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13882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退火炉的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退火炉用加热模式是由退火炉板温控制PID输出后,根据总的加热输出给定各列的制定输出值,只有三种加热模式,分别为:Narrow、proportional和Normal。上述三种加热模式能够适用于大部分钢种,但是对于需要更长均热时间的钢种来说没有办法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该方法将退火炉加热模式改为前段加热模式,实现短炉长用,增加均热段长度来增加均热时间,使带钢在炉内晶粒充分长大,优化带钢机械性能。

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退火炉中辐射管由前至后的排列顺序为A1、A2、A3……An……,所述退火炉总的加热输出为x,所述辐射管的加热输出为y,

所述辐射管An的加热输出yn与退火炉总的加热输出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所述k=0.5(n'+1),所述n'为辐射管的数量,所述x、y、n、n'的取值范围为:0≤x≤100%,0≤y≤100%,n≥1,n'>1;当根据所述函数关系式计算得到的yn大于100%时,yn取值为100%;当根据所述函数关系式计算得到的yn小于0时,yn取值为0。

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其中当所述n'=2时,所述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y1=0.5(2+1)x=1.5x,所述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

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其中当所述n'=3时,所述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y1=0.5(3+1)x=2x,所述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3的加热输出为

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其中当所述n'=4时,所述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y1=0.5(4+1)x=2.5x,所述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3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4的加热输出为

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其中当所述n'=5时,所述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y1=0.5(5+1)x=3x,所述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3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4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5的加热输出为

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其中当所述n'=6时,所述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y1=0.5(6+1)x=3.5x,所述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3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4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5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6的加热输出为

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其中当所述n'=7时,所述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y1=0.5(7+1)x=4x,所述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3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4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5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6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7的加热输出为

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其中当所述n'=8时,所述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y1=0.5(8+1)x=4.5x,所述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3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4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5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6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7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8的加热输出为

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其中当所述n'=9时,所述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y1=0.5(9+1)x=5x,所述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3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4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5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6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7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8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9的加热输出为

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其中当所述n'=10时,所述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y1=0.5(10+1)x=5.5x,所述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3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4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5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6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7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8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9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10的加热输出为

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当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50%时,辐射管A2开始燃烧;当A1的加热输出为100%时,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50%,辐射管A3开始燃烧;之后以此类推,当退火炉总的加热输出为100%时,所有辐射管的加热输出均为100%。本发明将退火炉的加热功能全部前移,集中使用前段烧嘴的能力快速将带钢加热到需求的温度,后段的烧嘴不再燃烧供热,这样能够使带钢在炉内的均热段长度增加,更有效的使带钢晶粒长大,从而优化带钢的机械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的加热输出分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实施例一的加热输出分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实施例二的加热输出分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实施例三的加热输出分配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实施例四的加热输出分配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实施例五的加热输出分配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实施例六的加热输出分配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实施例七的加热输出分配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实施例八的加热输出分配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实施例九的加热输出分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退火炉中辐射管由前至后的排列顺序为A1、A2、A3……An……,所述退火炉总的加热输出为x,所述辐射管的加热输出为y。

所述辐射管An的加热输出yn与退火炉总的加热输出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所述k=0.5(n'+1),所述n'为辐射管的数量,所述x、y、n、n'的取值范围为:0≤x≤100%,0≤y≤100%,n≥1,n'>1;当根据所述函数关系式计算得到的yn大于100%时,yn取值为100%;当根据所述函数关系式计算得到的yn小于0时,yn取值为0。

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当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50%时,辐射管A2开始燃烧;当A1的加热输出为100%时,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50%,辐射管A3开始燃烧;之后以此类推,当退火炉总的加热输出为100%时,所有辐射管的加热输出均为100%。本发明将退火炉的加热功能全部前移,集中使用前段烧嘴的能力快速将带钢加热到需求的温度,后段的烧嘴不再燃烧供热,这样能够使带钢在炉内的均热段长度增加,更有效的使带钢晶粒长大,从而优化带钢的机械性能。

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其中当所述n'=2时,也就是只有两个辐射管时,所述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y1=0.5(2+1)x=1.5x,所述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

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当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50%时,辐射管A2开始燃烧;当A1的加热输出为100%时,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50%,当退火炉总的加热输出为100%时,所有辐射管的加热输出均为100%。本发明将退火炉的加热功能全部前移,集中使用前段烧嘴的能力快速将带钢加热到需求的温度,后段的烧嘴不再燃烧供热,这样能够使带钢在炉内的均热段长度增加,更有效的使带钢晶粒长大,从而优化带钢的机械性能。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其中当所述n'=3时,所述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y1=0.5(3+1)x=2x,所述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3的加热输出为

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当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50%时,辐射管A2开始燃烧;当A1的加热输出为100%时,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50%,辐射管A3开始燃烧;当退火炉总的加热输出为100%时,所有辐射管的加热输出均为100%。本发明将退火炉的加热功能全部前移,集中使用前段烧嘴的能力快速将带钢加热到需求的温度,后段的烧嘴不再燃烧供热,这样能够使带钢在炉内的均热段长度增加,更有效的使带钢晶粒长大,从而优化带钢的机械性能。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其中当所述n'=4时,所述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y1=0.5(4+1)x=2.5x,所述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3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4的加热输出为

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当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50%时,辐射管A2开始燃烧;当A1的加热输出为100%时,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50%,辐射管A3开始燃烧;之后以此类推,当退火炉总的加热输出为100%时,所有辐射管的加热输出均为100%。本发明将退火炉的加热功能全部前移,集中使用前段烧嘴的能力快速将带钢加热到需求的温度,后段的烧嘴不再燃烧供热,这样能够使带钢在炉内的均热段长度增加,更有效的使带钢晶粒长大,从而优化带钢的机械性能。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其中当所述n'=5时,所述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y1=0.5(5+1)x=3x,所述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3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4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5的加热输出为

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当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50%时,辐射管A2开始燃烧;当A1的加热输出为100%时,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50%,辐射管A3开始燃烧;之后以此类推,当退火炉总的加热输出为100%时,所有辐射管的加热输出均为100%。本发明将退火炉的加热功能全部前移,集中使用前段烧嘴的能力快速将带钢加热到需求的温度,后段的烧嘴不再燃烧供热,这样能够使带钢在炉内的均热段长度增加,更有效的使带钢晶粒长大,从而优化带钢的机械性能。

实施例五

如图6所示,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其中当所述n'=6时,所述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y1=0.5(6+1)x=3.5x,所述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3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4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5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6的加热输出为

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当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50%时,辐射管A2开始燃烧;当A1的加热输出为100%时,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50%,辐射管A3开始燃烧;之后以此类推,当退火炉总的加热输出为100%时,所有辐射管的加热输出均为100%。本发明将退火炉的加热功能全部前移,集中使用前段烧嘴的能力快速将带钢加热到需求的温度,后段的烧嘴不再燃烧供热,这样能够使带钢在炉内的均热段长度增加,更有效的使带钢晶粒长大,从而优化带钢的机械性能。

实施例六

如图7所示,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其中当所述n'=7时,所述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y1=0.5(7+1)x=4x,所述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3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4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5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6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7的加热输出为

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当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50%时,辐射管A2开始燃烧;当A1的加热输出为100%时,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50%,辐射管A3开始燃烧;之后以此类推,当退火炉总的加热输出为100%时,所有辐射管的加热输出均为100%。本发明将退火炉的加热功能全部前移,集中使用前段烧嘴的能力快速将带钢加热到需求的温度,后段的烧嘴不再燃烧供热,这样能够使带钢在炉内的均热段长度增加,更有效的使带钢晶粒长大,从而优化带钢的机械性能。

实施例七

如图8所示,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其中当所述n'=8时,所述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y1=0.5(8+1)x=4.5x,所述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3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4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5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6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7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8的加热输出为

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当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50%时,辐射管A2开始燃烧;当A1的加热输出为100%时,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50%,辐射管A3开始燃烧;之后以此类推,当退火炉总的加热输出为100%时,所有辐射管的加热输出均为100%。本发明将退火炉的加热功能全部前移,集中使用前段烧嘴的能力快速将带钢加热到需求的温度,后段的烧嘴不再燃烧供热,这样能够使带钢在炉内的均热段长度增加,更有效的使带钢晶粒长大,从而优化带钢的机械性能。

实施例八

如图9所示,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其中当所述n'=9时,所述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y1=0.5(9+1)x=5x,所述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3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4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5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6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7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8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9的加热输出为

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当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50%时,辐射管A2开始燃烧;当A1的加热输出为100%时,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50%,辐射管A3开始燃烧;之后以此类推,当退火炉总的加热输出为100%时,所有辐射管的加热输出均为100%。本发明将退火炉的加热功能全部前移,集中使用前段烧嘴的能力快速将带钢加热到需求的温度,后段的烧嘴不再燃烧供热,这样能够使带钢在炉内的均热段长度增加,更有效的使带钢晶粒长大,从而优化带钢的机械性能。

实施例九

如图10所示,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其中当所述n'=10时,所述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y1=0.5(10+1)x=5.5x,所述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3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4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5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6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7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8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9的加热输出为所述辐射管A10的加热输出为

本发明退火炉用由前至后连续式加热方法,当辐射管A1的加热输出为50%时,辐射管A2开始燃烧;当A1的加热输出为100%时,辐射管A2的加热输出为50%,辐射管A3开始燃烧;之后以此类推,当退火炉总的加热输出为100%时,所有辐射管的加热输出均为100%。本发明将退火炉的加热功能全部前移,集中使用前段烧嘴的能力快速将带钢加热到需求的温度,后段的烧嘴不再燃烧供热,这样能够使带钢在炉内的均热段长度增加,更有效的使带钢晶粒长大,从而优化带钢的机械性能。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