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调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2175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溶液调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氧化铝生产的溶液调配装置。
技术背景在氧化铝生产中的某些区域,需将几种不同浓度的溶液调配成一种混合液,以满足下道生产工序的要求。在目前现有的技术中,多数采用化学分析或分别进入不同点,并辅以流量计或容器法计量,这不仅流程复杂,调配准确度较差,而且对某些工序产生不良影响。
如在蒸发区域有分解母液(蒸发原液)、蒸发母液、强碱液、苛化淡液、及补碱(液体苛性碱)等五种不同浓度的溶液。现有技术多数采用蒸发原液全部进入蒸发器组进行蒸发,由此而带来蒸发系统物料流量大,致使蒸发系统的辅助设备及系统的负荷增加;苛化淡液进入蒸发原液槽,然后进入蒸发器组,在蒸发过程中,苛化淡液中的石灰悬浮物在蒸发器的加热面上形成难于清洗的结疤,致使传热效率降低;高浓度的液体碱进入温度较高的分解化清槽或强碱液槽等,从而造成了对生产设备的腐蚀;蒸发母液和强碱液则进入循环母液储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程简化,效果好的溶液调配装置,以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高位调配槽(12)、循环母液储槽(10)、流量计(2)、(5)、调节阀(3)、(4)和密度计(13),在蒸发原液管道(1)中,安装有流量计(2)和调节阀(3),在强碱液管道(6)中安装有流量计(5)和调节阀(4),蒸发原液管道(1)、强碱液管道(6)、苛化淡液管道(7)、液体苛性碱管道(8)和蒸发母液管道(11)并联与高位调配槽(12)相连接,在高位调配槽(12)中安装有密度计(13),密度计(13)与流量计(2)、(5)、调节阀(3)、(4)分别通过电连接进行联锁。
高位调配槽(12)通过管道(9)与循环母液储槽(10)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简化了流程,减少了操作岗位,能够节省建设投资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设备操作简便,自控程度较高,调配后的混合液浓度误差较小,完全满足下道工序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氧化铝生产的溶液调配过程。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循环母液调配示意图。
附图中,1.蒸发原液管道,2.流量计,3.调节阀,4.调节阀,5.流量计,6.强碱液管道,7.苛化淡液管道,8.液体苛性碱管道,9.循环母液管道,10.循环母液储槽,11.蒸发母液管道,12.高位调配槽,13.密度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蒸发原液管道(1)中,安装有流量计(2)和调节阀(3),在强碱液管道(6)中安装有调节阀(4)和流量计(5),蒸发原液管道(1)、强碱液管道(6)、苛化淡液管道(7)、液体苛性碱管道(8)和蒸发母液管道(11)并联与高位调配槽(12)相连接,在高位调配槽(12)中安装有密度计(13),密度计(13)与流量计(2)、(5)、调节阀(3)、(4)分别通过电连接进行连锁。高位调配槽(12)通过管道(9)和循环母液储槽(10)连接。
将蒸发原液、蒸发母液、强碱液、苛化淡液和液体苛性碱五种溶液,通过管道同时送入高位调配槽(12)混合后,高位调配槽(12)内的密度计(13)即显示蒸发原液和强碱液的密度,当蒸发原液的密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则发出信号通过流量计(2)和调节阀(3),对蒸发原液的流量进行调节;当强碱液的密度不符合要求时,则发出信号通过流量计(5)和调节阀(4),对强碱液的流量进行调节。调配后符合要求的混合液通过管道(9)流入循环母液储槽(10)。
权利要求1.一种氧化铝生产过程的溶液调配装置,它包括高位调配槽(12)、循环母液储槽(10)、流量计(2)、(5)、调节阀(3)、(4)和密度计(13),其特征是在蒸发原液管道(1)中,安装有流量计(2)和调节阀(3),在强碱液管道(6)中安装有流量计(5)和调节阀(4),蒸发原液管道(1)、强碱液管道(6)、苛化淡液管道(7)、液体苛性碱管道(8)和蒸发母液管道(11)并联与高位调配槽(12)相连接,在高位调配槽(12)中安装有密度计(13),密度计(13)与流量计(2)、(5)、调节阀(3)、(4)分别通过电连接进行联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液调配装置,其特征是高位调配槽(12)通过管道(9)与循环母液储槽(10)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氧化铝生产过程的溶液调配装置。它包括高位调配槽、循环母液储槽、流量计、调节阀和密度计,当把蒸发原液、蒸发母液、强碱液、苛化淡液和液体苛性碱输送到高位调配槽混合后,该槽内的密度计分别显示蒸发原液和强碱液的密度,当其密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则通过管道上的流量计和调节阀,分别对其流量进行调节,经过调配符合要求的混合液流入循环母液储槽。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生产流程,减少了操作岗位,能够节省建设投资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设备操作简便,自控程度较高,调配后的混合液浓度误差小,完全满足下道工序的要求。
文档编号C01F7/00GK2804066SQ20052020028
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0日
发明者高振文, 陈德, 吕胜利, 白英伟 申请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