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镁铝铸锭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2125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镁铝铸锭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镁铝铸锭模具。
目前,工业生产中镁铝的铸锭模具均为敞口形式。浇铸镁锭时,由于液态镁与空气接触面积大,导致氧化烧损严重,镁锭表面质量差。虽然喷洒硫磺粉,但为了保证镁锭表面质量,还得刮去氧化皮。此外,由于现有模具多为单体模槽,浇铸速度慢而导致液态镁在坩埚停留时间长氧化量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镁铸锭模具,由该模具铸造的镁锭烧损小,表面质量好,浇铸速度快。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便于脱模的封闭式铸锭模具。该模具由若干个连体的模槽和模板组成,模板盖住模槽口形成模腔,在模槽口两端和/或两侧边缘开豁口作为模腔的液态镁入口和排气口,并使其相临的模腔互通,该液态镁入口与浇铸通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铸造的镁锭表面质量好;(2)镁的氧化烧损率低;(3)浇铸时不喷洒硫磺粉,不污染环境;(4)铸锭速度快,生产率高;(5)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纵剖面图。

图1所示的模具中,模槽(1)为双面槽形结构,即两面模槽(1)的背面靠在一起或成一体,最好为一体。该模槽(1)两面可以是单个槽口或多个纵横向连体的槽口形式,实践中最好是多个连体形式。该模槽(1)置于两块竖立的模板(2)中间,两模板(2)分别盖住其槽口形成双面模腔(3),且在该模槽(1)槽口两端和/或两侧边缘处开出其数量和大小适宜的豁口,使其相临的模腔(3)相互连通,并使其最上方的所有模腔(3)通大气而形成液态镁入口和排气口(4),使其最下方的所有模腔(3)通向其下方。上述的两模板(2)由一底盘(板)(5)连接或成一体,该底盘(板)(5)与两模板(2)之间的模槽(1)底边之间设有间隙(6)或在此模槽底边开豁沟(6),使其两面模腔(3)互通。由于该模糟(1)每个侧面的所有模腔(3)及两面模腔(3)均相互连通,故从该模具上方任一侧面的模腔(3)液态镁入口(4)浇铸,就能使其所有模腔(3)充满液体镁,而另一侧面最上方模腔(3)通大气的豁口就为排气口(4)。为防止浇铸时液态镁流到模具外,将两模板(2)顶边高出其中间的模槽(1)顶边,也有利于液态镁向其模腔(3)流入。脱模时可将模槽(1)从两模板(2)中抽出,也可将模板(2)从其底盘(板)(5)上拆掉。
在图2所示的模具中,若干个模槽(1)的槽口同向前后排列,每排的模槽(1)可以是单个槽口或多个纵横向连体的槽口形式,最前排的模槽(1)槽口由一竖立的模板(2)盖住形成模腔(3),其余的模槽(1)槽口均靠在前一模槽(1)背面形成模腔(3),此模槽(1)背面相当于模板,起到盖住模槽口的作用。最后排的模槽(1)背面由一挡板(7)靠紧或成一体。在每一排的模槽(1)槽口两端和/或两侧边缘处开出其数量和大小适宜的豁口,使该排的模腔(3)相互连通、使其最上方的所有模腔(3)通大气而作为此模具的液态镁入口和排气口(4)、使其最下方的模腔(3)通向其下方。以上所述的模板(2)和挡板(7)的底边均与一底盘(板)(5)相接,在其中间的若干个模槽(1)底边设有间隙(6)或在其模槽(1)底边开豁沟(6),使其前后排模腔(3)相通。由于该模具的每排模腔(3)之间相互连通及前后排模腔也相互连通,故从该模具上方向任一排模腔(3)的液态镁入口(4)浇铸,就能使其所有模腔(3)充满液态镁,而其它排的则作为排气口(4)。为防止浇铸时液态镁流到模具外,将模具的模板(2)和挡板(7)顶边高出其中间的模槽(1)顶边,同时也有利于液态镁向其模腔(3)流入。
在图3所示的模具中,若干个模槽(1)槽口向下自下而上逐层排列,最下层的模槽(1)扣在一底盘(板)(5)上形成模腔(3),其余模槽(1)均扣在其下面的模槽(1)背面形成模槽腔(3)。该模槽(1)两端分别设有竖立的挡板(7),该挡板(7)与上述的底盘(板)(5)相接,且与其中的模槽(1)两端留有间隙(6),使所述的各层模腔(3)相通。上述的两挡板(7)顶边高于其中间最上层的模槽(1)背面,便于从该模具上方通过其模槽(1)一端与挡板(7)形成的浇铸通道(6)和金属入口(4)向其各层模腔(3)浇铸。
当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铸锭模具不局限于上述三种形式,还可以是其它类似形式。
权利要求1.一种镁铝铸锭模具,其特征是该模具由单个或多个连体模槽(1)和模板(2)组成;模板(2)盖住其模槽口形成模腔(3);在其模槽口两端和/或两侧边缘开豁口,作为模腔(3)的液态金属入口和排气口(4),并使其相临的模腔(3)互通;该液态金属入口(4)与浇铸通道(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锭模具,其特征是上述模槽(1)为双面槽形结构,即两面模槽(1)背面靠在一起或成一体;该模槽(1)置于两块竖立的模板(2)中间,两块模板(2)分别盖住其两面槽口形成双面模腔(3);两模板(2)底边与一底盘(板)(5)相接或成一体;该底盘(板)(5)与所述的模槽(1)底边之间设有间隙(6)或在此模槽(1)底边开豁沟(6),使其两面模腔(3)相通;所述的两块模板(2)顶边高于其中间的模槽(1)顶边,便于从该模具上方直接向其模腔(3)液态金属入口(4)浇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锭模具,其特征是若干个模槽(1)槽口同向前后排列,最靠前的模槽(1)槽口由一竖立的模板(2)盖住形成模腔(3),其余的模槽(1)槽口均靠在前一模槽(1)背面形成模腔(3),最后面的模槽(1)背面由挡板(7)靠紧或成一体;以上所说的模板(2)和挡板(7)的底边均与一底盘(板)(5)相接,在其中间的若干个模槽(1)底边与该底盘(板)(5)之间设有间隙(6)或在其模槽(1)底边开豁沟(6),使其前后模腔(3)相通;上述的模板(2)和挡板(7)的顶边高于其中间的模槽(1)顶边,便于从该模具上方直接向其模腔(3)的液态金属入口(4)浇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锭模具,其特征是若干个模槽(1)槽口向下自下而上逐层排列,最下层的模槽(1)扣在一底盘(板)(5)上形成模腔(3),其余模槽(1)均扣在其下面的模槽(1)背面形成模腔(3);该模槽(1)两端分别设有竖立的挡板(7),该挡板(7)与上述的底盘(板)(5)相接,且与其中间的模槽(1)两端留有间隙(6),使所述的各层模腔(3)相通;上述的两挡板(7)顶边高于其中间最上层的模槽(1)背面,便于从该模具上方通过其模槽(1)一端与挡板(7)形成的浇铸通道(6)和金属入口(4)向其各层模腔(3)浇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铸锭模具,其特征是若干个模槽(1)槽口向上自下而上逐层排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镁铝铸锭模具,该模具由单个或多个连体模槽(1)和模板(2)组成,模板(2)盖住其模槽口形成模腔(3),在其模槽口两端和/或两侧边缘开豁口,作为模腔(3)的液态金属入口和排气口(4),并使其相临的模腔(3)互通,该液态金属入口(4)与浇铸通道(6)连通。这种模具铸造的镁铝锭表面质量好,烧损率低,不用喷洒硫磺粉,不污染环境,铸锭快,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各种易氧化金属铸锭。
文档编号B22D7/06GK2169504SQ9322108
公开日1994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9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9日
发明者陈星琪 申请人:陈星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