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外观压铸产品的浇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469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小型外观压铸产品的浇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模模具的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型外观压铸产品的浇注结构。
背景技术
压铸产品的孔隙率是衡量产品品质最为关键的技术指标,除了在模具结构中设计充分的排气系统以外,还需要对模具的浇注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才能保证压铸产品外观和内在的孔隙率控制在合理的技术指标之内。现有的小型外观压铸产品的浇注结构通过倾斜的流道将液态金属注入到水平流道后再流入到型腔内,其液态金属的压铸填充时间长、温度损失大,进而使得孔隙率高,使得小型外观压铸产品的整体质量差。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外观压铸产品的浇注结构,其使得液态金属的压铸填充时间短、温度损失小,使得产品的孔隙率少,使得小型外观压铸产品的整体质量好。一种小型外观压铸产品的浇注结构,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浇口、倾斜流道、水平流道、型腔,所述浇口连通所述倾斜流道,所述倾斜流道连通所述水平流道,所述水平流道连通所述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流道自和所述倾斜流道的接口处向和所述型腔的接口处收口,所述水平流道的两侧末端设置有冷料缓冲穴。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流道的水平侧收口角度为2° ;所述水平流道的横向收口角度为4°。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后,由于水平流道自和倾斜流道的接口处向和型腔的接口处收口,液态金属从浇口顺着倾斜流道流下后,快速通过收口的水平流道,其使得液态金属的压铸填充时间短、温度损失小,且水平流道的两侧末端设置有冷料缓冲穴,确保了温度损失小,进而使得产品的孔隙率少,使得小型外观压铸产品的整体质量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图3,其包括浇口1、倾斜流道2、水平流道3、型腔4,浇口 I连通倾斜流道2,倾斜流道2连通水平流道3,水平流道3连通型腔4,水平流道3自和倾斜流道的接口处5向和型腔的接口处6收口,水平流道3的两侧末端设置有冷料缓冲穴7。水平流道3的水平侧收口角度为2° ;水平流道3的横向收口角度为4°。
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外观压铸产品的浇注结构,其包括浇口、倾斜流道、水平流道、型腔,所述浇口连通所述倾斜流道,所述倾斜流道连通所述水平流道,所述水平流道连通所述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流道自和所述倾斜流道的接口处向和所述型腔的接口处收口,所述水平流道的两侧末端设置有冷料缓冲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外观压铸产品的浇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流道的水平侧收口角度为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外观压铸产品的浇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流道的横向收口角度为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外观压铸产品的浇注结构,其使得液态金属的压铸填充时间短、温度损失小,使得产品的孔隙率少,使得小型外观压铸产品的整体质量好。其包括浇口、倾斜流道、水平流道、型腔,所述浇口连通所述倾斜流道,所述倾斜流道连通所述水平流道,所述水平流道连通所述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流道自和所述倾斜流道的接口处向和所述型腔的接口处收口,所述水平流道的两侧末端设置有冷料缓冲穴。
文档编号B22D17/22GK202845737SQ20122051952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1日
发明者张卫 申请人:凡嘉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