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铝焙烧工序的余热利用方法

文档序号:3470615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氧化铝焙烧工序的余热利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氧化铝生产工艺。
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不论采用拜尔法还是烧结法,最后一道工序总是焙烧工序。在焙烧工序,将含有10%左右附着水的湿氢氧化铝进行烘焙,历经脱出附着水、脱出结晶水、高温下的晶型转变、焙烧后排出的热氧化铝的冷却等过程。目前,国内外氧化铝焙烧炉一般均利用焙烧过程中的热烟气来干燥湿氢氧化铝,也就是说利用上述热烟气中的余热,将湿的氢氧化铝脱去附着水,而后,上述干燥的氢氧化铝在1050℃下焙烧,完成脱去结晶水和晶型转变。从焙烧炉排出的热氧化铝冷却至室温后,即为产品氧化铝。进一步利用余热,特别是焙烧以后排出的热氧化铝的余热,是进一步节能的有效途径,一般的办法是在粒径小于5微米的细氢氧化铝上作文章,因为这种粒径小的氢氧化铝在用热烟气干燥过程当中,不但去除了附着水,还部分的完成了晶型转化,将这部分细氢氧化铝分离出来,与1050℃降至650℃的氧化铝在二段冷却机内混合,利用650℃的氧化铝中的余热,将上述细氢氧化铝全部转化成氧化铝,这种方法实现了固体物料中余热的利用,不足之处是粒度5微米以下的氢氧化铝仅占氢氧化铝总量的1%左右,节能效果并不明显。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接利用焙烧后1050℃左右的氧化铝余热,烘焙已干燥的氢氧化铝的方法,它的节能效果提高10倍以上。
本发明的氧化铝焙烧工序的余热利用方法,将焙烧炉排出的热氧化铝与去除附着水的部分氢氧化铝相混合,使这种氢氧化铝完成晶型转变,主要的技术特点是,所述热氧化铝的温度为800-1100℃,所述氢氧化铝的粒度小于100微米,其加入量为去除附着水的氢氧化铝总重量的10-15%。
上述的热氧化铝的温度最好为950-1050℃。
本发明氧化铝焙烧工序余热利用的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热氧化铝的余热,使10-15%的干燥氢氧化铝实现晶型转化,从而降低了能耗5%,相应的使焙烧炉的单体产能提高了10-12%。
实施例将经过热烟器处理已失去附着水的氢氧化铝总重的12%,与从焙烧炉排出的温度为1000℃的热氧化铝在流化床混料机内进行充分的混合,为了使流化床混料机稳定的运行,加入的物料需保持连续和均匀,上述的干燥的氢氧化铝可用旋转加料器供料,上述的热氧化铝可由耐高温的卸料阀门来供料。
权利要求
1.本发明的氧化铝焙烧工序的余热利用方法,将焙烧炉排出的热氧化铝与去除附着水的部分氢氧化铝相混合,使这种氢氧化铝完成晶型转变,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氧化铝的温度为800-1100℃,所述氢氧化铝的粒度小于100微米,其添加量为去除附着水的氢氧化铝总重量的10-1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氧化铝的温度为950-1050℃。
全文摘要
氧化铝焙烧工序的余热利用方法,涉及氧化铝生产工艺,将焙烧炉排出的热氧化铝与去除附着水的部分氢氧化铝相混合,使这种氢氧化铝完成晶形转变,主要技术特点是,所述热氧化铝的温度为800-1100℃所述氢氧化铝的粒度小于100微米,其添加量为去除附着水的氢氧化铝总重量的10-15%。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热氧化铝的余热,使10-15%的干燥氢氧化铝实现晶型转化,从而降低了能耗5%,相应的使焙烧炉的单体产能提高了10-12%。
文档编号C01F7/02GK1493523SQ0213574
公开日2004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29日
发明者冯长森, 高贵超, 邬春, 张丰杰, 仰苏 申请人:山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