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装卸料砂带机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6492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装卸料砂带机工作台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作业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打磨抛光装置,特别是一种大理石砂带机。



背景技术:

砂带机是完成砂光工作时用到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木材、石料和金属等加工行业。砂带机可用于大理石面板抛光。常用大理石砂带机主要包括砂带、机架、电机、带轮、连接电机与带轮的传动装置和工作台。通常工作台为方便加工工件时不滑动,设置为一粗糙平板,结构单一,存在以下问题:

1、进出料时需操作者搬动工件,才能使工件放置于工作台适宜加工位置或者离开工作台,操作者劳动强度大;

2、工件往复运动进行抛光时,操作者需推拉工作台侧边的拉手以完成抛光,由于承载工件大理石面板质量大,造成操作者劳动强度大,同时人工操作误差较大,还会影响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砂带机进出料需搬动工件,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装卸料砂带机工作台。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于装卸料砂带机工作台,包括工作台面,工作台面包括表面粗糙的台面架、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台面架中安装有若干升降辊筒,驱动装置经传动装置驱动升降辊筒升降。

优选地,台面架的装、卸边均匀设置有若干卸料辊筒,卸料辊筒高于台面架。

优选地,台面架呈框架结构,框架内由若干分隔板分隔呈若干部分,台面架两侧边和分隔板上方设置耐磨电木。

优选地,传动装置包括若干辊筒支撑板、与辊筒支撑板数量相同的定心轴、若干连接钢板和若干分隔条,升降辊筒的辊轴两端分别固定在辊筒支撑板上端,辊筒支撑板通过定心轴与台面架转动连接,定心轴设置在辊筒支撑板靠近升降辊筒端,连接钢板设置在台面架两侧边和分隔板的下方,连接钢板与辊筒支撑板下端固定,分隔条垂直固定在连接钢板下方,两连接钢板之间设置一分隔条,分隔条与驱动装置连接。

优选地,驱动装置设置为气缸,气缸活塞端与分隔条垂直固定,气缸相对端垂直固定在台面架下方,气缸设置有手动阀,所述手动阀设置在台面架前端。

优选地,所述连接钢板之间均设置有与分隔条平行的钢棒。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驱动装置经传动装置驱动升降辊筒上升后,升降辊筒与大理石工件直接接触,采用推动方式移动工件位置,便于工件放置或者推离工作台,有效减少操作者劳动强度;驱动装置经传动装置驱动升降辊筒下降后,台面架与大理石工件直接接触,保证抛光过程中工件与工作台的相对静止状态。

2、设置卸料辊筒,在装、卸料过程中可有效减少工件非加工面与工作台的磨损;在多台砂带机联机使用时,增加砂带机之间的滚动连接,便于工件联机推行;在加工工件时有进一步限位作用。

3、台面架框架结构便于升降辊筒的安装,耐磨电木保证台面架表面的粗糙程度,经久耐用。

4、传动装置运用杠杆原理,可有效放大驱动力,提供满足大理石工作台所需的较大上升力,实现升降辊筒的同步升降。

5、气缸反应迅速,价格便宜,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手动阀所设位置便于操作。

6、设置钢棒避免作用力方向的偏移,保证驱动力方向的有效传递。

附图说明

图1是自动行走砂带机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自动行走砂带机的主视图;

图3是自动行走砂带机的左视图;

图4是自动行走砂带机工作台面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标记:1-电机;2-涡轮蜗杆减速机;3-工作台面;4-驱动装置;5-齿轮;6-齿条;7-台面架;8-升降辊筒;9-耐磨电木;10-分隔板;11-手动阀;12-滑轮;13-滑轮支撑;14-触屏电控箱;15-微型电控箱;16-辊筒支撑板;17-定心轴;18-连接钢板;19-钢棒;20-机架,21-导轨,22-支撑杆,23-卸料辊筒,24-分隔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便于装卸料自动行走砂带机,包括砂带、电机、带轮和连接电机与带轮的传动装置,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带轮运行,带轮带动砂带运作,还包括机架20、设置在砂带下方的工作台,工作台包括便于装卸料的工作台面3和往复运行装置。

工作台面3包括表面粗糙的台面架7、驱动装置4和传动装置,所述台面架7中安装有若干升降辊筒8,所述驱动装置4经传动装置驱动升降辊筒8升降。

往复运行装置包括伺服电机1、行走传动装置、用于支撑工作台往复行走的滑轮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行走传动装置包括涡轮蜗杆减速机2、相互啮合的齿轮5和齿条6,所述涡轮蜗杆减速机2设置在机架20一侧,涡轮蜗杆减速机2输入端与伺服电机1同轴固定,所述齿轮5与涡轮蜗杆减速机2输出端同轴固定;所述行走支撑装置包括若干组滑轮支撑件13、与滑轮支撑件13相匹配的滑轮12和与滑轮12相配合的导轨21,所述滑轮支撑件13固定在台面架7左右两侧边下方,所述滑轮12安装在滑轮支撑件13下方,所述导轨21一端固定在机架20上,另一端由支撑杆22支撑;控制装置包括触屏电控箱14,所述触屏电控箱14设置在机架20一侧边,所述触屏电控箱14设置有触屏,触屏电控箱14与伺服电机1和涡轮蜗杆减速机2接线连接。

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经传动装置驱动升降辊筒8上升后,升降辊筒8与大理石工件直接接触,采用推动方式移动工件位置,便于工件放置或者推离工作台,有效减少操作者劳动强度;驱动装置4经传动装置驱动升降辊筒8下降后,台面架7与大理石工件直接接触,保证抛光过程中工件与工作台的相对静止状态。

伺服电机1带动涡轮蜗杆减速机2运行,涡轮蜗杆减速机2带动齿轮5转动,齿轮5带动与齿条6固定的工作台3往复运行,工作台3带动滑轮12在导轨21上滑动,起支撑工作台3的作用,控制装置控制工作台3往复运行距离和速度,实现工作台面的自动往复运行,大大节约了人力,减少了人为误差,提高了产品质量。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中所述的工作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台面架7的装、卸边均匀设置有若干卸料辊筒23,所述卸料辊筒23高于台面架7。

本实施例中,卸料辊筒在装、卸料过程中可有效减少工件非加工面与工作台的磨损;在多台砂带机联机使用时,增加砂带机之间的滚动连接,便于工件联机推行;在加工工件时有进一步限位作用。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中所述的工作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台面架7呈框架结构,框架内由若干分隔板10分隔呈若干部分,所述台面架7两侧边和分隔板10上方设置耐磨电木9。

本实施例中,台面架7的框架结构便于升降辊筒的安装,耐磨电木9保证台面架表面的粗糙程度,经久耐用。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1中所述的工作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若干辊筒支撑板16、与辊筒支撑板16数量相同的定心轴17、若干连接钢板18和若干分隔条24,所述升降辊筒8的辊轴两端分别固定在辊筒支撑板16上端,所述辊筒支撑板16通过定心轴17与台面架7转动连接,所述定心轴17设置在辊筒支撑板16靠近升降辊筒8端,所述连接钢板18设置在台面架7两侧边和分隔板10的下方,连接钢板18与辊筒支撑板16下端固定,所述分隔条24垂直固定在连接钢板18下方,两连接钢板18之间设置一分隔条24,所述分隔条24与驱动装置4连接。

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推动分隔条24向前运动,分隔条24带动连接钢板18向前,连接钢板18带动辊筒支撑板16围绕定心轴17发生转动,辊筒支撑板16带动若干升降辊筒8升高相同高度;驱动装置4复位,拉动分隔条24复位,分隔条24带动连接钢板18复位,连接钢板18带动辊筒支撑板16围绕定心轴17发生反转复位,辊筒支撑板16带动若干升降辊筒8复位。传动装置运用杠杆原理,可有效放大驱动力,提供满足大理石工作台所需的较大上升力,实现升降辊筒的同步升降。

实施例5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1中所述的工作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驱动装置4设置为气缸,所述气缸活塞端与分隔条24垂直固定,所述气缸相对端垂直固定在台面架7下方,所述气缸设置有手动阀11,所述手动阀11设置在台面架7前端。

本实施例中,气缸反应迅速,价格便宜,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生产成本,手动阀所设位置便于操作。

实施例6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1中所述的工作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钢板18之间均设置有与辊筒8轴心方向平行的钢棒19,保证气缸作用力方向传递的一致性,保证平行四边形辊筒支撑架10受力方向的一致性。

实施例7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中所述的工作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微型电控箱15,所述微型电控箱15设置在机架20一侧边前端,与触屏电控箱14接线连接。

本实施例中,微型电控箱15方便操作者开启或关闭往复运行装置。

实施例8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中所述的工作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滑轮支撑件13呈倒置的u形,滑轮支撑件13下端的两个端面分别夹持在导轨21的两侧面。

本实施例中,滑轮支撑件13有效防止滑轮12脱轨,避免影响工作台面3正常运行。

实施例9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8中所述的工作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滑轮支撑件13下端的两个端面与导轨21的接触位置设置有滚珠,有效减少滑轮支撑件与导轨的摩擦。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看,均应将本发明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力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中的等同条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过适当的组合搭配,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