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菌糠制备食用菌栽培基料发酵助剂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45517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菌糠制备食用菌栽培基料发酵助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菌糠,是利用秸秆、木屑等原料进行食用菌代料栽培、食用菌采摘后的培养基剩余物,俗称食用菌栽培废料、菌渣或余料;是食用菌菌丝残体及经食用菌酶解,结构发生质变的粗纤维等成分的复合物。我国菌糠总量很大,如果直接废弃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因此近年来人们逐渐将菌糠开发为饲料来饲喂禽畜或肥料来充当农作物基肥。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菌糠所含的营养价值,本公司开发出一种利用菌糠制备食用菌栽培基料发酵助剂的方法,通过对菌糠的处理提取出菌丝营养液,将其作为发酵助剂添加到食用菌栽培基料中以进行发酵,从而缩短发酵时间且增强发酵料对食用菌生长的肥力供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有利于缩短发酵时间且增强发酵料对食用菌生长肥力供应的利用菌糠制备食用菌栽培基料发酵助剂的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利用菌糠制备食用菌栽培基料发酵助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菌糠粉碎:将菌糠自然晾晒至含水量降为35-40%,再加入薯类淀粉和活性白土-壳寡糖复合物,充分混合后经粉碎机制成粒度3-4mm的菌糠粗粉;

(2)菌糠浸提:将所得菌糠粗粉加入体积比10:1的水和乙醇混合液中,搅拌使其分散均匀后维持在20-25℃保温静置12h,再维持在20-25℃保温搅拌24h,过滤,所得滤液即为菌糠浸提液;

(3)提取物干燥:将所得菌糠浸提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菌糠浸提粉;

(4)发酵助剂制备:向菌糠浸提粉中加入聚葡萄糖和聚天门冬氨酸,研磨使其充分混合均匀,即得发酵助剂。

所述步骤(1)中薯类淀粉、活性白土-壳寡糖复合物与含水量35-40%的菌糠重量比为2-3:0.5-1:35-40。

所述步骤(4)中菌糠浸提粉、聚葡萄糖和聚天门冬氨酸的重量比为5-10:0.1-0.3:0.05-0.1。

所述薯类淀粉使用前经过预糊化处理,其处理方法为:向薯类淀粉中加入泊洛沙姆和氢化蓖麻油,并升温至110-115℃保温研磨15min,再向所得粉料中加水调成固含量40%的浆体,然后将浆体分布于表面温度160-170℃的滚筒表面,待滚筒表面形成的淀粉薄层含水量降至5%后利用刮刀刮下,最后利用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

所述薯类淀粉、泊洛沙姆和氢化蓖麻油的重量比为25-30:1-2:0.5-1。

所述活性白土-壳寡糖复合物由活性白土和壳寡糖复合而成,其具体制备方法为:向活性白土中加入羽毛角蛋白和鲸蜡醇,并转入115-120℃混合器中保温混合15min,再加入壳寡糖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继续在115-120℃保温混合30min,所得混合物送入球磨机中,球磨至细度小于50μm,即得活性白土-壳寡糖复合物。

所述活性白土、羽毛角蛋白、鲸蜡醇、壳寡糖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的重量比为20-25:0.5-1:0.5-1:5-10:0.5-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菌糠制备食用菌栽培基料发酵助剂,不仅实现菌糠的自给自用,避免资源浪费和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该发酵助剂的添加有利于缩短食用菌栽培基料的发酵时间,增强所制发酵料的肥力,从而使栽培的食用菌显著增产;其中经预糊化后的薯类淀粉和活性白土-壳寡糖复合物具有优异的吸水性能,从而利于菌糠粉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1)菌糠粉碎:将自然晾晒至含水量降为35-40%的35kg菌糠,再加入2kg薯类淀粉和0.5kg活性白土-壳寡糖复合物,充分混合后经粉碎机制成粒度3-4mm的菌糠粗粉;

(2)菌糠浸提:将所得菌糠粗粉加入体积比10:1的水和乙醇混合液中,搅拌使其分散均匀后维持在20-25℃保温静置12h,再维持在20-25℃保温搅拌24h,过滤,所得滤液即为菌糠浸提液;

(3)提取物干燥:将所得菌糠浸提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菌糠浸提粉;

(4)发酵助剂制备:向5g菌糠浸提粉中加入0.2g聚葡萄糖和0.05g聚天门冬氨酸,研磨使其充分混合均匀,即得发酵助剂。

薯类淀粉的预糊化:向25g薯类淀粉中加入1g泊洛沙姆和0.5g氢化蓖麻油,并升温至110-115℃保温研磨15min,再向所得粉料中加水调成固含量40%的浆体,然后将浆体分布于表面温度160-170℃的滚筒表面,待滚筒表面形成的淀粉薄层含水量降至5%后利用刮刀刮下,最后利用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

活性白土-壳寡糖复合物的制备:向20g活性白土中加入0.5g羽毛角蛋白和0.5g鲸蜡醇,并转入115-120℃混合器中保温混合15min,再加入5g壳寡糖和0.5gn-羟甲基丙烯酰胺,继续在115-120℃保温混合30min,所得混合物送入球磨机中,球磨至细度小于50μm,即得活性白土-壳寡糖复合物。

实施例2

(1)菌糠粉碎:将自然晾晒至含水量降为35-40%的40kg菌糠,再加入2kg薯类淀粉和1kg活性白土-壳寡糖复合物,充分混合后经粉碎机制成粒度3-4mm的菌糠粗粉;

(2)菌糠浸提:将所得菌糠粗粉加入体积比10:1的水和乙醇混合液中,搅拌使其分散均匀后维持在20-25℃保温静置12h,再维持在20-25℃保温搅拌24h,过滤,所得滤液即为菌糠浸提液;

(3)提取物干燥:将所得菌糠浸提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即得菌糠浸提粉;

(4)发酵助剂制备:向10g菌糠浸提粉中加入0.3g聚葡萄糖和0.1g聚天门冬氨酸,研磨使其充分混合均匀,即得发酵助剂。

薯类淀粉的预糊化:向30g薯类淀粉中加入2g泊洛沙姆和0.5g氢化蓖麻油,并升温至110-115℃保温研磨15min,再向所得粉料中加水调成固含量40%的浆体,然后将浆体分布于表面温度160-170℃的滚筒表面,待滚筒表面形成的淀粉薄层含水量降至5%后利用刮刀刮下,最后利用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

活性白土-壳寡糖复合物的制备:向25g活性白土中加入0.5g羽毛角蛋白和0.5g鲸蜡醇,并转入115-120℃混合器中保温混合15min,再加入10g壳寡糖和0.5gn-羟甲基丙烯酰胺,继续在115-120℃保温混合30min,所得混合物送入球磨机中,球磨至细度小于50μm,即得活性白土-壳寡糖复合物。

实施例3

将等量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制发酵助剂添加到等量且同批食用菌栽培基料发酵混合物中(按重量百分比计,稻草55%、玉米芯20%、棉籽壳10%、甘蔗10%、酒糟3%、醋糟2%),经相同发酵条件发酵7天,并设置不添加发酵助剂的对照例,将所制发酵料分别通过相同栽培方法用于杏鲍菇和牛排菇的栽培,以利用对照例所制发酵料所产杏鲍菇和牛排菇的产量为基准,计算利用实施例1、实施例2所制发酵料所产杏鲍菇和牛排菇产量相对于对照例的产量增长率,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杏鲍菇和牛排菇产量增长率

对实施例1、实施例2所制预糊化薯类淀粉和活性白土-壳寡糖复合物进行吸水性能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并设置不利用泊洛沙姆和氢化蓖麻油处理的对照例预糊化淀粉。

表2吸水性能测试结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