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外圈的上料转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2669阅读:2430来源:国知局
轴承外圈的上料转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的加工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轴承外圈的上料转盘。



背景技术:

轴承外圈是轴承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轴承外圈的加工设备包括自动上料装置,该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转盘和输送导轨,上料转盘的作用是将外圈逐个排列在输送导轨上,输送导轨的进料口与上料转盘连接。现有的上料转盘结构较为复杂、体积较大,而且上料速度较慢。

专利CN201620136385.9公开了一种轴承外圈的送料单元,包括筒体、安装杆、送料电机、拨杆、圆弧导料槽以及进料槽,安装杆固定连接在筒体内壁上,送料电机固定连接在安装杆上,拨杆设于筒体内并与送料电机的转轴相连,在筒体的底部设有进料腔,圆弧导料槽固定连接在筒体外壁上,且圆弧导料槽一端与进料腔相连通,另一端与进料槽连通。上述结构虽然结构较为简单,但是它存在以下问题:1、上料速度较慢,大量钢制的轴承外圈堆积在筒体内,重量非常大,拨杆很难推动轴承外圈运动,因此上料速度会比较慢。2、由于电机的转轴通常较细,拨杆与转轴固定处的接触面积较小,当拨杆克服轴承外圈的重力做圆周运动时,拨杆与转轴连接处就容易发生断裂。3、由于拨杆的长度小于筒体的半径,因此拨杆无法推动筒体边缘处的轴承外圈运动,这就会导致电机空转、轴承外圈无法送料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轴承外圈上料转盘,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各种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轴承外圈的上料转盘,所述上料转盘与输送导轨的进料口连接,包括基座、圆形底盘、电机、圆形边框、中分连杆、弧形导向板、固定连接轴、转动套杆以及连接弹簧,所述电机安装于基座内,所述圆形底盘安装于基座上,且圆形底盘的底部与电机的转动轴连接;所述圆形边框固定安装于基座上,圆形边框与圆形底盘同心设置,且圆形边框位于圆形底盘的外侧,两者之间留有缝隙;所述中分连杆径向架设于圆形边框上,所述固定连接轴的上端固定安装于中分连杆的中部,下端靠近圆形底盘的上表面,所述转动套杆套设于固定连接轴上;所述弧形导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套杆,另一端形成自由端并向圆形底盘的边缘延伸;所述连接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中分连杆,另一端固定于弧形导向板;所述圆形边框的边缘处设有开口,所述输送导轨的进料口伸入该开口内。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连接轴的上端固定于中分连杆的中心。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导向板的高度与圆形边框的高度相同。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弹簧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的长度大于第二弹簧的长度。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由圆形底盘带动轴承外圈转动,而弧形导向板只是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不会发生弧形导向板断裂的问题,因此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另外,所有轴承外圈都会随着圆形底盘一起转动,而且靠近圆形底盘中心的轴承外圈会沿着弧形导向板移动至圆形底盘的边缘处,并顺着输送导轨的进料口进入下一工序,不会存在电机空转、无法送料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轴承外圈上料转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中分连杆、固定连接轴以及转动套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同时参照图1和图2,轴承外圈的上料转盘,所述上料转盘与输送导轨1的进料口11连接,它包括基座2、圆形底盘3、电机(由于视角原因图中未画出)、圆形边框4、中分连杆5、弧形导向板6、固定连接轴7、转动套杆8以及连接弹簧9。所述电机安装于基座2内,所述圆形底盘3安装于基座2上,且圆形底盘3的底部与电机的转动轴10连接,电机带动圆形底盘3做单向运动,如图1中所示为逆时针运动。所述圆形边框4固定安装于基座2上,圆形边框4的高度大于轴承外圈100的外径,这样就可防止轴承外圈100掉落,圆形边框4与圆形底盘3同心设置,且圆形边框4位于圆形底盘3的外侧,两者之间留有缝隙,工作时圆形底盘3转动,而圆形边框4固定不动。所述中分连杆5径向架设于圆形边框4的顶部。同时参照图2,所述固定连接轴7的上端通过螺帽71固定安装于中分连杆5的中心处,下端靠近圆形底盘3的上表面,并且固定连接轴7的下端具有一限位部72,所述转动套杆8套设于固定连接轴7上。所述弧形导向板6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套杆8,另一端形成自由端并向圆形底盘3的边缘延伸,为了起到更佳的导向作用,弧形导向板6的高度通常与圆形边框4的高度相同。所述连接弹簧9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中分连杆5,另一端固定于弧形导向板6,从图1中可看出连接弹簧9和弧形导向板6两者连接形成“y”形。所述圆形边框4的边缘处设有开口(由于视角原因图中未画出),所述输送导轨1的进料口11伸入该开口内。

工作时,操作人员先将待加工的轴承外圈100倒入上料转盘上,电机带动圆形底盘3逆时针转动,轴承外圈100会随着圆形底盘3作逆时针运动,位于圆形底盘3边缘处的轴承外圈100会先进入输送导轨1的进料口11,而靠近圆形底盘3中心的轴承外圈100也会沿着弧形导向板6移动至圆形底盘3的边缘处,并顺着输送导轨1的进料口11进入下一工序,不会存在电机空转、无法送料的问题。

参照图3,图3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它与上述结构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连接弹簧包括第一弹簧91和第二弹簧92,且第一弹簧91的长度大于第二弹簧92的长度,这样有助于提升弧形导向板6的强度。固定连接轴7的上端与中分连杆5的连接处靠近中分连杆5的中心处,即弧形导向板6偏心设置,这样可减少弧形导向板6的长度,减轻第一弹簧91和第二弹簧92的张力,从而延长第一弹簧91和第二弹簧92的使用寿命。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