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套筒外壁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6545发布日期:2018-09-08 00:3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用于磨削或抛光的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汽车用套筒外壁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是指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由于汽车使用方便,因此逐渐普及,而汽车用套筒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套筒的端面包括六边形和十二边形,其中最常用的便是六边形。

在生产套筒时,为了避免生锈,需要对其外壁进行打磨。传统的外壁打磨,是利用人工握持套筒,再利用打磨砂纸进行打磨,这种方式会费时费力,并且不易批量生产。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一种打磨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安装轴和支架,支架上螺纹连接有打磨环和驱动打磨环转动的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与打磨环通过花键连接,安装轴的截面呈六边形。使用时,将套筒套设在安装轴上,并将打磨环放置在套筒的上方,启动电机,电机带动打磨环转动,使得打磨环转动并且下移,实现对整个套筒外壁的打磨。使用该装置打磨装置,效率高,且使用方便。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打磨装置还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打磨套筒产生的碎屑不易排出,会堆积在打磨环与套筒之间,导致打磨环与套筒之间不能接触,从而导致打磨效果不佳;并且碎屑会与套筒发生相对滑动,导致套筒表面被划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汽车用套筒外壁打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打磨套筒产生的碎屑不易排出,会堆积在打磨环与套筒之间,导致打磨环与套筒之间不能接触,从而导致打磨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汽车用套筒外壁打磨装置,包括基座,基座内设有第一空腔和位于第一空腔下方的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内滑动连接的第一活塞,第一活塞底部与第一空腔之间设有弹簧,第一活塞上设有贯穿基座上表面的第一推杆,第二空腔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底部与第二空腔之间也设有弹簧,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连接有第二推杆,第一空腔上部与第二空腔上部连通;基座上表面设有若干与第一空腔上部连通的吸尘口和排气口,吸尘口内设有吸尘单向阀,排气口内设有排气单向阀和过滤网;第一空腔的下部连通出气管和进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远离第一空腔的一端均位于基座上方,且可与打磨筒内壁相贴;进气管内也设有进气单向阀,出气管内也设有出气单向阀和过滤网;基座的上表面沿纵向设有环形的移动槽,移动槽内壁设有限位块,移动槽位于限位块上方滑动连接有环形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打磨筒,打磨筒的内壁设有打磨刷,移动槽底部与第二空腔的底部之间设有连通孔;基座上方设有打磨头和驱动打磨头移动的气缸,打磨头的横截面呈六边形。

本方案技术特征的技术效果:

基座作为本装置的主体,用于放置、安装套筒。打磨头的横截面呈六边形,能够与套筒内壁配合,实现对套筒的内壁进行打磨。同时打磨头下移时,能够挤压第一推杆,实现第一推杆的下移。

第一空腔和第一活塞、第二空腔和第二活塞分别形成活塞结构,第一推杆用于实现第一活塞的移动,第二推杆用于实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连动。当推杆带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下移时,由于第一空腔的上部和第二空腔的上部连通,因此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上部吸气,将打磨产生的碎屑吸入第一空腔内,此时第一空腔的下部排气。

基座上的吸尘口,用于实现将打磨产生的碎屑吸入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上部。同时,打磨头下移时,打磨头、套筒和基座之间形成密闭空间,当打磨头对套筒进行打磨时,挤压套筒内的气体,而此时通过吸尘口吸气,在除尘的同时,能够对打磨头下移时,打磨头、套筒和基座之间形成的密闭空间进行泄压,避免套筒受损。

同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下移时,挤压第一空腔下部和第二空腔下部的气体,第一空腔下部的气体通过出气管排出,对套筒的外壁进行清理;第二空腔下部通过连通孔与移动槽连通,第二空腔下部的气体通过连通孔排入移动槽内,向上推动支撑板,使得支撑板推动打磨筒上移,使得打磨刷与套筒的外壁发生相对移动,从而实现对套筒外壁进行打磨。

当打磨头向上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在弹簧的作用下上移,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上部排气,通过排出的气体能够将沾附在套筒上的碎屑吹下,便于碎屑的收集,并且能减少单独清理花费的时间。同时打磨头下移时,打磨头、套筒和基座之间形成的密闭空间的压强减小,通过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上部排出的气体进入密闭空间内,使得压强平衡,避免套筒受损。

同时,第一空腔的下部和第二空腔的下部吸气,第一空腔下部通过进气管,将打磨筒打磨套筒外壁时产生的碎屑吸入第二空腔内。第二空腔下部通过连通孔将移动槽内的气体吸入,使得打磨筒下移,实现对套筒外壁的二次打磨。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是:

1、通过打磨头移动,推动推杆移动,实现活塞的移动,能实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上部进行吸气,将打磨产生的碎屑进行清理,避免碎屑堆积在打磨环与套筒之间导致的打磨头与套筒之间不能接触的问题出现,从而使得打磨效果更佳,并且无需在打磨后对套筒进行另外的清理,能节约清理实现和成本;

2、推杆下移时,使得第二空腔下部的气体通过连通孔进入移动槽内,通过支撑板带动打磨筒上移,实现打磨筒与套筒外壁相对移动,实现对套筒的外壁进行打磨;

3、通过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上部的吸气和排气,能够实现套筒,打磨头和基座形成的密闭空间的压强平衡,从而能避免套筒受损;

4、第一空腔的下部在第一活塞移动的过程中,能实现吸气和排气,能实现将打磨套筒外壁产生的碎屑进行清理。

本方案能产生的技术效果是:

以下是基于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

优选方案一:基于基础方案,所述连通孔设有四个,且均匀分布在基座内。

有益效果:能使得气体快速的进入移动槽内,实现打磨筒的快速移动,从而能实现套筒外壁的快速打磨。

优选方案二:基于优选方案一,所述气缸的推动杆上套设有与套筒配合的配重块,且配重块呈环形。

有益效果:打磨头下移时,带动配重块下移,当打磨头与套筒内壁接触时,配重块位于套筒的顶部,对套筒进行固定,避免套筒发生移动,使得打磨精度更佳。

优选方案三:基于优选方案二,所述配重块与气缸之间设有弹簧。

有益效果:弹簧能对配重块进行限位,并且能实现配重块的复位。

优选方案四:基于优选方案三,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安装套筒的安装槽。

有益效果:能实现套筒的安装和限位,避免套筒在打磨时发生滑动,从而提高打磨精度。

优选方案五:基于优选方案四,所述支撑板与移动槽的底部之间也设有弹簧。

有益效果:弹簧能避免打磨筒下移时,支撑板与限位块发生猛烈的撞击,导致的打磨筒受损;并且弹簧能使得套筒发生振动,将打磨刷上粘附的碎屑抖落,避免对打磨产生影响。

优选方案六:基于优选方案五,所述基座的外壁上还设有与移动槽连通的出尘口,且基座上滑动连接有阻挡出尘口的挡块。

有益效果:出尘口能实现将打磨刷上抖落的碎屑取出,挡块能够将出尘口密封。

优选方案七:基于优选方案六,所述出尘口倾斜设置,且出尘口靠近移动槽的一端高于另一端。

有益效果:滑动挡块,使得出尘口打开时,碎屑能沿着出尘口自动滑下,便于碎屑的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打磨头1、配重块2、基座3、第一空腔31、吸尘口311、排气口312、进气管313、出气管314、第二空腔32、导气孔33、移动槽34、连通孔35、出尘口36、第一活塞4、第一推杆41、第二活塞5、第二推杆51、限位块6、支撑板61、打磨筒7、挡块8、套筒9。

如图1所示,摩托车用套筒外壁打磨装置,包括机架和位于机架下方的基座3,机架上设有气缸,气缸的推动杆上设有打磨头1,且气缸的推杆上位于打磨头1上方套设有与套筒9配合的环形的配重块2,且配重块2呈环形,配重块2与机架之间设有弹簧。打磨头1的横截面呈与套筒9内壁配合的六边形,配重块2的内径小于打磨头1的对角线,且配重块2的内径大于打磨头1相对的两条边之间的间距,能使得配重块2既不会穿过打磨头1,又能够对套筒9进行限位。

基座3上表面设有用于安装套筒9的环形的安装槽,基座3内设有第一空腔31和第二空腔32,第二空腔32位于第一空腔31的下方。第一空腔31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4,第一活塞4上表面设有第一推杆41,第一推杆41的顶端贯穿基座3上表面,且第一活塞4的下表面与第一空腔31的下表面之间设有弹簧。

基座3的上表面设有与第一空腔31上部连通的吸尘口311和排气口312,吸尘口311内设有进气单向阀,当第一空腔31内的压强减小时,进气单向阀打开,外部的气体通过进气单向阀进入第一空腔31的上部;排气口312内设有出气单向阀和过滤网,当第一空腔31内的压强变大时,出气单向阀打开第一空腔31上部的气体通过出气单向阀排出。

第一空腔31的下部分别连通有进气管313和出气管314,出气管314内设有过滤网和出气单向阀,进气管313内设有进气单向阀,进气管313和出气管314远离第一空腔31下部的一端均贯穿基座3上表面,且与基座3上表面平齐,且进气管313和出气管314均位于安装槽外。

第二空腔32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5,第二活塞5与第一活塞4之间连接有第二推杆51,第二活塞5的底部与第二空腔32的底部之间也设有弹簧;基座3内设有将第一空腔31上部和第二空腔32上部连通的导气孔33。

基座3的上表面位于安装槽外沿纵向设有移动槽34,移动槽34呈环形,且移动槽34的底部与第二空腔32的底部通过四个连通孔35连通,且连通孔35均布在基座3内。移动槽34两侧内壁上均设有限位块6,移动槽34内位于限位块6上方滑动连接有呈环形的支撑板,支撑板底部与移动槽34底部之间设有弹簧。支撑板上设有打磨筒7,打磨筒7内壁设有打磨刷。

基座3外壁上位于支撑板上方设有与移动槽34连通的出尘口36,出尘口36倾斜设置,且出尘口36靠近移动槽34的一端高于另一端,出尘口36的底部与支撑板顶部平齐。基座3外壁上还滑动连接有阻挡出尘口36的挡块8。

使用本实施例时,将套筒9放置在安装槽内,启动气缸,气缸的推动杆带动打磨头1下移,当打磨头1进入套筒9内时,配重块2位于套筒9顶部,对套筒9进行固定。气缸带动打磨头1持续下移,对套筒9内壁进行打磨。打磨头1下移时,挤压第一推杆41,使得第一推杆41带动第一活塞4下移,并通过第二推杆51带动第二活塞5下移,从而使得第一空腔31和第二空腔32的上部吸气,将打磨套筒9内壁时产生的碎屑从吸尘口311吸入第一空腔31或第二空腔32的上部。

并且第二活塞5下移时,挤压第二活塞5底部的气体,气体通过连通孔35进入移动槽34内,向上挤压支撑板61,从而使得打磨筒7上移,使得打磨筒7内壁上的打磨刷与套筒9外壁发生相对摩擦,实现对打磨筒7外壁的打磨。

当打磨头1移动至套筒9底部时,使得气缸带动打磨头1上移,对套筒9内壁进行二次打磨,此时,第一活塞4和第二活塞5在弹簧的作用下上移,使得第一空腔31和第二空腔32的上部排气,气体通过排气口312排出,将沾附在套筒9内壁的碎屑吹掉,实现对套筒9内壁的清理。

同时,第一空腔31的底部吸气,将套筒9与打磨筒7之间的碎屑吸入第一空腔31的底部,实现对碎屑的清理。并且移动槽34内的气体也通过连通孔35进入第二空腔32的底部,使得打磨筒7下移,打磨筒7对套筒9的外壁进行二次打磨。由于支撑板的底部设有弹簧,因此打磨筒7下移时,会在弹簧的作用下发生振动,从而将打磨刷上的碎屑抖落,并位于支撑板上。当打磨完成后,将套筒9取出,再滑动挡块8,使得碎屑通过出尘口36滑出,并进行收集。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