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3取代的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3866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C3取代的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C3取代的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具有如式I或式II所示结构:

所述R1基为氢、环烷基、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

所述R2基为氢或烷基;

所述R3基为烷基;

取代基为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3取代的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基为氢、碳原子数为3~1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或苄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3取代的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其特征在于,R2基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R3基为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C3取代的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基为氢、甲基、乙基、正戊基、环戊基或苄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C3取代的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其特征在于,R2基为氢、甲基或乙基,R3基为甲基或乙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C3取代的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当R2基为氢,R3基为甲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C3取代的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当R2基为甲基或乙基时,R3基与R2基相同。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C3取代的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经取代、加成消除反应,得到化合物1,

S2.将化合物1经过还原反应,得到化合物2,

S3.将化合物2经过缩合反应,得到化合物3,

S4.将化合物3经过Bischler-Napieralski反应关环后用氢气还原C=N双键得到四氢异喹啉衍生物4,

S5.将化合物4与对三氟甲氧基苯甲酰氯等通过酰化反应得到化合物5,

S6.将化合物5与甲醇钠/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得到化合物6,

S7.将化合物6用氢氧化钠进行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7,

S8.将化合物7在碳酸钾作用下与溴代烃经酯化反应得到式I化合物,

S9.将化合物7与甲胺盐酸盐、二甲胺盐酸盐或二乙胺经缩合反应得到式II化合物

9.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C3取代的四氢异喹啉衍生物在制备PDE4抑制剂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PDE4抑制剂是应用于制备治疗哮喘及慢性肺栓塞疾病药物。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