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助力节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967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助力节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汽车助力节油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环保设备,具体说是汽车助力节油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大型运载工具(例如柴油动力货车、轮船等)使用的汽车助力节油器,虽然解决了汽车节油,尾气净化,使用不可靠的问题,但还存在以下缺点[0003]一、节油器自身的散热性较差,当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节油器内部温度较高;[0004]二、节油器内的臭氧发生器内部温度过高,耗费汽车电能;[0005]三、节油器内的臭氧发生器随温度升高而浓度降低,从而导致节油器的节油效果不明显。实用新型内容[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助力节油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汽车助力节油器,使用在大型运载工具,如柴油动力货车、轮船时,散热性较差、耗费电能、节油效果不明显的问题。[0007]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0008]汽车助力节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0009]节油器外壳体1,所述节油器外壳体为不锈钢,在节油器外壳体的中部设有呈圆柱状的臭氧发生器,[0011]节油器外壳体的左部为空气进气口 7,右部为臭氧出气口 8,[0012]臭氧发生器和节油器外壳体I之间设有硅胶套管2。[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臭氧发生器由外向内依次为铁氟龙套3、发生器外电极4、石英管5、发生器内电极6,其截面均呈圆形,[0014]在发生器外电极4的外侧和发生器内电极6的内侧分别设有若干均勻分布的散热条。[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节油器外壳体上设有第一接线口 9、第二接线口 10,两根电源线接头分别从第一接线口 9、第二接线口 10中穿过,并分别和发生器外电极4、 发生器内电极6连接。[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节油器外壳体用于装配臭氧发生器的中部的截面呈圆形,空气进气口 7和臭氧出气口 8的截面呈圆形,且空气进气口 7和臭氧出气口 8的直径相同并小于节油器外壳体用于装配臭氧发生器的中部的直径。[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空气进气口 7直接与汽车进气口相连接,[0018]所述臭氧出气口 8通过气管直接与发动机的气缸相连接。[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空气进气口 7和臭氧出气口 8的管径为40— 120mm。[002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助力节油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所产生的臭氧浓度较高,使采用以柴油为动力的大型货车、轮船等大型运载工具的燃油更加充分的燃烧,可节油平均在15%-30%左右,增加动力30%-40%以上,可大幅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减低50-90%,净化尾气,降低发动机的噪音。


[0021]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0022]图I汽车助力节油器的结构剖视图,[0023]图2汽车助力节油器的外壳体示意图,[0024]图3臭氧发生器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26]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助力节油器,包括[0027]节油器外壳体1,所述节油器外壳体为不锈钢,[0028]在节油器外壳体的中部设有呈圆柱状的臭氧发生器,[0029]节油器外壳体的左部为空气进气口 7,右部为臭氧出气口 8,[0030]臭氧发生器和节油器外壳体I之间设有硅胶套管2,例如臭氧发生器外表面套装有硅胶套管2。[003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1、3所示,所述臭氧发生器由外向内依次为铁氟龙套3、发生器外电极4、石英管5、发生器内电极6,其截面均呈圆形,[0032]在发生器外电极4的外侧和发生器内电极6的内侧分别设有若干均勻分布的散热条。[003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在所述节油器外壳体上设有第一接线口 9、第二接线口 10,两根电源线接头分别从第一接线口 9、第二接线口 10中穿过,并分别和发生器外电极4、发生器内电极6连接。[003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1、2所示,所述节油器外壳体用于装配臭氧发生器的中部的截面呈圆形,空气进气口 7和臭氧出气口 8的截面呈圆形,且空气进气口 7和臭氧出气口 8的直径相同并小于节油器外壳体用于装配臭氧发生器的中部的直径。[003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空气进气口 7直接与汽车进气口相连接,[0036]所述臭氧出气口 8通过气管直接与发动机的气缸相连接。[0037]当汽车运行时,空气由臭氧发生器的空气进气口进入到臭氧发生器的内外电极时,由高压产生臭氧,同时空气通过臭氧发生器的内部和外部的散热条直接散热。[003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空气进气口 7和臭氧出气口 8的管径为40— 120mm。[003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助力节油器,其工作原理如下[0040]当空气进入臭氧发生器的不锈钢管内时,大口径的空气进气口直接进入到臭氧发生器内,产生高浓度的臭氧,空气同时通过内外散热条对臭氧发生器进行散热,最后由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出口输送至发动机的汽缸内,在气缸内,高浓度的臭氧遇到高温还原成氧气, 同时产生微爆,微爆时产生较大的推力,从而增加了汽车前进的动力,进而达到节油的效果O[0041 ] 另外,由于气缸燃烧时有臭氧进入,使燃油的燃烧更加充分,从而降低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及氮氧化合物和悬浮颗粒物的排放,净化尾气。特别是柴油机,可以明显的观察到尾气中的黑烟减少(最多减少90%以上)。[0042]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 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0043]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1.汽车助力节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节油器外壳体(I),所述节油器外壳体为不锈钢,在节油器外壳体的中部设有呈圆柱状的臭氧发生器,节油器外壳体的左部为空气进气口(7),右部为臭氧出气口(8),臭氧发生器和节油器外壳体(I)之间设有硅胶套管(2)。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助力节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发生器由外向内依次为铁氟龙套(3)、发生器外电极(4)、石英管(5)、发生器内电极(6),其截面均呈圆形,在发生器外电极(4)的外侧和发生器内电极(6)的内侧分别设有若干均勻分布的散热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助力节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节油器外壳体上设有第一接线口(9)、第二接线口(10),两根电源线接头分别从第一接线口(9)、第二接线口(10) 中穿过,并分别和发生器外电极(4)、发生器内电极(6)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助力节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油器外壳体用于装配臭氧发生器的中部的截面呈圆形,空气进气口(7)和臭氧出气口(8)的截面呈圆形,且空气进气口(7)和臭氧出气口(8)的直径相同并小于节油器外壳体用于装配臭氧发生器的中部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助力节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进气口(7)直接与汽车进气口相连接,所述臭氧出气口(8)通过气管直接与发动机的气缸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助力节油器,其特征在于空气进气口(7)和臭氧出气口(8)的管径为40— 12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环保设备,具体说是汽车助力节油器,包括节油器外壳体(1),所述节油器外壳体为不锈钢,在节油器外壳体的中部设有呈圆柱状的臭氧发生器,节油器外壳体的左部为空气进气口(7),右部为臭氧出气口(8),臭氧发生器和节油器外壳体(1)之间设有硅胶套管(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助力节油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所产生的臭氧浓度较高,使采用以柴油为动力的大型货车、轮船等大型运载工具的燃油更加充分的燃烧,可节油平均在15%-30%左右,增加动力30%-40%以上,可大幅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减低50-90%,净化尾气,降低发动机的噪音。
文档编号C01B13/11GK202789211SQ20122045230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6日
发明者陈继周 申请人:陈继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