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座可微调的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4930发布日期:2018-08-24 18:4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研磨机,特别是指一种尾座可微调的研磨机。



背景技术:

按,现有的的研磨机在加工时,需将工件放置于主轴单元及尾座单元之间,然后调整两座体单元的加工距离使所述工件两端夹固于所述主轴单元及所述尾座单元之间,但是上述研磨机往往使用一段时间后,所述主轴单元及所述尾座单元中心轴容易产生角度改变,使所述两座体单元不同轴心,造成加工所述工件时产生误差,导致精准度不佳的状况。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00820052307.6专利号揭示一种「顶尖可调的磨床尾架」,所述顶尖可调的磨床尾架是由尾座内装尾架套筒,尾架套筒一端连接顶尖,另一端依次连接弹簧套筒和调节弹簧压力的调节手轮,尾座一侧装有使尾架套架后缩的退缩机构及其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顶尖与尾架套筒的接合处,在顶尖结合面上有水平衡向的导向凹槽,在尾架套筒的结合面上有与导向凹槽滑动配合的导向凸块,导向凸块靠近一端处有缺口;顶尖的柱头端面上有一个轴向调节孔,轴向调节孔内水平轴向装有一个可转动的偏心轴,偏心轴的偏心部嵌套在导向凸块上的缺口中;借以,达到与市面上的调整上的工作台的结构及整体尾架调节的结构相比,顶尖可调的磨床尾架具有体积小、构造简单的目的。

然而,如图1所示,上述专利皆是人力的方式进行锁固调整,不但费时、费力,而且重新校准定位无任何调整刻度作为参考,仅仅是凭借着使用者本身的经验,使所述两座体单元于同一轴心上,故有可能会因为个人的经验、熟练度、身心状况等因素,造成调整定位不当,导致所述工件损坏的问题,无形中增加业者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此设计,经长久使用后,锁固所述尾架套筒的接触面10渐磨损而产生间隙,造成所述顶尖11产生晃动、不稳固的情况发生,影响加工的精准度。

是以,如何开发一种尾座可微调的研磨机,其可解决上述缺陷即为本实用新型研发的动机。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尾座可微调的研磨机,其主要赋予稳固、且可透过自动或手动的方式,达到调整两座体中心轴线角度的精确目的。

于是,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尾座可微调的研磨机,包含:一机台、一主轴单元、及一尾座单元。

所述机台具有一研磨方向及一垂直所述研磨方向的夹持方向。

所述主轴单元能够沿所述夹持方向往复位移地设置在所述机台,并具有一垂直所述研磨方向的主轴轴线。

所述尾座单元包括一能够沿所述夹持方向且朝所述主轴单元往复位移地设置在所述机台的尾座模块、及一能够沿所述研磨方向往复位移地设置在所述尾座模块的顶持模块,且所述顶持模块具有一垂直所述研磨方向的顶持轴线。

所述微调装置用以调整所述顶持模块在所述研磨方向上的位置,使所述顶持模块的顶持轴线与所述主轴单元的主轴轴线在同一直直线上。

依上述的尾座可微调的研磨机,其中所述微调装置包括一传动单元、一动力连接所述传动单元的驱动单元、及一能够被所述传动单元带动的位移单元;所述传动单元能够枢转地设在所述尾座模块;所述驱动单元动力连接所述传动单元并位于所述尾座模块之外;所述位移单元具有一被所述传动单元带动的被带动部、及一插置在所述顶持模块的插置部。

依上述的尾座可微调的研磨机,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含一动力源;所述传动单元包含一固设在所述尾座模块的支撑座、一动力连接所述动力源且枢设在所述支撑座的调整件、及一能够枢转地设在所述调整件的转换模块,所述调整件具有一齿部,所述转换模块具有一与所述齿部啮合的输入部、及一与所述输入部动力连接的输出部,所述输出部带动所述顶持模块沿所述研磨方向往复位移,且所述输出部与所述输入部的传动比比值小于1。

依上述的尾座可微调的研磨机,其中所述动力源为旋钮。

依上述的尾座可微调的研磨机,其中所述动力源为伺服马达。

依上述的尾座可微调的研磨机,其中所述转换模块为滚柱减速器。

依上述的尾座可微调的研磨机,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含一动力源;所述传动单元包含一固设在所述尾座模块的驱动模块、一动力连接所述动力源与所述驱动模块且位于所述动力源与所述驱动模块之间的调整环、及一动力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带动件,所述驱动模块具有一与所述调整环动力连接的驱动输入部、及一相反于所述驱动输入部且动力连接所述带动件的驱动输出部,所述驱动输出部带动所述顶持模块沿所述研磨方向往复位移,且所述驱动输出部与所述驱动输入部的传动比比值小于1。

依上述的尾座可微调的研磨机,其中所述动力源为旋钮。

依上述的尾座可微调的研磨机,其中所述动力源为伺服马达。

依上述的尾座可微调的研磨机,所述驱动模块为行星齿轮减速器。

具体而言,本创作的尾座可微调的研磨机,是可以产生下列功效:

其一,本实用新型借由所述驱动单元的所述动力源设于所述尾座模块之外,再配合所述传动单元的传动,以微调整、定位所述顶持模块的位置,且适用各种长度规格的工件,可大幅增进其调整的操作性及手感,进而让使用者能够快速调整,并提升工作效率。

其二,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稳固将所述顶持模块调整到达定位,以便进行加工,减少工时并增加其加工的精准性。

其三,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驱动单元可以调整为自动或是手动控制方式,将能达到快速、精准、适当的位移的优点,完全不同于现有技术,仅以人工经验的方式调整而会产生过度迫紧,导致压底的零件伤害,另外,所述驱动单元的外表面上,具有供参考的调整刻度,可大幅提升其调整良率,让本实用新型具便利操作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研磨机顶尖调整的示意图,显示是以人工方式锁固定位;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

图3是图2实施例的上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研磨方向及夹持方向;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显示其结构与组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显示本实用新型调整前的状态;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显示本实用新型调整后的状态;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显示其结构与组态;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显示驱动单元逆时针旋转,顶持模块位移的状态;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显示驱动单元顺时针旋转,顶持模块位移的状态;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图,显示其结构与组态;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调整前的状态;及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调整后的状态。

现有技术:

接触面10;顶尖11;

本实用新型:

工件A;研磨机200;机台20;研磨单元30;主轴单元40;主轴轴线41;尾座单元50;尾座模块51;设置面511;设置槽512;尾座定位槽513;设置孔514;顶持模块52;顶持轴线520;靠抵面521;对应槽522;受动部523;受动孔524;顶持定位孔525;微调装置60;传动单元61;支撑座611;调整件612;齿部6121;转换模块613;输入部6131;输出部6132;偏心槽6133;传动筒座614;受动件 615;空心槽6151;连接件616;驱动模块617;输入部6171;输出部6172;传动齿轮6173;调整环618;带动件619;位移槽6191;驱动单元62;动力源621;传动轴622;位移单元70;被带动部71;插置部72;螺丝80;研磨方向X;夹持方向Y。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在提出详细说明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如图2、图3所示,分别显示本创作的结构图,及其上视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尾座可微调的研磨机200,主要包含:一机台20、一研磨单元30、一主轴单元40、一尾座单元50、及一微调装置60,其中:

所述机台20具有一研磨方向X及一垂直所述研磨方向X的夹持方向Y。

所述研磨单元30能够沿所述研磨方向X往复位移地设置在所述机台20,并且对一工件A的外径或是端面研磨加工或分离所述工件A。

所述主轴单元40能够沿所述夹持方向Y往复位移地设置在所述机台20,并具有一垂直所述研磨方向X的主轴轴线41。

如图3、图4、图5所示,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述尾座单元50包括一能够沿所述夹持方向Y且朝所述主轴单元40往复位移地设置在所述机台20 的尾座模块51、及一能够沿所述研磨方向X往复位移地设置在所述尾座模块51 的顶持模块52,且所述顶持模块52具有一垂直所述研磨方向X的顶持轴线520;所述尾座模块51包含一设置面511,所述设置面511凹设一设置槽512及三个尾座定位槽513,本实施例中所述尾座定位槽513以三个作说明,但不以此为限,亦可以是四个所述尾座定位槽513或五个所述尾座定位槽513、及一与所述设置槽 512连通的设置孔514;所述顶持模块52包含一靠抵所述设置面511的靠抵面521,所述靠抵面521凹设一对应所述设置槽512的对应槽522,所述对应槽522凸设一受动部523,所述受动部523凹设一受动槽524、及三个分别对应所述尾座定位槽 513的顶持定位孔525。

所述微调装置60,用以调整所述顶持模块52在所述研磨方向X上的位置,使所述顶持模块52的顶持轴线520与所述主轴单元40的主轴轴线41在同一直线上;其中所述微调装置60包括一设置于所述设置槽512的传动单元61、一动力连接所述传动单元61的驱动单元62、及一能够被所述传动单元61带动的位移单元70,所述传动单元61能够枢转地设在所述尾座模块51的设置槽512;所述驱动单元62 动力连接所述传动单元61并位于所述尾座模块51之外;所述位移单元70具有一被所述传动单元61带动的被带动部71、及一插置在所述受动槽524且连接所述被带动部71的插置部72。

所述驱动单元62包含一设置于所述尾座模块51外表面的动力源621;所述传动单元61包含一固设在所述设置槽512的支撑座611、一动力连接所述动力源621 且连接在所述支撑座611的调整件612、及一能够枢转地设在所述调整件612的转换模块613,所述调整件612具有一齿部6121,所述转换模块613具有一与所述齿部6121啮合的输入部6131、及一与所述输入部6131动力连接的输出部6132,所述输出部6132带动所述位移单元70,使所述顶持模块52沿所述研磨方向X往复位移,且所述输出部6132与所述输入部6131的传动比比值小于1;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出部6132凹设一供所述位移单元70设置且能够带动所述位移单元70位移的偏心槽6133,由于所述位移单元70与所述转换模块613偏心,当用户旋转所述驱动单元62时,所述偏心槽6133的槽环面便会带动所述位移单元70的所述被带动部71,使所述位移单元70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偏心槽6133举圆形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椭圆形、多边形等,另外所述偏心槽6133的槽环面也能够为摆线、渐开线、或拋物线等;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源621为旋钮,但不以此为限,亦或是伺服马达,让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或是手动的控制方式;所述转换模块613为滚柱减速器。

本实施例中,举三个螺丝80为例,但不以此为限。其中三个所述螺丝80分别穿设于所述顶持定位孔525与所述尾座定位槽513,用以将所述尾座模块51与所述顶持模块52锁固定位。

如图6、图7所示,分别显示本创作第一实施例的调整前与调整后的状态。所述动力源621的外表面设有调整刻度,以让使用者能够更精准调整所述顶持模块52的位移位置,本实施例中,首先将三个所述螺丝80松开,使得所述螺丝80 脱离所述尾座模块51,透过转动所述动力源621的控制,使动力由所述输出部 6132输出至所述位移单元70,借由所述位移单元70的位移带动,以让所述顶持模块52沿所述研磨方向X移至所需的位置。

以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各主要构件的组态说明。

如图4、图8、图9、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尾座可微调的研磨机200,同样适用于一机台20、一研磨单元30、一主轴单元40、一尾座单元50、及一微调装置60,由于第二实施例的组态及功效同于第一实施例,故不再赘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

所述驱动单元62包含一设置于所述尾座模块51外表面的动力源621、及一动力连接所述动力源621且套设在所述动力源621的传动轴622;所述传动单元61包含一固设在所述设置槽512且与所述传动轴622动力连接的传动筒座614、一与所述传动筒座614动力连接的受动件615、及一锁固连接所述传动筒座614与所述受动件615间的连接件616,透过转动(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所述动力源621的控制,使所述传动轴622转动,并且使所述受动件615带动所述位移单元70,由于所述位移单元70与所述受动件615偏心,当所述位移单元70被转动时,以让所述顶持模块52沿所述研磨方向X往复位移,且所述受动件615与所述筒座614的传动比比值小于1;本实施例中,所述受动件615同上述实施例,所述受动件615也凹设一能够带动所述位移单元70的所述被带动部71位移的空心槽6151,所述空心槽 6151举圆形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椭圆形、多边形等,另外所述空心槽6151的槽环面也能够为摆线、渐开线、或拋物线等。

如图4、图11、图12、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尾座可微调的研磨机200,同样适用于一机台20、一研磨单元30、一主轴单元40、一尾座单元50、及一微调装置60,由于第三实施例的组态及功效同于第一实施例,故不再赘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

所述驱动单元62包含一动力源621,且所述驱动模块62为行星齿轮减速器;所述传动单元61包含一固设在所述设置槽512的驱动模块617、一位于所述驱动模块617及所述动力源621之间且与所述动力源621动力及所述驱动模块617动力连接的调整环618、及一与所述驱动模块617动力连接的带动件619,所述驱动模块617具有一与所述调整环618动力连接的驱动输入部6171、一相反于所述驱动输入部6171且动力连接所述带动部619的驱动输出部6172、及一位于所述驱动输入部6171与所述驱动输出部6172之间且连接所述驱动输入部6171与所述驱动输出部6172的传动齿轮6173;本实施例中,所述带动件619凹设一能够带动所述位移单元70位移的位移槽6191,所述位移槽6191举梯形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椭圆形、圆形、多边形等,另外所述位移槽6191的槽环面也能够为摆线、渐开线、或拋物线等,由于所述带动部619动力连接的所述输出部6172,当转动所述动力源621时,所述带动部619便会带动所述顶持模块52沿所述研磨方向X 往复位移,且所述驱动输出部6172与所述驱动输入部6171的传动比比值小于1;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源621为旋钮,但不以此为限,亦或是伺服马达,让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或是手动的控制方式。

以上述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尾座可微调的研磨机的各部构件的结构及其组态说明。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功效:

其一,本实用新型借由所述驱动单元62的所述动力源621设于所述尾座模块 51之外,再配合所述传动单元61的传动,以微调整、定位所述顶持模块52的位置,且适用各种长度规格的工件,可大幅增进其调整的操作性及手感,进而让使用者能够快速调整,并提升工作效率。

其二,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稳固将所述顶持模块52调整到达定位,以便进行加工,减少工时并增加其加工的精准性。

其三,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驱动单元62可以调整为自动或是手动控制方式,将能达到快速、精准、适当的位移的优点,完全不同于习知技术,仅以人工经验的方式调整而会产生过度迫紧,导致压底的零件伤害,另外,所述驱动单元 62的外表面上,具有供参考的调整刻度,可大幅提升其调整良率,让本实用新型具便利操作性的目的。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及图式仅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