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熔模铸造模壳焙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8300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型熔模铸造模壳焙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装置,具体讲是一种节能型熔模铸造模壳焙烧装置。
背景技术
无论是单独釆用水玻璃,硅酸乙酯,或硅溶胶为粘结剂,或者二种复合的熔模铸造, 都必须把熔模后模壳进行低温干燥及900-110(TC高温焙烧,使它陶瓷化,提高强度,增加 透气性的要求。目前,国内多数工厂采用煤加热进行模壳干燥和焙烧,由于环保达不了标 不得不被放弃;而天然气由于供应没有普及,无法保证,不能被广泛采用;因此,多数厂 正在或准备采用电加热。但电加热千燥和焙烧模壳在实际作业中,由于系统热效率低,耗 电量一般为540KHW/吨钢水,约为熔炼的能耗的80%,约占铸造总能耗的30%。此外,由于 模壳中水分蒸发和分解,会使电阻丝产生氢脆效应,为保护电阻丝而增加保护套会使设备 成本增加,电效率进一步降低。因此,这项技术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系统热效率高、能耗低、成本低的节能型熔模 铸造模壳焙烧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以下结构的节能型熔模铸造模壳焙烧装置,包括热交 换炉,所述热交换炉内设有用于放置待焙烧的模壳的托盘的上层辊道和用于放置浇铸后的 模壳的托盘的下层辊道,所述热交换炉的待焙烧的模壳进料端的上层辊道的外侧设有托盘 推入机I,所述热交换炉的待焙烧的模壳出料端的上层辊道的外侧设有托盘拉出机I ;所
述热交换炉的浇铸后的模壳进料端的下层辊道的外侧设有托盘推入机n ,所述热交换炉的 浇铸后的模壳出料端的下层辊道的外侧设有托盘拉出机n;所述热交换炉两端设有能在待 焙烧的模壳的进料端的高度和浇铸后的模壳的出料端的高度上下升降的升降机构i和能 在待焙烧的模壳的出料端的高度和浇铸后的模壳的进料端的高度上下升降的升降机构n, 所述热交换炉的焙烧后的模壳的出料端外侧设有能对焙烧后的模壳进行填砂、浇铸、落砂 的联动机,所述升降机构ii上方设有能将托盘在升降机构n和联动机之间吊动的托盘装卸 机。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于利用 放置在热交换炉内的下层辊道的浇铸后的模壳的蓄热对放置上层辊道的待焙烧的模壳进 行干燥焙烧,使装有待焙烧的模壳的托盘通过托盘推入机从进料端的上层辊道推入,在出 料端装有焙烧后的模壳的托盘从上层辊道推出,并由托盘拉出机拉到升降机构n上,浇铸
3后的模壳连同托盘通过托盘推入机推入到下层辊道的一端,对等在下层辊道的另一端的冷 却后的模壳连同托盘被推出,并由托盘拉出机定位到升降机构I上,这样能使装有模壳的 托盘能快速的进出热交换炉,增加机械化程度,减少热损失,托盘作为模壳焙烧,填砂, 浇铸和落砂作业统一的载体。焙烧后的模壳通过托盘装卸机由升降机构II吊离到联动机上
快速的进行填砂、浇铸、落砂,然后再由托盘装卸机吊动到升降机构n上,增加机械化程 度,减少热损失。综上所述,本发明无需再使用电加热或煤加热,使系统热效率高,使能 耗低、也不会使设备成本增加。
作为改进,所述热交换炉内放置的待焙烧的模壳数量与放置的浇铸后的模壳数量相 等,保证待焙烧的模壳有足够热源。
作为改进,所述上层辊道位于下层辊道的正下方,使两种模壳在良好的对流很辐射条 件下,进行充分热交换。
作为改进,所述热交换炉设有保温隔热装置,使热交换炉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附图1为本发明的节能型熔模铸造模壳干燥焙烧装置(二台热交换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附图3为图1的B-B剖面示意图; 附图4为图1的C-C剖面示意附图5为本发明的节能型熔模铸造模壳干燥焙烧装置的联动机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6为图5的D-D剖面示意图; 附图7为图6的E-E剖面示意图。
如图所示1、热交换炉,1.1、上层辊道,1.2、下层辊道,2、托盘,3、升降机构 I, 4、托盘推入机I, 5、托盘拉出机I, 6、升降机构II, 7、托盘装卸机,8、托盘拉 出机II, 9、托盘推入机II, 10、联动机,10.1、砂箱,11、电动浇铸包,12、填充砂给 料器,13、三维振实台,14、感应熔化炉。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l、图2、图3所示,本发明的节能型熔模铸造模壳干燥焙烧装置,包括热交换 炉1,所述热交换炉内1设有用于放置待焙烧的模壳的托盘2的上层辊道1.1和用于放置 浇铸后的模壳的托盘2的下层辊道1.2,在热交换炉1的出料端设有备用的电热元件,以 便在新炉启动,停炉后启动,以及因意外情况导致炉温过低时使用;在热交换炉l的进料端设有抽气系统,以排除模壳在低温干燥阶段出现的水蒸汽并能在出料端温度过高时抽气 降温。所述托盘2为轻型空格式耐热钢制成,作为模壳焙烧、填砂、浇铸和落砂作业统一 的载体。代表性托盘2的外形尺寸为1000X800X60,内部均布尺寸为100X100的薄壁方 孔,托盘单重约为75公斤;可装模壳为约137.5公斤,可浇铸钢水约250公斤。所述热 交换炉1的待焙烧的模壳进料端的上层辊道1.1的外侧设有托盘推入机I 4,所述热交换炉 1的待焙烧的模壳出料端的上层辊道1.1的外侧设有托盘拉出机I 5;所述热交换炉1的浇 铸后的模壳进料端的下层辊道1.2的外侧设有托盘推入机I19,所述热交换炉1的浇铸后的 模壳出料端的下层辊道1.2的外侧设有托盘拉出机II8;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 所述热交换炉1的焙烧后的模壳的出料端外侧设有能对焙烧后的模壳进行填砂、浇铸、落 砂的联动机IO,联动机10由三个砂箱10. 1组成,砂箱IO. l尺寸为1200X1000X500, 保证了模壳在工序间快速传递。在填砂工位上方有填充砂给料器12,在它的底部设有三维 振实台13;在浇铸工位上方设有电动浇铸包11运行单轨;在落砂工位,砂箱底部的卸砂 阀能被自动打开,使填充砂被快速排净。当然有些模壳无需落砂,只进行填砂、浇铸、落 砂中的一项或两项功能,所述联动机10为常规市售设备。所述热交换炉1两端设有能在 待焙烧的模壳的进料端的高度和浇铸后的模壳的出料端的高度上下升降的升降机构I3和 能在待焙烧的模壳的出料端的高度和浇铸后的模壳的进料端的高度上下升降的升降机构 116,所述升降机构I3和升降机构II6为常规市售设备。所述升降机构II6上方设有能将 托盘2在升降机构II6和联动机10之间吊动的托盘装卸机7,实现从模壳焙烧、装卸、填 砂、浇铸、落砂工序机械化和自动化。所述托盘装卸机7常规市售设备。
所述热交换炉1内放置的待焙烧的模壳数量与放置的浇铸后的模壳数量相等。
所述上层辊道1.1位于下层辊道1.2的正下方。
所述热交换炉1设有保温隔热装置。
本发明的节能型熔模铸造模壳干燥焙烧装置尤其适用于浇铸温度在1500°C,比热容 为0. 837的小型铸钢件,以下对浇铸温度在1500°C,比热容为0. 837的小型铸钢件为实施 例进行说明。本发明需要经过启动作业,才能进入正常的生产作业。 启动作业-
1、启动作业开始时,热交换炉1内外均为室温,容量为400千瓦的备用电源开始满 功率运行,待干燥和焙烧的室温模壳,通过升降机构I3及托盘推入机I4不断进入热交 换炉1的上层,直至放满。根据计算,备用电源把长度为3.75米热交换炉1加热段炉温 升高到980° C,并把此段模壳和托盘2及上层辊道1. 1加热到900° C,(当综合热效率为50%时)需要的时间为3.75X7X0.2X200X0.67X( 980-20 ) X0, 5+3. 75X250X585. 05+3. 75X75X2 X0. 703X (900-20) /400X 3600X0. 5=1. 72小 时。到时,模壳具备浇铸的条件。
2、当首批模壳经过浇铸后返回热交换炉1的下层辊道1.2时,炉子增加新的热源, 从而提高了模壳焙烧的速度,使第2批模壳具备浇铸条件的时间将短于L72小时。与此 同时,备用电源的输入功率将相应自动降低。当第4批模壳经过浇铸并返回热交换炉1的 下层辊道1. 2后,下层辊道1. 2放满了浇铸后的模壳,热交换主要在上下层模壳之间进行。 再经过1-2批浇铸后模壳进入下层辊道1. 2,备用电源自动断电,热交换炉l进入正常作 业,预计启动作业耗时6.68-8小时。为了避免重复,启动作业中没有对生产线具体的作 业过程进行叙述,这些将在下列正常作业中进行叙述。
正常作业
(1) 、进入正常作业程序时,热交换炉1的上层辊道1. 1放满待干燥和焙烧的模壳, 温度从进口处2(T C递增到出口处90(T C;下层辊道1.2放满浇铸后的模壳,温度从进口 处1248° C递减到出口处190° C;备用电源处于备用状态,整个生产线等候出钢浇铸指令 而启动。
(2) 、当熔化工部提前发出浇铸信号后,在待焙烧的模壳的进料端,等候在升降机 构I 3上层的一盘待焙烧的模壳将连同托盘2 —起,被托盘推入机I 4推进热交換炉1,与 此同时在待焙烧的模壳的出料端,另一盘焙烧到900。C的模壳,从热交换炉l的上层辊道 1.1被推出并由托盘拉出机I5定位在己处于升起状态的升降机构I16。在此前,托盘装卸 机7已经在这个位置上方等待,当托盘2到位后,托盘装卸机7抓钩升起,将托盘2吊离 辊道并前进到联动机10的装料填砂工位上方,并将它卸在的标准砂箱内,然后托盘装卸 机7升起在上方等候。
(3) 、模壳及托盘2进入砂箱10.1后,由填充砂给料器12进行填砂,与此同时, 设在砂箱10. 1底部的三维振实台13将填充砂振实。
(4) 、在填充砂振实后,联动机10将把它运行到浇铸工位,由电动浇铸包11进行浇铸。
(5) 、浇铸结束后,联动机10将自动把它运行到落砂工位,然后,等到铸件冷却到 预定温度后,砂箱10.1底部的放砂阀被自动打开,在三维振实台13的作用下,砂箱内的 填充砂通过托盘2进行落砂,落砂后填充砂需要经过处理后再利用。
(6) 、落砂结束后,联动机10将自动把它运行回到装料填砂工位。(7) 、托盘装卸机7将浇铸后的模壳连同托盘2—起,从砂箱IO. 1中吊起并运送回 到己处于升起状态的升降机构II6;升降机构II6下降至热交换炉1的下层辊道1.2,在托 盘推入机I19的作用下,浇铸后的模壳连同托盘2被推入热交换炉1的下层辊道1. 2内; 与此同时, 一盘经过热交换后降温后模壳被推出热交换炉1,在托盘拉出机I5的作用下
定位巳处于下降状态的升降机构I3;带铸件的模壳被卸下送往下道工序;托盘2在装上
新模壳后,被升降机构3上升到热交换炉1的上层辊道1. 1;等待新一轮的循环作业开始。
(8) .在正常作业的过程中,难免因偶发事件而出现某些不正常状况,这些都可以 采用启动作业部分手段加以解决。
生产线的生产能力
(1) 、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受制于耗时最长的工位。其中浇铸后的模壳,需要根据 铸件不同壁厚,在砂箱中停留一段时间,才能落砂。因此,落砂工位需要6-15分钟才能 完成一盘模壳作业,从而使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被限制为每小时4-IO个托盘,或1000-2500 公斤钢水。
(2) 、当生产线每小时浇铸4盘模壳时,热交换炉可进行的热交换时间为3. 75小时, 完全能够满足干燥和焙烧要求。当生产线每小时浇铸10盘模壳时,热交换炉可进行的热 交换时间只有1.5小时,可能不够满足千燥和焙烧要求。因此,需要适当加长炉子或者如 图1所示,采用2台热交换炉。
热平衡
当浇铸量达到1, 000公斤/时,浇铸后模壳和待干燥和焙烧模壳之间的热平衡如下 浇铸后模壳蓄热+1375. 38 XI, 000=1, 375, 380千焦 (100%) 干燥和焙烧模壳-585. 05X1000= -585, 050千焦 (42.5%)
热交换炉热损失采用硅酸铝耐火纤维为这二种模壳热交换炉的保温材料。设炉体的厚度
为0.2米,长度为15米,外表面积为90平方米时,炉子的热损失为 -550X0.2/0.2X9(^49,500瓦,相当于-178, 232千焦(13%)。(式中550为热交换炉内, 外平均温度差。C; 0.2为炉体厚度米;0.2为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瓦/温差"CX平方米; 90为外表面积平方米),托盘热损失托盘和模壳在炉内运行时,有温度变化,而没有热 损失。但是,热交换结束后,位于上层的托盘和模壳在出炉后,浇铸前需要在炉外等待2 分钟左右,预计温度将从900。C下降为650°C;下层托盘及铸件需要在炉外卸铸件和装新 模壳而停留3分钟左右,预计温度将从20(TC下降为15(TC; 二次炉外等待托盘热损失为 -O. 703X (900-650+200-150) X75/250X 1000= -63, 300千焦 (4.6%)
7浇铸前,模壳降温热损失-1.049X0. 5X (900-650) XI, 000= -131,125千焦(9.5%) 浇铸后模壳及铸件,在进入热交换炉前降温热损失(设降温为150°C) -(1.049X0. 5+0. 703) XI50 XI000= -184, 125千焦(13.4%)
浇铸后模壳及铸件的残留热:1, 375, 380-585, 050-178, 232-63, 300-131, 124-184, 125= -233, 549千焦(17%)
热交换结束模壳及铸件的平均温度为233, 549/1000/(1.049 X 0. 5+0. 703) =190. 26°C。可以直接送往清理工部进行清理作业。
达到上述热平衡时,浇铸后模壳蓄热量可以满足新模壳干燥和焙烧所需要,热交换 炉可以不使用备用电加热。当浇铸量大于1000公斤/时,热量更为充裕。
按一般情况,模壳的重量为钢水的50%,它的含水量为10%,把这部分水干燥、气化 并把它焙烧到900°C需要的热量为0.50X0. 1X2260+1.049X900X0. 5=585.05千焦/公 斤钢水。(注式中2260为水的汽化热;1.049为模壳的平均比热容)。当钢水温度为 1560。C,浇铸后模壳保留的热量为1510X0. 703+50X0.837+272=1375.38千焦/公斤钢水 (注式中0.703和0.837分别为钢和钢水的比热容,272为钢的熔化潜热)。它和模壳 焙烧需要的热量之比为100:42.5。采用连续作业,并在运输设施中考虑保温措施,使模壳 浇铸前温度从900 °C降低到650°C 。则浇铸后模壳和铸件的平均温度为 1375. 38+1. 049X650X0. 5/(1. 049X0. 5+0. 703)=1716. 3/1. 227=1398. 78。C。采取类似措 施,控制浇铸后的模壳,进入热交换炉前整体温度降为150°C,保持在1248。C左右,使它 有足够的温度梯度来干燥和焙烧模壳。当工艺要求进一步降低浇铸前模壳温度时,浇铸后 模壳温度也将相应降低。以上数据和理论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和有益效 果。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实例,本发明还允许有其它变化,如所述的热交换 炉的上层辊道1.1和下层辊道1.2也可以平行设置;所述待焙烧的模壳和浇铸后的模壳也 可以直接放在上层辊道1.1和下层辊道1.2上;所述热交换炉1的进料端的上层辊道1.1和 下层辊道1.2上的模壳通过手工加辅助工具取出或推入,也能实现逆向运行,当然顺向运 行也能实现热交换;焙烧后的模壳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填砂、浇铸、落砂也能实现。托盘2 通过常规的吊车或叉车也能在热交换炉1和联动机10之间移动;在热交换炉1的两端也 可以设置吊车所述热交换炉l内同时放置的待焙烧的模壳数量与浇铸后的模壳数量也可 以不相等。所述上层辊道1.1位于下层辊道1.2的下方,左右前后偏一点都可以实现;凡 在权利要求1的范围内的,均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节能型熔模铸造模壳焙烧装置,包括热交换炉(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炉内(1)设有用于放置待焙烧的模壳的托盘(2)的上层辊道(1.1)和用于放置浇铸后的模壳的托盘(2)的下层辊道(1.2),所述热交换炉(1)的待焙烧的模壳进料端的上层辊道(1.1)的外侧设有托盘推入机I(4),所述热交换炉(1)的待焙烧的模壳出料端的上层辊道(1.1)的外侧设有托盘拉出机I(5);所述热交换炉(1)的浇铸后的模壳进料端的下层辊道(1.2)的外侧设有托盘推入机II(9),所述热交换炉(1)的浇铸后的模壳出料端的下层辊道(1.2)的外侧设有托盘拉出机II(8);所述热交换炉(1)两端设有能在待焙烧的模壳的进料端的高度和浇铸后的模壳的出料端的高度上下升降的升降机构I(3)和能在待焙烧的模壳的出料端的高度和浇铸后的模壳的进料端的高度上下升降的升降机构II(6),所述热交换炉(1)的焙烧后的模壳的出料端外侧设有能对焙烧后的模壳进行填砂、浇铸、落砂的联动机(10),所述升降机构II(6)上方设有能将托盘(2)在升降机构II(6)和联动机(10)之间吊动的托盘装卸机(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熔模铸造模壳焙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 炉(1)内放置的待焙烧的模壳数量与放置的浇铸后的模壳数量相等。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熔模铸造模壳焙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辊道(1.1)位于下层辊道(1.2)的正下方。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熔模铸造模壳焙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炉(1)设有保温隔热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型熔模铸造模壳焙烧装置,包括热交换炉(1),所述热交换炉内(1)设有用于放置待焙烧的模壳的托盘(2)的上层辊道(1.1)和用于放置浇铸后的模壳的托盘(2)的下层辊道(1.2),所述热交换炉(1)的外侧设有托盘推入机I(4)和托盘拉出机I(5)、托盘推入机II(9)、托盘拉出机II(8);所述热交换炉(1)两端设有升降机构I(3)和升降机构II(6),所述热交换炉(1)的外侧设有能对焙烧后的模壳进行填砂、浇铸、落砂的联动机(10),所述升降机构II(6)上方设有能将托盘(2)在升降机构II(6)和联动机(10)之间吊动的托盘装卸机(7)。该装置系统热效率高、能耗低、成本低。
文档编号B22C13/08GK101618435SQ20091010102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3日
发明者应寒冰, 王涛伟 申请人:应寒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