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扇骨自动打磨上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17505发布日期:2020-11-20 12:36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扇骨自动打磨上蜡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扇骨自动打磨上蜡设备。



背景技术:

竹扇加工领域中扇骨打磨、上蜡步骤是其整个制备工艺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传统的做法为:先对扇骨进行打磨,然后再上蜡,整个过程基本靠手工完成,加工出的扇骨质量层次不齐,主要表现为效率低、产品一致性差、质量不稳定等。亟需一种提高产品质量的打磨上蜡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扇骨自动打磨上蜡设备,能够实现扇骨打磨、上蜡工序同步完成,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实现自动化生产,其结构紧凑、配置灵活,操作方便,维护简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送料机构、咬入机构、打磨机构、上蜡机构、传感器、凸轮驱动电机,送料机构的右方设有数个咬入机构,相邻的两个咬入机构之间均设有打磨机构,最右侧的咬入机构的右方设有上蜡机构,且该咬入机构与上蜡机构之间设有传感器,凸轮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上蜡机构中的凸轮机构连接;

上述送料机构由送料轮、送料基座、送料档杆、挡板和送料带构成;送料基座的内部设有数个送料轮,数个送料轮之间利用送料带传动连接,其中一个送料轮与位于送料基座背面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送料带的上带面露设在送料基座上壁的开槽中,送料基座的上表面由左至右依次设有数组档杆组,每组档杆组均由相对于传送带1-6前后设置的送料档杆构成,送料档杆的下端固定在送料基座的上表面;所述的挡板固定在送料基座的右侧壁,且挡板中开设有出料口,该出料口相邻于送料基座的上壁设置;

上述咬入机构由咬入轮、咬入轮轴承座构成;咬入轮轴承座中上下对称旋接有咬入轮,上下两个咬入轮的轮轴之间利用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其中一个咬入轮的轮轴的一端与位于咬入轮轴承座背面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上下两个咬入轮之间设有间隙;

上述打磨机构由打磨轮和打磨轮轴承座构成;打磨轮轴承座中上下对称旋接有打磨轮,上下两个打磨轮的轮轴之间利用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其中一个打磨轮的轮轴的一端与位于打磨轮轴承座背面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上下两个打磨轮之间设有间隙;

上述上蜡机构还包含上蜡轮、上蜡轮下轴承座、上蜡轮上轴承座、导向轴、上部弹簧机构和下部弹簧机构;上蜡轮下轴承座和上蜡轮上轴承座上均旋接有上蜡轮,上蜡轮下轴承座上相对于其上的上蜡轮左右固定有导向轴,上蜡轮上轴承座通过其内部的直线轴承上下活动套设在导向轴上;上蜡轮下轴承座的底部固定有下部弹簧机构,上蜡轮上轴承座的上部固定有上部弹簧机构;上部弹簧机构和下部弹簧机构中均固定有蜡块,上下两个上蜡轮的外壁分别与上下两个蜡块的内端抵触设置;所述的上蜡轮上轴承座的侧壁与凸轮机构活动连接,凸轮机构固定在凸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上述上下设置的咬入轮、上下设置的打磨轮、上下设置的上蜡轮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线上,从而保证扇骨平稳、流畅的通过每个加工工位;

上述传感器与凸轮驱动电机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咬入轮为柔性变形材料轮。

进一步地,所述的打磨轮为布轮或百叶轮。

进一步地,所述的数个送料轮之间利用同步带、v带或链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左右设置的两个导向轴的上端利用限位板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出料口的高度大于一个扇骨的厚度,同时小于两个扇骨的总厚度。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1、将需要上蜡的扇骨上斜堆叠好放置在送料带上,且位于前后设置的送料档杆之间,送料档杆对一次叠摞多个扇骨定位,防止由于叠放高度过高而出现坍塌和错位等现象,同时,左右相邻的两个送料档杆之间留有空间,便于整摞扇骨的安放操作;扇骨在送料带向右移动的带动下,最下层的一片扇骨由出料口排出送料机构,至与其相邻的咬入机构中,其余堆叠的扇骨被挡板挡住,当最下层的一片扇骨完全排出送料机构后,上一层的扇骨下落至最下层,按照上述过程出料,出料口的开口高度每次只允许一片扇骨从出料口中通过,从而实现为后道打磨、上蜡工序提供物料的功能;

2、咬入轮采用具有一定柔性变形能力的材料如pp塑料等制备,防止扇骨经过时对其造成损坏,同时,上下两个咬入轮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以满足扇骨通过的要求;在每道打磨工序之间均设有咬入机构,咬入机构强制将道工序运送过来的扇骨送至下道工序,从而实现扇骨的连续加工;

3、由上道咬入机构排出的扇骨进入与其相邻的打磨机构中,经过打磨轮的打磨后,送入下一道工序,打磨轮选择布轮、百叶轮等不同类型,具体依据实际加工要求而定;

4、经过最后一道咬入机构排出的扇骨,进入上蜡机构,上下两个上蜡轮之间靠摩擦轮传动,将经过上下两个上蜡轮之间的扇骨进行上蜡工序;上下设置的上部弹簧机构和下部弹簧机构,用于固定蜡块,弹簧的弹力将蜡块抵触在上蜡轮上,以此实现连续不断的对上蜡轮进行供蜡,上蜡的具体操作如下:

4.1、局部不上蜡:传感器检测到一个扇骨到达的信号后,将指令传达给凸轮驱动电机,系统做好运行准备,但此时凸轮驱动电机不运转,等到扇骨不需要上蜡的部位运行到上蜡轮处时,凸轮驱动电机开始运行,即,此时凸轮驱动电机快速旋转180°,并停留在180°的位置上不动,以此将凸轮机构从最低点运行到最高点,实现将上蜡轮上轴承座抬起的功能,使位于其上的上蜡轮不与扇骨接触,从而实现局部不上蜡要求;由于传感器安装位置与扇骨局部上蜡位置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扇骨运行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传感器侦测到的扇骨到达信号时间与凸轮驱动电机开始执行运动的时间之间有一个时间延迟,这个延迟时间根据扇骨长度不同而不同;

4.2、局部上蜡:传感器侦测到扇骨完全通过后,将信号传递给凸轮驱动电机,凸轮驱动电机做好运行准备,待扇骨不需要上蜡部位完全通过上蜡轮后,凸轮驱动电机快速旋转180°,并停留在此位置不动,此时凸轮机构从最高点运行到最低点,对位于上蜡轮之间的扇骨进行上蜡,由此完成一个扇骨的上蜡工作,并等待下一个扇骨上蜡工序的到来;上述工作模式如此反复循环,从而实现扇骨的上蜡工序;由于传感器安装位置与上蜡轮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扇骨运行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扇骨完全通过传感器时的信号时间与凸轮驱动电机执行运动的信号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延迟,这个延迟时间也根据扇骨长度的不同而不同。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扇骨自动打磨上蜡设备,能够实现扇骨打磨、上蜡工序同步完成,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实现自动化生产,其结构紧凑、配置灵活,操作方便,维护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发明中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咬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打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上蜡机构以及凸轮驱动电机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送料机构1、送料轮1-1、送料基座1-2、送料档杆1-3、挡板1-4、出料口1-5、送料带1-6、咬入机构2、咬入轮2-1、咬入轮轴承座2-2、打磨机构3、打磨轮3-1、打磨轮轴承座3-2、上蜡机构4、上蜡轮4-1、上蜡轮下轴承座4-2、上蜡轮上轴承座4-3、导向轴4-4、上部弹簧机构4-5、下部弹簧机构4-6、凸轮机构4-7、限位板4-8、传感器5、凸轮驱动电机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送料机构1、咬入机构2、打磨机构3、上蜡机构4、传感器5、凸轮驱动电机6,送料机构1的右方设有四个咬入机构2,相邻的两个咬入机构2之间均设有打磨机构3,最右侧的咬入机构2的右方设有上蜡机构4,且该咬入机构2与上蜡机构4之间设有传感器5,凸轮驱动电机6的输出端与上蜡机构4中的凸轮机构4-7连接;

上述送料机构1由送料轮1-1、送料基座1-2、送料档杆1-3、挡板1-4和送料带1-6构成;送料基座1-2的内部设有四个送料轮1-1,四个送料轮1-1之间利用送料带1-6传动连接,其中一个送料轮1-1与位于送料基座1-2背面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送料带1-6的上带面露设在送料基座1-2上壁的开槽中,送料基座1-2的上表面由左至右依次设有数组档杆组,每组档杆组均由相对于传送带1-6前后设置的送料档杆1-3构成,送料档杆1-3的下端固定在送料基座1-2的上表面;所述的挡板1-4固定在送料基座1-2的右侧壁,且挡板1-4中开设有出料口1-5,该出料口1-5相邻于送料基座1-2的上壁设置;

上述咬入机构2由咬入轮2-1、咬入轮轴承座2-2构成;咬入轮轴承座2-2中上下对称旋接有咬入轮2-1,上下两个咬入轮2-1的轮轴之间利用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其中一个咬入轮2-1的轮轴的一端与位于咬入轮轴承座2-2背面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上下两个咬入轮2-1之间设有间隙;

上述打磨机构3由打磨轮3-1和打磨轮轴承座3-2构成;打磨轮轴承座3-2中上下对称旋接有打磨轮3-1,上下两个打磨轮3-1的轮轴之间利用齿轮相啮合传动连接,其中一个打磨轮3-1的轮轴的一端与位于打磨轮轴承座3-2背面的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上下两个打磨轮3-1之间设有间隙;

上述上蜡机构4还包含上蜡轮4-1、上蜡轮下轴承座4-2、上蜡轮上轴承座4-3、导向轴4-4、上部弹簧机构4-5和下部弹簧机构4-6;上蜡轮下轴承座4-2和上蜡轮上轴承座4-3上均旋接有上蜡轮4-1,上蜡轮下轴承座4-2上相对于其上的上蜡轮4-1左右固定有导向轴4-4,上蜡轮上轴承座4-3通过其内部的直线轴承上下活动套设在导向轴4-4上;上蜡轮下轴承座4-2的底部固定有下部弹簧机构4-6,上蜡轮上轴承座4-3的上部固定有上部弹簧机构4-5;上部弹簧机构4-5和下部弹簧机构4-6中均固定有蜡块,上下两个上蜡轮4-1的外壁分别与上下两个蜡块的内端抵触设置;所述的上蜡轮上轴承座4-3的侧壁与凸轮机构4-7活动连接,凸轮机构4-7固定在凸轮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连接;

上述上下设置的咬入轮2-1、上下设置的打磨轮3-1、上下设置的上蜡轮4-1的中心线在同一水平线上,从而保证扇骨平稳、流畅的通过每个加工工位;

上述传感器5与凸轮驱动电机6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咬入轮2-1为pp塑料制成的轮。

进一步地,所述的打磨轮3-1为布轮。

进一步地,左右设置的两个导向轴4-4的上端利用限位板4-8连接固定,限位板4-8的两端螺栓连接固定在两个导向轴4-4的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的出料口1-5的高度大于一个扇骨的厚度,同时小于两个扇骨的总厚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

1、将需要上蜡的扇骨上斜堆叠好放置在送料带1-6上,且位于前后设置的送料档杆1-3之间,送料档杆1-3对一次叠摞多个扇骨定位,防止由于叠放高度过高而出现坍塌和错位等现象,同时,左右相邻的两个送料档杆1-3之间留有空间,便于整摞扇骨的安放操作;扇骨在送料带1-6向右移动的带动下,最下层的一片扇骨由出料口1-5排出送料机构1,至与其相邻的咬入机构2中,其余堆叠的扇骨被挡板1-4挡住,当最下层的一片扇骨完全排出送料机构1后,上一层的扇骨下落至最下层,按照上述过程出料,出料口1-5的开口高度每次只允许一片扇骨从出料口中通过,从而实现为后道打磨、上蜡工序提供物料的功能;

2、咬入轮2-1采用具有一定柔性变形能力的材料如pp塑料等制备,防止扇骨经过时对其造成损坏,同时,上下两个咬入轮2-1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以满足扇骨通过的要求;在每道打磨工序之间均设有咬入机构2,咬入机构2强制将道工序运送过来的扇骨送至下道工序,从而实现扇骨的连续加工;

3、由上道咬入机构2排出的扇骨进入与其相邻的打磨机构3中,经过打磨轮3-1的打磨后,送入下一道工序,打磨轮3-1选择布轮、百叶轮等不同类型,具体依据实际加工要求而定;

4、经过最后一道咬入机构2排出的扇骨,进入上蜡机构4,上下两个上蜡轮4-1之间靠摩擦轮传动,将经过上下两个上蜡轮4-1之间的扇骨进行上蜡工序;上下设置的上部弹簧机构4-5和下部弹簧机构4-6,用于固定蜡块,弹簧的弹力将蜡块抵触在上蜡轮4-1上,以此实现连续不断的对上蜡轮4-1进行供蜡,上蜡的具体操作如下:

4.1、局部不上蜡:传感器5检测到一个扇骨到达的信号后,将指令传达给凸轮驱动电机6,系统做好运行准备,但此时凸轮驱动电机6不运转,等到扇骨不需要上蜡的部位运行到上蜡轮4-1处时,凸轮驱动电机6开始运行,即,此时凸轮驱动电机6快速旋转180°,并停留在180°的位置上不动,以此将凸轮机构4-7从最低点运行到最高点,实现将上蜡轮上轴承座4-3抬起的功能,使位于其上的上蜡轮4-1不与扇骨接触,从而实现局部不上蜡要求;由于传感器5安装位置与扇骨局部上蜡位置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扇骨运行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传感器5侦测到的扇骨到达信号时间与凸轮驱动电机6开始执行运动的时间之间有一个时间延迟,这个延迟时间根据扇骨长度不同而不同;

4.2、局部上蜡:传感器5侦测到扇骨完全通过后,将信号传递给凸轮驱动电机6,凸轮驱动电机6做好运行准备,待扇骨不需要上蜡部位完全通过上蜡轮4-1后,凸轮驱动电机6快速旋转180°,并停留在此位置不动,此时凸轮机构4-7从最高点运行到最低点,对位于上蜡轮4-1之间的扇骨进行上蜡,由此完成一个扇骨的上蜡工作,并等待下一个扇骨上蜡工序的到来;上述工作模式如此反复循环,从而实现扇骨的上蜡工序;由于传感器5安装位置与上蜡轮4-1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扇骨运行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扇骨完全通过传感器5时的信号时间与凸轮驱动电机6执行运动的信号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延迟,这个延迟时间也根据扇骨长度的不同而不同。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1、打磨机构3和上蜡机构4的并列设置,实现扇骨打磨、上蜡工序同步完成,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加工出的扇骨外观漂亮、大方,并满足加工、使用要求,为后续成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解决了传统手工扇骨打磨、上蜡带来的问题,节省了宝贵的人力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且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3、该设备结构紧凑、配置灵活,操作及使用方便,维护简单,是替代传统手动加工的理想设备。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