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流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1773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双流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双流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间包冶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冶金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连铸钢水的洁净度,乃至最终高品质钢材的生产。中间包已不仅是连接钢包与结晶器间钢水存储容器,更是均勻钢水温度、最大限度去除夹杂物以提升钢水清洁度的有效手段。而中间包内安装的控流装置正是实现上述冶金功能的有效方法,通过安装合适结构的控流装置,可以起到稳定并优化中间包内钢水的流动状态、均勻钢水温度和成分、延长钢水停留时间以促进夹杂物的充分上浮去除、防止钢水二次氧化污染等冶金效果。而目前中间包内的控流装置多以单挡墙或挡坝为主,主要存在以下弊端1)钢包高速注流对中间包内钢水流动的湍流程度抑制效果不理想;2)不能充分延长钢水在中间包内的平均停留时间;3)对于减小中间包内钢水的死区、增大活塞区的效果不理想;4)不能充分均勻钢水温度和促进夹杂物的有效上浮去除;5)不能有效控制中间包停浇后钢水的剩余量。因此,对于中间包冶金功能更好的发挥需要一种对钢水湍流抑制效果明显的,使钢水在中间包内停留时间延长的,有效减小中间包内钢水死区和增大活塞区的装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双流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延长钢水在中间包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和抑制钢水的湍流程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双流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包括中间包、湍流控制器、挡渣坝、挡渣墙,所述的湍流控制器为圆台形凹槽状结构,且湍流控制器的内侧底部设有环形皱凸层;顶部边缘设有向内凸起的边沿,挡渣墙为等腰梯形结构,挡渣坝为下底边缘设有数个开孔的等腰梯形结构,且挡渣墙和挡渣坝的上边长均大于下边长,所述的中间包底部中心设有湍流控制器,中间包盖内中心两侧对称设有挡渣墙,且挡渣墙与中间包盖垂直设置,中间包底部中心与两侧上水口之间对称设有挡渣坝,且挡渣坝与中间包底垂直设置,所述的挡渣坝与长水口中心线的垂直距离Ll大于挡渣墙与长水口中心线的垂直距离L2。所述的湍流控制器、挡渣墙、挡渣坝均采用耐火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该装置采用湍流控制器、挡渣墙、 挡渣坝的组合,有效消除钢水注入中间包的喷溅和湍流现象,大幅度降低了钢水的湍动能; 2)该装置有效延长钢水在中间包的平均停留时间,进一步促进夹杂物的上浮去除,使中间包内的钢水温度更均勻的分布;3)该装置采用圆台形凹槽状的湍流控制器,消除了浇钢过程中的漂浮问题;4)该装置采用带底孔的挡渣坝既能够使钢水通过中间包,又可实现停浇过程中间包内剩余钢水量的有效控制,减少中间包的剩钢量;5)该装置使中间包水口絮流程度明显减轻,进而使钢水的洁净度提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湍流控制器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挡渣坝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挡渣墙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间包2-长水口 3-挡渣墙4-挡渣坝5-湍流控制器6_上水口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见图1、图2、图3、图4,一种新型双流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包括中间包1、湍流控制器5、挡渣坝4、挡渣墙3,湍流控制器5为圆台形凹槽状结构,且湍流控制器5的内侧底部设有环形皱凸层;湍流控制器5的顶部边缘设有向内凸起的边沿,挡渣墙3为等腰梯形结构,挡渣坝4为下底边缘设有数个开孔的等腰梯形结构,且挡渣墙3和挡渣坝4的上边长均大于下边长,中间包1底部中心设有湍流控制器5,中间包1盖内中心两侧对称设有挡渣墙3,且挡渣墙3与中间包1盖垂直设置,中间包1底部中心与两侧上水口 6之间对称设有挡渣坝4,且挡渣坝4与中间包1底垂直设置,湍流控制器5、挡渣墙3、挡渣坝4均采用耐火材料制成,挡渣坝4与长水口 2中心线的垂直距离Ll大于挡渣墙3与长水口 2中心线的垂直距离L2。实施例一,一种新型双流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如图1 图4所示,包括中间包1、湍流控制器5、挡渣坝4、挡渣墙3,湍流控制器5为圆台形凹槽状结构,且湍流控制器 5的底部设有环形皱凸层,如图2所示,湍流控制器5底部的皱凸层为波浪形,湍流控制器5 的顶部边缘设有向内凸起的边沿,如图4所示,挡渣墙3为等腰梯形结构,如图3所示,挡渣坝4为下底边缘设有数个开孔的等腰梯形结构,且挡渣墙3和挡渣坝4的上边长均大于下边长的设置方式设置,中间包1底部中心设有湍流控制器5,中间包1盖内中心两侧对称设有挡渣墙3,且挡渣墙3与中间包1盖垂直设置,中间包1底部中心与两侧上水口 6之间对称设有挡渣坝4,且挡渣坝4与中间包1底垂直设置,湍流控制器5、挡渣墙3、挡渣坝4均采用耐火材料制成,挡渣坝4与长水口 21底部中心的垂直距离Ll为1800mm,挡渣墙3与长水口 2中心的垂直距离L2为1500mm。实施例二,一种新型双流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如图1 图4所示,包括中间包1、湍流控制器5、挡渣坝4、挡渣墙3,湍流控制器5为圆台形凹槽状结构,且湍流控制器 5的底部设有环形皱凸层,如图2所示,湍流控制器5底部的皱凸层为波浪形,湍流控制器5 的顶部边缘设有向内凸起的边沿,如图4所示,挡渣墙3为等腰梯形结构,如图3所示,挡渣坝4为下底边缘设有数个开孔的等腰梯形结构,且挡渣墙3和挡渣坝4的上边长均大于下边长的设置方式设置,中间包1底部中心设有湍流控制器5,中间包1盖内中心两侧对称设有挡渣墙3,且挡渣墙3与中间包1盖垂直设置,中间包1底部中心与两侧上水口 6之间对称设有挡渣坝4,且挡渣坝4与中间包1底垂直设置,湍流控制器5、挡渣墙3、挡渣坝4均采用耐火材料制成,挡渣坝4与长水口 2中心线的垂直距离Ll为1700mm,挡渣墙3与长水口2中心线的垂直距离L2为1300mm。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双流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包、湍流控制器、挡渣坝、挡渣墙,所述的湍流控制器为圆台形凹槽状结构,且湍流控制器的内侧底部设有环形皱凸层;顶部边缘设有向内凸起的边沿,挡渣墙为等腰梯形结构,挡渣坝为下底边缘设有数个开孔的等腰梯形结构,且挡渣墙和挡渣坝的上边长均大于下边长,所述的中间包底部中心设有湍流控制器,中间包盖内中心两侧对称设有挡渣墙,且挡渣墙与中间包盖垂直设置, 中间包底部中心与两侧上水口之间对称设有挡渣坝,且挡渣坝与中间包底垂直设置,所述的挡渣坝与长水口中心线的垂直距离Ll大于挡渣墙与长水口中心线的垂直距离L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流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湍流控制器、挡渣墙、挡渣坝均采用耐火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双流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包括中间包、湍流控制器、挡渣坝、挡渣墙,湍流控制器为圆台形凹槽状结构,且湍流控制器的内侧底部设有环形皱凸层;顶部边缘设有向内凸起的边沿,且挡渣墙和挡渣坝的上边长均大于下边长,中间包底部中心设有湍流控制器,中间包盖内中心两侧对称设有挡渣墙,且挡渣墙与中间包盖垂直设置,中间包底部中心与两侧上水口之间对称设有挡渣坝,且挡渣坝与中间包底垂直设置。挡渣坝与长水口中心线的垂直距离L1大于挡渣墙与长水口中心线的垂直距离L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延长钢水在中间包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和抑制钢水的湍流程度。
文档编号B22D11/103GK202185568SQ201120224258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9日
发明者于海岐, 吕志勇, 吴亚新, 张宏亮, 李超, 王金辉, 龙山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