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副枪导向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2645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副枪导向辊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炉的零件或辅助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移动式副枪导向辊装置。



背景技术:

转炉采用副枪系统并结合冶炼模型对冶炼过程进行静态/动态控制,可使出钢的温度成分达到理想的目标。为了满足这一目标,希望副枪完成一次测温取样检测的周期尽量短。副枪系统中各机械设备的动作时间、自动化程度、设备运行稳定性等都是影响周期的因素。而副枪系统各设备的合理布置,对副枪系统使用顺畅与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副枪本体细长、升降速度快,导轨下部设置导向辊以保证枪体平稳升降。目前的副枪导向辊多为固定式,导向辊一般布置于轨道下部,当副枪入炉检测时,起导向作用,固定式的局限性在于会增加副枪的长度和升降行程,从而导致探头装拆装置不能在线布置,副枪必须要旋转一定角度后方可安装探头,再转回入炉位下枪检测,来回动作约耗15秒,增加了动作时间,影响生产效率,每次检测副枪都要旋转,也增加了设备的故障率及维护检修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缩短行程、便于维护、提高效率的转炉附属设备,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副枪导向辊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

一种移动式副枪导向辊装置,包括立柱、导轨、定滑轮、牵引绳和升降车,立柱垂直固定在地面上,导轨固定在立柱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面上,立柱的顶端设有定滑轮,牵引绳缠绕在定滑轮的轮槽内,升降车通过相对设置的升降滚轮可移动地设于导轨上,升降车的顶端系在牵引绳上,其特征是:还包括导向辊组件和拖曳绳,

导向辊组件包括支架、导向轮、导向辊、导向盘和缓冲垫,支架由相对设置的左副和右副拼合构成,左副的一端和右副的一端都可转动地设有导向轮,左副的另一端和右副的另一端之间可转动地设有导向辊和导向盘,左副的顶底两面和右副的顶底两面都设有缓冲垫,两条拖曳绳的底端分别系在左副上和右副上,导向辊组件套设在立柱上,导向轮分别可移动地设于一条导轨上,导向辊贴合在立柱的一个外侧面上;

升降车上固定托架,托架上开有通孔,升降套筒可移动地套设在托架的通孔内,拖曳绳的顶端从升降套筒的顶端穿出后用绳夹固定;

导轨上固定定位套筒,定位套筒套在拖曳绳外。

所述的移动式副枪导向辊装置,其特征是:

升降套筒内设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套在拖曳绳外,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住升降套筒和绳夹;

托架通孔的边缘处设有挡块,升降套筒设于挡块内。

所述的移动式副枪导向辊装置,其特征是:导向轮不少于六对。

本实用新型由升降车驱动拖曳绳牵引导向辊组件跟随副枪本体在导轨上升降,导向辊组件通过若干对六对导向轮在导轨上滚动,副枪本体设于导向辊和导向盘之间,可避免副枪本体在高速升降过程中位置偏移及入炉检测时剧烈振动,支架上连接了一对拖曳绳,拖曳绳的另一端连接缓冲弹簧和升降套筒以降低启动时的冲击载荷,升降套筒设于升降车的托架上,托架上设有挡块以防止升降套筒和升降车因振动而脱开,导轨上焊接了定位套筒,起到吊挂拖曳绳及保护作用,支架上部和下部都设有缓冲垫,上部缓冲垫防止和升降车冲击,下部缓冲垫防止和导轨冲击。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升降车带着副枪本体处在导轨最高处时,导向辊组件也通过拖曳绳被升降车提升到最高位,此时导向辊组件处在副枪本体的底部。当升降车开始下降,副枪本体和导向辊组件也一起下降,下降一段距离后,导向辊组件到了导轨的最底部停止,此时拖曳绳头部的升降套筒自动吊挂在固定在导轨上的定位套筒的顶部,拖曳绳仍旧保持张紧状态,而升降车上托架通孔的孔径比定位套筒的外径大,因此升降车和副枪本体继续下降,完成下枪检测任务;完成检测后,升降车和副枪本体一起提升,当提升到拖曳绳顶部的升降套筒时,升降车的托架就带着拖曳绳顶部的升降套筒一起提升,直到导轨的最高位,使导向辊组件始终不脱开副枪本体的底部。采用移动式的导向辊组件,可缩短副枪本体的长度,降低导轨标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无需动力输入,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便于调整,维护检修量小,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升降车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导向辊组件的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套筒的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托架带着拖曳绳顶部的升降套筒一起提升的示意图;

图5是采用固定式导向辊组件时副枪本体升降的示意图;

图6是采用移动式导向辊组件时副枪本体升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移动式副枪导向辊装置,包括立柱11、导轨12、定滑轮13、牵引绳14、升降车2、导向辊组件3和拖曳绳4,如图1~图4所示,具体结构是:

如图1所示:立柱11垂直固定在地面上,导轨12固定在立柱11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面上,立柱11的顶端设有定滑轮13,牵引绳14缠绕在定滑轮13的轮槽内,升降车2通过相对设置的升降滚轮21可移动地设于导轨12上,升降车2的顶端系在牵引绳14上,升降车2上固定托架22,托架22上开有通孔,升降套筒23可移动地套设在托架22的通孔内,拖曳绳4的顶端从升降套筒23的顶端穿出后用绳夹24固定;

如图2所示:导向辊组件3包括支架31、导向轮32、导向辊33、导向盘34和缓冲垫35,支架31由相对设置的左副311和右副312拼合构成,左副311的一端和右副312的一端都可转动地设有导向轮32,左副311的另一端和右副312的另一端之间可转动地设有导向辊33和导向盘34,左副311的顶底两面和右副312的顶底两面都设有缓冲垫35,两条拖曳绳4的底端分别系在左副311上和右副312上,导向辊组件3套设在立柱11上,导向轮32分别可移动地设于一条导轨12上,导向辊33贴合在立柱11的一个外侧面上;

如图3所示:导轨12上固定定位套筒15,定位套筒15套在拖曳绳4外。

本实施例中:升降套筒23内设有缓冲弹簧25,缓冲弹簧25套在拖曳绳4外,缓冲弹簧25的两端分别抵住升降套筒23和绳夹24;

托架22通孔的边缘处设有挡块26,升降套筒23设于挡块26内。

本实施例中:导向轮32共有六对。

本实用新型由升降车2驱动拖曳绳4牵引导向辊组件3跟随副枪本体在导轨12上升降,导向辊组件3通过若干对六对导向轮32在导轨12上滚动,副枪本体设于导向辊33和导向盘34之间,可避免副枪本体在高速升降过程中位置偏移及入炉检测时剧烈振动,支架31上连接了一对拖曳绳4,拖曳绳4的另一端连接缓冲弹簧25和升降套筒23以降低启动时的冲击载荷,升降套筒23设于升降车2的托架22上,托架22上设有挡块26以防止升降套筒23和升降车2因振动而脱开,导轨12上焊接了定位套筒15,起到吊挂拖曳绳4及保护作用,支架31上部和下部都设有缓冲垫35,上部缓冲垫35防止和升降车2冲击,下部缓冲垫35防止和导轨12冲击。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升降车2带着副枪本体处在导轨12最高处时,导向辊组件3也通过拖曳绳4被升降车2提升到最高位,此时导向辊组件3处在副枪本体的底部。当升降车2开始下降,副枪本体和导向辊组件3也一起下降,下降一段距离后,导向辊组件3到了导轨12的最底部停止,此时拖曳绳4头部的升降套筒23自动吊挂在固定在导轨12上的定位套筒15的顶部,拖曳绳4仍旧保持张紧状态,而升降车2上托架22通孔的孔径比定位套筒15的外径大,因此升降车2和副枪本体继续下降,完成下枪检测任务;完成检测后,升降车2和副枪本体一起提升,当提升到拖曳绳4顶部的升降套筒23时,升降车2的托架22就带着拖曳绳4顶部的升降套筒23一起提升,直到导轨12的最高位,使导向辊组件3始终不脱开副枪本体的底部。

以下对导向辊组件3分别采用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方案作一比较:

i. 固定式:如图5所示:升降车2带动副枪本体16沿导轨12移动,导向辊组件3固定在导轨12上,当副枪本体16下降时逐渐伸入转炉10中,通过底部的取样装置取样,取样完成后,副枪本体16提升出转炉10,由探头处理装置17处理。固定式所需的导轨12的长度D和副枪本体16的长度F分别为:

D=S+H+L——(1),F=S+H+T——(2);

ii. 移动式:如图6所示:升降车2带动副枪本体16沿导轨12移动,导向辊组件3采用本实施例的移动式,当副枪本体16下降时逐渐伸入转炉10中,通过底部的取样装置取样,取样完成后,副枪本体16提升出转炉,由探头处理装置17处理。移动式所需的导轨12的长度D同固定式,副枪本体16的长度F为:F=S+H+T-S'——(3);

(1)~(3)式中:

S——副枪本体16的升降行程,

H——升降车2和导向辊组件3的高度,

L——导轨12和升降车2上极限位置的高度差,

T——副枪本体16在上极限位置时其底部和导向辊组件3底部的高度差,

S'——导向辊组件3为移动式时的的行程。

可见,在转炉标高、取样装置标高、副枪本体行程等外部条件都相同时,采用移动式的导向辊组件可以有效地减少副枪本体的长度。

使用移动式的导向辊组件具有如下优点:

a. 副枪本体的长度可以减少,减少量为导向辊组件的行程S';

b. 相同条件下,导轨框架的高度可以下降S';

c.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放大S',可以达到最经济的效果。

S'的长度和高度位置由许多因素决定,取样装置的标高决定导向辊组件的上限位置,而取样装置平台固定于汽化冷却烟道上,烟道的倾斜角度和转炉标高都会影响取样装置的标高。导向辊组件的下标高影响因素有烟道副枪入口的标高,刮渣器、氮封、探头收集溜槽的高度。综合各个设备的布置,决定导向辊组件的最大行程S',从而降低副枪标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