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一铵二效浓缩系统真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4731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磷酸一铵二效浓缩系统真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磷酸一铵二效浓缩系统真空装置。
背景技术
生产磷酸一铵采用料浆浓缩法工艺,对于磷酸一铵二效浓缩系统是依靠真空度进行浓缩,对于真空度的调控要求比较高。原磷酸一铵装置二效浓缩系统的真空装置,凉水塔集水池下部有管道通过U形下液管与混合泠凝器上部相通,凉水塔集水池上的溢流管也与U形下液管相通,凉水塔集水池循环水通过U形下液管进入混合泠凝器对二效浓缩系统的蒸汽冷凝液进行冷却,从而在二效闪蒸室内制造一定的真空度。由于冷却二效浓缩系统的蒸汽冷凝液需要大量的循环水,因此凉水塔集水池下部有管道口径很大,通常直径达350mm,优点是可以保证进入混合泠凝器的冷却水量,保证二效系统的真空度。缺点是必需保证凉水塔集水池有足够的储水量,否则会导致水量在管道内不能满管,其上端会进入空气,并通过U形下液管进入混合泠凝器,导致二效浓缩系统的真空度降低,影响二效浓缩系统的浓缩效果;而凉水塔集水池储水量过多,多余的循环水会从溢流管溢出,经U形下液管进入混合泠凝器,消耗较多的蒸汽量。为了解决真空度不高带来的问题,有的磷酸一铵装置在混合泠凝器上方增设水环式真空泵,这种方法的缺点消耗电力且能效比很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磷酸一铵二效浓缩系统真空装置,可以有效提高二效浓缩系统的真空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混合冷凝器、循环水液封槽、凉水塔集水池及循环水泵,混合冷凝器的排液管通至循环水液封槽底部,凉水塔集水池底部有U形下液管与混合冷凝器上部相通,循环水液封槽与凉水塔集水池之间有循环水管及循环水泵,凉水塔集水池上设有溢流管,凉水塔集水池底部与U形下液管相通的呈水平设置的出水管上装有阀门。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度,可以确保阀门进口的循环水始终处于满管状态,可以避免空气进入混合冷凝器,因此可以提高二效浓缩系统的真空度。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是凉水塔集水池上的溢流管下端与循环水液封槽相通。多余的循环水不进入混合冷凝器,而是直接返回循环水液封槽中,不会消耗进入混合冷凝器内的蒸汽。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只需在凉水塔集水池底部的出水管上增加一道阀门,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度,即能有效提高二效浓缩系统的真空度,提高二效浓缩系统的浓缩效果,还可以避免造成的蒸汽消耗量过大,节约蒸汽。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凉水塔集水池9底部有呈水平设置的出水管7,出水管7上装有阀门8,出水管7另一端通过U形下液管6与混合冷凝器I上部相通;二效蒸汽2自混合冷凝器I下部通入,混合冷凝器I底部有排液管3通至循环水液封槽4底部,循环水液封槽4内的循环水对排液管3进行液封;循环水液封槽4与凉水塔集水池9之间有循环水管10及循环水泵11,凉水塔集水池9上部有溢流管5与循环水液封槽4相通。工作原理如下凉水塔集水池9内的循环水经 出水管7及阀门8经U形下液管6进入混合冷凝器1,对二效蒸汽2进行冷却液化,并在二效闪蒸室内制造一定的真空度。混合冷凝器I内的冷却水经排液管3流到循环水液封槽4内,并经循环水泵11及循环水管10 输送到凉水塔集水池9内冷却。凉水塔集水池9内多余的循环水经溢流管5直接返回循环水液封槽4中。通过调节阀门8的开度,可以确保阀门进口的循环水始终处于满管状态,可以避免空气进入混合冷凝器,因此可以提高二效浓缩系统的真空度。
权利要求1.磷酸一铵二效浓缩系统真空装置,包括混合冷凝器(I)、循环水液封槽(4)、凉水塔集水池(9)及循环水泵(11),混合冷凝器(I)的排液管(3)通至循环水液封槽(4)底部,凉水塔集水池(9)底部有U形下液管(6)与混合冷凝器(I)上部相通,循环水液封槽(4)与凉水塔集水池(9)之间有循环水管(10)及循环水泵(10),凉水塔集水池(9)上设有溢流管(5),其特征在于凉水塔集水池(9)底部与U形下液管(6)相通的呈水平设置的出水管(7)上装有阀门(8)。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磷酸一铵二效浓缩系统真空装置,其特征在于凉水塔集水池(9)上的溢流管(5)下端与循环水液封槽(4)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磷酸一铵二效浓缩系统真空装置,包括混合冷凝器、循环水液封槽、凉水塔集水池及循环水泵,混合冷凝器的排液管通至循环水液封槽底部,凉水塔集水池底部有U形下液管与混合冷凝器上部相通,循环水液封槽与凉水塔集水池之间有循环水管及循环水泵,凉水塔集水池上设有溢流管,凉水塔集水池底部与U形下液管相通的呈水平设置的出水管上装有阀门。通过调节阀门开度,即能有效提高二效浓缩系统的真空度,提高二效浓缩系统的浓缩效果,还可以避免造成的蒸汽消耗量过大,节约蒸汽。
文档编号C01B25/28GK202358920SQ20112048210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8日
发明者张斌, 张爱笑, 沈浩, 许进冲, 金岭 申请人: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