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碎炉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800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氢碎炉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稀土材料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氢碎炉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稀土永磁材料分为稀土-钴合金系和钕铁硼合金两大类,而钕铁硼合金则采用烧结法生产的综合磁性能最好。烧结钕铁硼的主要生产流程包括配料、熔炼、氢碎、气流磨、等静压、成型烧结等等,其中的氢碎流程是利用稀土金属间化合物的吸氢特性,将钕铁硼合金置于氢气环境下,氢气沿富钕相薄层进入合金,使之膨胀爆裂而破碎,沿富钕相层处开裂,从而使薄片变为粗粉。钕铁硼在氢碎设备中置换脱氢完成后需要进行冷却出料,目前的氢碎炉一般采用自动风冷3-5小时后取出料筒,将料筒转运至冷却区充氮继续冷却;该工艺流程冷却时间过长,有必要在对氢碎流程中增加快速冷却装置,以提高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氢碎炉冷却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氢碎炉冷却系统,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基板和水斗,所述两块基板之间设有升降机构,所述水斗与升降机构顶端连接,所述水斗内设有喷水管,喷水管上开有若干喷水口,水斗底面设有回水口。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对升降臂组和液压缸,所述液压缸水平固定于基板的一端,液压缸的输出轴上设有联轴器;所述升降臂组由连杆A、连杆B、连杆C和连杆D组成,所述连杆A和连杆C交叉铰接,连杆B和连杆D交叉铰接,所述连杆A顶端与连杆B底端铰接,连杆C顶端与连杆D底端铰接;所述连杆A底端与联轴器铰接,连杆C底端与基板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杆B顶端与水斗底部铰接,连杆D顶端与水斗底部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两个联轴器之间设有同步连杆,所述同步连杆的两端穿过联轴器与连杆A的底端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水斗底部设有滑轨,连杆D顶端在滑轨上可水平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上设有若干固定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机构提升水斗高度以适应料筒的位高,冷却快速,使用灵活;通过双液压缸同步连杆驱动,机构动作稳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0014]图中:1、水斗;2、升降机构;3、基板;4、液压缸;5、同步连杆;11、喷水管;12、回水口;13、滑轨;21、连杆 A;22、连杆 B;23、连杆 C ;24、连杆 D ;31、固定孔; 41、联轴器;111、喷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氢碎炉冷却系统,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基板3和水斗1,所述基板3上设有若干固定孔31 ;固定孔31用于连接氢碎设备;所述两块基板3之间设有升降机构2,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升降机构2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对升降臂组和液压缸4,所述液压缸4水平固定于基板3的一端,液压缸4的输出轴上设有联轴器41,联轴器41 一端与液压缸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联轴器41另一端上开有并联孔,并联孔用于轴接和驱动升降机构2 ;所述升降臂组由连杆A21、连杆B22、连杆C23和连杆D24组成,所述连杆A21和连杆C23交叉铰接,连杆B22和连杆D24交叉铰接,所述连杆A21顶端与连杆B22底端铰接,连杆C23顶端与连杆D24底端铰接;所述连杆A21底端与联轴器41铰接,连杆C23底端与基板3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杆B22顶端与水斗I底部铰接,连杆D24顶端与水斗I底部活动连接;具体而言,上述连杆A21和连杆C23、连杆B22和连杆D24分别形成X形交叉结构,X形交叉结构的连接点为铰接,X形交叉结构之间的连接点也同为铰接,上述X行交叉结构组成X链伸缩机构,当然也可以增加若干个X形交叉机构来延伸X链伸缩机构。所述两个联轴 器41之间设有同步连杆5,同步连杆5的两端穿过联轴器41上的并联孔与升降机构2的连杆A21底端铰接;上述升降机构2上的连杆C23底端与基板3铰接,升降机构2的连杆D24顶端与水斗I底部铰接;水斗I底部设有滑轨13,连杆D24顶端在滑轨13上可水平移动。所述升降机构2的顶端设置有水斗1,水斗I的水平高度随升降机构2的伸缩动作而变化,所述水斗I内设有喷水管11,喷水管11上开有若干喷水口 111,水斗I底面设有回水口 12,喷水管11喷射出的冷却水由水斗I汇集后经由回水口 12进入蓄水箱。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氢碎炉冷却系统,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基板(3)和水斗(1),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基板(3 )之间设有升降机构(2 ),所述水斗(I)与升降机构(2 )顶端连接,所述水斗(I)内设有喷水管(11),喷水管(11)上开有若干喷水口( 111 ),水斗(I)底面设有回水口( 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碎炉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对升降臂组和液压缸(4),所述液压缸(4)水平固定于基板(3)的一端,液压缸(4)的输出轴上设有联轴器(41);所述升降臂组由连杆A (21)、连杆B (22)、连杆C (23)和连杆D (24)组成,所述连杆A (21)和连杆C (23)交叉铰接,连杆B (22)和连杆D (24)交叉铰接,所述连杆A (21)顶端与连杆B (22)底端铰接,连杆C (23)顶端与连杆D (24)底端铰接;所述连杆A (21)底端与联轴器(41)铰接,连杆C (23)底端与基板(3)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杆B (22)顶端与水斗(I)底部铰接,连杆D (24)顶端与水斗(I)底部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碎炉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联轴器(41)之间设有同步连杆(5),所述同步连杆(5)的两端穿过联轴器(41)与连杆A (21)的底端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碎炉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斗(I)底部设有滑轨(13),连杆D (24)顶端在滑轨(13)上可水平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碎炉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3)上设有若干固定孔(3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稀土材料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氢碎炉冷却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氢碎炉冷却系统,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基板和水斗,所述两块基板之间设有升降机构,所述水斗与升降机构顶端连接,所述水斗内设有喷水管,喷水管上开有若干喷水口,水斗底面设有回水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机构提升水斗高度以适应料筒的位高,冷却快速,使用灵活;通过双液压缸同步连杆驱动,机构动作稳定。
文档编号B22F9/04GK203030887SQ20122070022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7日
发明者王晗权, 王国培, 王兴杰 申请人:宁波百琪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