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铝合金轮毂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下气缸动作,控制底模(3)靠近铸造孔(81),双向气缸(21)动作,控制每组相对布置的侧模(2)同步向铸造孔(81)靠近,底模(3)、顶模(1)和侧模(2)相互压紧形成轮毂(5)铸造型腔;
步骤S2:铸造机将液态的铝水浇铸到铸造模具的型腔内进行充填;
步骤S3:下气缸动作,下支架(711)带动底模(3)撤出,撑毂杆(64)从走料轨(61)进入上料轨(62),从上料轨(62)进入底模(2)的正下方,在两个双向气缸(21)的作用下,每组相对布置的侧模(2)同时打开;
步骤S4:往复缸(44)的活塞杆伸出一段距离,圆管(430)罩住铸造成后的轮毂(5),之后,往复缸(44)活塞杆来回伸出缩回,使得圆管(430)在轮毂(5)的上缘和下缘之间往复运动,同时,中空电机(41)动作,带动圆管(42)绕着轮毂(5)旋转,喷头(421)对着轮毂(5)外缘上下移动的同时周向旋转,之后,水泵将冷却水通过水管送至圆管(42)内,冷却水通过圆管(42)上的喷头(421)向轮毂(5)的外侧缘喷洒,实现对轮毂(5)外缘周向均匀地喷洒水雾进行冷却;
步骤S5:冷却完成后,轮毂(5)随着撑毂杆(64)经上料轨(62)移动至出料轨(63)的一端,从出料轨(63)将轮毂(5)送走;
步骤S6:往复缸(44)的活塞杆完全缩回,侧模和底模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轮毂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水雾冷却时间15秒至30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轮毂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下支架(711)带动底模(3)向下运动后,下支架(711)带动底模(3)转动,底模(3)避开铸造孔(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