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NS4B抑制剂的苯并呋喃类似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966199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新的一类作为NS4B抑制剂的苯并呋喃类似物,具体涉及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背景技术:
HCV是主要的人类病原体之一,估计全球慢性HCV感染者约1.7亿,为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人数的5倍。慢性HCV感染者会发展成严重的进行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因此,慢性HCV感染是全球患者因肝病而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标准的慢性HCV感染疗法是采用α-干扰素和利巴韦林与近两年来批准的其中的一个直接作用抗病毒(DAA)药物的联合用药。疗效虽较之前的α-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用药明显提高,但仍对部分慢性HCV感染者无效,而且病毒可产生抗药性。加之α-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有明显的副反应。因此,新的有效的治疗慢性HCV感染的药物是目前迫切所需的。HCV是单链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family)单独的一个属内。黄病毒科的所有成员都是含正链RNA基因组的有包膜病毒粒子,该基因组通过单个不间断开放阅读框(ORF)的翻译,编码所有已知的病毒特异性蛋白。HCV基因组的核苷酸和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存在相当多的异质性。已经鉴定出至少6个主要的基因型,50多个亚基因型。HCV的主要基因型在全球的分布不同,虽然进行了大量基因型对发病机制和治疗作用的研究,但仍不清楚HCV遗传异质性的临床重要性。HCVRNA基因组长度约为9500个核苷酸,具有单个开放阅读框,编码单个约3000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在感染细胞中,该多聚蛋白在多个位点上被细胞蛋白酶和病毒蛋白酶切割,产生结构和非结构(NS)蛋白。就HCV而言,成熟非结构蛋白(NS2、NS3、NS4A、NS4B、NS5A和NS5B)的形成是通过两种病毒蛋白酶实现的。一般认为第一种(NS2)是金属蛋白酶,在NS2-NS3接点进行切割;第二个蛋白酶是包含在NS3(本文中亦称为NS3蛋白酶)N端区域的丝氨酸蛋白酶,它介导NS3下游所有的后续切割,在NS3-NS4A切割位点为顺式,在NS4A-NS4B、NS4B-NS5A、NS5A-NA5B位点则为反式。NS4A蛋白似乎有多种功能,起NS3蛋白酶辅因子的作用,并可能协助NS3和其他病毒复制酶组分进行膜定位。NS3蛋白还显示出核苷三磷酸酶和RNA解旋酶活性。NS4B和NS5A两个蛋白的功能尚不完全清楚,但对HCV的复制起着重要的作用。NS4B是一个穿膜蛋白,参与病毒复制复合体的形成。NS5A是一个磷酸化蛋白,参与病毒RNA的复制和病毒颗粒的形成。NS5B(亦称HCV聚合酶)是参与HCV基因组RNA复制的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WO2013095275、WO2012122716、CN102863428A等文献各自报道了一系列作为HCV抑制剂的化合物,其活性、溶解性等方面的效果有待改善。Med.Chem.Lett.2012,3,565-569报道了YA_0001,其结构式如下所示,其活性、耐药性、成药性等方面有待改进。J.Med.Chem.2014,57,2107-2120报道了下述化合物1a,7天安全研究表明该化合物有心血管毒副作用导致终止后续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T21选自N或C(Rt);D21-22、L1分别独立地选自-[C(Rd1)(Rd2)]0-2-、-C(=O)-、-C(=O)N(Rd3)-、-N(Rd4)-、-C(=NRd5)-、-S(=O)2N(Rd6)-、-S(=O)N(Rd7)-、-O-、-S-、-C(=O)O-、-C(=S)-、-S(=O)-、-S(=O)2-或-N(Rd8)C(=O)N(Rd9)-;m选自1、2、3或4;R3选自其中,T31-33分别独立地选自N;D31-35分别独立地选自-[C(Rd1)(Rd2)]0-2-、-C(=O)-、-C(=O)N(Rd3)-、-N(Rd4)-、-C(=NRd5)-、-S(=O)2N(Rd6)-、-S(=O)N(Rd7)-、-O-、-S-、-C(=O)O-、-C(=S)-、-S(=O)-或-S(=O)2-;R31选自H、F、Cl、Br、I、CN、OH、SH、NH2、CHO、COOH、C(=O)NH2,或选自任选被R01取代的C1-10烷基或杂烷基、C3-10环烃基或杂环烃基、被C3-10环烃基或杂环烃基取代的C1-10烷基或杂烷基;任选地,D33与D34之间还存在另一条连接键(CH2)1-3;R11-12、Rt、Rd1、Rd2分别独立地选自H、F、Cl、Br、I、CN、OH、SH、NH2、CHO、COOH、C(=O)NH2,或选自任选被R01取代的C1-10烷基或杂烷基、C3-10环烃基或杂环烃基、被C3-10环烃基或杂环烃基取代的C1-10烷基或杂烷基;R01选自F、Cl、Br、I、CN、OH、SH、NH2、R02;R02选自C1-10烷基、C1-10烷氨基、N,N-二(C1-10烷基)氨基、C1-10烷氧基、C1-10烷酰基、C1-10烷氧羰基、C1-10烷基磺酰基、C1-10烷基亚磺酰基、C3-10环烷基、C3-10环烷氨基、C3-10杂环烷氨基、C3-10环烷氧基、C3-10环烷基酰基、C3-10环烷氧羰基、C3-10环烷基磺酰基、C3-10环烷基亚磺酰基;“杂”表示杂原子或杂原子团,选自-C(=O)N(Rd3)-、-N(Rd4)-、-C(=NRd5)-、-S(=O)2N(Rd6)-、-S(=O)N(Rd7)-、-O-、-S-、-C(=O)O-、-C(=O)-、-C(=S)-、-S(=O)-、-S(=O)2-和/或-N(Rd8)C(=O)N(Rd9)-;Rd3-d9分别独立地选自H、OH、NH2、R02;R02任选地被R001取代;R001选自F、Cl、Br、I、CN、OH、N(CH3)2、NH(CH3)、NH2、CHO、COOH、C(=O)NH2、三卤代甲基、二卤代甲基、一卤代甲基、氨甲基、羟甲基、甲基、甲氧基、甲酰基、甲氧羰基、甲磺酰基、甲基亚磺酰基;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下,R01、R001、杂原子或杂原子团的数目分别独立地选自0、1、2或3。本发明的一些方案中,上述D21-22、L1分别独立地选自(CH2)0-2、-C(=O)-或-C(=O)NH-、-C(=O)N(Me)-。本发明的一些方案中,上述结构单元选自R101-103分别独立地选自H、F、Cl、Br、I、CN、OH、SH、NH2、CHO、COOH、C(=O)NH2,或选自任选被R01取代的C1-10烷基或杂烷基、C3-10环烃基或杂环烃基、被C3-10环烃基或杂环烃基取代的C1-10烷基或杂烷基,R01如上述所定义。本发明的一些方案中,上述R101-103分别独立地选自F、Cl、Br、-CF3、-CHF2、CN、Me、乙基、丙基、环丙基或异丙基。本发明的一些方案中,上述结构单元选自本发明的一些方案中,上述结构单元选自本发明的一些方案中,上述D31-35分别独立地选自-C(=O)-、-O-、亚甲基、-N(CH3)-、-CH(OH)-、-CF2-;R31选自H、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本发明的一些方案中,上述R3选自本发明的一些方案中,上述化合物选自:有关定义:除非另有说明,本文所用的下列术语和短语旨在具有下列含义。一个特定的术语或短语在没有特别定义的情况下不应该被认为是不确定的或不清楚的,而应该按照普通的含义去理解。当本文中出现商品名时,意在指代其对应的商品或其活性成分。C1-10选自C1、C2、C3、C4、C5、C6、C7、C8、C9和C10;C3-10选自C3、C4、C5、C6、C7、C8、C9和C10。C1-10烷基或杂烷基、C3-10环基或杂环烃基、被C3-10环烃基或杂环烃基取代的C1-10烷基或杂烷基包括但不限于:C1-10烷基、C1-10烷氨基、N,N-二(C1-10烷基)氨基、C1-10烷氧基、C1-10烷酰基、C1-10烷氧羰基、C1-10烷基磺酰基、C1-10烷基亚磺酰基、C3-10环烷基、C3-10环烷氨基、C3-10杂环烷氨基、C3-10环烷氧基、C3-10环烷基酰基、C3-10环烷基氧羰基、C3-10环烷基磺酰基、C3-10环烷基亚磺酰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CH2C(CH3)(CH3)(OH)、环丙基、环丁基、丙基亚甲基、环丙酰基、苄氧基、三氟甲基、氨甲基、羟甲基、甲氧基、甲酰基、甲氧羰基、甲磺酰基、甲基亚磺酰基、乙氧基、乙酰基、乙磺酰基、乙氧羰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二甲基氨基羰基、二乙基氨基羰基;N(CH3)2,NH(CH3),-CH2CF3,-CH2CH2CF3,-CH2CH2F,-CH2CH2S(=O)2CH3,-CH2CH2CN,-CH2CH(OH)(CH3)2,-CH2CH(F)(CH3)2,-CH2CH2F,-CH2CF3,-CH2CH2CF3,-CH2CH2NH2,-CH2CH2OH,-CH2CH2OCH3,-CH2CH2CH2OCH3,-CH2CH2N(CH3)2,-S(=O)2CH3,-CH2CH2S(=O)2CH3,苯基、噻唑基、联苯基、萘基、环戊基、呋喃基、3-吡咯啉基、吡咯烷基、1,3-氧五环基、吡唑基、2-吡唑啉基、吡唑烷基、咪唑基、恶唑基、噻唑基、1,2,3-唑基、1,2,3-三唑基、1,2,4-三唑基、1,3,4-噻二唑基、4H-吡喃基、吡啶基、哌啶基、1,4-二氧六环基、吗啉基、哒嗪基、嘧啶基、吡嗪基、哌嗪基、1,3,5-三噻烷基、1,3,5-三嗪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吲哚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嘌呤基、喹啉基、异喹啉基、噌啉基或喹喔啉基;C6~12芳基、C6~12芳烷基、C6~12杂芳环或C6~12杂芳烷基;这里所采用的术语“药学上可接受的”,是针对那些化合物、材料、组合物和/或剂型而言,它们在可靠的医学判断的范围之内,适用于与人类和动物的组织接触使用,而没有过多的毒性、刺激性、过敏性反应或其它问题或并发症,与合理的利益/风险比相称。术语“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指本发明化合物的盐,由本发明发现的具有特定取代基的化合物与相对无毒的酸或碱制备。当本发明的化合物中含有相对酸性的功能团时,可以通过在纯的溶液或合适的惰性溶剂中用足够量的碱与这类化合物的中性形式接触的方式获得碱加成盐。药学上可接受的碱加成盐包括钠、钾、钙、铵、有机氨或镁盐或类似的盐。当本发明的化合物中含有相对碱性的官能团时,可以通过在纯的溶液或合适的惰性溶剂中用足够量的酸与这类化合物的中性形式接触的方式获得酸加成盐。药学上可接受的酸加成盐的实例包括无机酸盐,所述无机酸包括例如盐酸、氢溴酸、硝酸、碳酸,碳酸氢根,磷酸、磷酸一氢根、磷酸二氢根、硫酸、硫酸氢根、氢碘酸、亚磷酸等;以及有机酸盐,所述有机酸包括如乙酸、丙酸、异丁酸、马来酸、丙二酸、苯甲酸、琥珀酸、辛二酸、反丁烯二酸、乳酸、扁桃酸、邻苯二甲酸、苯磺酸、对甲苯磺酸、柠檬酸、酒石酸和甲磺酸等类似的酸;还包括氨基酸(如精氨酸等)的盐,以及如葡糖醛酸等有机酸的盐(参见Bergeetal.,″PharmaceuticalSalts″,JournalofPharmaceuticalScience66:1-19(1977))。本发明的某些特定的化合物含有碱性和酸性的官能团,从而可以被转换成任一碱或酸加成盐。优选地,以常规方式使盐与碱或酸接触,再分离母体化合物,由此再生化合物的中性形式。化合物的母体形式与其各种盐的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某些物理性质,例如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本文所用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属于本发明化合物的衍生物,其中,通过与酸成盐或与碱成盐的方式修饰所述母体化合物。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碱基比如胺的无机酸或有机酸盐、酸根比如羧酸的碱金属或有机盐等等。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括常规的无毒性的盐或母体化合物的季铵盐,例如无毒的无机酸或有机酸所形成的盐。常规的无毒性的盐包括但不限于那些衍生自无机酸和有机酸的盐,所述的无机酸或有机酸选自2-乙酰氧基苯甲酸、2-羟基乙磺酸、乙酸、抗坏血酸、苯磺酸、苯甲酸、碳酸氢根、碳酸、柠檬酸、依地酸、乙烷二磺酸、乙烷磺酸、富马酸、葡庚糖、葡糖酸、谷氨酸、乙醇酸、氢溴酸、盐酸、氢碘酸盐、羟基、羟萘、羟乙磺酸、乳酸、乳糖、十二烷基磺酸、马来酸、苹果酸、扁桃酸、甲烷磺酸、硝酸、草酸、双羟萘酸、泛酸、苯乙酸、磷酸、多聚半乳糖醛、丙酸、水杨酸、硬脂酸、亚乙酸、琥珀酸、氨基磺酸、对氨基苯磺酸、硫酸、单宁、酒石酸和对甲苯磺酸。本发明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可由含有酸根或碱基的母体化合物通过常规化学方法合成。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盐的制备方法是:在水或有机溶剂或两者的混合物中,经由游离酸或碱形式的这些化合物与化学计量的适当的碱或酸反应来制备。一般地,优选醚、乙酸乙酯、乙醇、异丙醇或乙腈等非水介质。除了盐的形式,本发明所提供的化合物还存在前药形式。本文所描述的化合物的前药容易地在生理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从而转化成本发明的化合物。此外,前体药物可以在体内环境中通过化学或生化方法被转换到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某些化合物可以以非溶剂化形式或者溶剂化形式存在,包括水合物形式。一般而言,溶剂化形式与非溶剂化的形式相当,都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本发明的某些化合物可以具有不对称碳原子(光学中心)或双键。外消旋体、非对映异构体、几何异构体和单个的异构体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本文中消旋体、ambiscalemicandscalemic或者对映体纯的化合物的图示法来自Maehr,J.Chem.Ed.1985,62:114-120。1985年,62:114-120。除非另有说明,用楔形键和虚线键表示一个立体中心的绝对构型。当本文所述化合物含有烯属双键或其它几何不对称中心,除非另有规定,它们包括E、Z几何异构体。同样地,所有的互变异构形式均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存在特定的几何或立体异构体形式。本发明设想所有的这类化合物,包括顺式和反式异构体、(-)-和(+)-对映体、(R)-和(S)-对映体、非对映异构体、(D)-异构体、(L)-异构体,及其外消旋混合物和其他混合物,例如对映异构体或非对映体富集的混合物,所有这些混合物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烷基等取代基中可存在另外的不对称碳原子。所有这些异构体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均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可以通过的手性合成或手性试剂或者其他常规技术制备光学活性的(R)-和(S)-异构体以及D和L异构体。如果想得到本发明某化合物的一种对映体,可以通过不对称合成或者具有手性助剂的衍生作用来制备,其中将所得非对映体混合物分离,并且辅助基团裂开以提供纯的所需对映异构体。或者,当分子中含有碱性官能团(如氨基)或酸性官能团(如羧基)时,与适当的光学活性的酸或碱形成非对映异构体的盐,然后通过本领域所公知的常规方法进行非对映异构体拆分,然后回收得到纯的对映体。此外,对映异构体和非对映异构体的分离通常是通过使用色谱法完成的,所述色谱法采用手性固定相,并任选地与化学衍生法相结合(例如由胺生成氨基甲酸盐)。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构成该化合物的原子上包含非天然比例的原子同位素。例如,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比如氚(3H),碘-125(125I)或C-14(14C)。本发明的化合物的所有同位素组成的变换,无论放射性与否,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术语“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指能够递送本发明有效量活性物质、不干扰活性物质的生物活性并且对宿主或者患者无毒副作用的任何制剂或载体介质代表性的载体包括水、油、蔬菜和矿物质、膏基、洗剂基质、软膏基质等。这些基质包括悬浮剂、增粘剂、透皮促进剂等。它们的制剂为化妆品领域或局部药物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周知。关于载体的其他信息,可以参考Remington:TheScienceandPracticeofPharmacy,21stEd.,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2005),该文献的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术语“赋形剂”通常是指配制有效的药物组合物所需要载体、稀释剂和/或介质。针对药物或药理学活性剂而言,术语“有效量”或“治疗有效量”是指无毒的但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药物或药剂的足够用量。对于本发明中的口服剂型,组合物中一种活性物质的“有效量”是指与该组合物中另一种活性物质联用时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所需要的用量。有效量的确定因人而异,取决于受体的年龄和一般情况,也取决于具体的活性物质,个案中合适的有效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常规试验确定。术语“活性成分”、“治疗剂”,“活性物质”或“活性剂”是指一种化学实体,它可以有效地治疗目标紊乱、疾病或病症。术语“被取代的”是指特定原子上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取代基取代,包括重氢和氢的变体,只要特定原子的价态是正常的并且取代后的化合物是稳定的。当取代基为酮基(即=O)时,意味着两个氢原子被取代。酮取代不会发生在芳香基上。术语“任选被取代的”是指可以被取代,也可以不被取代,除非另有规定,取代基的种类和数目在化学上可以实现的基础上可以是任意的。当任何变量(例如R)在化合物的组成或结构中出现一次以上时,其在每一种情况下的定义都是独立的。因此,例如,如果一个基团被0-2个R所取代,则所述基团可以任选地至多被两个R所取代,并且每种情况下的R都有独立的选项。此外,取代基和/或其变体的组合只有在这样的组合会产生稳定的化合物的情况下才是被允许的。当一个连接基团的数量为0时,比如-(CRR)0-,表示该连接基团为单键。当其中一个变量选自单键时,表示其连接的两个基团直接相连,比如A-L-Z中L代表单键时表示该结构实际上是A-Z。当一个取代基的键可以交叉连接到一个环上的两个原子时,这种取代基可以与这个环上的任意原子相键合。当所列举的取代基中没有指明其通过哪一个原子连接到化学结构通式中包括但未具体提及的化合物时,这种取代基可以通过其任何原子相键合。取代基和/或其变体的组合只有在这样的组合会产生稳定的化合物的情况下才是被允许的。例如,结构单元表示其可在环己基或者环己二烯上的任意一个位置发生取代。除非另有规定,术语“卤代素”或“卤素”本身或作为另一取代基的一部分表示氟、氯、溴或碘原子。此外,术语“卤代烷基”意在包括单卤代烷基和多卤代烷基。例如,术语“卤代(C1-C4)烷基”意在包括但不仅限于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4-氯丁基和3-溴丙基等等。卤代烷基的实例包括但不仅限于:三氟甲基、三氯甲基、五氟乙基,和五氯乙基。“烷氧基”代表通过氧桥连接的具有特定数目碳原子的上述烷基。C1-6烷氧基包括C1、C2、C3、C4、C5和C6的烷氧基。烷氧基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正戊氧基和S-戊氧基。“环烷基”包括饱和环基,如环丙基、环丁基或环戊基。3-7环烷基包括C3、C4、C5、C6和C7环烷基。“链烯基”包括直链或支链构型的烃链,其中该链上任何的稳定位点上存在一个或多个碳-碳双键,例如乙烯基和丙烯基。术语“卤”或“卤素”是指氟、氯、溴和碘。除非另有规定,术语“杂”表示杂原子或杂原子团(即含有杂原子的原子团),包括碳(C)和氢(H)以外的原子以及含有这些杂原子的原子团,例如包括氧(O)、氮(N)、硫(S)、硅(Si)、锗(Ge)、铝(Al)、硼(B)、-O-、-S-、=O、=S、-C(=O)O-、-C(=O)-、-C(=S)-、-S(=O)、-S(=O)2-,以及任选被被取代的-C(=O)N(H)-、-N(H)-、-C(=NH)-、-S(=O)2N(H)-或-S(=O)N(H)-。除非另有规定,“环”表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环烷基、杂环烷基、环烯基、杂环烯基、环炔基、杂环炔基、芳基或杂芳基。所谓的环包括单环、联环、螺环、并环或桥环。环上原子的数目通常被定义为环的元数,例如,“5~7元环”是指环绕排列5~7个原子。除非另有规定,该环任选地包含1~3个杂原子。因此,“5~7元环”包括例如苯基吡啶和哌啶基;另一方面,术语“5~7元杂环烷基环”包括吡啶基和哌啶基,但不包括苯基。术语“环”还包括含有至少一个环的环系,其中的每一个“环”均独立地符合上述定义。除非另有规定,术语“杂环”或“杂环基”意指稳定的含杂原子或杂原子团的单环、双环或三环,它们可以是饱和的、部分不饱和的或不饱和的(芳族的),它们包含碳原子和1、2、3或4个独立地选自N、O和S的环杂原子,其中上述任意杂环可以稠合到一个苯环上形成双环。氮和硫杂原子可任选被氧化(即NO和S(O)p,p是1或2)。氮原子可以是被取代的或未取代的(即N或NR,其中R是H或本文已经定义过的其他取代基)。该杂环可以附着到任何杂原子或碳原子的侧基上从而形成稳定的结构。如果产生的化合物是稳定的,本文所述的杂环可以发生碳位或氮位上的取代。杂环中的氮原子任选地被季铵化。一个优选方案是,当杂环中S及O原子的总数超过1时,这些杂原子彼此不相邻。另一个优选方案是,杂环中S及O原子的总数不超过1。如本文所用,术语“芳族杂环基团”或“杂芳基”意指稳定的5、6、7元单环或双环或7、8、9或10元双环杂环基的芳香环,它包含碳原子和1、2、3或4个独立地选自N、O和S的环杂原子。氮原子可以是被取代的或未取代的(即N或NR,其中R是H或本文已经定义过的其他取代基)。氮和硫杂原子可任选被氧化(即NO和S(O)p,p是1或2)。值得注意的是,芳香杂环上S和O原子的总数不超过1。桥环也包含在杂环的定义中。当一个或多个原子(即C、O、N或S)连接两个不相邻的碳原子或氮原子时形成桥环。优选的桥环包括但不限于:一个碳原子、两个碳原子、一个氮原子、两个氮原子和一个碳-氮基。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桥总是将单环转换成三环。桥环中,环上的取代基也可以出现在桥上。杂环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吖啶基、吖辛因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巯基呋喃基、苯并巯基苯基、苯并恶唑基、苯并恶唑啉基、苯并噻唑基、苯并三唑基、苯并四唑基、苯并异恶唑基、苯并异噻唑基、苯并咪唑啉基、咔唑基、4aH-咔唑基、咔啉基、苯并二氢吡喃基、色烯、噌啉基十氢喹啉基、2H,6H-1,5,2-二噻嗪基、二氢呋喃并[2,3-b]四氢呋喃基、呋喃基、呋咱基、咪唑烷基、咪唑啉基、咪唑基、1H-吲唑基、吲哚烯基、二氢吲哚基、中氮茚基、吲哚基、3H-吲哚基、isatino基、异苯并呋喃基、吡喃、异吲哚基、异二氢吲哚基、异吲哚基、吲哚基、异喹啉基、异噻唑基、异恶唑基、亚甲二氧基苯基、吗啉基、萘啶基,八氢异喹啉基、恶二唑基、1,2,3-恶二唑基、1,2,4-恶二唑基、1,2,5-恶二唑基、1,3,4-恶二唑基、恶唑烷基、恶唑基、异恶唑基、羟吲哚基、嘧啶基、菲啶基、菲咯啉基、吩嗪、吩噻嗪、苯并黄嘌呤基、酚恶嗪基、酞嗪基、哌嗪基、哌啶基、哌啶酮基、4-哌啶酮基、胡椒基、蝶啶基、嘌呤基、吡喃基、吡嗪基、吡唑烷基、吡唑啉基、吡唑基、哒嗪基、吡啶并恶唑、吡啶并咪唑、吡啶并噻唑、吡啶基、嘧啶基、吡咯烷基、吡咯啉基、2H-吡咯基、吡咯基、吡唑基、喹唑啉基、喹啉基、4H-喹嗪基、喹喔啉基、奎宁环基、四氢呋喃基、四氢异喹啉基、四氢喹啉基、四唑基,6H-1,2,5-噻二嗪基、1,2,3-噻二唑基、1,2,4-噻二唑基、1,2,5-噻二唑基、1,3,4-噻二唑基、噻蒽基、噻唑基、异噻唑基噻吩基、噻吩基、噻吩并恶唑基、噻吩并噻唑基、噻吩并咪唑基、噻吩基、三嗪基、1,2,3-三唑基、1,2,4-三唑基、1,2,5-三唑基、1,3,4-三唑基和呫吨基。还包括稠环和螺环化合物。除非另有规定,术语“烃基”或者其下位概念(比如烷基、烯基、炔基、苯基等等)本身或者作为另一取代基的一部分表示直链的、支链的或环状的烃原子团或其组合,可以是完全饱和的、单元或多元不饱和的,可以是单取代、二取代或多取代的,可以是一价(如甲基)、二价(如亚甲基)或者多价(如次甲基),可以包括二价或多价原子团,具有指定数量的碳原子(如C1-C10表示1至10个碳)。“烃基”包括但不限于脂肪烃基和芳香烃基,所述脂肪烃基包括链状和环状,具体包括但不限于烷基、烯基、炔基,所述芳香烃基包括但不限于6-12元的芳香烃基,例如苯、萘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术语“烃基”表示直链的或支链的原子团或它们的组合,可以是完全饱和的、单元或多元不饱和的,可以包括二价和多价原子团。饱和烃原子团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异丁基、环己基、(环己基)甲基、环丙基甲基,以及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等原子团的同系物或异构体。不饱和烷基具有一个或多个双键或三键,其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乙烯基、2-丙烯基、丁烯基、巴豆基、2-异戊烯基、2-(丁二烯基)、2,4-戊二烯基、3-(1,4-戊二烯基)、乙炔基、1-和3-丙炔基,3-丁炔基,以及更高级的同系物和异构体。除非另有规定,术语“杂烃基”或者其下位概念(比如杂烷基、杂烯基、杂炔基、杂芳基等等)本身或者与另一术语联合表示稳定的直链的、支链的或环状的烃原子团或其组合,有一定数目的碳原子和至少一个杂原子组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术语“杂烃基”本身或者与另一术语联合表示稳定的直链的、支链的烃原子团或其组合物,有一定数目的碳原子和至少一个杂原子组成。在一个典型实施例中,杂原子选自B、O、N和S,其中氮和硫原子任选地被氧化,氮杂原子任选地被季铵化。杂原子B、O、N和S可以位于杂烃基的任何内部位置(包括该烃基附着于分子其余部分的位置)。实例包括但不限于-CH2-CH2-O-CH3、-CH2-CH2-NH-CH3、-CH2-CH2-N(CH3)-CH3、-CH2-S-CH2-CH3、-CH2-CH2、-S(O)-CH3、-CH2-CH2-S(O)2-CH3、-CH=CH-O-CH3、-CH2-CH=N-OCH3和-CH=CH-N(CH3)-CH3。至多两个杂原子可以是连续的,例如-CH2-NH-OCH3。术语“烷氧基”、“烷氨基”和“烷硫基”(或硫代烷氧基)属于惯用表达,是指分别通过一个氧原子、氨基或硫原子连接到分子的其余部分的那些烷基基团。除非另有规定,术语“环烃基”、“杂环烃基”或者其下位概念(比如芳基、杂芳基、环烷基、杂环烷基、环烯基、杂环烯基、环炔基、杂环炔基等等)本身或与其他术语联合分别表示环化的“烃基”、“杂烃基”。此外,就杂烃基或杂环烃基(比如杂烷基、杂环烷基)而言,杂原子可以占据该杂环附着于分子其余部分的位置。环烷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环戊基、环己基、1-环己烯基、3-环己烯基、环庚基等。杂环基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1-(1,2,5,6-四氢吡啶基)、1-哌啶基、2-哌啶基,3-哌啶基、4-吗啉基、3-吗啉基、四氢呋喃-2-基、四氢呋喃吲哚-3-基、四氢噻吩-2-基、四氢噻吩-3-基,1-哌嗪基和2-哌嗪基。除非另有规定,术语“芳基”表示多不饱和的芳族烃取代基,可以是单取代、二取代或多取代的,可以是一价、二价或者多价,它可以是单环或多环(优选1至3个环),它们稠合在一起或共价连接。术语“杂芳基”是指含有一至四个杂原子的芳基(或环)。在一个示范性实例中,杂原子选自B、N、O和S,其中氮和硫原子任选地被氧化,氮原子任选地被季铵化。杂芳基可通过杂原子连接到分子的其余部分。芳基或杂芳基的非限制性实施例包括苯基、1-萘基、2-萘基、4-联苯基、1-吡咯基、2-吡咯基、3-吡咯基、3-吡唑基、2-咪唑基、4-咪唑基、吡嗪基、2-恶唑基、4-恶唑基、2-苯基-4-恶唑基、5-恶唑基、3-异恶唑基、4-异恶唑基、5-异恶唑基、2-噻唑基、4-噻唑基、5-噻唑基、2-呋喃基、3-呋喃基、2-噻吩基、3-噻吩基、2-吡啶基、3-吡啶基、4-吡啶基、2-嘧啶基、4-嘧啶基、5-苯并噻唑基、嘌呤基、2-苯并咪唑基、5-吲哚基、1-异喹啉基、5-异喹啉基、2-喹喔啉基、5-喹喔啉基、3-喹啉基和6-喹啉基。上述任意一个芳基和杂芳基环系的取代基选自下文所述的可接受的取代基。为简便起见,芳基在与其他术语联合使用时(例如芳氧基、芳硫基、芳烷基)包括如上定义的芳基和杂芳基环。因此,术语“芳烷基”意在包括芳基附着于烷基的那些原子团(例如苄基、苯乙基、吡啶基甲基等),包括其中碳原子(如亚甲基)已经被例如氧原子代替的那些烷基,例如苯氧基甲基、2-吡啶氧甲基3-(1-萘氧基)丙基等。术语“离去基团”是指可以被另一种官能团或原子通过取代反应(例如亲和取代反应)所取代的官能团或原子。例如,代表性的离去基团包括三氟甲磺酸酯;氯、溴、碘;磺酸酯基,如甲磺酸酯、甲苯磺酸酯、对溴苯磺酸酯、对甲苯磺酸酯等;酰氧基,如乙酰氧基、三氟乙酰氧基等等。术语“保护基”包括但不限于“氨基保护基”、“羟基保护基”或“巯基保护基”。术语“氨基保护基”是指适合用于阻止氨基氮位上副反应的保护基团。代表性的氨基保护基包括但不限于:甲酰基;酰基,例如链烷酰基(如乙酰基、三氯乙酰基或三氟乙酰基);烷氧基羰基,如叔丁氧基羰基(Boc);芳基甲氧羰基,如苄氧羰基(Cbz)和9-芴甲氧羰基(Fmoc);芳基甲基,如苄基(Bn)、三苯甲基(Tr)、1,1-二-(4′-甲氧基苯基)甲基;甲硅烷基,如三甲基甲硅烷基(TMS)和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TBS)等等。术语“羟基保护基”是指适合用于阻止羟基副反应的保护基。代表性羟基保护基包括但不限于:烷基,如甲基、乙基和叔丁基;酰基,例如链烷酰基(如乙酰基);芳基甲基,如苄基(Bn),对甲氧基苄基(PMB)、9-芴基甲基(Fm)和二苯基甲基(二苯甲基,DPM);甲硅烷基,如三甲基甲硅烷基(TMS)和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TBS)等等。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多种合成方法来制备,包括下面列举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与其他化学合成方法的结合所形成的实施方式以及本领域技术上人员所熟知的等同替换方式,优选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所使用的所有溶剂是市售的,无需进一步纯化即可使用。反应一般是在惰性氮气下、无水溶剂中进行的。质子核磁共振数据记录在BrukerAvanceIII400(400MHz)分光仪上,化学位移以四甲基硅烷低场处的(ppm)表示。质谱是在安捷伦1200系列加6110(&1956A)上测定。LC/MS或ShimadzuMS包含一个DAD:SPD-M20A(LC)和ShimadzuMicromass2020检测器。质谱仪配备有一个正或负模式下操作的电喷雾离子源(ESI)。本发明采用下述缩略词:aq代表水;HATU代表O-(7-氮杂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EDC代表N-(3-二甲基氨基丙基)-N′-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m-CPBA代表3-氯过氧苯甲酸;eq代表当量、等量;CDI代表羰基二咪唑;DCM代表二氯甲烷;PE代表石油醚;DIAD代表偶氮二羧酸二异丙酯;DMF代表N,N-二甲基甲酰胺;DMSO代表二甲亚砜;EtOAc代表乙酸乙酯;EtOH代表乙醇;MeOH代表甲醇;CBz代表苄氧羰基,是一种胺保护基团;BOC代表叔丁基羰基是一种胺保护基团;HOAc代表乙酸;NaCNBH3代表氰基硼氢化钠;r.t.代表室温;O/N代表过夜;THF代表四氢呋喃;Boc2O代表二-叔丁基二碳酸酯;TFA代表三氟乙酸;DIPEA代表二异丙基乙基胺;SOCl2代表氯化亚砜;CS2代表二硫化碳;TsOH代表对甲苯磺酸;NFSI代表N-氟-N-(苯磺酰基)苯磺酰胺;NCS代表1-氯吡咯烷-2,5-二酮;n-Bu4NF代表氟化四丁基铵;iPrOH代表2-丙醇;mp代表熔点;LDA代表二异丙基胺基锂;Pd(dppf)2Cl2代表1,1’-双(二苯基磷)二茂铁氯化钯;(c-hex)3p代表三环己基磷;(PinB)2代表双联嚬哪醇硼酸酯;[Ir(OMe)(COD)]2代表二(1,5-环辛二烯)二-μ-甲氧基二铱(I);dtbpy代表4,4’-二叔丁基-2,2’-联吡啶;NBS代表氮-溴代丁二酰亚胺;DAST代表二乙氨基三氟化硫;DIEA代表氮,氮-二异丙基乙胺;DPPA代表叠氮磷酸二苯酯;TsCl代表对甲基苯基磺酰氯;HOBt代表1-羟基苯并三唑;EDCI代表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PhSH代表苯硫酚;DMAD代表炔二酸二甲酯;AUC代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last代表从零时间点到最后一个可检测到浓度时间点的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inF代表从零时间点到无穷大的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Cmax代表峰浓度;MRT代表平均滞留时间;MRT0-last代表从零时间点到最后一个可检测到浓度时间点的平均滞留时间;MRT0-inf代表从零时间点到无穷大的平均滞留时间;Tmax代表达峰时间;T1/2代表半衰期;Male代表雄性;Female代表雌性;Mean代表平均值;C0代表初始浓度;Vdss代表表观分布容积;Cl代表清除率;Tlast代表最后一个可定量时间点;IV代表静脉注射;PO代表口服;Bioavailability代表生物利用度。化合物经手工或者软件命名,市售化合物采用供应商目录名称。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给出下列实例,但本发明的范围并非限定于此。参考例1:片段BB-1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1-2的合成将化合物BB-1-1(6.0g,37mmol)溶于三氟乙酸(30mL),然后缓慢滴加液溴(5.91g,37mmol),反应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乙酸乙酯(200mL),有机相用食盐水洗(50mLx2),饱和碳酸钠洗(50mLx2),食盐水洗(50mL),硫酸钠干燥,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1-2(灰色固体,8.9g,收率:100%)。1HNMR(400MHz,CDCl3):δ7.63(s,1H),7.52(d,J=8.8Hz,1H),6.88(d,J=8.8Hz,1H),6.09(s,1H)。步骤2:化合物BB-1-4的合成将化合物BB-1-2(1g,4.13mmol)溶于三氟乙酸(5mL),然后加入乌洛托品BB-1-3(2.33g,16.6mmol)。反应物在闷罐中加热至90℃搅拌过夜,冷却后,加入水(20mL)和50%硫酸(7mL),再搅拌1小时,过滤,固体用水洗,干燥得到目标化合物BB-1-4(灰色固体,0.60g,收率:53.75%)。1HNMR(400MHz,CDCl3):δ11.62(s,1H),9.93(s,1H),7.92(s,1H),7.88(s,1H)。步骤3:化合物BB-1-6的合成将反应物BB-1-4(0.60g,2.23mmol)溶于氮,氮-二甲基甲酰胺(8mL),然后加入碳酸钾(0.925g,6.69mmol),化合物BB-1-5(0.41g,2.45mmol)。反应物加热到100℃,搅拌2小时。加入乙酸乙酯(50mL),该混合物用盐水洗(20mL),干燥,浓缩得到粗产物,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3)得到目标化合物BB-1-6(黄色固体,0.35g,收率:46.5%)。MS(ESI)m/z:337[M+H]+,339[M+H+2]+。步骤4:化合物BB-1-8和BB-1-8a的合成将化合物BB-1-6(0.34g,1.01mmol)溶于异丙醇(5mL),然后加入异丙烯基三氟硼酸钾BB-1-7(0.194g,1.31mmol),三乙胺(0.510g,5.04mmol),1,1’-双(二苯基磷)二茂铁氯化钯(0.074g,0.101mmol)。反应液在氮气保护下反应3小时。冷却后,加入乙酸乙酯(100mL),混合液用食盐水洗(20mL),硫酸钠干燥,浓缩得到粗产物,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到目标化合物BB-1-8和BB-1-8a(黄色油状物,0.295g,收率:98%)。MS(ESI)m/z:299[M+H]+。步骤5:化合物BB-1-9和BB-1-9a的合成将化合物BB-1-8和BB-1-8a(0.295g,0.989mmol)溶于乙酸乙酯(15mL),加入10%钯炭(0.03g),反应物在20PsiH2下室温搅拌4小时。反应液旋干得到目标化合物BB-1-9和BB-1-9a直接用于下一步合成(灰色固体,0.295g,收率:99%)。MS(ESI)m/z:301[M+H]+。步骤6:化合物BB-1的合成将化合物BB-1-9(0.105g,0.35mmol)溶于四氢呋喃/水(3mL,2∶1),加入水合氢氧化锂(0.073g,1.75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反应结束后,用2M盐酸调pH值至1,然后用乙酸乙酯(50mLx2)萃取,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1(灰色固体,0.093g,收率:98%)。MS(ESI)m/z:273[M+H]+。参考例2:片段BB-2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2-1的合成将化合物BB-1-6(2g,5.93mmol)溶于甲苯/水(30mL,2∶1),然后依次加入环丙基硼酸(1.02g,11.86mmol),醋酸钯(0.133g,0.593mmol),三环己基磷(0.183g,0.652mmol),磷酸钾(3.78g,17.79mmol)。该反应液在100℃下搅拌3小时。冷却后加入乙酸乙酯(100mL),有机相用食盐水洗(50mLx2),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粗产品。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0)得到目标化合物BB-2-1(黄色油状物,1.6g,收率:90.4%)。MS(ESI)m/z:299[M+H]+。步骤2:化合物BB-2-2的合成将化合物BB-2-1(1.6g,5.36mmol)溶于正己烷(30mL),然后依次加入双联嚬哪醇硼酸酯(1.497g,5.896mmol),二(1,5-环辛二烯)二-μ-甲氧基二铱(I)(0.216g,0.32mmol),4,4’-二叔丁基-2,2’-联吡啶(0.144g,0.536mmol),反应物在氮气保护下回流反应2小时。反应液旋干,然后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0)得到目标化合物BB-2-2(白色固体,2.1g,收率:92%)。MS(ESI)m/z:343[M-82+H]+。步骤3:化合物BB-2-3的合成将化合物BB-2-2(0.50g,1.18mmol)溶于甲醇(8mL),然后加入氯化铜(0.317g,2.36mmol).该反应液升温至50℃反应16小时。冷却后,反应液旋干,然后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0)得到目标化合物BB-2-3(白色固体,0.310g,收率:79%)。MS(ESI)m/z:333[M+H]+。步骤4:化合物BB-2的合成将化合物BB-2-3(0.31g,0.932mmol)溶于甲醇/水(6mL,2∶1),然后加入水合氢氧化锂(0.156g,3.73mmol)。反应结束后,用2N盐酸将pH调到1,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合并后的有机相用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目标化合物BB-2可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白色固体,0.270g,收率:95%)。MS(ESI)m/z:305[M+H]+。参考例3:片段BB-3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3-1的合成将化合物BB-1-9(0.20g,0.666mmol)溶于正己烷(3mL),然后依次加双联嚬哪醇硼酸酯(0.186g,0.763mmol),二(1,5-环辛二烯)二-μ-甲氧基二铱(I)(0.028g,0.042mmol),4,4’-二叔丁基-2,2’-联吡啶(0.018g,0.067mmol),反应物在氮气保护下回流反应16小时。反应液旋干,然后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纯化得到目标化合物BB-3-1(白色固体,0.20g,收率:70%)。MS(ESI)m/z:345[M-82+H]+。步骤2:化合物BB-3-2的合成将化合物BB-3-1(0.20g,0.469mmol)溶于甲醇(4mL),然后加入氯化铜(0.126g,0.938mmol),该反应液升温至50℃反应16小时。冷却后,反应液旋干,然后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到目标化合物BB-3-2(黄色固体,0.140g,收率:89%)。MS(ESI)m/z:335[M+H]+。步骤3:化合物BB-3的合成将化合物BB-3-2(0.130g,0.388mmol)溶于甲醇/水(5mL,2∶1),然后加入水合氢氧化锂(0.081g,1.94mmol)。该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用2N盐酸将pH调到1,然后用乙酸乙酯(50mLx2)萃取,合并后的有机相用食盐水(2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目标化合物BB-3(白色固体,粗品,0.119g,收率:100%)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MS(ESI)m/z:307[M+H]+。参考例3a:片段BB-3a以化合物BB-1-9a为原料,参考参考例3中片段BB-3合成步骤1-3,合成参考例3a(片段BB-3a)。MS(ESI)m/z:307[M+H]+。参考例4:片段BB-4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4-1的合成将化合物BB-2-2(0.30g,0.707mmol)溶于甲醇(8mL),然后加入溴化铜(0.316g,1.41mmol),该反应液升温至50℃反应20小时。冷却后,反应液旋干得粗产品,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0)得到目标化合物BB-4-1(灰色固体,0.22g,收率:82%)。MS(ESI)m/z:377[M+H]+,379[M+H+2]+。步骤2:化合物BB-4的合成将化合物BB-4-1(0.120g,0.318mmol)加入到甲醇/水(5mL,2∶1)中,然后加入一水合氢氧化锂(0.089g,1.59mmol)。室温反应2h后,减压旋干后用2N的盐酸将pH调节到1。用乙酸乙酯萃取(25mLx3),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20mL)洗,加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去除溶剂,得到目标化合物BB-4(灰色固体,0.105g,收率:95%)。MS(ESI)m/z:349[M+H]+,351[M+H+2]+。参考例5:片段BB-5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5-1的合成将化合物BB-4-1(0.100g,0.265mmol)溶于甲苯/水(3mL,2∶1),然后加入甲基硼酸(0.032g,0.53mmol),醋酸钯(0.006g,0.0265mmol),三环己基磷(0.008g,0.029mmol),磷酸钾(0.169g,0.795mmol)。反应物加热至100℃反应16小时。冷却后加入乙酸乙酯(100mL),有机相用食盐水(2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粗产品。通过薄层硅胶板纯化(展开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6)得到目标化合物BB-5-1(灰色固体,0.075g,收率:90.6%)。MS(ESI)m/z:313[M+H]+。步骤2:化合物BB-5的合成将化合物BB-5-1(0.075g,0.24mmol)溶于甲醇/水(3mL,2∶1),然后加入水合氢氧化锂(0.040g,0.96mmol)。该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用2N盐酸将pH调到1,然后用二氯甲烷(50mLx2)萃取,合并后的有机相用食盐水(2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5(灰色固体,0.067g,收率:98%)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MS(ESI)m/z:285[M+H]+。参考例6:片段BB-6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6-1的合成将化合物BB-4-1(0.160g,0.424mmol)溶于氮,氮-二甲基甲酰胺(3mL),然后加入CuCN(0.152g,1.7mmol),该反应液在160℃反应4小时,冷却后,加入乙酸乙酯(50mL),有机相用食盐水(2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粗产品,再用薄层硅胶板分离(展开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3)得到目标化合物BB-6-1(灰色固体,0.040g,收率:29%)。MS(ESI)m/z:324[M+H]+。步骤2:化合物BB-6的合成将化合物BB-6-1(0.040g,0.124mmol)溶于四氢呋喃/MeOH/水(3mL,1∶1∶1),然后加入水合氢氧化锂(0.021g,0.495mmol)。该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用6N盐酸将pH调到1,然后用乙酸乙酯(50mLx2)萃取,合并后的有机相用食盐水(2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目标化合物BB-6(灰色固体,0.036g,收率:98.6%)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MS(ESI)m/z:296[M+H]+。参考例7:片段BB-7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7-2的合成将化合物BB-7-1(5g,26.18mmol)溶于三氟乙酸(5mL),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分批加入化合物BB-1-3(7.34g,52.36mmol)。反应物在室温搅拌20分钟,然后升温至90℃反应过夜,冷却后,加入水(30mL)和50%硫酸(15mL),搅拌2小时,过滤,干燥得到目标化合物BB-7-2(褐色固体,3.5g,收率:61%)。1HNMR(400MHz,CDCl3):δ10.85(br.s.,1H),9.84-9.89(m,1H),7.45-7.53(m,2H)步骤2:化合物BB-7-3的合成将化合物BB-7-2(1g,4.57mmol)溶于氮,氮-二甲基甲酰胺(12mL),然后加入碳酸钾(1.89g,13.7mmol),溴乙酸乙酯(0.838g,5.02mmol)。反应液加热至100℃反应2小时。冷却后,加入乙酸乙酯(100mL),有机相用食盐水(20mLx2)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粗产品。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3)得到目标化合物BB-7-3(黄色固体,0.400g,收率:30%)。1HNMR(400MHz,CDCl3):δ7.61(s,1H),7.48(d,J=3.01Hz,1H),7.34(dd,J=9.54,1.51Hz,1H),4.46(q,J=7.03Hz,2H),1.43(t,J=7.03Hz,3H)。步骤3:化合物BB-7-4的合成将化合物BB-7-3(0.287g,1mmol)溶于甲苯/水(5mL,2∶1),然后加入环丙基硼酸(0.172g,2mmol),醋酸钯(0.022g,0.1mmol),三环己基磷(0.028g,0.1mmol),磷酸钾(0.637g,3mmol)。反应物加热至100℃反应4小时。冷却后加入乙酸乙酯(100mL),有机相用食盐水(20mLx2)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粗产品。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6)得到目标化合物BB-7-4(灰色固体,0.240g,收率:96.7%)。MS(ESI)m/z:249[M+H]+。步骤4:化合物BB-7-5的合成将化合物BB-7-4(0.080g,0.322mmol)溶于正己烷(3mL),然后依次加双联嚬哪醇硼酸酯(0.106g,0.419mmol),二(1,5-环辛二烯)二-μ-甲氧基二铱(I)(0.015g,0.022mmol),4,4’-二叔丁基-2,2’-联吡啶(0.009g,0.032mmol),反应物在氮气保护下回流反应16小时。反应液旋干,然后通过薄层硅胶板纯化(展开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3)得到目标化合物BB-7-5(白色固体,0.070g,收率:58%)。MS(ESI)m/z:293[M-82+H]+。步骤5:化合物BB-7-6的合成将化合物BB-7-5(0.070g,0.187mmol)溶于甲醇(3mL),然后加入氯化铜(0.05g,0.374mmol),该反应液升温至50℃反应20小时。冷却后,反应液旋干,然后加入乙酸乙酯(50mL),有机相用食盐水(20mL)洗,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目标化合物BB-7-6(灰色固体,0.052g,收率:98%)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MS(ESI)m/z:283[M+H]+。步骤6:化合物BB-7的合成将化合物BB-7-6(0.052g,0.184mmol)溶于四氢呋喃/MeOH/水(4mL,2∶1∶1),然后加入水合氢氧化锂(0.039g,0.92mmol)。该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用2N盐酸将pH调到1,然后用乙酸乙酯(50mLx2)萃取,合并后的有机相用食盐水(2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目标化合物BB-7(灰色固体,0.045g,收率:96%)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MS(ESI)m/z:255[M+H]+。参考例8:片段BB-8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8-2的合成将化合物BB-8-1(5g,36.72mmol)溶于醋酸(30mL),冷却至0℃,然后滴加液溴(6.75g,42.23mmol),该反应液在0℃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水(100mL),过滤,固体用水洗,干燥得到目标化合物BB-8-2(黄色固体,7.5g,收率:95%)。1HNMR(400MHz,CDCl3):δ11.18(s,1H),9.81(s,1H),7.51-7.47(m,2H),2.25(s,3H)。步骤2:化合物BB-8-3的合成将化合物BB-8-2(5.4g,25.11mmol)溶于氮,氮-二甲基甲酰胺(70mL),然后加入碳酸钾(6.94g,50.22mmol),溴乙酸乙酯(5.03g,30.13mmol)。该反应液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然后升温至80℃反应16小时。冷却后,加入乙酸乙酯(50mL),有机相用食盐水(2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粗产品。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6)得到目标化合物BB-8-3(白色固体,4.2g,收率:59%)。MS(ESI)m/z:283[M+H]+,285[M+H+2]+。步骤3:化合物BB-8-4的合成将化合物BB-8-3(0.50g,1.77mmol)溶于四氯化碳(7mL),然后加入氮-溴代丁二酰亚胺(0.377g,2.12mmol),过氧化苯甲酰(0.043g,0.177mmol)。该反应液在80℃下反应16小时。反应液浓缩粗产品,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6)得到目标化合物BB-8-4(灰色固体,0.660g,粗品)。MS(ESI)m/z:363[M+H]+,361[M+H-2]+,365[M+H+2]+。步骤4:化合物BB-8-5的合成将化合物BB-8-4(0.30g,0.829mmol)溶于乙腈(10mL),然后加入氮-甲基吗啉氮氧化物(0.970g,8.29mmol)。该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溶液旋干,加入乙酸乙酯(50mL),有机相用食盐水(2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粗产品。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到目标化合物BB-8-5(白色固体,0.180g,73.11%)。MS(ESI)m/z:297[M+H]+,299[M+H+2]+。步骤5:化合物BB-8-6的合成将化合物BB-8-5(0.170g,0.572mmol)溶于甲苯(2mL),然后加入二乙氨基三氟化硫(0.185g,1.15mmol),该反应物在氮气保护下,25℃搅拌16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乙酸乙酯(50mL),有机相用食盐水(2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粗产品。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6)得到目标化合物BB-8-6(灰色固体,0.175g,95.84%)。MS(ESI)m/z:319[M+H]+,321[M+H+2]+。步骤6:化合物BB-8-7的合成将化合物BB-8-6(0.170g,0.533mmol)溶于甲苯(3mL)和水(1mL),然后加入三环己基磷(0.015g,0.053mmol),环丙基硼酸(0.10g,1.16mmol),醋酸钯(0.012g,0.053mmol),该反应物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110℃搅拌5小时。冷却后加入乙酸乙酯(50mL),有机相用食盐水(2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粗产品。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到目标化合物BB-8-7(黄色固体,0.132g,88.40%)。MS(ESI)m/z:281[M+H]+。步骤7:化合物BB-8-8的合成将化合物BB-8-7(0.132g,0.471mmol)溶于正己烷(3mL),然后依次加双联嚬哪醇硼酸酯(0.145g,0.571mmol),4,4’-二叔丁基-2,2’-联吡啶(0.013g,0.048mmol),二(1,5-环辛二烯)二-μ-甲氧基二铱(I)(0.019g,0.029mmol),反应物在氮气保护下回流反应16小时。反应液旋干,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到目标化合物BB-8-8(白色固体,0.10g,52.27%)。MS(ESI)m/z:325[M-82+H]+。步骤8:化合物BB-8-9的合成将化合物BB-8-8(0.095g,0.234mmol)溶于甲醇(4mL),然后加入氯化铜(0.063g,0.468mmol),该反应液升温至50℃反应16小时。冷却后,反应液旋干,然后加入乙酸乙酯(50mL),有机相用食盐水(20mL)洗,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目标化合物BB-8-9(白色固体,0.073g,99.19%)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MS(ESI)m/z:315[M+H]+步骤9:化合物BB-8的合成将化合物BB-8-9(0.070g,0.222mmol)溶于甲醇(2mL)和水(2mL),然后加入水合氢氧化锂(0.050g,1.19mmol),该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反应3小时。反应结束后,用3N盐酸将pH调到1,然后用乙酸乙酯(50mLx2)萃取,合并后的有机相用食盐水(2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目标化合物BB-8(白色固体,0.063g,98.81%)后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MS(ESI)m/z:287[M+H]+。参考例9:片段BB-9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9-2的合成将化合物BB-2(0.30g,0.98mmol),化合物BB-9-1(0.141g,0.98mmol),2-(7-偶氮苯并三氮唑)-氮,氮,氮’,氮’-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0.449g,1.18mmol)和氮,氮-二异丙基乙胺(0.382g,2.95mmol)溶于干燥的氮,氮-二甲基甲酰胺(3mL),20℃搅拌6小时,加入水,用乙酸乙酯萃取(20mL×2)。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20mL)洗涤,加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去除溶剂,得到化合物BB-9-2(黄色油状体,0.460g,收率:100%)。无需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MS(ESI)m/z:430.2[M+H]+。步骤2:化合物BB-9的合成将化合物BB-9-2(0.460g,1.07mmol)溶于四氢呋喃∶甲醇∶水=2∶2∶1(10mL)中,加入一水合氢氧化锂(0.135g,3.21mmol)。反应液在18℃搅拌2小时后,减压去除溶剂,得到的残留物重新溶于水中,用2N盐酸水溶液中和至pH值2-3左右,收集固体得到化合物BB-9(白色固体,0.380g,收率:85.4%)。无需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MS(ESI)m/z:416[M+H]+。参考例9a:片段BB-9a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9a-2的合成将化合物BB-2(0.147g,0.483mmol),化合物BB-9a-1(0.100g,0.483mmol)溶于氮,氮-二甲基甲酰胺(1mL),加入氮,氮-二异丙基乙胺(0.187g,1.45mmol)和2-(7-偶氮苯并三氮唑)-氮,氮,氮’,氮’-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0.275g,0.724mmol)。反应液在18℃下搅拌2小时,加入水(3mL),用乙酸乙酯萃取(20mL×3)。合并有机相,用水(20mL×2),饱和食盐水(20mL)洗涤,加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化合物BB-9a-2(黄色固体,0.220g,收率:99.58%)。MS(ESI)m/z:458[M+H]+。步骤2:化合物BB-9a的合成将化合物BB-9a-2(0.220g,0.480mmol)溶于甲醇(5mL)中,加入一水合氢氧化锂(0.101g,2.40mmol)和水(1mL)。反应液在25℃搅拌16小时后,减压去除溶剂,得到的残留物重新溶于水中,用浓盐酸调至pH值到3。过滤,滤饼溶于二氯甲烷(20mL),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化合物BB-9a(黄色固体,0.150g,收率:72.63%)。MS(ESI)m/z:430[M+H]+。参考例10:片段BB-10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10-2的合成将化合物BB-10-1(10.0g,52.85mmol)溶于氮,氮-二甲基甲酰胺(120mL),加入烯丙基溴(7.67g,63.42mmol),然后在0℃下分批加入氢化钠(3.17g,79.28mmol,60%),反应液在0℃搅拌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水萃灭反应,用乙酸乙酯(50mLx2)萃取,有机相用食盐水(2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粗产品。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6)得到目标化合物BB-10-2(灰色固体,9.3g,收率:76.7%)。MS(ESI)m/z:230[M+H]+。步骤2:化合物BB-10-3的合成将化合物BB-10-2(9g,39.25mmol)溶于甲醇(200mL),冷却到-78℃,通入O3直至反应液变成蓝色,然后通入N2直至反应液变成无色,再加入Me2S(15mL,203mmol),室温反应过夜。反应结束后浓缩,加入乙酸乙酯(150mL),有机相用食盐水(50mLx2)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目标化合物BB-10-3(黄色油状物,9.1g,收率:100%)。MS(ESI)m/z:232[M+H]+。步骤3:化合物BB-10-5的合成将化合物BB-10-3(6.35g,27.46mmol)溶于甲醇(100mL),然后加入BB-10-4(5.0g,32.95mmol),氮,氮-二异丙基乙胺(4.26g,32.95mmol),硫酸钠(20g),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然后加入硼氢化钠(1.25g,32.95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然后分批加入氢化钠(2.2g,54.92mmol,60%),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反应液浓缩,加入乙酸乙酯(200mL),有机相用食盐水(50mLx2)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粗产品然后用重结晶(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目标化合物BB-10-5(黄色固体,5.58g,收率:67%)。MS(ESI)m/z:299[M+H]+。步骤4:化合物BB-10的合成将化合物BB-10-5(5.5g,18.43mmol)溶于二氯甲烷(20mL),然后加入盐酸/二氧六环(50mL,4N)。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反应结束后浓缩得目标化合物BB-10(黄色固体,4.4g,收率:100%)。MS(ESI)m/z:199[M+H]+。参考例11:片段BB-11合成路线:骤1:化合物BB-11-1的合成将化合物BB-10-3(0.450g,1.95mmol)溶于甲醇(5mL),然后加入肼基甲酸苄酯(0.356g,2.14mmol),硫酸钠(0.50g),反应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反应液过滤,滤液浓缩得目标化合物BB-11-1(灰色固体,0.740g,收率:100%)。MS(ESI)m/z:402[M+Na]+。步骤2:化合物BB-11-2的合成将化合物BB-11-1(0.22g,0.58mmol)溶于甲醇(10mL),然后加入氢氧化钯/炭(0.020g),反应物在15Psi氢气下室温搅拌3小时。反应液过滤,滤液浓缩得目标化合物BB-11-2(灰色固体,0.110g,收率:76.7%)。步骤3:化合物BB-11-3的合成将化合物BB-11-2(0.110g,0.445mmol)溶于甲醇(3mL),然后加入MeONa(0.048g,0.889mmol),反应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反应结束后,滴加水萃灭,加入乙酸乙酯(50mLx2)萃取,有机相用食盐水(2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目标化合物BB-11-3(黄色油状物,0.090g,收率:94%)。MS(ESI)m/z:160[M-tBu+H]+。步骤4:化合物BB-11-4的合成将化合物BB-11-3(0.090g,0.418mmol)溶于二氯甲烷(3mL),然后加入氯甲酸-2-氯乙酯(0.072g,0.502mmol),氮,氮-二异丙基乙胺(0.162g,1.25mmol),反应物在0℃搅拌3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二氯甲烷(100mL),有机相用食盐水(2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目标化合物BB-11-4(黄色油状物,0.110g,收率:74.3%)。MS(ESI)m/z:322[M+H]+。步骤5:化合物BB-11-5的合成将化合物BB-11-4(0.100g,0.31mmol)溶于氮,氮-二甲基甲酰胺(3mL),然后加入氢化钠(0.025g,0.62mmol),反应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反应结束后,滴加水萃灭,加入乙酸乙酯(50mLx2)萃取,有机相用食盐水(2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目标化合物BB-11-5(黄色油状物,0.080g,收率:90.2%)。MS(ESI)m/z:308[M+Na]+。步骤6:化合物BB-11的合成将化合物BB-11-5(0.080g,0.28mmol)溶于二氯甲烷(2mL),然后加入盐酸/二氧六环(3mL,4N),反应物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反应液浓缩得目标化合物BB-11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灰色固体,0.064g,收率:100%)。MS(ESI)m/z:186[M+H]+。参考例12:片段BB-12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12-2的合成将化合物BB-12-1(15.0g,67.20mmol)溶于氮,氮-二甲基甲酰胺(170mL),加入烯丙基溴(9.76g,80.64mmol),然后在0℃下分批加入氢化钠(3.23g,80.64mmol,60%),反应液在0℃搅拌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水萃灭反应,用乙酸乙酯(150mLx2)萃取,有机相用食盐水(5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粗产品。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6)得到目标化合物BB-12-2(灰色固体,12.0g,收率:67.83%)。MS(ESI)m/z:264[M+H]+。步骤2:化合物BB-12-3的合成将化合物BB-12-2(12g,45.58mmol)溶于甲醇(250mL),冷却到-78℃,通入O3直至反应液变成蓝色,然后通入N2直至反应液变成无色,再加入二甲硫醚(15mL,203mmol),室温反应过夜。反应结束后浓缩,加入乙酸乙酯(250mL),有机相用食盐水(50mLx2)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目标化合物BB-12-3(黄色油状物,12g,收率:99.26%)。MS(ESI)m/z:266[M+H]+。步骤3:化合物BB-12-5的合成将化合物BB-12-4(供应商:TCI,0.1g,0.66mmol)和化合物BB-12-3(0.175g,0.66mmol)溶于干燥的甲醇(10mL),反应物室温搅拌过夜后,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化合物BB-12-5(黄色油状物,0.239g,收率:100%)。无需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MS(ESI)m/z:363.0[M+H]+。步骤4:化合物BB-12-6的合成将化合物BB-12-5(0.239g,0.66mmol)溶解于醋酸∶水=1∶1(3mL)中,随后加入氰基硼氢化钠(0.041g,0.66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后,加入1N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值在6-7后,用乙酸乙酯提取(20mL×3)。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20mL)洗涤,加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去除溶剂,得到化合物BB-12-6(微黄色油状物,0.240g,收率:100%)。无需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MS(ESI)m/z:365.1[M+H]+。步骤5:化合物BB-12-7的合成将化合物BB-12-6(0.190g,0.52mmol)溶于四氢呋喃∶甲醇∶水=2∶2∶1(5mL)中,加入一水合氢氧化锂(0.109g,2.61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后,减压去除溶剂,得到的残留物重新溶于水中,用2N盐酸水溶液中和至pH值2-3左右,用二氯甲烷∶甲醇=10∶1提取(10mL×3)。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20mL)洗涤,加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去除溶剂,得到化合物BB-12-7(黄色油状物,0.120g,收率:65.7%)。无需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步骤6:化合物BB-12-8的合成将化合物BB-12-7(0.183g,0.52mmol),2-(7-偶氮苯并三氮唑)-氮,氮,氮’,氮’-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0.238g,0.63mmol)和氮,氮-二异丙基乙胺(0.338g,2.61mmol)溶于干燥的氮,氮-二甲基甲酰胺(3m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后,直接用制备色谱分离(柱子:AgelaDuraShellC18150*25*5um,洗脱剂:乙腈+0.075%TFA,水+0.075%TFA),得到目标化合物BB-12-8(微黄色油状物,0.040g,收率:23%)。1HNMR(400MHz,CD3OD):δ7.42-7.35(m,5H),5.19(s,2H),4.28-3.72(m,8H)。步骤7:化合物BB-12的合成将化合物BB-12-8(0.040g,0.12mmol)溶于干燥的甲醇(5mL),加入钯炭(0.010g,10%),氢气(15Psi)下室温搅拌2小时后,过滤,滤液减压蒸馏,得到化合物BB-12(白色固体,0.030g,收率:100%)。无需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参考例13:片段BB-13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13-2的合成将化合物BB-13-1(1.00g,4.71mol)溶于叔丁醇(15mL),然后滴加三乙胺(0.572g,5.65mol),二碳酸二叔丁酯(3.70g,17.0mmol),然后缓慢滴加叠氮磷酸二苯酯(1.56g,5.65mmol),反应物在28℃下搅拌5小时,然后加热到回流16小时。反应结束后旋干溶剂,剩余物溶于甲基叔丁基醚(50mL),饱和碳酸氢钠洗涤(20mL),水层用甲基叔丁基醚萃取(50mLx2),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20mL),干燥,过滤,浓缩得到粗产物,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6)得到目标化合物BB-13-2(白色固体,0.67g,收率:50%)。1HNMR(400MHz,CDCl3):δ3.65(s,3H),1.89(s,12H),1.41(s,9H)。步骤2:化合物BB-13-3的合成将化合物BB-13-2(0.056g,0.2mmol)溶于甲醇(2.0mL),然后加入氢氧化锂(2N,2mL),反应物用1N盐酸调pH4~5,乙酸乙酯萃取(20mLx3),水洗,硫酸钠干燥,旋干得到目标化合物BB-13-3(白色固体,0.040g,收率:80%)。MS(ESI)m/z:214[M+H-56]+。步骤3:化合物BB-13-4的合成将反应物BB-13-3(2.00g,7.43mmol)溶于氮,氮-二甲基甲酰胺(20mL),然后加入肼基甲酸苄酯(1.23g,7.43mmol),氮,氮-二异丙基乙胺(2.88g,22.3mmol),2-(7-偶氮苯并三氮唑)-氮,氮,氮’,氮’-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4.24g,11.1mmol)。反应物在26℃下搅拌16小时。加入水(40mL),过滤,滤饼溶于二氯甲烷(50mL),干燥,过滤,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13-4(白色固体,2.5g,收率:81%)。1HNMR(400MHz,CDCl3):δ7.55(m,5H),5.16(s,2H),1.69(s,12H),1.43(s,9H)。步骤4:化合物BB-13-5的合成将化合物BB-13-4(1.00g,2.40mmol)溶于甲醇(20mL),然后加入湿钯炭(0.2g)。反应液在氢气(15Psi)保护下26℃反应16小时。反应液用硅藻土过滤,甲醇洗(50mL),滤液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13-5(灰色固体,0.665g,收率:98%)。1HNMR(400MHz,CDCl3):δ4.37(br,1H),1.90-1.80(m,12H),1.42(s,9H)。步骤5:化合物BB-13-6的合成将化合物BB-13-5(0.665g,2.35mmol)溶于原甲酸三乙酯(5mL),加入对甲苯磺酸(0.040g,0.235mmol),反应物在90℃下搅拌2小时。反应液浓缩得到粗产物,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2)得到目标化合物BB-13-6(白色固体,0.560g,收率:81%)。1HNMR(400MHz,CDCl3):δ8.31(s,1H),4.40(br,1H),2.10-1.96(m,12H),1.44(s,9H)。步骤6:化合物BB-13的合成将化合物BB-13-6(0.560g,1.91mmol)溶于二氯甲烷(20mL),加入三氟乙酸(4mL)。反应液在26℃下搅拌2小时。反应结束后,用水洗(30mL),水层用碳酸钠调pH值至9,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20mLx5),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13(白色固体,0.200g,收率:54%)。1HNMR(400MHz,CDCl3):δ8.31(s,1H),2.08-2.04(br,6H),1.71-1.68(m,6H)。参考例14:片段BB-14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14-1的合成将化合物BB-13-3(1.65g,6.13mmol)溶于氮,氮-二甲基甲酰胺(20mL),然后加入乙酰肼(0.499g,6.74mmol),氮,氮-二异丙基乙胺(2.37g,18.38mmol),2-(7-偶氮苯并三氮唑)-氮,氮,氮’,氮’-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3.03g,7.96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水,再用乙酸乙酯萃取(50mLx3),有机相用食盐水(2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粗产品。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4/1)得到目标化合物BB-14-1(白色固体,1.6g,收率:80%)。MS(ESI)m/z:326[M+H]+。步骤2:化合物BB-14-2的合成将化合物BB-14-1(0.500g,1.54mmol)溶于二氯甲烷(8mL),然后加入三乙胺(0.311g,3.07mmol),对甲苯磺酰氯(0.469g,2.46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二氯甲烷(100mL),有机相用食盐水(2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粗产品。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到目标化合物BB-14-2(白色固体,0.330g,收率:70%)。MS(ESI)m/z:308[M+H]+。步骤3:化合物BB-14的合成将化合物BB-14-2(0.320g,1.04mmol)溶于二氯甲烷(4mL),然后加入三氟乙酸(1mL),反应液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二氯甲烷(100mL),有机相用饱和碳酸氢钠洗,食盐水(20mL)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目标化合物BB-14(白色固体,0.205g,收率:95%)。MS(ESI)m/z:208[M+H]+。参考例15:片段BB-15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15-2的合成将甘氨酸(1.51g,20.1mmol)悬浮于水(5mL)中,滴加氢氧化钠水溶液(1M,10mL),加入化合物BB-15-1(6.20g,28.0mmol),再分批滴加氢氧化钠(1M,20mL),并保持pH值大于9。滴加完毕后反应物在室温下再搅拌30分钟。反应物过滤,滤液用盐酸水溶液(5M)调成酸性,固体析出物过滤得到目标化合物BB-15-2(黄色固体,2.4g,收率:33%)。1HNMR(400MHz,CDCl3):δ8.31(d,J=8.8Hz,2H),8.03(d,J=8.8Hz,2H),3.78(s,2H)。步骤2:化合物BB-15-4的合成将化合物BB-15-3(供应商:AromaCircleCorp.,0.050g,0.417mmol)加入到1.5mL的氮,氮-二甲基甲酰胺中,然后将化合物BB-15-2(0.108g,0.417mmol),1-羟基苯并三唑(0.062g,0.459mmol),氮,氮-二异丙基乙胺(0.161g,1.25mmol),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0.088g,0.459mmol)。室温搅拌5h后,将有机相倒入水中,用乙酸乙酯(25mL)萃取,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20mL)洗涤,加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去除溶剂,所得残留物经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3)得到目标化合物BB-15-4(黄色固体,0.075g,收率:55.6%)。MS(ESI)m/z:326[M+H]+。步骤3:化合物BB-15-5的合成将化合物BB-15-4(0.100g,0.308mmol)加入到3mL的氮,氮-二甲基甲酰胺中,然后加入二溴乙烷(0.348g,1.85mmol),碳酸铯(0.401g,1.23mmol)。室温搅拌16h后。用水淬灭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干后得到目标化合物BB-15-5(黄色固体,0.080g,收率:80%)。MS(ESI)m/z:352[M+H]+。步骤4:化合物BB-15的合成将化合物BB-15-5(0.080g,0.228mmol)加入到2mL的乙腈中,然后加入苯硫酚(0.075g,0.684mmol)。在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16h后,将有机相倒入二氯甲烷中,过滤,减压旋干得到目标化合物BB-15(黄色油状物,0.025g,收率:65.8%)。MS(ESI)m/z:167[M+H]+。参考例16:片段BB-16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16-2的合成将化合物BB-16-1(供应商:上海书亚,0.50g,3.24mmol),二碳酸二叔丁酯(2.5g,11.67mmol)和三乙胺(0.393g,3.89mmol)溶于叔丁醇(20mL),在氮气保护下缓慢加入叠氮磷酸二苯酯(1.07g,3.89mmo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大约8小时,再回流加热16小时,减压去除溶剂,残留物用甲基叔丁基醚萃取(150mLx3),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所得残留物经快速制备色谱仪纯化(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30∶1)得目标化合物BB-16-2(白色固体,0.30g,收率:41%)直接用于下一步。1HNMR(400MHz,CDCl3):δ4.27-4.13(br,1H),1.77-1.63(m,6H),1.62-1.51(m,6H),1.50-1.45(m,1H),1.35(s,9H)步骤2:化合物BB-16-3的合成将化合物BB-16-2(0.300g,1.33mmol)加入到5mL的二氯甲烷中,然后加入盐酸/二氧六环(5mL)。室温下搅拌16h后。减压旋干后得到目标化合物BB-16-3(白色固体,0.200g,收率:100%)。MS(ESI)m/z:126[M+H]+。步骤3:化合物BB-16-4的合成将化合物BB-16-3(0.200g,1.242mmol)加入到5mL的氮,氮-二甲基甲酰胺中,然后将化合物BB-15-2(0.324g,1.242mmol),1-羟基苯并三唑(0.184g,1.366mmol),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0.262g,1.366mmol),氮,氮-二异丙基乙胺(0.480g,3.72mmol)。室温搅拌5h后,将有机相倒入水中,用乙酸乙酯(50mLx2)萃取,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20mL)洗涤,加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去除溶剂,所得残留物经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3)得到目标化合物BB-16-4(黄色油状物,0.200g,收率:43.8%)。MS(ESI)m/z:368[M+H]+。步骤4:化合物BB-16-5的合成将化合物BB-16-4(0.150g,0.408mmol)加入到5mL的氮,氮-二甲基甲酰胺中,然后加入化合物1,2-二溴乙烷(0.462g,2.451mmol),碳酸铯(0.531g,1.632mmol)。60℃下搅拌16h后。用水淬灭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旋干后得到目标化合物BB-16-5(黄色固体,0.100g,收率:80%)。MS(ESI)m/z:394[M+H]+。步骤5:化合物BB-16的合成将化合物BB-16-5(0.100g,0.487mmol)加入到5mL的乙腈中,然后加入苯硫酚(0.429g,3.9mmol),碳酸钾(0.269g,1.95mmol)。在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16h后,将有机相倒入二氯甲烷中,过滤,减压旋干得到目标化合物BB-16(黄色油状物,0.025g,收率:24.6%)。MS(ESI)m/z:209[M+H]+。参考例17:片段BB-17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17-2的合成化合物BB-17-1(7.0g,31.78mmol)溶于稀盐酸(6M,150mL)搅拌至均匀,在氮气保护下慢慢滴加亚硝酸钠溶液(4N,30m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大约1小时,加入100mL水,用乙酸乙酯萃取(100mL×3)。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2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去除溶剂,所得目标化合物BB-17-2(7.5g,收率:66%),无须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MS(ESI)m/z:250[M+H]+。步骤2:化合物BB-17-3的合成将化合物BB-17-2(4.0g,16mmol),锌粉(6.2g,96mmol)和氯化铵(10g,192mmol)溶于甲醇(80mL),在室温下搅拌10分钟,然后温度升至45℃搅拌两小时,减压抽滤,甲醇洗涤滤饼,滤液真空减压抽干,向残留物中加入二氯甲烷,搅拌1小时,滤液减压抽干,所得目标化合物BB-17-3(3.5g粗品),无须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MS(ESI)m/z:236[M+H]+。步骤3:化合物BB-17-4的合成将化合物BB-17-3(3.5g粗品)和氮,氮-二异丙基乙胺(3.81g,29.6mmol)溶于二氯甲烷(100mL),在冰水浴氮气保护下缓慢滴氯甲酸-2-氯乙酯(2.55g,18mmo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大约2小时,加水(80mL)稀释,用二氯甲烷(100mL)萃取(60mL×3)。合并有机相用饱和的食盐水(2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所得化合物BB-17-4(5.0g粗品),无须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MS(ESI)m/z:342[M+H]+。步骤4:化合物BB-17-5的合成将化合物BB-17-4(5.0g粗品)溶于氮,氮-二甲基甲酰胺(100mL),在冰水浴氮气保护下加入钠氢(60%,2.0g),然后在室温下搅拌大约2小时,加水(100mL)淬灭,用乙酸乙酯萃取(300mL),有机相用饱和的食盐水洗涤(30mL×5),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所得残留物经快速制备色谱仪纯化(淋洗剂∶石油醚/乙酸乙酯=1∶10)得目标化合物BB-17-5(2.4g)。MS(ESI)m/z:306[M+H]+。步骤4:化合物BB-17的合成将化合物BB-17-5(2.4g7.86mmol)溶于甲醇(80mL),然后加入钯炭(0.400g),在氢气(15Psi)下室温搅拌过夜,过滤钯炭,滤液减压蒸馏抽干得目标化合物BB-17(1.2g,收率:89%),直接用于下一步。1HNMR(400MHz,CDCl3):δ4.30(t,J=7.8Hz,2H),3.62(t,J=7.8Hz,2H),3.03-2.87(m,8H)。参考例18:片段BB-18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18-2的合成将化合物BB-18-1(2.0g,10mmol)和三乙胺(2.02g,20mmol)溶于二氯甲烷(40mL),在冰水浴中氮气保护下缓慢加入氯甲酸苄酯(2.0g,11mmol),然后室温下搅拌24小时,加入稀盐酸(1N,30mL),用乙酸乙酯萃取(80mL×3)。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2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除去溶剂得目标化合物BB-18-2(2.6g粗品),无须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MS(ESI)m/z:279[M+H-56]+步骤2:化合物BB-18-3的合成化合物BB-18-2(2.6g粗品)溶于氯化氢二氧六环溶液中(4M,25mL)搅拌至均匀,然后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浓缩溶剂得目标化合物BB-18-3(1.8g粗品),无须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MS(ESI)m/z:235[M+H]+。步骤3:化合物BB-18-4的合成化合物BB-18-3(1.8g粗品)溶于稀盐酸(6M,40mL)搅拌至均匀,在氮气保护下慢慢滴加亚硝酸钠溶液(2N,17m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加入50mL水,用乙酸乙酯萃取(60mL×3)。合并有机相,饱和食盐水(2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去除溶剂得目标化合物BB-18-4(2g粗品),无须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MS(ESI)m/z:264[M+H]+。步骤4:化合物BB-18-5的合成将化合物BB-18-4(2g粗品),锌粉(2.73g,42mmol)和氯化铵(4.45g,84mmol)溶于甲醇(50mL),在室温下搅拌10分钟,然后温度升至45℃搅拌两小时,减压抽滤,甲醇洗涤滤饼,滤液真空减压抽干,向残留物中加入二氯甲烷(100mL),搅拌1小时,滤除不溶物,滤液减压抽干得目标化合物BB-18-5(1.8g粗品),无须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MS(ESI)m/z:250[M+H]+。步骤5:化合物BB-18-6的合成将化合物BB-18-5(1.8g粗品)和氮,氮-二异丙基乙胺(1.85g,14.4mmol)溶于二氯甲烷(40mL),在冰水浴氮气保护下缓慢滴加化合物氯甲酸-2-氯乙酯(1.36g,9.6mmo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加水(50mL)稀释,用二氯甲烷萃取(50mL×3)。合并有机相,饱和食盐水(2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溶剂得目标化合物BB-18-6(2.5g粗品),无须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MS(ESI)m/z:356[M+H]+。步骤6:化合物BB-18-7的合成将化合物BB-18-6(0.710g粗品)溶于氮,氮-二甲基甲酰胺(15mL),在冰水浴氮气保护下加入钠氢(60%,0.320g),然后在室温下搅拌大约2小时,加水(50mL)淬灭,用乙酸乙酯萃取(200mL),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20mL×5),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馏,所得残留物经快速制备色谱仪纯化(淋洗剂∶石油醚/乙酸乙酯=1∶10)得目标化合物BB-18-7(0.300g,收率:47%)。MS(ESI)m/z:320[M+H]+。步骤7:化合物BB-18的合成将化合物BB-18-7(0.300g,0.94mmol)溶于甲醇(5mL),然后加入钯炭(0.020g),在氢气(15Psi)下室温搅拌过夜,过滤钯炭,滤液减压蒸馏抽干,所得目标化合物BB-18(0.170g,收率:97.7%)直接用于下一步。参考例19:片段BB-19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19-2的合成将化合物BB-17-3(1.0g,4.2mmol)和三乙胺(0.860g,8.5mmol)溶于二氯甲烷(20mL),在-10℃氮气保护下缓慢滴加化合物BB-19-1(0.680g,6.3mmo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加水(50mL)稀释,用二氯甲烷萃取(50mL×3)。合并有机相,饱和食盐水(2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溶剂得目标化合物BB-19-2(1.3g粗品),无须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MS(ESI)m/z:308[M+H]+。步骤2:化合物BB-19的合成将化合物BB-19-2(0.100g,0.32mmol)溶于甲醇(10mL),然后加入钯炭(0.020g),在氢气球(15Psi)保护下室温搅拌过夜,过滤钯炭,滤液减压蒸馏抽干得目标化合物BB-19(0.056g,收率:99.4%)直接用于下一步。MS(ESI)m/z:174[M+H]+。参考例20:片段BB-20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20-2的合成将化合物BB-20-1(1g,7.6mmol)溶于四氢呋喃(10mL)中,加入苯甲醛(0.77mL,7.6mmol)。反应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后,浓缩。将所得固体(1.3g,7.6mmol)再溶于THF(15mL)中,加入冰醋酸(9mL)和氰基硼氢化钠(1.05g,16.7mmol),反应在室温下搅拌过夜。用1M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反应液的pH到9-10,用乙酸乙酯(50mLx3)萃取。有机相用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1.5g固体。再将所得固体(1.5g,7.6mmol)溶在甲醇中(10mL),加入1M氢氧化钠溶液(10mL)。反应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后,浓缩,用二氯甲烷(50mLx3)萃取。有机相用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粗产品BB-20-2(白色固体,1.37g,81.45%)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1HNMR(400MHz,CDCl3):δ7.28-7.33(m.,4H),4.02(s,2H),1.45(s,9H)。MS(ESI)m/z:167.0[M+H-56]+。步骤2:化合物BB-20-4的合成将化合物BB-20-3(0.833g,7.5mmol)溶在二氯甲烷(20mL)中加入化合物BB-20-2(1.1g,5mmol)。反应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后,加入水淬灭,用二氯甲烷萃取(100mLx3)。有机相合并,用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粗品用高效液相制备分离纯化(柱子:PhenomenexGeminiC18250*50mm*5um,洗脱剂:乙腈+0.05%NH3.H2O,水+0.05%NH3.H2O),得到BB-20-4(黄色固体,0.730g,收率:49%)。1HNMR(400MHz,DMSO-d6):δ7.24-7.29(m,5H),6.10(br,s,5H),3.92(s,2H),1.73-1.77(m,8H),1.45(s,9H)。MS(ESI)m/z:304.0[M+H]+。步骤3:化合物BB-20-5的合成将化合物BB-20-4(0.600g,1.80mmol)和1,2-二溴乙烷(0.507g,2.70mmol)溶在氮,氮-二甲基甲酰胺(10mL)中,加入碳酸铯(1.76g,5.40mmol)。反应在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10min,然后反应加热到40℃,搅拌48小时。反应液冷却到室温,倒入50mL的水中。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100mLx3)。有机相合并,用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粗品用快速硅胶柱分离纯化(淋洗剂∶乙酯乙酯/石油醚=1/1)得到BB-20-5(黄色油状物,0.140g,收率:22%)。MS(ESI)m/z:382.2[M+Na]+。步骤4:化合物BB-20-6的合成将化合物BB-20-5(0.200g,0.556mmol)溶在甲醇(20mL)中,在氩气保护下加入氢氧化钯/碳(20%,0.020g)。反应液用氢气置换三次后,调节氢气压力(50psi),温度50℃。反应搅拌48小时后,过滤,浓缩得到粗品BB-20-6(灰色固体,0.180g,粗品),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MS(ESI)m/z:270[M+H]+。步骤5:化合物BB-20的合成将化合物BB-20-6(0.180g,粗品)溶在氯化氢二氧六环中(3mL,4M)中,反应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后,浓缩得到化合物BB-20的粗品盐酸盐(黄色固体,0.140g,100%)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MS(ESI)m/z:170[M+H]+。参考例21:片段BB-21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21-2的合成将化合物BB-21-1(42.0g,259mmol)溶于氮,氮-二甲基甲酰胺(400mL),然后加入氮-溴代丁二酰亚胺(46.1g,259mmol)。反应物在20℃下搅拌2小时。反应液倒入搅拌下的5%亚硫酸氢钠和水的混合物(10∶1),析出物过滤,水洗,溶于二氯甲烷(500mL),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20-2(黄色固体,51.0g,收率:89.7%)。1HNMR(400MHz,CDCl3):δ8.27(s,1H),7.80(s,1H),5.02(br,2H)。MS(ESI)m/z:241[M+H]+,243[M+H+2]+。步骤2:化合物BB-21-3的合成将化合物BB-21-2(51.0g,212mmol)溶于二甲基甲酰胺(500mL),然后加入溴代丙酮酸乙酯(82.5g,423mmol)。反应物在50℃搅拌16小时。反应液冷到室温,倒入冰水混合物(1L)搅拌20分钟,析出物过滤,滤饼溶于乙酸乙酯(500mL),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21-3(黄色固体,71.0g,收率:99.5%)。1HNMR(400MHz,CDCl3):δ8.49(s,1H),8.25(s,1H),7.69(s,1H),4.47(q,J=6.8Hz,2H),1.43(t,J=6.8Hz,3H)。MS(ESI)m/z:337[M+H]+,339[M+H+2]+。步骤3:化合物BB-21-4的合成将化合物BB-21-3(55.0g,163mmol)和环丙基硼酸(15.4g,179mmol)溶于二氧六环(500mL),然后氮气保护下加入磷酸钾(103.9g,489mmol)和1,1′-双(二苯基磷)二茂铁氯化钯二氯甲烷混合物(2.70g,3.26mmol)。反应物在90℃搅拌16小时。反应液冷到室温,硅藻土过滤,滤液浓缩得到粗产物,快速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4)得到目标化合物BB-21-4(黄色固体,24.0g,收率:49.3%)。1HNMR(400MHz,CDCl3):δ8.18(s,1H),8.06(s,1H),7.38(s,1H),4.46(q,J=7.2Hz,2H),1.98(m,1H),1.43(t,J=7.2Hz,3H),1.07(m,2H),0.76(m,2H)。MS(ESI)m/z:299[M+H]+。步骤4:化合物BB-21-5的合成将化合物BB-21-4(28.0g,93.9mmol)溶于氮,氮-二甲基甲酰胺(250mL),加入氯代丁二酰亚胺(12.5g,93.9mmol)。反应物在40℃搅拌16小时。反应液冷到室温,倒入水中(500mL)搅拌20分钟,析出物过滤,干燥得到目标化合物BB-21-5(白色固体,31.0g,收率:99.3%)。MS(ESI)m/z:333[M+H]+。步骤5:化合物BB-21-6的合成将化合物BB-21-5(31.0g,93.2mmol)溶于甲醇(400mL),加入氢氧化锂一水化合物(19.6g,466mmol)和水(100mL)。反应物在20℃搅拌2小时。反应液浓缩,残留物用浓盐酸调节pH小于3,乙酸乙酯萃取(400mLx3)。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200mL),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21-6(白色固体,27.3g,收率:89.6%)。1HNMR(400MHz,CDCl3):δ8.05(s,1H),7.42(s,1H),2.02(m,1H),1.08(m,2H),0.76(m,2H)。MS(ESI)m/z:305[M+H]+。参考例22:片段BB-22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22-2的合成将化合物BB-22-1(0.1g,0.584mmol)溶于二氯甲烷(1mL)中,加入二甲胺盐酸盐(0.072g,0.876mmol)。反应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后,加入氰基硼氢化钠(0.055g,0.876mmol),然后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反应结束后,将反应物倒入20mL的水中,用二氯甲烷/甲醇(10/1)萃取(30mLx3)。有机相合并,用饱和食盐水洗(20mLx2),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22-2的粗产物(黄色油状物,0.12g)。1HNMR(400MHz,CDCl3):δ4.10-4.21(m,2H),3.87-3.95(m,2H),3.81(d,J=4.41Hz,1H),2.16(s,6H),1.43-1.44(m,9H)。步骤2:化合物BB-22的合成将化合物BB-22-2(0.11g,0.549mmol)溶于二氯甲烷(2mL)中,加入氯化氢二氧六环溶液(1mL,4M),反应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反应结束后,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22的盐酸盐(黄色固体,0.075g,粗品),粗品未经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的反应。参考例23:片段BB-23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23-1的合成化合物BB-22-1(0.4g,2.34mmol)溶于无水四氢呋喃(5mL)中,将反应液冷却到0℃,在氮气保护下慢慢滴加甲基溴化镁的四氢呋喃溶液(3M,1.00mL)。然后反应温度升到室温,搅拌1小时后,加入1M的氯化铵水溶液(10mL)。反应用乙酸乙酯萃取(30mLx3),合并有机相用饱和盐水洗(20mLx2),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23-1的粗产物(黄色固体,0.47g)。1HNMR(400MHz,CDCl3):δ4.07-4.17(m,1H),3.79-3.88(m,4H),1.51(s,3H),1.43(s,9H)。步骤2:化合物BB-23的合成将化合物BB-23-1(0.15g,0.80mmol)溶于二氯甲烷(2mL)中,加入氯化氢二氧六环溶液(1mL,4M),反应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反应结束后,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23的盐酸盐(黄色固体,0.099g,粗品),粗品未经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的反应。参考例24:片段BB-24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24-1的合成将化合物BB-23-1(0.2g,1.07mmol)溶于无水四氢呋喃(5mL),在室温下加入钠氢(0.17g,4.30mmol,60%)。反应搅拌10min后,加入碘甲烷(1.14g,8.03mmol),反应在室温下搅拌过夜。反应结束后,加入20mL的水淬灭,用乙酸乙酯萃取(50mLx3),合并有机相用饱和盐水洗(20mLx2),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23-1的粗产物(黄色油状物,0.26g)。1HNMR(400MHz,CDCl3):δ3.90(d,J=9.04Hz,2H),3.66(d,J=9.04Hz,2H),3.19-3.29(m,3H),1.45(s,3H),1.44(s,9H)。步骤2:化合物BB-24的合成将化合物BB-23-1(0.14g,0.70mmol)溶于二氯甲烷(2mL)中,加入氯化氢二氧六环溶液(1mL,4M),反应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反应结束后,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24的盐酸盐(白色固体,0.095g),粗品未经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的反应。参考例25:片段BB-25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25-2的合成将化合物BB-25-1(0.1g,0.46mmol)和醋酸铵(0.035g,0.046mmol)溶于氮,氮-二甲基甲酰胺(2mL),然后加入2-(7-偶氮苯并三氮唑)-氮,氮,氮’,氮’-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0.265g,0.697mmol)和氮,氮-二异丙基乙胺(0.18g,1.39mmol),反应物在常温下搅拌16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乙酸乙酯,有机相用碳酸氢钠水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减压去除溶剂得到目标化合物BB-25-2(白色固体,0.05g,粗品),粗品未经纯化用于下一步反应。MS(ESI)m/z:237[M+Na]+步骤2:化合物BB-25-3的合成将化合物BB-25-2(0.05g,粗品)溶于四氢呋喃(1.5mL),然后加入氯化氢二氧六环溶液(1.5mL,4M),反应物室温搅拌1.5小时,然后减压去除溶剂得到目标化合物BB-25(白色固体,0.025g,粗产品)。参考例26:片段BB-26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26的合成将化合物BB-26-1(0.100g,0.534mmol)溶于二氯甲烷(2mL),然后加入氯化氢二氧六环溶液(1mL,4M)。反应液在20℃搅拌2小时。反应液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26(白色固体,0.060g,收率:90.91%)。参考例27:片段BB-27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27-2的合成将化合物BB-27-1(0.10g,0.411mmol)溶于氮,氮-二甲基甲酰胺(3mL),然后加入二甲胺盐酸盐(0.070g,0.858mmol),氮,氮-二异丙基乙胺(0.210g,1.62mmol),2-(7-偶氮苯并三氮唑)-氮,氮,氮’,氮’-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0.184g,0.484mmol),反应物在常温下搅拌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乙酸乙酯,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2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减压去除溶剂得到目标化合物BB-27-2(淡黄色油状物,0.111g,收率:99.89%)。MS(ESI)m/z:293[M+Na]+。步骤2:化合物BB-27-3的合成将化合物BB-27-2(0.111g,0.411mmol)溶于二氯甲烷(3mL),然后加入氯化氢二氧六环溶液(3mL,4M,12.00mmol),反应物在常温下搅拌2小时。反应结束后浓缩直接得到目标化合物BB-27用于下一步反应(黄色固体,0.085g,粗品)。参考例28:片段BB-28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28-2的合成将化合物BB-28-1(10g,85.36mmol),二碳酸二叔丁酯(18.6g,85.36mmol)溶于乙醚(100mL),然后将碳酸钠(18.1g,170.73mmol)配制成饱和溶液加入反应液,反应物在25℃下搅拌过夜。反应结束后过滤除去固体,滤液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28-2(黄色固体,14g,粗品)。MS(ESI)m/z:240[M+Na]+。步骤2:化合物BB-28-3的合成将化合物BB-28-1(6g,27.6mmol)和烯丙基溴(4g,33.1mmol)溶于氮,氮-二甲基甲酰胺(60mL),然后在0℃下分批加入钠氢(1.7g,41.4mmol,60%),反应液在0℃搅拌反应3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水萃灭反应,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用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粗产品。通过快速过柱仪过柱(淋洗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0)得到目标化合物BB-28-3(黄色油状物,2g,粗品)。MS(ESI)m/z:158[M-Boc+H]+。步骤3:化合物BB-28-4的合成将化合物BB-28-3(2g,7.8mmol)溶于甲醇(20mL),冷却到-78℃,通入臭氧直至反应液变成蓝色,然后通入氮气直至反应液变成无色,再加入二甲硫醚(12.4g,38.8mmol),25℃反应过夜。反应结束后浓缩,加入乙酸乙酯,有机相用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目标化合物BB-28-4(黄色油状物,1.8g,粗品)。MS(ESI)m/z:160[M-Boc+H]+。步骤4:化合物BB-28-5的合成将化合物BB-28-4(0.5g,1.93mmol),环戊胺(0.197g,2.31mmol),氮,氮-二异丙基乙胺(0.29g,1.93mmol)和无水硫酸钠(0.197g,2.31mmol)溶于干燥的甲醇(5mL),反应物室温搅拌2小时后,缓慢加入硼氢化钠(0.088g,2.31mmol),再室温搅拌2小时。然后用氯化铵水溶液淬灭反应,乙酸乙酯萃取,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到粗产物,快速过柱(淋洗剂∶甲醇/二氯甲烷=1/10)得到目标化合物BB-28-5(黄色油状物,0.25g,粗品)。MS(ESI)m/z:329[M+H]+。步骤5:化合物BB-28-6的合成将化合物BB-28-5(0.1g,0.3mmol)溶解于四氢呋喃(0.5mL)中,随后加入氢氧化锂水溶液(1mL,2M)。反应液在30℃下搅拌4小时后,减压除去四氢呋喃,然后冻干,得到化合物BB-28-6(黄色油状物,0.09g,粗品)。无需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MS(ESI)m/z:301[M+H]+。步骤6:化合物BB-28-7的合成将化合物BB-12-7(0.09g,0.3mmol),2-(7-偶氮苯并三氮唑)-氮,氮,氮’,氮’-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0.172g,0.45mmol)和氮,氮-二异丙基乙胺(0.116g,0.9mmol)溶于干燥的氮,氮-二甲基甲酰胺(2mL)。反应液在20℃搅拌4小时,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液倒入乙酸乙酯中。混合液用食盐水洗,硫酸钠干燥,浓缩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用薄层层析板(展开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3)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BB-28-6(黄色油状物,0.05g,55%)。MS(ESI)m/z:227[M-56+H]+。步骤7:化合物BB-28的合成将化合物BB-28-7(0.05g,0.18mmol)溶于二氯甲烷(1mL),加入氯化氢二氧六环溶液(1mL,4M),反应液在20℃搅拌1.5小时后,反应物减压浓缩,得到化合物BB-28(白色固体,0.030g,粗品)。无需纯化直接用于下一步。MS(ESI)m/z:183[M+H]+。参考例29:片段BB-29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29-2的合成将化合物BB-29-1(4.56g,43.37mmol)溶于甲苯(24mL),将氢氧化钠(2.19g,54.65mmol)溶于水(12mL),然后将氢氧化钠的水溶液缓慢加入反应物中。再将氯甲酸苄酯(6.96g,40.77mmol)缓慢滴加到反应液中,控制反应液的温度在10-20℃,滴加结束后,反应物在室温下搅拌16小时。反应结束后将有机层分离出来,用食盐水洗(50mLx2),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29-2(黄色油状物,11g,粗品),直接用于下一步。1HNMR(400MHz,CDCl3):δ7.38-7.27(m,5H),5.1(s,2H),4.38(t,J=5.4Hz,1H),3.38(s,6H),3.35-3.32(m,2H)。步骤2:化合物BB-29-3的合成将化合物BB-29-2(5.62g,23.49mmol),氢氧化钾(2.64g,46.98mmol)和苄基三甲基氯化铵(0.088g,0.474mmol)悬浮于甲苯(20mL)中,然后缓慢加入3-溴丙烯(5.68g,46.98mmol)的甲苯溶液(6mL),控制反应物的温度在20-30度。反应物在室温下搅拌16个小时,后又在30度下反应24个小时。反应完成后,加入20mL水,有机相分离出来,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减压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29-3(黄色油状物,5.20g,粗品)。1HNMR(400MHz,CDCl3):δ7.35-7.29(m,5H),5.79-5.73(m,1H),5.17-5.14(m,3H),4.53-4.07(m,1H),4.00-3.96(m,2H),3.40-3.31(m,8H)。步骤3:化合物BB-29-4的合成将反应物BB-29-3(2.00g,7.16mmol)溶于甲醇/二氯甲烷(3∶1,,40mL),冷却至-78度后,先通入氧气5min,再通入臭氧至溶液出现持续的蓝色,再通入氧气直至溶液无色。将二甲硫醚(0.344g,7.16mmol)加入到反应物中,并缓慢升至室温,在室温下搅拌16个小时。反应液减压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29-4(黄色油状物,2.70g,粗品),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1HNMR(400MHz,CDCl3):δ7.37-7.28(m,5H),5.18-5.12(m,2H),4.45-4.34(m,1H),3.47-3.45(m,2H),3.42-3.40(m,2H),3.39-3.30(m,3H),3.09(s,1H)。步骤4:化合物BB-29-5的合成将化合物BB-29-4(0.500g,1.32mmol)溶于甲醇(5mL),然后加入化合物BB-12-4(TCI,0.199g,1.32mmol),反应液在室温下反应16小时。反应液减压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29-5(橙色油状物,0.550g,粗品),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步骤5:化合物BB-29-6的合成将化合物BB-29-5(0.450g,1.19mmol)悬浮在甲酸(5mL)中,缓慢加入氰基硼氢化钠(0.150g,2.38mmol),反应物在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20小时。反应液减压浓缩,残留物用用高效液相制备分离纯化(柱子:PhenomenexGeminiC18150*25mm*5um,洗脱剂∶乙腈,水),得到目标化合物BB-29-6(黄色油状物,0.040g,收率:10%)。MS(ESI)m/z:301[M+H]+。步骤6:化合物BB-29的合成将化合物BB-29-6(0.050g,0.157mmol)溶于甲醇(5mL),然后加入钯/炭(0.010g),反应物在15Psi氢气下室温搅拌1小时。反应液过滤,滤液浓缩得目标化合物BB-29(黄色油状物,0.030g,粗品)。MS(ESI)m/z:185[M+H]+。参考例30:片段BB-30和BB-30a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30和BB-30a的合成将化合物BB-30-1(0.200g,1.10mmol)溶于二氯甲烷(2mL),然后加入氯化氢二氧六环溶液(1mL,4M)。反应液在20℃搅拌2小时。反应液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30和BB-30a(白色固体,0.130g,收率:99%),没有分离直接用于下一步合成。MS(ESI)m/z:83[M+H]+。MS(ESI)m/z:101[M+H]+。参考例31:片段BB-31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31-3的合成将化合物BB-31-1(0.5g,2.18mmol)和BB-31-2(0.239g,2.18mmol)溶于氮,氮-二甲基甲酰胺(5mL),然后加入氮,氮-二异丙基乙胺(0.845g,6.54mmol),2-(7-偶氮苯并三氮唑)-氮,氮,氮’,氮’-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1.24g,3.27mmol)。反应物在20℃下搅拌3小时。加入水(10mL),乙酸乙酯萃取(20mLx3)。合并有机相用水洗涤(20mLx2),食盐水(20mL)洗涤,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31-3(黄色油状物,0.6g,收率:97%)。MS(ESI)m/z:307[M+Na]+。步骤2:化合物BB-31的合成将化合物BB-31-3(0.1g,0.352mmol)溶于二氯甲烷(2mL),然后加入氯化氢甲醇溶液(1mL,4M)。反应液在20℃搅拌1小时。反应液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31(白色油状物,0.077g,收率:99%)。MS(ESI)m/z:185[M+H]+。参考例32:片段BB-32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BB-32-2的合成将化合物BB-32-1(22g,134.9mmol)和无水碳酸钾(23g,161.9mmol)溶于无水氮,氮-二甲基甲酰胺(250mL)中,再将碘甲烷(19mL,296.8mmol)慢慢加入。反应液被加热到65℃搅拌2小时。然后加水稀释,用石油醚/二氯甲烷9∶1萃取(3×200mL)。合并有机相,水洗(50mL),饱和食盐水洗(50mL),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到目标化合物BB-32-2(黄色油状物,20g,粗品),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1HNMR(400MHz,CDCl3):δ8.50(d,1H),7.30(s,1H),6.90(d,1H)。MS(ESI)m/z:178.1[M+H]+。步骤2:化合物BB-32-4的合成将氧-(2,4,6-三甲基苯磺酰基)乙酰羟肟酸乙酯(50g,175.4mmol)溶于二氧六环(48mL,561.3mmol)中,在氮气保护下将溶液冷却到0℃。然后在30分钟内滴加高氯酸(22mL,368.3mmol),反应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后,加入100mL冰水混合物。用二氯甲烷萃取(3×200mL),合并有机相,饱和食盐水洗(50mL),无水碳酸钾固体干燥,在30℃浓缩得到200mL化合物BB-32-3的二氯甲烷溶液。MS(ESI)m/z:216.1[M+H]+。将化合物BB-32-2(20g,112.9mmol)和化合物BB-32-3的二氯甲烷溶液混合。反应在室温下搅拌15小时后,浓缩得到粗产品。再将粗品溶在200mL的甲基叔丁基醚中搅拌10分钟,过滤得到目标化合物BB-32-4(淡黄色固体,15g,收率:69%)。步骤3:化合物BB-32-5的合成将化合物BB-32-4(25g,129mmol)和无水碳酸钾(37.6g,272mmol)溶于氮,氮-二甲基甲酰胺(250mL),在0℃慢慢滴加丁炔二酸二甲酯(28.9mL,229.3mmol)。反应在室温下搅拌48小时后,倒入300mL的水中,大量固体析出后过滤,滤饼保存。滤液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3×300mL),合并有机相,水洗(50mL),饱和食盐水洗(50mL),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到的粗品和上面的滤饼一起用快速过柱仪分离纯化(淋洗剂∶二氯甲烷/石油醚=1/1)得到目标化合物BB-32-5(黄色固体,4.8g,收率10%)。1HNMR(400MHz,CDCl3):δ7.60(s,1H),7.13(s,1H),3.98-4.00(s,6H),3.90-3.94(s,3H)。MS(ESI)m/z:333.0[M+H]+。步骤4:化合物BB-32-6的合成将化合物BB-32-5(4.8g,14.5mmol)溶于浓硫酸(25mL,450mmol)和水(10mL)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升温到120℃后,搅拌16小时。将反应液倒入200mL的冰水中,大量固体析出,过滤。滤液用乙酸乙酯萃取(100mL×4)。合并有机相,直接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除去溶剂。残留物与上面的滤饼合并干燥得到目标化合物BB-32-6(黄色固体,4.2g,粗品),未经纯化,直接下一步反应。MS(ESI)m/z:247.0[M+H]+。步骤5:化合物BB-32-7的合成将化合物BB-32-6(4.2g,17mmol)溶在甲醇中(50mL),慢慢滴加浓硫酸(5mL)后,反应在90℃回流2小时。反应液浓缩,残留物用水(50mL)稀释,再用乙酸乙酯萃取(3×50mL)。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所得固体用快速层析柱分离纯化(淋洗剂∶甲醇/二氯甲烷=1/10)得到目标化合物BB-32-7(黄色固体,2.7g,收率:61%)。MS(ESI)m/z:261.0[M+H]+。步骤6:化合物BB-32-8的合成将化合物BB-32-7(1.2g,4.6mmol)溶于二氯甲烷(15mL)中,室温下依次加入二异丙基乙胺(1.19g,9.2mmol)和氮-苯基三氟甲基磺酰胺(3.2g,8.98mmol)。反应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后,再补加氮-苯基三氟甲基磺酰胺(1g,2.8mmol),浓缩除去溶剂,所得固体通过快速层析柱分离纯化(淋洗剂∶石油醚/二氯甲烷=10/1)得到目标化合物BB-32-8(黄色固体,1.2g,收率:67%)。1HNMR(400MHz,CDCl3):δ7.76(s,1H),7.35(s,1H),7.26-7.28(m,1H)。步骤7:化合物BB-32-9的合成将化合物BB-32-8(0.5g,1.27mmol)溶在二氧六环(5mL)中,依次加入环丙基硼酸(0.219g,2.54mmol),磷酸钾(0.812g,3.82mmol)和1,1′-双(二-叔-丁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钯-二氯甲烷复合物(0.05g,0.06mmol)。反应在氮气保护下,90℃回流3小时后,冷却到室温,过滤除去不溶的固体。滤液倒入乙酸乙酯(50mL)和水(20mL)的混合溶液中静置分层,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所得固体用制备层析板分离纯化(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5/1)得到目标化合物BB-32-9(黄色油状物,0.041g,收率:11%)。MS(ESI)m/z:285.0[M+H]+。步骤8:化合物BB-32-10的合成将化合物BB-32-9(0.04g,0.14mmol)溶在氮,氮-二甲基甲酰胺(0.5mL)中,加入氯代丁二酰亚胺(0.028g,0.21mmol)。反应在60℃搅拌1小时后,加水稀释,用石油醚/二氯甲烷萃取(3×20mL)。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所得固体用制备层析板分离纯化(淋洗剂∶石油醚/乙酸乙酯=10/1)得到目标化合物BB-32-10(黄色油状物,0.046g,收率:100%)。MS(ESI)m/z:319.0[M+H]+。步骤9:化合物BB-32的合成将化合物BB-32-10(0.046g,0.15mmol)溶在甲醇(2mL)和水(0.4m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水合氢氧化锂(0.037g,0.75mmol)。反应在室温下搅拌过夜,浓缩除去甲醇,然后用1M的稀盐酸调节反应液的pH到1,用二氯甲烷萃取(3×20mL).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到粗产品目标化合物BB-32(灰色固体,0.028g,收率:62%),未经纯化,直接进行下步反应。MS(ESI)m/z:305.0[M+H]+。参考例33~41:片段BB-33~41参照参考例20(片段BB-20)中步骤1~5合成下表中各参考例。实施例30:YD_0019合成路线:步骤1:化合物YD_0019的合成将化合物BB-1(0.035g,0.128mmol)溶于氮,氮-二甲基甲酰胺(2mL),然后加入化合物BB-14(0.027g,0.128mmol),氮,氮-二异丙基乙胺(0.050g,0.386mmol),2-(7-偶氮苯并三氮唑)-氮,氮,氮’,氮’-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0.063g,0.167mmol)。反应物在常温下搅拌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乙酸乙酯(100mL),然后用食盐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到粗产品,用厚硅胶板分离(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1/1)得到目标化合物YD_0019(0.050g,收率:84%)。MS(ESI)m/z:462[M+H]+。1HNMR(400MHz,MeOD):δ7.87(s,1H),7.62(s,1H),7.55(s,1H),3.15-3.11(m,1H),2.52(s,3H),2.13-2.26(m,12H),1.36(d,J=7.2Hz,6H)。参照实施例30(化合物YD_0019)中步骤1的合成方法,合成下表中各实施例:实验例1:体外评价实验目的:用HCV基因型1a(HCV-1a)和1b(HCV-1b)稳转复制子(replicon)细胞测定抗HCV化合物的EC50和CC50值。基因型1a复制子来源为H77克隆,含有K1691R,K2040R和S2204I适应性突变。基因型1b复制子来源为Con1克隆,含有E1202G,T1280I和K1846T适应性突变。背景介绍:HCV1a(HCV-1a)和1b(HCV-1b)基因型亚基因组复制子系统含有相关HCV基因亚型非结构蛋白基因,G418抗性基因NEO和荧光素酶基因,使得HCV相关蛋白及荧光素酶可在细胞中稳定表达。通过检测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高低可以确定HCV复制子的复制水平的高低。因此,该系统作为体外筛选抗HCV化合物活性的模型。实验材料:HCV复制子细胞系:HCV-1a和HCV-1b细胞。细胞培养液:DMEM(Invitrogen,Cat.#11960077)培养液,加10%胎牛血清(FBS,Sigma,Cat.#12003C)和1%双抗(青霉素5000IU/mL,链霉素10mg/mL,Hyclone,Cat.#SV30010)。胰酶(Invitrogen,Cat.#25200072)。PBS(Invitrogen,Cat.#10010023)。台盼蓝(Invitrogen,Cat.#15250061)。CellTiter-fluor(Promega,Cat.#G6082)。Bright-Glo(Promega.Cat.#E2650)。CO2培养箱,Thermo240I。Multidrop自动分液器,Thermo。POD810PlateAssembler全自动微孔板预处理系统,Labcyte。EnVisionMultilabelPlateReaders微孔板分光光度计,PerkineElmer。实验步骤和方法:a)化合物溶液制备、稀释和加样:将化合物粉剂溶解于100%DMSO。然后对化合物以5倍稀释6个点。用Echo声波移液设备(Echoliquidhandler)5加到细胞板中。DMSO终浓度为0.5%。每个化合物做双复孔。b)细胞培养(HCV-1a或HCV-1b复制子细胞):1)吸掉细胞培养的培养上清,用10mLPBS洗细胞。2)加入预热过的胰酶到洗过的细胞培养瓶中,旋转培养瓶使胰酶均匀覆盖培养瓶底部。放到37℃,5%CO2培养箱中消化。3)每个T150培养瓶用10-15mL培养液悬浮细胞,吸取0.1mL用台盼蓝溶液稀释2倍计数细胞。4)用培养液稀释细胞到8×104/mL,用自动分液器(ThermoScientific)将稀释好的细胞加入到含化合物的96孔板(Greiner,Cat.#655090)(100μL/孔,8000cells/孔)。置于37℃,5%CO2培养箱培养3天。细胞对照孔:不加化合物,只含0.5%DMSO。5)加荧光底物CellTiter-fluor到细胞孔,孵育30分钟后用荧光检测系统Envison(Ex_405nm/Em515nm)检测信号。根据荧光数据分析化合物对HCV复制子细胞活性的影响,并用于计算CC50值。6)然后加荧光素酶发光底物Bright-Glo,温孵5分钟后用化学发光检测系统Envison检测(波长>700mn)荧光素酶活性;根据荧光素酶数据分析化合物的抗HCV复制子抑制活性并用于计算EC50值。c)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GraphPadPrism软件对抑制百分比(inh%)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分析得到EC50或CC50值。实验结果见表1-1和1-2:表1-1HCV复制子细胞EC50/CC50测试结果实施例化合物IDEC50(1b)EC50(1a)CC5038YD_0214AA>300039YD_0215AA>300040YD_0216AA>300041YD_0219AA>300042YD_0245AA>300043YD_0250AA>300045YD_0272BB>300046YD_0278AA>300047YD_0279AA>300052YD_0331AA>3000注:A(0.1nM~100nM);B(100.01nM~1000nM);C(1000.01nM~5000nM)。表1-2HCV复制子细胞EC50/CC50测试结果实施例化合物IDEC50(1b)(nM)EC50(1a)(nM)CC50(nM)38YD_02143.060.22>300039YD_02154.171.79>300040YD_02166.202.13>300041YD_021914.084.36>300042YD_024525.195.46>300043YD_02501.740.48>300045YD_0272102.70129.00>300046YD_02784.771.63>300047YD_02794.350.93>300052YD_033121.199.72>3000结论:本发明化合物具有优异的体外抗丙肝病毒活性。实验例2:体外活性对比1)抗丙型肝炎病毒GT1a和GT1b复制子活性测试在荧光素酶实验中YD_0250抗GT1a(H77)复制子的平均EC50值为0.34±0.06nM,其活性显著优于参考化合物YA_0001(表2-1)。参考化合物YA_0001参照文献(Med.Chem.Lett.2012,3,565-569)合成。在荧光素酶实验中,YD_0250抗GT1b(Con1)复制子的平均EC50值为1.97±0.41nM,其活性显著优于参考化合物YA_0001(表2-1)。表2-1抗丙型肝炎病毒GT1a和GT1b复制子活性结论:在抗丙型肝炎病毒GT1a和GT1b复制子活性方面,YD_0250优于YA_0001。2)抗已知NS4B蛋白抑制剂耐药突变复制子活性测试YD_0250对丙型肝炎病毒NS4B抑制剂耐药突变复制子的活性测试在Huh-7细胞中采用瞬转实验进行。先将复制子质粒DNA用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线性化后,用T7RNA聚合酶将DNA转录成RNA。用电击穿孔法将体外转录制备的复制子RNA转染到Huh-7细胞内。转染后的细胞以每孔10,000个细胞的密度接种到96孔实验板中,然后加入3倍系列稀释后的化合物,共8个浓度,双复孔。细胞培养中的DMSO终浓度为0.5%。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2mM谷氨酰胺、100U/ml青霉素和100μg/ml链霉素DMEM培养液,5%CO2、37℃条件下培养3天。然后弃去细胞上清,加入Bright-Glo检测试剂,在5分钟内用Envision检测化学发光信号(RLU)。根据荧光素酶数据分析化合物的抗HCVNS4B抑制剂耐药突变复制子抑制活性并用于计算EC50值。YD_0250对丙型肝炎病毒NS4B抑制剂耐药突变复制子的实验结果见表2-2。表2-2抗己知NS4B蛋白抑制剂耐药突变复制子活性*C=半胱氨酸;F=苯丙氨酸;H=组氨酸;M=蛋氨酸;R=精氨酸;V=缬氨酸。H94R意为丙型肝炎病毒NS4B的94位残基的组氨酸突变为精氨酸;余同。结果表明,GT1bNS4B蛋白抑制剂耐药突变H94R和F98C对YD_0250耐药水平与对参考化合物YA_0001耐药水平相当。耐药突变V105M对YD_0250耐药水平显著优于对参考化合物YA_0001耐药水平。实验例3PK对比试验将试验化合物的澄清溶液经尾静脉注射到SD大鼠体内(过夜禁食,7-10周龄),将试验化合物灌胃给予到SD大鼠(过夜禁食,7-10周龄)。动物均于给药后0.033,0.0833,0.25,0.5,1,2,4,8,12和24小时从颈静脉或尾静脉采血约200μL置于添加了EDTA-K2的抗凝管中,4℃,3000g离心15min取血浆。采用LC-MS/MS法测定血药浓度,使用WinNonlinTMVersion6.3(Pharsight,MountainView,CA)药动学软件,以非房室模型线性对数梯形法计算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1)YA_0001PK测试单次静脉注射给予1mg/kg的YA_0001(1mg/mL/compoundin20%DMSO/60%PEG400/20%Water)后,SD大鼠表现出快速的血浆清除率(CL)36.7±7.44mL/min/kg,表观分布容积(Vdss)为1.57±0.102L/kg,平均血浆消除半衰期T1/2和曲线下面积AUC0-last分别为0.552±0.119h和1011±214ng·h/mL。试验结果详见表3-1。表3-1YA_0001PK测试结果2)YD_0214PK测试单次静脉注射给予2mg/kg的YD_0214(2mg/mLinDMSO/PEG400/H20-20/60/20)后,SD大鼠表现出很快的血浆清除率(CL)56.3±12.8mL/min/kg,表观分布容积(Vdss)为2.26±0.400L/kg,平均血浆消除半衰期T1/2和曲线下面积AUC0-last分别为0.488±0.0350h和1340±336ng·h/mL。口服给药给予10mg/kg的YD_0214(2mg/mLinPEG400/Tween80/H20-40/10/50)后,SD大鼠在0.917±0.946小时达峰,血浆达峰浓度为411±141ng/mL,AUC0-last为1610±622ng·h/mL。口服利用度为24.1%。试验结果详见表3-2和表3-3.口服给药给予10mg/kg的YD_0214(1mg/mLin0.5%CMC-Nawith0.5%Tween80inwater)后,SD大鼠在1.25±0.671小时达峰,血浆达峰浓度为543±90.4ng/mL,AUC0-last为2028±383ng·h/mL。口服给药给予30mg/kg的YD_0214(3mg/mL)后,SD大鼠在1.50±0.577小时达峰,血浆达峰浓度为1090±328ng/mL,AUC0-last为5441±872ng·h/mL。口服给药给予100mg/kg的YD_0214(10mg/mL)后,SD大鼠在4.67±4.74小时达峰,血浆达峰浓度为1890±524ng/mL,AUC0-last为13978±9002ng·h/mL。口服给药给予300mg/kg的YD_0214(30mg/mL)后,SD大鼠在2.83±2.78小时达峰,血浆达峰浓度为3559±1371ng/mL,AUC0-last为24403±17376ng·h/mL。YD_0214口服10和30mg/kg组的系统暴露量(AUC0-last和Cmax)未见明显的性别差异(大于0.5并小于2倍),100和300mg/kg组的系统暴露量(AUC0-last)雌性高于雄性2倍。口服剂量从10mg/kg增至100mg/kg,雄性与雌性SD大鼠系统暴露量增长与剂量增加成线性,到300mg/kg时系统暴露量增长低于剂量比例。试验结果详见表3-4和表3-5:表3-2YD_0214PK测试结果表3-3YD_0214PK测试结果表3-4YD_0214PK测试结果表3-5YD_0214PK测试结果3)YD_0250PK测试单次静脉注射给予1mg/kg的YD_0250(0.5mg/mLinDMSO∶PEG400∶20%Solutol=15∶25∶60)后,SD大鼠表现出中等的血浆清除率(CL)17.8±3.03mL/min/kg,表观分布容积(Vdss)为1.67±0.173L/kg,平均血浆消除半衰期T1/2和曲线下面积AUC0-last分别为1.15±0.318h和959±197ng·h/mL。口服给药给予3、10和30mg/kg的YD_0250(0.3,1and3mg/mLincomoil)后,口服利用度(根据雌雄动物平均AUC0-inf进行计算)分别为65.1%,40.1%以及43.1%。单次口服给予3mg/kgYD_0250后,SD大鼠在2.00±1.10小时达峰,血浆达峰浓度为311±70.6ng/mL,AUC0-last为1610±399ng·h/mL。单次口服给予10mg/kgYD_0250后,SD大鼠在1.50±0.548小时达峰,血浆达峰浓度为507±163ng/mL,AUC0-last为3820±1330ng·h/mL。单次口服给予30mg/kgYD_0250后,SD大鼠在2.67±1.03小时达峰,血浆达峰浓度为899±428ng/mL,AUC0-last为10600±5570ng·h/mL。YD_0250口服3、10以及30mg/kg组的系统暴露量(AUC0-last和Cmax)未见明显的性别差异(大于0.5并小于2倍)。口服剂量从3mg/kg增至30mg/kg,雄性与雌性SD大鼠系统暴露量增长略低于剂量比例(雄性及雌性AUC0-last分别增长4.64及7.02)。试验结果详见表3-6:表3-6YD_0250PK测试结果实验结论:PK数据表明YD_0250比YD_0214及参考化合物YA_0001体内清除率低。YD_0250口服同等剂量下(30mpk)生物利用度高于YD_0214,在所有测试浓度下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且具有较大的线性剂量递增范围,有更好的成药性。实验例4:YD_0214和YD_0250Herg数据对比,试验结果详见表4-1:表4-1QPatchHTXhERGIC50测试化合物IDYD_0214YD_0250hERGIC503.11μM11.71μM实验结论:Herg测试表明YD_0250比YD_0214更好的安全性。综合起来,YD_0250化合物较参考化合物YA_0001有更好的体外活性及耐药性,PK数据显示YD_0250较参考化合物YA_0001有更低的体内清除率及更好的成药性;用亲水性强的CN(YD_0250)取代Cl(YD_0214)后,PK数据显示YD_0250较参考化合物YD_0214有更低的体内清除率及更好的成药性,Herg测试表明YD_250较YD_0214有更好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