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絮凝剂混合功能的散气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1108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具有絮凝剂混合功能的散气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糖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絮凝剂混合功能的散气桶。



背景技术:

制糖过程中将进入中和沉淀池之前的中和汁以及进入滤汁沉淀池之前的滤汁等糖汁中夹带的不凝缩气体例如空气、氨气等,这些气体在糖汁的沉淀过程中会对沉淀泥的沉降产生扰动,因此在制糖过程中需要一种散气设备使糖汁在进入沉淀池之前将其中的不凝缩气体散发出去。

目前,糖厂采用的散气装置结构简单,呈一个桶状,上部设有糖汁流入管,下部具有糖汁流出管,上部与大气相通,该散气桶起到缓冲的作用,糖汁在该散气桶中作短暂停留,糖汁依靠散气桶内较高的温度形成与散气桶外的大气压形成压力差,高温糖汁内的气体自然向大气中散走。

老式的糖汁散气桶结构虽然简单,但存在诸多缺点。第一,散气桶内糖汁与大气接触的有效面积是散气桶的横截面积,不够大,糖汁内的气体尚未能充分散走就流入糖汁流出管中流出,散气效率不高。散气桶体积较大,占地较大,投资较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散气桶体积大、效率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占地小、散气效率高且具有絮凝剂混合功能的散气及絮凝剂混合功能的散气桶。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提供一种具有絮凝剂混合功能的散气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的顶部设置有散气出口,底部具有蔗汁出口,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桶体内部设置有自上而下的螺旋形导流槽,所述桶体上设有与所述导流槽顶端连接的蔗汁入口;所述导流槽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流汁孔,所述桶体的桶壁上还设置有絮凝剂加注口,所述絮凝剂加注口与所述导流槽相连。在本实用新型中,蔗汁从蔗汁入口加注到桶体内,沿导流槽向下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从导流槽底部的流汁孔向下流动,以便增加蔗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气效率;絮凝剂从絮凝剂加注口加入到导流槽中,与蔗汁混合。

上述具有絮凝剂混合功能的散气桶中,絮凝剂加注口至导流槽末端之间的导流槽底部沿着导流槽走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扰流机构。该扰流机构为竖直设置在所述导流槽底部的扰流板,所述扰流板与蔗汁流向垂直。扰流机构还可以是设置在所述导流槽底部的脊状凸起,所述脊状凸起的走向与蔗汁流向垂直。扰流机构的高度不应大于导流槽的深度。

上述具有絮凝剂混合功能的散气桶中,所述流汁孔的孔径为15~25mm。

上述具有絮凝剂混合功能的散气桶中,所述絮凝剂加注口至导流槽末端之间的导流槽沿桶体内部至少环绕一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蔗汁沿螺旋形导流槽向下流动,同时通过导流槽底部的流汁孔向下流动,增加蔗汁与空气的接触表面积,提高散气效率,从而减少散气桶的尺寸。在蔗汁下流的过程中,蔗汁与加入的絮凝剂混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散气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散气桶中导流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

桶体1、导流槽2、蔗汁引入管3、絮凝剂加注管4、扰流板5、散气出口5、蔗汁出口7、流汁孔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案。

本实用新型中散气桶,如图1图2所示,包括桶体1,桶体1的顶部设置有散气出口6,底部具有蔗汁出口7,在桶体1内部设置有自上而下的螺旋形导流槽2,桶体1上设有与导流槽2顶端连接的蔗汁入口,在桶体1外部设置蔗汁引入管3,向导流槽2中引入蔗汁;导流槽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流汁孔8,流汁,8的孔径为15~25mm;桶体的桶壁上还设置有絮凝剂加注口,桶体外部设置有与絮凝剂加注口连接的絮凝剂加注管4,絮凝剂加注口与导流槽2相连。絮凝剂加注口位于导流槽2的中下部,但絮凝剂加注口至导流槽末端之间的导流槽沿桶体内部至少环绕一周。絮凝剂加注口至导流槽末端之间的导流槽底部沿着导流槽走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扰流板5,扰流板5竖直设置在导流槽底部,扰流板5与蔗汁流向垂直。在本实施例中,蔗汁从蔗汁入口加注到桶体1内,沿螺旋形导流槽2向下流动,同时通过导流槽2底部的流汁孔向下流动,增加蔗汁与空气的接触表面积,提高散气效率,从而减少散气桶的尺寸。在蔗汁下流的过程中,蔗汁与加入的絮凝剂混合。

在本实施例中,扰流板还可以用设置在导流槽底部的脊状凸起替代,脊状凸起的走向与蔗汁流向垂直。扰流板或脊状凸起的高度不应大于导流槽的深度。扰流板或脊状凸起的作用是加强蔗汁与絮凝剂的混合,使之混合均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