螺栓能够提供较好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两个分别固定套接在两个同一侧所述转柱上的蜗轮,沿竖直方向转动承载在支撑框外侧的转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转杆转动的驱动件;所述蜗轮位于支撑块远离轧辊外的一侧,所述转杆上设置有第一螺旋齿段和第二螺旋齿段,所述第一螺旋齿段位于所述第二螺旋齿段的上方,所述第一螺旋齿段和所述第二螺旋齿段反向设置,所述第一螺旋齿段与位于上方的蜗轮啮合,所述第二螺旋齿段与位于下方的蜗轮啮合,且两个所述蜗轮位于转杆的同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杆上的第一螺旋齿段和第二螺旋齿段分别和上下两个蜗轮啮合,第一螺旋齿段和第二螺旋齿段反向设置,且两个蜗轮位于转杆的同侧,驱动件驱动转杆转动即可实现联动两个轧辊绕自轴反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机座上的驱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转杆转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电机和转杆之间设置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设置有输入口和输出口,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输入口相连,所述转杆的一端与所述输出口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输出的动力通过减速器进行调节,实现驱动转杆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联动组件能够使得两个轧辊绕自轴反向转动,对待冷轧钢板起到牵引作用,同时,操作人员能够通过调节螺杆以使得位于上方的支撑块相对支撑框滑移,实现对上下两轧辊之间的高度调节,调节螺杆与支撑框之间螺纹连接,不会因为使用时间长而出现上下两轧辊间距变小的情况,从而使上、下辊之间的间距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2、轧辊两端的滑条与对接盘上的滑槽滑移配合,然后通过固定件使得轧辊和对接盘之间相对固定,实现对接盘和轧辊之间可拆卸连接;

3、转杆上的第一螺旋齿段和第二螺旋齿段分别和上下两个蜗轮啮合,第一螺旋齿段和第二螺旋齿段反向设置,且两个蜗轮位于转杆的同侧,驱动件驱动转杆转动即可实现联动两个轧辊绕自轴反向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块、转柱、对接盘与轧辊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座;2、支撑框;21、横杆;22、竖杆;3、支撑块;4、轧辊;41、滑条;42、螺孔;5、转柱;6、对接盘;61、滑槽;62、通孔;7、调节螺杆;8、旋柄;9、蜗轮;10、转杆;101、第一螺旋齿段;102、第二螺旋齿段;11、驱动电机;12、减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冷轧机,参照图1和图2,包括机座1,机座1顶部相对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框2,支撑框2整体呈冂形,支撑框2包括横杆21和设置在横杆21两端的竖杆22,两根竖杆22相互平行且垂直固定在机座1顶部,横杆21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竖杆22的顶部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两根竖杆22之间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上、下两个支撑块3,位于下方的支撑块3固定安装在两根竖杆22之间;位于上方的支撑块3的相对两侧与两根竖杆22相抵接且可相对滑移;位于同一高度的两个支撑块3为一对支撑块3,一对支撑块3之间转动承载有轧辊4;具体的,支撑块3通过轴承转动承载有转柱5,转柱5贯穿支撑块3的内外两侧壁,参照图2和图3,转柱5位于支撑块3内侧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对接盘6,对接盘6呈圆柱状,两个对接盘6相对的端面沿径向开设有贯穿对接盘6侧壁的滑槽61,轧辊4的两端沿径向固定安装有滑条41,滑条41与滑槽61滑移配合;滑条41与对接盘6之间设置有固定件;对接盘6沿径向开设有通孔62,通孔62贯穿滑槽61的两侧壁且贯穿对接盘6的侧壁;固定件包括滑移连接在通孔62内的固定螺栓,滑条41对应通孔62设置有与固定螺栓螺纹配合的螺孔42。

此外,支撑框2上设置有用于调节上方的轧辊4高度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螺纹贯穿横杆21的调节螺杆7,调节螺杆7的底端与位于上方的支撑块3通过支撑轴承转动连接;调节螺杆7的顶端固定套接有旋柄8。

回看图1,支撑框2上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联动两个轧辊4绕自轴反向转动的联动组件,联动组件包括两个分别固定套接在两个同一侧转柱5上的蜗轮9,沿竖直方向转动承载在支撑框2外侧的转杆10,以及用于驱动转杆10转动的驱动件;蜗轮9位于支撑块3远离轧辊4外的一侧,转杆10上设置有第一螺旋齿段101和第二螺旋齿段102,第一螺旋齿段101位于第二螺旋齿段102的上方,且第一螺旋齿段101和第二螺旋齿段102反向设置,第一螺旋齿段101与位于上方的蜗轮9啮合,第二螺旋齿段102与位于下方的蜗轮9啮合,且两个蜗轮9位于转杆10的同侧;驱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机座1上的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和转杆10之间设置有减速器12,减速器12设置有输入口和输出口,驱动电机11的输出端与输入口相连,转杆10的一端与输出口相连。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转杆10上的第一螺旋齿段101和第二螺旋齿段102分别和上下两个蜗轮9啮合,第一螺旋齿段101和第二螺旋齿段102反向设置,且两个蜗轮9位于转杆10的同侧驱动电机11输出的动力通过减速器12进行调节,实现驱动转杆10转动,即可实现联动两个轧辊4绕自轴反向转动,从而对待冷轧钢板起到牵引作用;同时,操作人员能够通过调节螺杆7以使得位于上方的支撑块3相对支撑框2滑移,实现对上下两轧辊4之间的高度调节,调节螺杆7与支撑框2之间螺纹连接,不会因为使用时间长而出现上下两轧辊4间距变小的情况,从而使上、下辊之间的间距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此外,轧辊4两端的滑条41与对接盘6上的滑槽61滑移配合,对接盘6和轧辊4上的滑条41通过固定螺栓实现相对固定,实现对接盘6和轧辊4之间可拆卸连接,能够方便操作人员对轧辊4进行更换。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