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适于金属铸造的进料系统,其包括安装在管状主体上的进料套筒;
所述管状主体具有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和在其间的可压缩部分,以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施加力时,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减小;
进料套筒具有纵向轴线并包括大体围绕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连续侧壁,所述连续侧壁限定用于在铸造过程中接收液态金属的空腔,所述侧壁具有邻近于所述管状主体的所述第二端部的基部;
所述管状主体限定通过其的开放孔,以用于将所述空腔连接到所述铸件,其中至少一个切口从基部延伸到所述侧壁内,以及所述管状主体的所述第二端部以固定的深度伸入到所述切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可压缩部分包括由第一侧壁区域和第二侧壁区域构成的单个梯级或扭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可压缩部分包括一系列交替的第一侧壁区域和第二侧壁区域,以提供多个梯级或扭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一系列交替的第一侧壁区域和第二侧壁区域一起形成四个梯级或扭结。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i)在一对第一侧壁区域和第二侧壁区域之间形成的角度θ为60°至90°;(ii)在第一侧壁区域和管状主体纵向轴线之间形成的角度α为30°至60°;和/或(iii)在第二侧壁区域和管状主体纵向轴线之间形成的角度β为30°至60°。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每个梯级或扭结具有在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的方向上测量的直径,以及所有的梯级或扭结具有相同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每个梯级或扭结具有在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的方向上测量的直径,以及所述梯级或扭结的直径朝向所述管状主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减小以便形成截头圆锥形的可压缩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截头圆锥形的可压缩部分从所述纵向轴线以不大于15°的角度倾斜。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管状主体是金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中金属是具有小于0.05%碳含量的钢。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切口远离基部延伸至第一深度,以及所述管状主体以第一深度伸入到所述切口内。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切口远离基部延伸至第一深度,以及所述第一深度对应于所述进料套筒的高度的5%至30%。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切口是沟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切口与所述进料套筒的空腔邻接。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管状主体的所述可压缩部分与切口间隔开。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进料套筒是放热进料套筒。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进料套筒具有至少25kN的抗碎强度。
18.一种适于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料系统中使用的进料套筒,所述进料套筒具有纵向轴线并包括大体围绕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连续侧壁和大体横跨所述纵向轴线延伸的顶板,所述侧壁和所述顶板一起限定用于在铸造期间接收液态金属的空腔;
其中所述侧壁具有与所述顶板隔开的基部和从所述基部延伸到所述侧壁内的沟槽。
19.一种用于制备模具的过程,包括:
将进料系统放置在模型板上,所述进料系统包括安装在管状主体上的进料套筒;
所述进料套筒包括连续侧壁,所述连续侧壁限定用于在铸造过程中接收液态金属的空腔,所述侧壁具有邻近于所述管状主体的基部;
所述管状主体限定通过其的开放孔,以用于将所述空腔连接到所述铸件,所述管状主体具有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和在其间的可压缩部分;
其中切口从所述基部延伸到所述侧壁内,以及所述管状主体的所述第二端部以固定的深度伸入到所述切口内;
用模具材料包围模型板;
压紧模具材料;以及
将模型板从压紧的模具材料移除以形成模具;
其中压紧所述模具材料包括将压力施加到所述进料系统,以使得所述可压缩部分被压缩以及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减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过程,其中压紧所述模具材料包括施加至少为每平方厘米30牛的吊起压力。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过程,其中所述可压缩部分具有梯级构 造,其包括一系列交替的第一侧壁区域和第二侧壁区域,以及所述可压缩部分的压缩减小一对第一侧壁区域和第二侧壁区域之间的角度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