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滑轨磨合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572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滑轨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滑轨磨合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滑轨的滑动性良好与否,关系到汽车座椅调整的舒适性,因此在汽车座椅滑轨装配中,通常需要对汽车座椅滑轨进行磨合、滑动力检测满足特定范围后方可下线,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高效率,自动化程度高的汽车座椅滑轨磨合系统,使得能够高效率且自动完成滑动磨合、滑动力测试及打码下线。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高效率,自动化程度高的汽车座椅滑轨磨合系统,使得能够高效率且自动完成滑动磨合、滑动力测试及打码下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率,自动化程度高的汽车座椅滑轨磨合系统,使得能够高效率且自动完成滑动磨合、滑动力测试及打码下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滑轨磨合系统,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二旋转电机旋转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和第二旋转电机上设置有回形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等距固定有滑轨传送工装,所述滑轨传送工装上设置有与外滑轨配合的圆销;所述机台上从左到右依次固定有第一滑轨磨合机,第二滑轨磨合机,滑动力测试机;所述滑动力测试机旁边设置有激光打码机;所述回形传送带两端分别设置有工件红外检测装置。

较优的,所述第一滑轨磨合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底部固定在所述机台上,所述机架顶部设置有第一滑竿和第二滑竿,所述第一滑竿和第二滑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滑竿与第二滑竿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滑轨传送工装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和第二滑竿上分设置有滑竿套筒,所述滑竿套筒与移动板固定,所述移动板上设置有滑轨解锁气缸和内轨前端部限位气缸;所述滑轨解锁气缸固定连接有解锁杆连接板,所述解锁杆连接板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解锁杆和第二解锁杆,所述第一解锁杆和第二解锁杆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滑轨传送工装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解锁杆和第二解锁杆另一端穿过移动板的两端。

所述内轨前端部限位气缸固定连接有限位杆连接板,所述限位杆连接板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滑轨传送工装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另一端穿过移动板的两端可与内轨前端接触;所述移动板后端固定设置有内轨后端固定块。

所述机架底部前端设置有第一外轨前挡模滑轨和第二外轨前挡模滑轨,所述第一外轨前挡模滑轨和第二外轨前挡模滑轨之间的距离与传送带上相邻两个传送工装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外轨前挡模滑轨上设置有第一外轨前挡模,所述第二外轨前挡模滑轨上设置有第二外轨前挡模,所述第一外轨前挡模与第二外轨前挡模通过外轨前挡模连接块连接,所述外轨前挡模连接块上连接有与滑轨方向相同设置的外轨前挡模气缸。

所述机架底部后端设置有第一外轨后挡模滑轨和第二外轨后挡模滑轨,所述第一外轨后挡模滑轨和第二外轨后挡模滑轨之间的距离与传送带上相邻两个传送工装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外轨后挡模滑轨上设置有第一外轨后挡模,所述第二外轨后挡模滑轨上设置有第二外轨后挡模,所述第一外轨后挡模与第二外轨后挡模通过外轨后挡模连接块连接,所述外轨后挡模连接块上连接有与滑轨方向相同设置的外轨后挡模气缸。

所述前档模气缸后边固定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上铰接有转动副杆,所述转动副杆上铰接有移动副杆,所述移动副杆上与所述移动板铰接;

所述第一滑轨磨合机和第二滑轨磨合机结构相同。

通过滑轨磨合机的步骤和滑轨磨合机内部结构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滑轨磨合机的工作效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较优的,所述滑动力测试机包括滑动力测试机机架,所述滑动力测试机机架顶部设置有第一测试机机架滑竿和第二测试机机架滑竿,所述第一测试机机架滑竿上设置有第一测试机机架滑竿第一套筒和第一测试机机架第二套筒,所述第二测试机机架上设置有第二测试机机架第一套筒和第二测试机机架滑竿第二套筒;所述测试机机架第一至第四套筒下方固定有测试机底板,所述测试机底板连接有测试机底板气缸。

所述测试机底板后端固定设置有测试机内滑轨后端固定块,所述测试机底板上还设置有测试机解锁装置,所述测试机解锁装置一端向上连接有测试机解锁装置气缸,另一端向下穿出测试机底板。

所述测试机内滑轨后端固定块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和第二测试机机架第一套筒前端设置有测试机内轨前端限位座,所述第一测试机机架滑竿和第二测试机机架滑竿穿出测试机内轨前端限位座,所述测试机前端限位座下方设置有测试机内轨前限位块。

所述测试机前端限位座上连接有测试机前端限位气缸;所述测试机前端底部固定设置有测试机外轨前端夹模,所述测试机外轨前端夹模连接有外轨前端夹模气缸。

所述测试机后端底部固定设置有测试机外轨后端夹模,所述测试机外轨后端夹模连接有外轨后端夹模气缸。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较优的滑轨动力测试机,通过测试机的内部结构设计和位置布置,有效提高滑轨生产的质量,有效提高整个系统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标准。

较优的,所述回形传送带前端设置有磨合前端第一红外线检测仪和磨合前端第二红外线检测仪,所述磨合前端第一红外线检测仪与滑轨工件之间的角度设置为α1=30°,所述磨合前端第二红外线检测仪与滑轨工件之间的角度设置为β1=10°;

所述回形传送带后端设置有磨合后端第一红外检测仪和磨合后端第二红外线检测仪,所述磨合后端第一和第二红外检测仪与滑轨工件之间的角度(dγ)均设置为30°。

通过红外线检测装置的测试,能够有效检测产品的传送,使系统能够提前实现识别工件是否上线,并在系统中予以反馈,提高系统生产的准确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率,自动化程度高的汽车座椅滑轨磨合系统,使得能够高效率且自动完成滑动磨合、滑动力测试及打码下线,提高了汽车座椅滑轨生产的质量标准,提高了汽车座椅滑轨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磨合测试机和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ⅰ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中ⅱ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磨合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中的ⅲ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的正视图。

图10是图4的俯视图。

图11是图4的右视图。

图12是测试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9的正视图。

图14是图9的俯视图。

图15是图9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15所示,包括机台d1,所述机台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旋转电机d2和第二旋转电机d3,所述第一旋转电机d2和第二旋转电机d3旋转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和第二旋转电机d2、d3上设置有回形传送带d4,所述传送带d4上等距固定有滑轨传送工装d5,所述滑轨传送工装d5上设置有与外滑轨配合的圆销d6;所述机台上从左到右依次固定有第一滑轨磨合机d7,第二滑轨磨合机d8,滑动力测试机d9;所述滑动力测试机d9旁边设置有激光打码机d11;所述回形传送带两端分别设置有工件红外检测装置d981、d982、d983、d984。

较优的,所述第一滑轨磨合机d7包括机架d71,所述机架d71底部固定在所述机台d1上,所述机架d71顶部设置有第一滑竿d711和第二滑竿d712,所述第一滑竿d711和第二滑竿d71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滑竿d711与第二滑竿d712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滑轨传送工装d5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和第二滑竿d711、d712上分设置有滑竿套筒d7111,d7112,所述滑竿套筒d7111,d7112与移动板d714固定,所述移动板上设置有滑轨解锁气缸d715和内轨前端部限位气缸d716;所述滑轨解锁气缸d715固定连接有解锁杆连接板d717,所述解锁杆连接板d717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解锁杆d718和第二解锁杆d719,所述第一解锁杆d718和第二解锁杆d719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滑轨传送工装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解锁杆d718和第二解锁杆d719另一端穿过移动板d714的两端。

所述内轨前端部限位气缸d716固定连接有限位杆连接板d72,所述限位杆连接板d7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杆d721和第二限位杆d722,所述第一限位杆d721和第二限位杆d722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滑轨传送工装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限位杆d721和第二限位杆d722另一端穿过移动板的两端可与内轨前端接触;所述移动板后端固定设置有内轨后端固定块d7141、d7142。

所述机架底部前端设置有第一外轨前挡模滑轨d73和第二外轨前挡模滑轨d74,所述第一外轨前挡模滑轨d73和第二外轨前挡模滑轨d74之间的距离与传送带上相邻两个传送工装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外轨前挡模滑轨d73上设置有第一外轨前挡模d731,所述第二外轨前挡模滑轨d74上设置有第二外轨前挡模d741,所述第一外轨前挡模d731与第二外轨前挡模d741通过外轨前挡模连接块d742连接,所述外轨前挡模连接块d742上连接有与滑轨方向相同设置的外轨前挡模气缸d743。

所述机架底部后端设置有第一外轨后挡模滑轨d75和第二外轨后挡模滑轨d76,所述第一外轨后挡模滑轨d75和第二外轨后挡模滑轨d76之间的距离与传送带上相邻两个传送工装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外轨后挡模滑轨d75上设置有第一外轨后挡模d751,所述第二外轨后挡模滑轨d76上设置有第二外轨后挡模d761,所述第一外轨后挡模d751与第二外轨后挡模d761通过外轨后挡模连接块d762连接,所述外轨后挡模连接块上连接有与滑轨方向相同设置的外轨后挡模气缸d763。

所述前档模气缸d743后边固定设置有旋转电机d77,所述旋转电机d77上铰接有转动副杆d78,所述转动副杆d78上铰接有移动副杆d79,所述移动副杆d79上与所述移动板d714铰接;

所述第一滑轨磨合机d7和第二滑轨磨合机d8结构相同。

通过滑轨磨合机的步骤和滑轨磨合机内部结构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滑轨磨合机的工作效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较优的,所述滑动力测试机d9包括滑动力测试机机架d91,所述滑动力测试机机架d91顶部设置有第一测试机机架滑竿d92和第二测试机机架滑竿d93,所述第一测试机机架滑竿d92上设置有第一测试机机架滑竿第一套筒d921和第一测试机机架第二套筒d922,所述第二测试机机架d93上设置有第二测试机机架第一套筒d931和第二测试机机架滑竿第二套筒d932;所述测试机机架套筒下方固定有测试机底板d94,所述测试机底板d94连接有测试机底板气缸d941。

所述测试机底板d94后端固定设置有测试机内滑轨后端固定块d942,所述测试机底板d94上还设置有测试机解锁装置d943,所述测试机解锁装置d943一端向上连接有测试机解锁装置气缸d944,另一端向下穿出测试机底板。

所述测试机内滑轨后端固定块d942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d945;所述第一和第二测试机机架第一套筒d921、d931前端设置有测试机内轨前端限位座d95,所述第一测试机机架滑竿d92和第二测试机机架滑竿d93穿出测试机内轨前端限位座d95,所述测试机前端限位座d95下方设置有测试机内轨前限位块d951。

所述测试机前端限位座d95上连接有测试机前端限位气缸d952;所述测试机前端底部固定设置有测试机外轨前端夹模d97,所述测试机外轨前端夹模连接有外轨前端夹模气缸d961。

所述测试机后端底部固定设置有测试机外轨后端夹模d99,所述测试机外轨后端夹模连接有外轨后端夹模气缸d991。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较优的滑轨动力测试机,通过测试机的内部结构设计和位置布置,有效提高滑轨生产的质量,有效提高整个系统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标准。

较优的,回形传送带前端设置有磨合前端第一红外线检测仪d981和磨合前端第二红外线检测仪d982,磨合前端第一红外线检测仪d981与滑轨工件之间的角度设置为α1=30°,磨合前端第二红外线检测仪d982与滑轨工件之间的角度设置为β1=10°。

回形传送带后端设置有磨合后端第一红外检测仪d983和磨合后端第二红外线检测仪d984,磨合后端第一和第二红外检测仪与滑轨工件之间的角度dγ均设置为30°。

通过红外线检测装置的测试,能够有效检测产品的传送,使系统能够提前实现识别工件是否上线,并在系统中予以反馈,提高系统生产的准确率。

工作时,由专门的抓取手将装配好的汽车座椅滑轨放置传送带的滑轨工装上,旋转工装移动至第一磨合机时,由外轨夹模进行外轨定位,内轨解锁装置进行解锁后磨合机实现内外轨之间的磨合,磨合次数为可以设置,第一次磨合后,plc控制器控制传送带继续运动至第二磨合机,由外轨夹模进行外轨定位,内轨解锁装置进行解锁后,磨合机实现内外轨的二次磨合,磨合后控制器控制传送带继续运动至测试机,由测试机的压力传感器对滑轨的滑动力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由控制器判断其滑动力是否合格,如合格,则进入下一个激光打码工位进行打码,如果不合格,则plc控制激光打码器不进行打码,同时plc控制下线抓取手将未打码的工件投入废件箱。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