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带连铸用平行板式稳流布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372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带连铸用平行板式稳流布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带连铸用稳流布流装置,属薄带连铸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薄带连铸布流装置在整个薄带生产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布流性能的好坏严重影响薄带坯最终质量,因此,各国在此方面展开了很多研究,如美国专利有US6, 073, 680、US5, 587, 514、US6, 125, 917和US6, 012, 508等所公开的分配器,它位于中间包的下方,形如小的中间包。由中间包流入的钢液通过该分配器内一排布流孔流入到布流器内。中国专利ZL01276402. 7和ZL02283420. 6所述的布流器形式是一个整体的吊装设备,通过两侧和两端的布流孔来达到布流的目的。 以往传统的分配器或布流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钢液流动输送过程中没有抑流或减少其湍流和流股冲击力作用的内部装置,因为造成钢液流动不稳定,进而造成熔池内液面波动加剧,熔池内部温度不均,影响正常操作和带钢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钢液流动平稳性、无湍流无流股冲击力影响的薄带连铸用平行板式稳流布流装置,使钢液流动均匀,温度分布均匀,从而提高薄钢带的铸轧质量;同时可以使用较为简单的水口或者传统连铸水口,简化了布流系统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主要由布流器、浇注水口、凸台或者凹台组成布流器为倒"凸"型结构,可看为上下两段形式,其上部为一敞口矩形腔体,上部腔体收縮段做圆角处理,在一定高度处收縮为一狭长矩形腔体(下部),该狭长矩形腔体上部可以沿长度方向全部收縮或者部分收縮(见图2,图5)形成水平收縮面,该腔体底部封底,但开有若干圆孔或狭长孔。在狭长段下部两侧、拐角处和两端一定位置开有多个圆孔或矩形孔或梯形孔;该装置纵向长度根据具体工艺调整。在水平收縮面设有凸台或者凹台;对于凸台,要求有一定高度,在凸台上部开有若干圆孔或狭长孔,在凸台两侧开有若干圆孔或者狭长孔;对于凹台,其在水平收縮面下方一定距离,在其上开有若干圆孔或狭长孔。这个凸台或者凹台的作用在于减缓注流冲击,是钢液均匀进入布流器下部。浇注水口可以为直筒式水口 ,也可以是分叉形水口 ,或者用普通连铸用水口,该水口浸没于钢液中;其水口直径小于或者大于狭长腔体宽度。当浇注时,钢液由水口进入布流器上部较大的空间,由于水口浸没,降低了注流冲击,同时由于上部空间较大,可以加强钢液的均匀混合,其后钢液通过收縮段凸台或者凹台的开孔,均匀注入布流器狭窄段,狭窄段的收縮再扩张可以减缓上部水口的冲击。钢液最后可通过狭窄段两侧、两端和底部的圆孔或者狭长孔进入到熔池内,由于布流器底部狭长,有利于在薄带连铸狭窄熔池内浇注,又可以保证沿长度方向上钢液的均匀分布。
根据上述发明构思,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种薄带连铸用平行板式稳流布流装置,包括设置于转辊上方的布流器和伸入布流器腔内的浇注水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流器为倒"凸"型腔体结构,其上部为敞口矩形腔
体,下部为狭长矩形腔体,上下腔体之间有一个水平收縮面,下部狭长矩形腔体沿辊轴面的
两侧壁成平行板,其上布列着多个小孔,另两端壁和转角处也布列着小孔。 上述下部狭长矩形腔体两侧壁上的小孔为圆孔或矩形孔或梯形孔。 上述布流器上部矩形腔体与所述水平收縮面之间以圆角过渡;所述下部狭长矩形
腔体的底部为封底,在该封底上有均布的小孔,所述小孔为圆孔或狭长孔。 上述水平收縮面上有一个凸台位于下部狭长矩形体上方并将其封盖住,在该凸台
上面或/和两侧面上开有均布的单排或者多排小孔,该小孔为圆孔或狭长孔。 上述水平收縮面之下的下部狭长矩形腔体内有一个凹台封盖着下部腔体,该凹台
上开有均布的单排或者多排小孔,该小孔为圆孔或狭长孔。 上述下部狭长矩形腔体在沿滚轴方向呈中间段縮小而两端铸件增大形状。
上述下部狭长矩形腔体沿垂直方向呈上部縮小下部增大的形状。
上述浇注水口为直筒式水口或下端分叉形水口 。 上述凸台或凹台与布流器制成一体,布流器和浇注水口均由耐火材料制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优点
(1)通过布流器、浇注水口和凸台或者凹台的组合,大大简化了薄带连铸的布流结构,而且可以使用常规浇注水口 ,降低了生产成本。 (2)采用浸入式水口和较大的上部空间可以降低注流冲击,并保证钢液在上部充分混合,是浇注钢液温度均匀。 (3)布流器的收縮设计可以方便布流器插入熔池内部;凸台和凹台的设计以及下部出口的设计,可改善熔池内钢液的分布情况,避免和减少熔池内钢液液面的波动,并且可以使熔池内的钢液温度均匀化,从而保证轧铸操作的正常进行,有利于提高带钢的质量。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布流器的俯视图(图中(a)狭长腔体上部不收縮(b)狭长腔体上部中间部分收縮(c)狭长腔体上部完全收縮。) 图3是图1示例布流器与浇注水口结构示意图(图中(a)图为水口直径大于狭缝,狭缝上部不收縮,图(b)为水口直径大于狭缝,狭缝上部收縮。)
图4是图1示例布流器下部出口示意图 图5是图1示例中浇注水口结构示意图(图中(a)图为直筒式水口, (b)图为下端分叉形水口。)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示例的布流器的俯视图(图中(a)图为狭长腔体上部不收縮,(b)图为狭长腔体上部中间部分收縮,(c)图为狭长腔体上部完全收縮。) 图8是图6示例的布流器与浇注水口结构示意图(图中(a)图为水口直径大于狭缝,狭缝上部不收縮,图(6)为水口直径大于狭缝,狭缝上部收縮。)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结合

如下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6,本薄带连铸用平行板式稳流布流装置,包括设置于转辊上方的布流器和伸入布流器腔内的浇注水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流器为倒"凸"型腔体结构,其上部为敞口矩形腔体,下部为狭长矩形腔体,上下腔体之间有一个水平收縮面,下部狭长矩形腔体沿辊轴面的两侧壁成平行板,其上布列着多个小孔,另两端壁和转角处也布列着小孔。
实施例二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特别之处是所述下部狭长矩形腔体两侧壁上的小孔4为圆孔或矩形孔或梯形孔。所述布流器1上部矩形腔体与所述水平收縮面之间以圆角过渡;所述下部狭长矩形腔体的底部为封底,在该封底上有均布的小孔4d,所述小孔4d为圆孔或狭长孔。所述水平收縮面上有一个凸台5位于下部狭长矩形体上方并将其封盖住,在该凸台5上面或/和两侧面上开有均布的单排或者多排小孔7,该小孔7为圆孔或狭长 L。所述下部狭长矩形腔体在沿滚轴方向呈中间段縮小而两端铸件增大形状。所述下部狭长矩形腔体沿垂直方向呈上部縮小下部增大的形状。参见图4和图5,所述浇注水口 2为直筒式水口 2a或下端分叉形水口 2b。所述凸台5与布流器1制成一体,布流器1和浇注水口 2均由耐火材料制成。
实施例三 参见图6、图7和图8,本实施例基本上与实施例二相同,所不同之处是没有凸台5,而是所述水平收縮面之下的下部狭长矩形腔体内有一个凹台6封盖着下部腔体,该凹台6上开有均布的单排或者多排小孔8,该小孔8为圆孔或狭长孔。
权利要求
一种薄带连铸用平行板式稳流布流装置,包括设置于转辊(9)上方的布流器(1)和伸入布流器(1)腔内的浇注水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流器(1)为倒“凸”型腔体结构,其上部为敞口矩形腔体,下部为狭长矩形腔体,上下腔体之间有一个水平收缩面,下部狭长矩形腔体沿辊轴面的两侧壁成平行板,其上布列着多个小孔(4),另两端壁和转角处也布列着小孔(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带连铸用平行板稳流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狭长矩形腔体两侧壁上的小孔(4)为圆孔或矩形孔或梯形孔。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带连铸用平行板稳流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流器(1) 上部矩形腔体与所述水平收縮面之间以圆角过渡;所述下部狭长矩形腔体的底部为封底,在该封底上有均布的小孔(4d),所述小孔(4d)为圆孔或狭长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带连铸用平行板稳流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收縮面上有一个凸台(5)位于下部狭长矩形体上方并将其封盖住,在该凸台(5)上面或/和两侧面上开有均布的单排或者多排小孔(7),该小孔(7)为圆孔或狭长孔。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带连铸用平行板稳流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收縮面之下的下部狭长矩形腔体内有一个凹台(6)封盖着下部腔体,该凹台(6)上开有均布的单排或者多排小孔(8),该小孔(8)为圆孔或狭长孔。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带连铸用平行板稳流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狭长矩形腔体在沿滚轴方向呈中间段縮小而两端逐渐增大形状。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带连铸用平行板稳流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狭长矩形腔体沿垂直方向呈上部縮小下部增大的形状。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带连铸用平行板稳流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水口(2) 为直筒式水口 (2a)或下端分叉形水口 (2b)。
9. 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薄带连铸用平行板稳流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台(5)或凹台(6)与布流器(1)制成一体,所述布流器(1)和浇注水口 (2)均由耐火材料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带连铸用平行板式稳流布流装置。它包括设置于转辊上方的布流器和伸入布流器腔内的浇注水口,布流器为倒“凸”型腔体结构,其上部为敞口矩形腔体,下部为狭长矩形腔体,上下腔体之间有一个水平收缩面,下部狭长矩形腔体的两侧壁成平行板,其上布列着多个小孔,另两端壁和转角处也布列着小孔。在水平收缩面处有凸台或凹台盖住下部狭长矩形腔体,在凸台或凹台上开有小孔。由于布流器底部狭长,有利于在薄带连铸的狭窄熔池内浇注,又可以保证沿辊轴方向上钢液的均匀分布。
文档编号B22D11/103GK101704072SQ20091019824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日
发明者冯孔方, 刘恭源, 吴广新, 尹德友, 张捷宇, 李响妹, 王波, 程伟玲, 许继芳 申请人:上海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