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控温炉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网带控温炉的风冷却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控温炉是对工件进行退火处理的一个加工设备,传统的控温炉一般不带有风冷却装置,风冷却装置主要布置于控制温度冷却炉最后一区,用于工件在炉内的最后一区的冷却,因控制温度冷却炉升温温度为700℃,如没有该装置,则工件在出炉后随风冷却至550℃-600℃这个区间内,和空气接触,会产生氧化皮,厚约度为0.5mm-1mm。现我公司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增加该冷却装置后,工件到达最后一区时,温度已经降至550℃以下,没有达到产生氧化皮的温度条件,从而减少了0.5mm-1mm的氧化皮厚度,减少了工件的材料的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网带控温炉的风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可以减少工件的材料的消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网带控温炉的风冷却装置,包括控温炉、风机、连接法兰、冷风主通道、冷风分流道、冷风进风管、热风出风管、热风分流管、热风主通道和排风管,所述控温炉直接与冷风进风管和热风出风管相连通,所述风机通过连接法兰直接与冷风主通道相连通,所述冷风分流道的一端与冷风主通道相连通,所述冷风分流道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法兰直接与冷风进风管相连通,所述热风分流管的一端与热风主通道相连通,所述热风分流管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法兰直接与热风出风管相连通,所述排风管直接与热风主通道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热风出风管和热风分流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冷风分流道、冷风进风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作为优选,所述排风管分布在热风主通道的中心位置,所述排风管和热风主通道之间相互垂直。
作为优选,所述冷风进风管和热风出风管均为L形的中空管状体,所述冷风主通道的内径大于冷风分流道的内径,所述热风主通道的内径大于热风分流管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控温炉上增设了风冷却装置装置,从而使工件在出炉之间就能冷却至550℃以下,从而避免退火处理后的工件形成氧化皮,从而减少了工件材料的消耗。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网带控温炉的风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温炉、2-风机、3-连接法兰、4-冷风主通道、5-冷风分流道、6-冷风进风管、7-热风出风管、8-热风分流管、9-热风主通道、10-排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网带控温炉的风冷却装置,包括控温炉1、风机2、连接法兰3、冷风主通道4、冷风分流道5、冷风进风管6、热风出风管7、热风分流管8、热风主通道9和排风管10,所述控温炉1直接与冷风进风管6和热风出风管7相连通,所述风机2通过连接法兰3直接与冷风主通道4相连通,所述冷风分流道5的一端与冷风主通道4相连通,所述冷风分流道5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法兰3直接与冷风进风管6相连通,所述热风分流管8的一端与热风主通道9相连通,所述热风分流管8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法兰3直接与热风出风管7相连通,所述排风管10直接与热风主通道9相连通,所述热风出风管7和热风分流管8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冷风分流道5、冷风进风管6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排风管10分布在热风主通道9的中心位置,所述排风管10和热风主通道9之间相互垂直,所述冷风进风管6和热风出风管7均为L形的中空管状体,所述冷风主通道4的内径大于冷风分流道5的内径,所述热风主通道9的内径大于热风分流管8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网带控温炉的风冷却装置在工作过程中,首先启动风机2,然后冷风通过冷风主通道4、冷风分流道5、冷风进风管6进入到控温炉1中,与此同时控温炉1中的热风通过热风出风管7、热风分流管8、热风主通道9和排风管10排出,从而使控温炉中的温度快速降温。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控温炉上增设了风冷却装置装置,从而使工件在出炉之间就能冷却至550℃以下,从而避免退火处理后的工件形成氧化皮,从而减少了工件材料的消耗。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