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7352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铸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压铸模具及使用该模具进行压铸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企业生产中,当遇到批量小或批量不定,但前景看好这种情况时,若采用金属削加工的方式完成重要铝或镁合金件,那么,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将会提高几十倍,甚至更高。将传统意义的压铸模小型化、简单化是投资少、收效快的最佳途径。

以电动机基座的铝合金铸件为例,若采用金属切削加工的方法获得,则大量的加工中心铣削工作量(含编程)将使铸件成本呈几十倍增长;若采用金属模重力浇注,其模具造价虽然很低,但因铸件壁太薄(2.5mm),导致金属液的流速太慢而无法成型。因而压铸工艺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通常在卧式压铸机上使用的模具,由于其成型、合模导向和推出机构齐全,且通常采用标准模架,故模具的制造成本都在数万元以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压铸模具及压铸方法,该压铸模具结构简单、成型可靠、脱模流畅,使用本发明模具进行压铸时投资少、生产周期短,是收效快的简捷精密铸造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压铸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卸料板和型芯,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后具有型腔,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本体和上模镶件,所述上模镶件部分嵌入所述上模本体,且所述上模镶件与所述上模本体形成内凹的上模内腔;所述下模具有浇口;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设有定位销。

优选的,所述型芯包括至少一个用户安装孔型芯,且所述用户安装孔型芯为锥头点孔型芯。

优选的,所述卸料板具有下模安装孔,所述下模能够部分通过下模安装孔,且通过的部分与所述卸料板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上模镶件中部设有分流锥孔,所述分流锥孔内装有分流锥,所述下模中部设有上宽下窄的直浇道锥孔,所述分流锥孔和直浇道锥孔同轴;所述浇口开设于分流锥与直浇道锥孔的配合处,所述浇口为由沿周向均布的若干个浇口槽组成的爪形浇口。

优选的,所述浇口槽为沿直浇道锥孔周向均布的四个。

优选的,所述上模相对的两侧各设有上模手柄,所述卸料板相对的两侧各设有下模手柄,合模状态时,所述上模手柄和所述下模手柄不重叠。不重叠即指上模手柄和下模手柄呈一定角度错开,优选错开角度为90゜

优选的,所述上模还开设有溢流槽和排气槽。

一种使用上述压铸模具进行压铸的方法。

优选的,所述压铸模具置于全立式压铸机上使用。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模具上模采用上模本体和上模镶件嵌合的形式能够降低制造成本,避免电火花加工。为了保证开模后压铸件留在下模,用户安装孔型芯采用锥头点孔形式,欲获得完整用户安装孔,待脱模后钻出即可。此外,本发明浇口槽的设计便于去除浇口。

本发明的压铸模具造价低廉、铸件质量可靠、模具寿命较长、溢流、排气条件良好。使用本发明模具进行压铸时投资少、生产周期短,是收效快的简捷精密铸造工艺。它所获得的铸件具有与卧式压铸模(高投入)铸件同等的效果,但其制造成本仅与金属浇注模相当。因此,它不失为中、小型企业压铸模设计时,值得关注的一种结构选择。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铸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压铸模具的剖视图;

图3是上模本体的俯视图;

图4是上模镶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卸料板的俯视图;

图6是下模的侧面剖视图;

图7是下模的俯视图;

图8是脱出上模的过程示意图;

图9是卸下铸件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制造如图1所示的压铸件所用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卸料板3和型芯4-1和4-2,如图2-4所示,上模1和下模2合模后具有型腔5,上模1包括上模本体11和上模镶件12,如图3-4所示,上模镶件12部分嵌入上模本体11,具体的,上模本体11中部开设有上模镶件安装孔111,上模镶件12包括支撑部121和自支撑部121向外延伸的突出部122,上模镶件12与上模本体11相连时,突出部122嵌入上模镶件安装孔111,上模镶件12的支撑部121具有与上模本体11上表面相对的第一面,上模镶件12的突出部122具有与上模镶件安装孔111内壁相对的第二面,且安装好后,上模镶件12与上模本体11形成内凹的上模内腔;上模内腔是构成型腔的一部分。模具有浇口;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有定位销4-3。本实施例中,定位销4-3为具有定位和导向作用的圆柱销,共设两个。

型芯包括至少一个用户安装孔型芯4-1,且所述用户安装孔型芯4-1为锥头点孔型芯,本实施例中该锥头点孔型芯的锥头锥度为120゜,若想获得完整用户安装孔4-1,待脱模后钻出即可。除用户安装孔型芯4-1外,本实施例的模具还包括四个电机安装孔型芯4-2,铸件的电机安装孔可直接压铸成型,无需后续钻孔。

如图5所示,卸料板3具有下模安装孔31,下模2能够部分通过下模安装孔31,且通过的部分与所述卸料板3间隙配合。具体的,见图6-7所示,下模2包括凸出的下模型芯21,下模型芯21穿过卸料板3的下模安装孔31,并与之间隙配合。

如图2和图4所示,上模镶件12中部设有分流锥孔123,分流锥孔123内装有分流锥6,下模2中部设有上宽下窄的直浇道锥孔7,分流锥孔123和直浇道锥孔7同轴;浇口开设于分流锥6与直浇道锥孔7的配合处,浇口为由沿周向均布的若干个浇口槽22组成的爪形浇口。本实施例中浇口槽22为沿直浇道锥孔7周向均布的四个。

上模1相对的两侧各设一上模手柄8,卸料板3相对的两侧各设有一下模手柄9,合模状态时,上模手柄8和所述下模手柄9不重叠。不重叠即指上模手柄8和下模手柄9呈一定角度错开,本实施例中错开角度为90゜

上模1还开设有溢流槽和排气槽。

使用上述压铸模具进行压铸的方法,如图8-9所示,箭头指向为掷击方向。该方法包括步骤:

(1)压铸 先按图2的结构组装模具,在上模1上加一上模盖板10-2,将模具置于全立式压铸机上压铸成型;

(2)去浇口 取下模具,将模具横放在工作台(即模具圆周边与工作台接触),一手捏住手柄,另一手持手锤击下压室料饼10-1;

(3)脱上模 如图8所示,置下模手柄9于前、后位置,上模手柄8于左、右位置,即呈90゜错开状态,抓住并抬起上模手柄8向卸料架掷下,由于重力的作用,上、下模即刻分离;

(4)铸件脱下模 如图9所示,再抓住并抬起下模手柄8向卸料架掷下,由于重力的作用,随着下模2的下落,它与压铸件即刻分离,从而完成整个脱模过程(浇口和溢流槽废料随铸件脱出,再用手钳掰除即可)。

(5)装模 将卸料板3套入下模2,上、下模按定位销4-3及卸料板3上相应孔的位置合模,便可进入下一次压铸。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