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谷氨酸棒杆菌及其合成色氨酸的关键基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702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株发酵生产色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高产菌株,是在谷氨酸棒杆菌CGMCC No.12302的基础上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色氨酸操纵子上的trpD、trpC、trpB中至少一个进行改造获得,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含有序列表SEQ ID No.4-6中的至少一个。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株发酵生产色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高产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含有序列表SEQ ID No.4-6的三个序列。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株发酵生产色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高产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SEQ ID No.4-6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0-12所示。

4.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株发酵生产色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高产菌株,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产菌株的构建方法如下:

(1)设计引物,通过重叠PCR获得内含trpD、trpC、trpB突变位点的3个重叠片段trp1,trp2和trp3;

(2)将重叠片段trp1,trp2和trp3分别与载体pK18mobsacB连接;

(3)将所得质粒依次电转化入CGMCC No.12302电转感受态中得高产菌株。

5.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在发酵生产色氨酸中的应用。

6.权利要求5所述的菌株在发酵生产色氨酸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体如下:

(1)种子培养

种子培养:使用500mL三角瓶培养种子,装液量为30mL,接种两环斜面菌种,培养温度32℃,pH 7.0±0.2,转速200rpm,培养时间12h,菌体生物量OD600达到10±2;

种子培养基以g/L计:葡萄糖35,酵母粉5,玉米浆60mL/L,豆粕水解液20mL/L,KH2PO41.5,MgSO40.5,FeSO4·7H2O 0.01,MnSO4·H2O 0.01,VB1 0.001,pH7.0-7.2,灭菌条件:121℃、20min;

(2)发酵培养

发酵培养: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32℃,转速200rpm,pH 7.0±0.2,发酵周期为36小时;

发酵培养基以g/L计:葡萄糖100,玉米浆25mL/L,豆粕水解液25mL/L,(NH4)2SO4 3,KH2PO4 2.2,MgSO4 0.7,FeSO4·7H2O 0.01,MnSO4·H2O 0.01,VB1 0.001,pH 7.0-7.2,灭菌条件:121℃,20min。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