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长管内部的除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9231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长管内部的除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磨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长管内部的除锈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在建筑、机械设备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钢管本身的材质决定且受储存环境的影响,钢管极易生锈。在使用前往往需要对钢管内部进行打磨除锈,现有技术中的打磨机多适用于钢管外部的打磨抛光,对于钢管内部的生锈层较难去除,同时,长度尺寸较大的钢管无法一次性打磨完成,往往需利用相关打磨设备在长管状两端分端次打磨;其次,分端次打磨过程中,往往留有对接死角,导致长管中端内除锈不彻底且难以发现,影响钢管的使用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长管内部的除锈装置,包括:壳体,旋转驱动装置,固定板,弹性棒,安装板,延伸杆,其中延伸杆为可水平伸缩结构,通过改变延伸杆的长度增加除锈装置的可作用长度,使较长长度钢管内侧的除锈操作可一次性完成,无需分端次操作,提高除锈效率,无除锈死角存在,增加钢管的使用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用于长管内部的除锈装置,包括:壳体1,旋转驱动装置2,固定板3,弹性棒4,安装板5,延伸杆6,所述旋转驱动装置2置于壳体1的内侧,旋转驱动装置2的动力输出端与延伸杆6固定连接,固定板3与延伸杆6远离壳体1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板3上连接有一个或多个端部安装板5装有刷丝的弹性棒4,其中,延伸杆6为可水平伸缩变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用于长管内部的除锈装置,延伸杆6结构包括N个可伸长或收缩的延伸杆6,与旋转驱动装置2输出端直接相连的延伸杆6为第一延伸杆,套接在第一延伸杆内侧并可向远离壳体1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杆,套接在第N-1延伸杆内的第N个延伸杆,N为大于1的自然数。

优选的,所述用于长管内部的除锈装置,除第一、N延伸杆分别在与其他延伸杆相接的部位设有用于套接固定的螺纹沉头孔62、螺纹盲孔61外,第二延伸杆至第N-1延伸杆的两端均设有螺纹沉头孔62、螺纹盲孔61,其中将螺丝旋进第N-1延伸杆后端螺纹沉头孔62、第N-2延伸杆前端螺纹盲孔61中将两相邻延伸杆6固定连接。

所述除锈装置通过设置可伸缩的延伸杆6根据钢管的长度尺寸灵活改变除锈装置的作用长度,无需两端次分别作业,一次性去除钢管内部的生锈层,避免留有不易发现的除锈死角,保证钢管的使用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用于长管内部的除锈装置,延伸杆6除第一延伸杆上设有用于套接固定的单侧滑行通槽63、用于卡扣弹簧按钮65的卡扣槽64,亦除第N延伸杆靠近第N-1延伸杆一端设有弹簧按钮65外,第二延伸杆至第N-1延伸杆的两端均依次设有卡扣槽64、侧滑行通槽63、弹簧按钮65,其中将第N-1延伸杆在第N-2延伸杆中滑动时,弹簧按钮65先弹起并在单侧滑行通槽63中滑动直至滑到卡扣槽64中卡住为止。

优选的,所述用于长管内部的除锈装置,弹性棒6为实体橡胶棒。

优选的,所述用于长管内部的除锈装置,所述弹性棒6由橡胶圈及橡胶圈内侧的弹簧组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用于长管内部的除锈装置,安装板5的侧面、远离橡胶棒4的端面均设有刷丝结构。

侧面的刷丝用于清理钢管内侧的生锈层,前端刷丝用于清理单侧封口的端面生锈层。

优选的,所述用于长管内部的除锈装置,刷丝外部材质为尼龙、鬓毛或铜,刷丝内部材质为氧化铝、磨料丝或碳化硼。

刷丝采取芯部、外部软硬不同的材质,优势在于软材质可保证刷丝的柔韧度,硬材质保证刷丝的研磨度,使刷丝在具有优良研磨功能的前提下避免断丝现象,延长刷丝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用于长管内部的除锈装置,壳体1的上侧设有手柄装置7,且手柄7上设有防滑纹。用手握住手柄装置7可用于水平、倾斜放置的钢管。

优选的,所述用于长管内部的除锈装置,壳体1远离延伸杆6一端为内凹结构,且端部内凹结构上部设有弯曲的手柄装置7,且手柄装置7上设有防滑纹。用手握住手柄装置7可作用于置于低处放置的钢管除锈作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除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具体实施例1中延伸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具体实施例2中延伸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编号的对应结构如下: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案例1:

一种用于长管内部的除锈装置,包括:壳体1,旋转驱动装置2,固定板3,弹性棒4,安装板5,所述旋转驱动装置2置于壳体1的内侧,旋转驱动装置2的动力输出端与延伸杆6固定连接,固定板3与延伸杆6远离壳体1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板3上连接有一个或多个端部安装板5装有刷丝的弹性棒4,其中,延伸杆6为可水平伸缩变形结构,延伸杆6结构包括三个可伸长或收缩的延伸杆6,与旋转驱动装置2输出端直接相连的延伸杆6为第一延伸杆,套接在第一延伸杆内侧并可向远离壳体1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杆,第三个延伸杆一端与第二延伸杆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3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三延伸杆分别在与第二延伸杆相接的部位设有用于套接固定的螺纹沉头孔62、螺纹盲孔61,第二延伸杆两端均设有螺纹沉头孔62、螺纹盲孔61,其中将螺丝旋进相邻延伸杆的螺纹沉头孔62、螺纹盲孔61中将两相邻延伸杆6固定连接;弹性棒6为实体橡胶棒;壳体1的上侧设有手柄装置7,且手柄7上设有防滑纹。用手握住手柄装置7可用于水平、倾斜放置的钢管。

上述用于长管内部的除锈装置便于清理长度尺寸较大的钢管内部的锈层,一次性完成除锈操作且不留有除锈死角,提高除锈效率,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具体实施案例2:

一种用于长管内部的除锈装置,包括:壳体1,旋转驱动装置2,固定板3,弹性棒4,安装板5,所述旋转驱动装置2置于壳体1的内侧,旋转驱动装置2的动力输出端与延伸杆6固定连接,固定板3与延伸杆6远离壳体1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板3上连接有一个或多个端部安装板5装有刷丝的弹性棒4,其中,延伸杆6为可水平伸缩变形结构,延伸杆6结构包括三个可伸长或收缩的延伸杆6,与旋转驱动装置2输出端直接相连的延伸杆6为第一延伸杆,套接在第一延伸杆内侧并可向远离壳体1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杆,第三个延伸杆一端与第二延伸杆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板3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延伸杆上设有用于套接固定的单侧滑行通槽63、用于卡扣弹簧按钮65的卡扣槽64,第三延伸杆在靠近第二延伸杆一端设有弹簧按钮65,第二延伸杆的两端均依次设有卡扣槽64、侧滑行通槽63、弹簧按钮65,其中将第二延伸杆在第一延伸杆中滑动时,弹簧按钮65先弹起并在单侧滑行通槽63中滑动直至滑到卡扣槽64中卡住为止;弹性棒6由橡胶圈及橡胶圈内侧的弹簧组合而成;安装板5的侧面、远离橡胶棒4的端面均设有刷丝结构;壳体1远离延伸杆6一端为内凹结构,且端部内凹结构上部设有弯曲的手柄装置7,且手柄装置7上设有防滑纹。

上述用于长管内部的除锈装置便于清理长度尺寸较大的钢管内部的锈层,一次性完成除锈操作且不留有除锈死角,提高除锈效率,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