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喹诺酮抗生素中间体的新合成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4820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ozenoxacin中间体的新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ozenoxacin是一种用于治疗浅表皮肤感染和伴有脓性炎症痤疮的喹诺酮类药物。ozenoxacin以dna解旋酶和dna拓扑异构酶iv为靶标,抑制dna合成,诱导细菌细胞死亡。该药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活性,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

专利wo9951588报道了ozenoxacin的合成。其中,对于关键中间体1的合成,专利使用的方法如下:

此合成工艺使用stille反应,首先将吡啶溴化物(2)转化为锡试剂,然后与溴代喹啉酮(4)偶联生成关键中间体(1)。此策略使用了高毒性的锡试剂,对原料药的工业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提出了很高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用的策略是,通过分析suzuki反应的两个砌块分子的电子云密度确定反应顺序。首先将吡啶溴化物(2)在安全且温和的miyaura反应条件下制成硼酸频哪醇酯(3)。反应结束后,化合物(3)可分离,也可不经分离,在一釜中直接加入溴代喹啉酮(4)和第二批钯源或不加入第二批钯源,并通过调控碱的强度控制一釜中miyaura和suzuki反应顺次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身偶联产物的形成。

由于miyaura和suzuki反应使用相近的反应条件和相同的pd源,减少了原材料和试剂的种类,利于生产时对物料的质量控制。且由于反应条件近似,生产环境和设备控制更加简便,利于小试、中试和大生产的衔接。

我们发现miyaura反应后,经简单后处理后的硼酸频哪醇酯(3)与柱层析后的(3)在后续suzuki反应中的表现无显著差异,亦即粗品硼酸酯的纯度也可以保证后续suzuki反应不受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开始探索在一釜中合成硼酸酯并继续suzuki反应的可能性,结果令人满意。在确定一釜法的策略可以成功后,我们对反应条件进行了进一步优化,首先将pd催化剂的载量从10%降低到5%,发现反应不受影响,收率几乎不变。随后,我们分析,根据反应机理,pd在反应过程中是循环的,只要反应条件控制到位,pd试剂的活性不会由大幅度的降低。基于这点推测,我们略去了在suzuki反应前补加pd源的步骤,仅使用miyaura反应中加入的pd源,供两步反应使用,结果同样令人满意。最后一釜法、5%pd试剂载量、单次加入pd源的工艺,以75.9%的收率得到目标中间体。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用的条件较已有文献报道的方法操作更加简单,物料消耗更少,且环境友好。采用一釜法合成工艺,简化了操作;使用常规pd试剂降低了成本、增加工艺耐用性。以上优势使本发明的工艺更适于工业大生产,保证ozenoxacin生产原料的质量和持续供应。

缩写列表

pd(pph3)2cl2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

pd(dppf)cl2·ch2cl21,1′-双(二苯膦基)二茂铁二氯化钯(ii)二氯甲烷复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1-环丙基-8-甲基-7-(5-甲基-6-(n-甲基乙酰氨基)吡啶-3-基)-4-氧代-1,4-二氢喹啉-3-羧酸乙酯(化合物1)的合成

步骤1:n-甲基n-(3-甲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环戊烷-2-基)吡啶-2-基)乙酰胺(化合物3)的合成

将化合物2(2.4g,10mmol)、醋酸钾(2.9g,30mmol)和频哪醇联硼(2.5g,10mmol)置于250ml三口瓶中,加入1,4-二氧六环(70ml)和pd(dppf)cl2·ch2cl2(400mg,0.5mmol)。氮气保护后,加热至80℃,反应3小时。液质联用检测确定化合物2完全转化为化合物3后,将反应体系温度降至室温,过滤,滤液蒸干。加入50ml水,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200mlx1),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减压蒸干。粗品用闪式柱层析纯化(固定相为200-300目柱层析硅胶,流动相为甲醇/二氯甲烷=1/100),得化合物3(2.56g,88.4%),浅黄色固体。

步骤2:1-环丙基-8-甲基-7-(5-甲基-6-(n-甲基乙酰氨基)吡啶-3-基)-4-氧代-1,4-二氢喹啉-3-羧酸乙酯(化合物1)的合成

将化合物3(1.16g,4mmol)和pd(dppf)cl2·ch2cl2(163mg,0.2mmol)、碳酸钾(1.66g,12mmol)、化合物4(1.40g,4mmol)置于1,4-二氧六环(20ml)和水(5ml)的混合溶剂中,氮气保护,80摄氏度反应12小时。lcms确定反应达到终点,降温,过滤,滤液在旋转蒸发仪上浓缩至1,4-二氧六环除去。加入50ml水,用二氯甲烷萃取(50mlx2),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滤除干燥剂,粗品用闪式柱层析纯化(流动相为甲醇/二氯甲烷=1/50),得化合物1(1.55g,89.4%),浅黄色固体。两步收率79.0%。

1hnmr(400mhz,cdcl3)δ8.74(s,1h),8.51-8.21(m,2h),7.70(d,1h),7.31(d,1h),4.39(q,2h),4.11-3.88(m,1h),3.29(s,3h),2.65(s,3h),2.37(s,3h),1.90(s,3h),0.82-1.58(m,7h).lcms(esi+),433.3(m+h)+.

实施例2:1-环丙基-8-甲基-7-(5-甲基-6-(n-甲基乙酰氨基)吡啶-3-基)-4-氧代-1,4-二氢喹啉-3-羧酸乙酯(化合物1)的合成

步骤1:n-甲基-n-(3-甲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环戊烷-2-基)吡啶-2-基)乙酰胺(化合物3)的合成

将化合物2(2.4g,10mmol)、醋酸钾(2.9g,30mmol)和频哪醇联硼(2.5g,10mmol)置于250ml三口瓶中,加入1,4-二氧六环(70ml)和pd(dppf)cl2·ch2cl2(400mg,0.5mmol)。氮气保护后,加热至80℃,反应3小时。液质联用检测确定化合物2完全转化为化合物3后,将反应体系温度降至室温,过滤,滤液蒸干。加入50ml水,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200mlx1),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减压蒸干。得化合物3(2.61g,90.1%),浅黄色固体。

步骤2:1-环丙基-8-甲基-7-(5-甲基-6-(n-甲基乙酰氨基)吡啶-3-基)-4-氧代-1,4-二氢喹啉-3-羧酸乙酯(化合物1)的合成

将化合物3粗品(1.16g,4mmol)和pd(dppf)cl2·ch2cl2(163mg,0.2mmol)、碳酸钾(1.66g,12mmol)、化合物4(1.40g,4mmol)置于1,4-二氧六环(20ml)和水(5ml)的混合溶剂中,氮气保护,80摄氏度反应12小时。lcms确定反应达到终点,降温,过滤,滤液在旋转蒸发仪上浓缩至1,4-二氧六环除去。加入50ml水,用二氯甲烷萃取(50mlx2),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滤除干燥剂,粗品用柱层析纯化(固定相为100-200目柱层析硅胶,流动相为甲醇/二氯甲烷=1/50),得化合物1(1.49g,85.9%),浅黄色固体。两步收率77.4%。

实施例3:1-环丙基-8-甲基-7-(5-甲基-6-(n-甲基乙酰氨基)吡啶-3-基)-4-氧代-1,4-二氢喹啉-3-羧酸乙酯(化合物1)的合成

将化合物2(2.43g,10mmol)、醋酸钾(2.9g,30mmol)和频哪醇联硼(2.54g,10mmol)置于500ml三口瓶中,加入1,4-二氧六环(70ml)和pd(dppf)cl2·ch2cl2(400mg,0.5mmol)。氮气保护后,加热至80℃,反应3小时。液质联用检测确定化合物2完全转化为化合物3后,加入化合物4(3.15g,9mmol)、pd(dppf)cl2·ch2cl2(400mg,0.5mmol)、碳酸钾(3.45g,25mmol)和水(20ml),重新氮气保护,加热至80℃反应12小时。lcms确定反应完全。抽滤,滤除固体物质,所得滤液在旋转蒸发仪上减压蒸除1,4-二氧六环,然后用二氯甲烷萃取(100mlx2),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滤除干燥剂,粗品用闪式柱层析纯化(固定相为硅胶,流动相为甲醇/二氯甲烷=1/50),得化合物1(3.29g,76.0%),浅黄色固体。

实施例4:1-环丙基-8-甲基-7-(5-甲基-6-(n-甲基乙酰氨基)吡啶-3-基)-4-氧代-1,4-二氢喹啉-3-羧酸乙酯(化合物1)的合成

将化合物2(120g,0.5mol)、醋酸钾(145g,0.5mol)和频哪醇联硼(127g,0.5mol)置于10l四口瓶中,加入1,4-二氧六环(3l)和pd(dppf)cl2·ch2cl2(40.7g,50mmol)。氮气保护后,加热至80℃,反应3小时。液质联用检测确定化合物2完全转化为化合物3后,加入化合物4(146g,0.45mol)、碳酸钾(173g,1.2mol)和水(1l),重新氮气保护,加热至80℃反应12小时。lcms确定反应完全。抽滤,滤除固体物质,所得滤液在旋转蒸发仪上减压蒸除1,4-二氧六环,向水相中加入500ml乙醇,打浆过夜。抽滤,滤饼用冷乙醇洗,减压干燥4小时。粗品置于乙酸乙酯中,加热回流,保持5分钟,热滤。然后降至室温,打浆过夜,过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洗,得化合物1(163g,75.4%),浅黄色固体。

实施例5:1-环丙基-8-甲基-7-(5-甲基-6-(n-甲基乙酰氨基)吡啶-3-基)-4-氧代-1,4-二氢喹啉-3-羧酸乙酯(化合物1)的合成

将化合物2(120g,0.5mol)、醋酸钾(145g,0.5mol)和频哪醇联硼(127g,0.5mol)置于10l四口瓶中,加入1,4-二氧六环(3l)和pd(dppf)cl2·ch2cl2(20.3g,25mmol)。氮气保护后,加热至80℃,反应3小时。液质联用检测确定化合物2完全转化为化合物3后,加入化合物4(146g,0.45mol)、碳酸钾(173g,1.2mol)和水(1l),重新氮气保护,加热至80℃反应12小时。lcms确定反应完全。抽滤,滤除固体物质,所得滤液在旋转蒸发仪上减压蒸除1,4-二氧六环,向水相中加入500ml乙醇,打浆过夜。抽滤,滤饼用冷乙醇洗,减压干燥4小时。粗品置于乙酸乙酯中,加热回流,保持5分钟,热滤。然后降至室温,打浆过夜,过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洗,得化合物1(164.3g,75.9%),浅黄色固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