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组织修复的美洲大蠊新多肽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0784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促进组织修复的美洲大蠊新多肽及应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中药、天然药物及日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组织修复的美洲大蠊新多肽及应用。



背景技术:

组织创伤后的愈合过程是各种修复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的过程。炎症、溃疡、烫伤、创伤、手术以及先天性畸形等多种急慢性损伤可引起大面积皮肤缺损、难愈性溃疡和疤痕,并引发许多局部与全身系统的反应,其危害十分严重。多肽药物在促进创面愈合、预防疤痕及治疗慢性溃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中表皮生长因子(h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多肽具有明显的修复创伤、护肤、抗皱和防衰老作用,但它们的制备成本高、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应用。

美洲大蠊(periplanetaamericanal.)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蜚蠊科(blattidae)大蠊属(peripalneta)昆虫,俗称蟑螂,在我国广泛分布。作为一种传统中药,美洲大蠊具有悠久的入药历史,最早记录于《神农本草经》,称为蜚廉,用于治疗疮痈肿毒、小儿疳积等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美洲大蠊具有明显的促进组织修复再生、抗肿瘤及抗肝炎作用(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326-2331)。目前,以美洲大蠊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上市药物有康复新液、心脉隆胶囊、肝龙胶囊等,尤其是康复新液在治疗创伤、烫伤和消化道溃疡等方面具有良好疗效,但其有效成分尚不清楚。

已有文献报道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具有促进粘膜修复(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9:689-691)和促进细胞迁移作用(中药与临床,2013,1:34-36),但未明确其有效组分或有效成分;中国发明专利zl201210137422.4公开了一种蟑螂多肽类物质的制备方法及其抗疱疹病毒医药用途,中国发明专利zl201210137410.1介绍了一种蟑螂多肽的制备及其抗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医药用途,但上述两个专利不仅未阐明多肽部位的具体化学组成,也未涉及多肽在促进组织修复方面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点,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组织修复的美洲大蠊新多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新多肽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促进组织修复的美洲大蠊新多肽,命名为periplapeptideb,其结构如式i所示:

h-ala-ala-pro-pro-ser-asn-leu-lys-glu-val-pro-ile-ile-ala-tyr-oh

式i;

所述的促进组织修复的美洲大蠊新多肽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用含水乙醇提取粉碎或未粉碎的美洲大蠊虫体,提取物浓缩,加入10倍体积热水,保温静置分层,弃去上层油液,水溶液浓缩后经反相c-18柱色谱,采用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方法分析跟踪检测,收集含多肽化合物的流份,合并流份,减压浓缩或真空干燥,得到总多肽提取物;将总多肽提取物进一步通过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柱层析和制备型hplc分离纯化,得到促进组织修复的美洲大蠊新多肽periplapeptideb;

所述的热水的温度优选为70℃;

所述的促进组织修复的美洲大蠊新多肽的制备,还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公知方法进行,既可以用多肽自动合成仪进行化学合成,也可以通过将短肽序列推导出核苷酸序列,然后克隆到表达载体中进行生物合成;

所述的促进组织修复的美洲大蠊新多肽在制备促进组织修复或改善皮肤美感的产品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的促进组织修复的美洲大蠊新多肽在制备治疗创伤、烫伤、溃疡或改善皮肤美感的产品中的应用;

所述的产品优选为药物、化妆品或日化用品;

所述的药物、化妆品或日化用品中含有有效剂量的periplapeptideb,余量为辅料或其它可配伍的药物;

所述的辅料是指常规的赋形剂,如溶剂、崩解剂、矫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和粘合剂等;

所述的其它可配伍的药物,是指其它天然药物、化学药品或生物药物;

所述的药品、化妆品或日化用品可以采用片剂、胶囊剂、注射剂、脂质体纳米粒、控释剂、凝胶膏剂、软膏剂、外用搽剂、贴剂(例如面膜)、霜剂(例如面霜)、洗涤剂(例如香波、香皂、泡沫浴或浴盐)、乳液、凝胶、爽肤水等;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从美洲大蠊中分离和鉴定了一种新多肽化合物periplapeptideb,其结构如式i所示。

(2)本发明的新多肽在较低浓度(0.39~0.78μg/ml)下即可促进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人永生化表皮细胞的迁移,具有促进组织修复作用。

(3)本发明的新多肽periplapeptideb结构稳定,可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口腔溃疡,并具有美白,去除皱纹、疤痕和色斑作用。

(4)本发明的新多肽periplapeptideb的毒性较低,在口服200mg/kg剂量下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

(5)本发明的新多肽periplapeptideb容易合成,易于大量制备。

附图说明

图1是periplapeptideb的1hnmr谱图。

图2是periplapeptideb的13cnmr谱图。

图3是periplapeptideb的高分辨率质谱图。

图4是periplapeptideb对balb/c3t3细胞增殖影响的结果分析图。

图5是periplapeptideb对hacat细胞水平迁移影响的结果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以下实施方式采用的液相色谱-质谱(hplc-ms)分析的条件如下:

实验仪器为agilent6210lc/msdtof液质联用仪,质量范围:100-3000,采集模式:正离子模式,gastemp:300℃,dringgas:11l/min,nebulizer:35psig,vcap:2000v,fragmentor:120v,skimmer:65v。分析柱为ymcc8色谱柱(4.6×250mm,5μm),色谱条件:流动相a(体积分数0.1%的甲酸水),流动相b(乙腈),0min(a:b=95:5)至90min(a:b=10:90)梯度洗脱。

实施例1多肽periplapeptideb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1)美洲大蠊药材5kg,粉碎成粗粉,用3倍质量的80%(v/v)乙醇溶液渗漉提取3次,每次24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约1.5l,加入10倍体积热水(70℃),保温静置12小时,分层,弃去上层油液;下层水溶液浓 缩后上样于反相c-18色谱柱,先用体积百分比为30%甲醇洗脱6个柱体积,再分别用体积百分比为50%和75%甲醇水溶液洗脱6个柱体积,用hplc-ms分析跟踪检测,收集主要含多肽化合物的流份,合并流份,减压浓缩或真空干燥,得到美洲大蠊总多肽提取物(56g);

(2)取步骤(1)得到的总多肽提取物20g进行反相硅胶(ods)柱层析,以甲醇-水为洗脱剂,按照甲醇和水体积比为10:90、20:80、30:70、50:50、70:30、90:10的洗脱梯度进行洗脱,得到6个主流份fr.a~fr.f;

(3)对步骤(2)中得到的流份fr.d(3.2g)上样于sephadexlh-20色谱柱,以水为流动相,流速为0.5ml/min进行洗脱,经hplc-ms分析检测,合并收集相似流份,得到6个亚流份fr.d1~fr.d6;

(4)将步骤(3)得到的亚流份fr.d3浓缩后用体积分数5%的甲醇溶解,然后用反相制备型hplc分离纯化,以体积比为50:50的乙腈-水为洗脱剂,流速为3ml/min进行洗脱,收集保留时间20.3min的色谱峰,得到periplapeptideb(11.6mg)。

(5)periplapeptideb的结构表征

白色粉末;uv(meoh)λmax(logε)205(3.98),276(2.81)nm;ir(kbr)νmax3302,2966,2885,1661,1525,1449,1205,1135,835,723cm-1;hr-esi-msm/z1582.8843[m+h]+(c74h120n17o21,计算值1582.8839)。氢谱(1hnmr)和碳谱(13cnmr)数据见表1(由2d-nmr归属)。氨基酸测序结果为:h-ala-ala-pro-pro-ser-asn-leu-lys-glu-val-pro-ile-ile-ala-tyr-oh。1h,13cnmr图谱见图1~2;高分辨率质谱见图3。根据以上理化和光谱数据,鉴定出periplapeptideb的化学结构,如式ⅰ所示。

表1periplapeptideb的1h(500mhz)和13c(125mhz)nmr数据

a)measuredat500mhz.b)measuredat125mhz.c)overlappedsignalswerereportedwithoutdesignating

实施例2新多肽periplapeptideb的合成

采用全自动多肽合成仪常规固相合成方法,经过树脂溶胀、脱保护、洗涤、氨基酸溶解、氨基酸活化、缩合等过程,完成新多肽periplapeptideb的合成。

实施例3新多肽periplapeptideb对balb/c3t3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balb/c3t3细胞株,购自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americantypeculturecollection,atcc)用胰酶消化、离心、重悬后进行细胞计数,按3000个细胞/孔接种于96孔板中,轻拍至细胞分散均匀,pbs封闭。 37℃、5%co2培养过夜。弃培养基,加入含体积分数0.5%fbs的饥饿培养基处理24h,使细胞同步化;弃饥饿培养基,加入完全培养基配置不同浓度的多肽periplapeptideb,37℃、5%co2培养箱孵育48h。按10μl/孔加入cck8试剂,37℃孵育1~4h,酶标仪450nm、630nm双波长检测。计算细胞存活率,重复实验至少3次以上;

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periplapeptideb在较低浓度(0.39~0.78μg/ml)下对balb/c3t3细胞具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且其活性明显强于市售药物康复新液。

实施例4新多肽periplapeptideb对hacat细胞迁移的促进作用

将对数生长期的hacat细胞(购自美国模式培养物集存库americantypeculturecollection,atcc),胰酶消化,重悬,按1×106个/孔接种到12孔板,置37℃,5%co2培养箱内培养至细胞长满培养孔。吸弃培养液,pbs洗涤,用无菌枪头在每个试验孔中央垂直于培养孔自上而下划线。用pbs洗去划痕产生的细胞团,使划痕边缘整齐。加入新鲜培养基以及periplapeptideb(0.78μg/ml),显微镜下拍照,继续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每隔12个小时观察记录,所得图像数据用imageproplus6.0处理。在划痕每侧边缘均匀选取30个点,取其中线代表划痕边缘,测量划痕间距,并用以下公式计算划痕修复率:划痕修复率=(0h划痕宽度-不同时间点划痕宽度)/0h划痕宽度。

试验结果显示,periplapeptideb组hacat细胞的迁移率高达91%(72小时),明显高于对照组48%(72小时)(图5),说明新多肽periplapeptideb能够明显促进hacat细胞的水平迁移。

实施例5新多肽periplapeptideb对小鼠皮肤创伤的修复作用

选取40只8~10周雄性昆明小鼠(购自广东省动物中心)分笼饲养,自由取食,实验前一天停止进食。用质量分数1%戊巴比妥钠0.2ml腹腔注射麻醉小鼠,背部剪毛,脊柱表皮皮肤上下对称开0.5cm×0.5cm正方形伤口,剪去全层皮肤,勿伤及肌肉层,伤口止血备用。次日,乙醚麻醉小鼠,伤口滴加不同溶度的periplapeptideb(0.1mg/ml或0.2mg/ml)、生理盐水和康复新液各0.1ml,每日换药一次。于3、5、10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先将创面面积描绘在透明薄膜上,再以此为模板,将质地均匀的硬纸片剪成同样大小,然后用分析天平称质量。以硬纸片质量间接地表示创面面积大小。按公式计算创面愈合 率:创面愈合率(%)=(原始创面面积-未愈合创面面积)/原始创面面积。结果见表2。

表2小鼠创伤愈合率统计结果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

试验结果表明,新多肽periplapeptideb能够明显促进小鼠皮肤创伤的愈合,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且优于康复新液。

实施例6新多肽periplapeptideb对小鼠皮肤烫伤的修复作用

选取40只8~10周雄性昆明小鼠(购自广东省动物中心)分笼饲养,自由取食,实验前一天停止进食。用质量分数13%na2s溶液涂抹脱毛,将20g的砝码置于水浴锅内一同加热至沸,维持10min,然后用钳子夹住砝码上端,迅速放在小鼠皮肤上5s,稍加压力,形成烫伤面积为2cm×2cm的浅ⅱ度烫伤模型。次日,伤口滴加不同溶度的periplapeptideb(0.1mg/ml或0.2mg/ml)、生理盐水和康复新液各0.1ml,每日换药一次。于3、5、10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按实施例5的方法计算创面愈合率。结果见表3。

表3小鼠烫伤愈合率统计结果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

试验结果表明,新多肽periplapeptideb能够明显促进小鼠皮肤烫伤的愈合,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且优于康复新液。

实施例7新多肽periplapeptideb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试验方法:取体重180~210g雄性sd大鼠50只(购自广东省动物中心),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硫糖铝组(1g/kg,阳性药组)、低剂量组(periplapeptideb1mg/kg)和高剂量组(periplapeptideb2mg/kg)。给药组灌胃给药,连续7天。造模前24h禁食不禁水,除对照组外,采用束缚水浸法造模,将各组大鼠固定于鼠板,头向上垂直浸泡在恒温(20℃)水槽中8h,水面与大鼠剑突齐平。应激造模结束后,将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剖腹,结扎幽门。向胃内灌注体积分数10%甲醛溶液2ml,结扎贲门,取出胃体置于甲醛溶液中固定15min。沿胃大弯剪开,生理盐水冲洗后展开,观察胃黏膜损伤并计算胃溃疡指数。按guth标准计算溃疡指数(ui):点状出血计为1分,线状出血长度<1mm为2分,1~2mm为3分,2~4mm为4分,>4mm为5分,宽度>1mm时分值×2。结果见表4。

表4大鼠溃疡指数统计结果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

试验结果表明,多肽periplapeptideb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保护效果优于阳性药硫糖铝。

实施例8新多肽periplapeptideb对大鼠口腔溃疡的保护作用

试验方法:取体重180~210g健康sd大鼠40只(购自广东省动物中心),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康复新液)、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化学灼烧法造模。向内径0.4cm、长3cm的玻璃管中注满体积分数80%冰醋酸,一端塞入棉花,将棉花端于大鼠下唇黏膜表面垂直固定5秒,使局部有红晕和水肿, 24小时后观察,出现溃疡并重度充血、水肿,溃疡面直径>3mm者即造模成功。实验组、模型组和阳性药组的溃疡面分别滴加不同溶度的periplapeptideb、生理盐水和康复新液各0.1ml,每日给药一次。于1、2、3天后观察溃疡面愈合情况。溃疡积分标准如下:无充血、水肿溃疡面直径<1mm记1分;轻度充血、水肿,溃疡面直径1~2mm记2分;中度充血、水肿,溃疡面直径2~3mm记3分;重度充血、水肿溃疡面直径>3mm记4分。结果见表5。

表5大鼠口腔溃疡愈合积分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试验结果表明,多肽periplapeptideb能够明显促进大鼠口腔溃疡的愈合,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且优于康复新液。

实施例9新多肽periplapeptideb的急性毒性实验

试验方法:取体重18~22g的昆明种小鼠(购自广东省动物中心),随机分组,每组10只,灌胃不同剂量的多肽periplapeptideb,根据小鼠存活情况,计算半数致死剂量ld50。半数致死量按如下公式计算:半数致死剂量(mg/kg)=(小鼠一半死亡时的剂量/对应小鼠的体重)。

试验结果:多肽periplapeptideb在200mg/kg的给药剂量下,未观察到小鼠死亡,说明它的毒性较低,ld50大于200mg/kg(表6)。

表6periplapeptideb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

实施例10新多肽periplapeptideb的皮肤安全性评价

受试人群:年龄18~50岁之间,女性18人,男性12人,总计30人。受试者皮肤健康,无皮肤病过敏史,符合受试者志愿入选标准。

试验方法:选用合格的斑贴器,以封闭式斑贴试验方法,将多肽periplapeptideb约0.020~0.025ml(2mg/ml)滴于斑贴器内,外用专用胶带贴覆于受试者背部,24小时后去除试验品,分别于去除后0.5、6、12、24、48小时观察皮肤反应,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皮肤反应分级标准记录其结果。

试验结果:本试验30名受试者通过斑贴试验,在0.5、6、12、24、48小时观察皮肤反应,均未观察到皮肤不良反应,说明本发明的新多肽periplapeptideb对皮肤使用安全。

实施例11片剂的制备

多肽periplapeptideb0.1g,乳糖40g,淀粉浆60g,硬脂酸镁0.2g,混合,过筛,干燥后压片。每片含periplapeptideb0.001g。

实施例12注射剂的制备

多肽periplapeptideb0.1g,丙二醇50g,研磨,再加100ml注射用水稀释,混匀,然后加入氯化钠9g,溶解后再加入注射用水至1000ml,调ph值5.5~6.5,滤过,灌封,灭菌,即得1000支注射用针剂。

实施例13固体脂质纳米颗粒的制备

多肽periplapeptideb0.1g,大豆卵磷脂500mg,溶于25ml乙醇中,另取硬脂酸200mg和大豆卵磷脂500mg溶于25ml环己烷中,混合搅拌均匀;于37℃恒温水浴中减压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使药物及辅料在烧瓶壁形成均匀脂质薄膜,于真空干燥器中放置过夜,除尽有机溶剂;另取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3750mg,搅拌溶解在175ml水中,加入上述薄膜中,超声10min,定容至250ml,得淡黄色透明溶液;将此溶液冷冻干燥可得冻干粉。用球磨机研磨24小时,制得粒径均匀的纳米粒,混匀并分装。每袋含periplapeptideb0.001g。

实施例14控释胶囊的制备

多肽periplapeptideb0.1g,乳糖40g和淀粉浆10g,直接装到旋转制粒机/包衣器制备颗粒,将稀释到质量分数为15%固体的塑化乙基纤维素包衣剂悬浮液喷雾到多肽颗粒的旋转床上。在喷雾期间,用泊洛沙姆188制成的分散体载体膜包衣颗粒,形成平均颗粒度大约为450μm的持续释放的颗粒。混匀装入胶囊,每个胶囊含periplapeptideb0.001g。

实施例15外用凝胶膏剂的制备

称取甘油2g,依次加入聚丙烯酸0.75g和氢氧化铝0.1g,充分混合,加入periplapeptideb0.2g,在真空条件下充分搅拌混合得①;另外称取纯化水5g,将乳酸0.06g、羧甲基纤维素钠0.1g溶解在水得②;将②加入到①中,在真空条件下充分搅拌,经交联反应得到含药膏体,将含药膏体涂布(控制含药膏体层厚度在1.0mm左右),裁剪成常规贴膏剂的规格,每贴含药物的量为0.02g,晾干,包装。

实施例16软膏剂的制备

硬脂醇20g与白凡士林21g在水浴中熔化,加热至75℃,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1.46g,羟苯甲酯0.025g,羟苯丙酯0.015g,丙二醇10g,periplapeptideb0.2g依次溶于水中,加热至75℃,将75℃硬脂醇与白凡士林加入,搅拌至冷,制成含periplapeptideb0.2%的软膏剂。

实施例17外用搽剂的制备

取periplapeptideb0.1g,溶解于45ml蒸馏水中,过滤,滤液加入甘油5ml,氮酮1ml,蒸馏水补足体积至50ml,制成含periplapeptideb0.2%的外用搽剂。

实施例18面霜的制备

将26号白油1g,十六十八醇1g,硬脂酸1g,单甘脂0.5g,350硅油0.05g,gtcc0.5g,尼泊金甲酯0.03g混合,加热到90℃,制成第一半成品;在第一半成品中加入去离子水4g、periplapeptideb0.1g、平平加-200.3g、甘油0.5g,并加热到80℃,形成第二半成品;将第二半成品在80℃下进行2次均质(转速3000转/分钟,时间10分钟)后继续搅拌30分钟,冷却到45℃形成膏 霜状后加入0.005g卡松,混匀,得到含1%periplapeptideb的面霜。

实施例19面膜的制备

将periplapeptideb0.1g溶解于10ml去离子水中,过滤,滤液与甘油润湿的卡波姆0.3g混合,加入三乙醇胺,调节ph值为6~7,均匀涂布于面膜纸,制成每张含有periplapeptideb0.01g的面膜。

实施例20爽肤水的制备

将0.1gperiplapeptideb配置为0.2mg/ml的水溶液;将甘油5g加入透明质酸1g中分散,加水溶解,搅拌均匀,得透明质酸溶液;将海藻糖1g和尿囊素1g用水溶解后与上述透明质酸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将多肽溶液、d-泛醇1g、燕麦β-葡聚糖10g、1,2-戊二醇10g和防腐剂0.05g依次加入上述混合溶液,加水搅拌均匀,即得爽肤水。

实施例21乳液的制备

(1)将0.1gperiplapeptideb配置为0.2mg/ml的水溶液;

(2)将0.05g透明质酸钠加水溶解分散,搅拌均匀,得透明质酸溶液;

(3)将甘油5g、丁二醇3g、海藻糖2g、尿囊素0.2g、增稠剂0.1g,用水溶解,加热至75℃;

(4)将霍霍巴籽油2g、氢化聚癸烯3g、聚二甲基硅氧烷2g、辛酸/癸酸三甘油酯3g、乳化剂3g加热至75℃,搅拌均匀;

(5)将步骤(3)制得的产物快速倒入步骤(4)制得的产物中,恒温均质3~5min,冷却;

(6)冷却至60℃以下,加入(1)、(2),均质;冷却至40℃以下,加入防腐剂和香精,即得乳液。

实施例22洁面啫喱的制备

将0.1gperiplapeptideb配置为0.2mg/ml的水溶液;将上述多肽溶液、甘油2.5g、癸基葡糖苷3g、椰油酰苹果氨基酸钠3g、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1.5g、增溶剂0.1g、香精0.05g依次加入水中搅拌,再加入增稠剂0.5g,搅拌至完全溶胀即可得洁面啫喱。

实施例23多肽periplapeptideb乳液的美容效果评价

1.1试验品:本发明实施例21制备的多肽乳液

1.2受试人群:年龄18~55岁之间,女性20人,男性10人,总计30人。受试者皮肤有皱纹,色斑,色泽暗哑,以及皮肤上留有微创、手术后疤痕等不美观因素。

1.3测试方法:受试者皮肤清洁后,将实施例21制备的乳液涂覆到皮肤上,观察和感受使用效果。

1.4测试评估结果如下:

表7多肽periplapeptideb乳液的试用(8周)反馈总结表

受试者表示,使用多肽periplapeptideb乳液产品,可提高肌肤含水量,增强肌肤保湿力和皮肤弹性,提高肌肤水嫩润泽感。该产品具有美白,去皱纹、疤痕和色斑的效果。受试者未出现过敏现象。

实施例24多肽periplapeptideb面膜的美容效果评价

1.1试验品:本发明实施例19制备的periplapeptideb多肽面膜

1.2受试人群:年龄18~55岁之间,女性22人,男性8人,总计30人。受试者脸部皮肤有皱纹,色斑,色泽暗哑,以及皮肤上留有微创、手术后疤痕等不美观因素。

1.3测试方法:受试者脸部清洁后,将实施例19制备的periplapeptideb面膜涂覆于面部,每日一次,观察和感受使用效果。

1.4测试评估结果如下:

表8美洲大蠊periplapeptideb多肽面膜的试用(8周)反馈总结表

受试者表示,使用periplapeptideb多肽面膜产品,可提高肌肤含水量,增强肌肤保湿力和皮肤弹性,提高肌肤水嫩润泽感。产品具有美白,去皱纹、疤痕和色斑的效果。受试者未出现过敏现象。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