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孢芽孢杆菌的新型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4445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侧孢芽孢杆菌的培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侧孢芽孢杆菌菌株活化,无菌水冲洗,得到种子液;

S2:使用第一培养液对种子液进行扩增培养,得到第一扩增培养液;

S3:使用第二培养液对第一扩增培养液进行培养,得到第二扩增培养液;

S4:第二扩增培养液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得到发酵液;

S5:将发酵液淋入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固体发酵,并进行后处理,得到侧孢芽孢杆菌发酵菌剂,从而完成侧孢芽孢杆菌的所述培养方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如下:

S1-1:选择侧孢芽孢杆菌菌株,并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进行活化培养,得到活化菌株;

S1-2:无菌水清洗斜面,得到所述种子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每100g所述斜面培养基的组成为:琼脂5-6g、蛋白胨3-4g、酵母浸膏0.02-0.03g、黄豆粉2-3g、玉米粉0.8-1.4g、牛肉膏3-4g、氯化钠0.2-0.5g、葡萄糖0.06-0.1g,余量为无菌水,并调节pH值为7-7.2。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如下:

S2-1:配制第一培养液

分别称取如下的物质:金属元素水溶液25ml、维生素E 1.5g、柠檬酸0.15g、L-脯氨酸0.2mg、蔗糖2.5g、琼脂8g、蛋白胨12g、酵母浸膏1.4g、硫酸铵1g、磷酸钠2.5g、牛肉膏3.5g和硝酸钠4g;

将上述物质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完全,并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即得到所述第一培养液。

S2-2:按照1:40-50的体积比,将所述种子液接种于所述第一培养液中,在34-36℃下通风振荡培养20-24小时,从而得到所述第一扩增培养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中,所述金属元素水溶液是将2.5g硫酸锰、3g氯化锌、4g硫酸镁、1.5g氯化钴、2g硝酸铜、3g氯化钙、4g氯化亚铁、3g氯化铁充分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而得到的。

6.如权利要求4-5任一项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2中,所述通风所通入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含量为14-20%,优选为16-18%,最优选为17%。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如下:

S3-1:将第一培养液中的酵母浸膏用量减半,且金属元素水溶液的用量增大一倍,其它均不变,从而得到所述第二培养液;

S3-2:按照1:30-35的体积比,将所述第一扩增培养液接加入到所述第二培养液中,在34-36℃下通入空气振荡培养14-16小时,从而得到所述第二扩增培养液。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如下:

将所述第二扩增培养液加入到为其体积20-30倍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进行两段式升温发酵培养,发酵培养总时间为10-12小时,期间一直通入空气,通入空气的通风比为1:0.6-1,例如可为1:0.6、1:0.8或1:1,从而得到所述发酵液;

其中,所述液体发酵培养基以每升(L)计,包含酵母浸膏0.5g、蛋白胨2g、麦芽糖4g、葡萄糖1g、硫酸锰0.6g、氯化钠3.8g、黄豆粉7g、硼酸1.5g、硝酸钾2.5g、尿素6g、赖氨酸0.7g和硫酸铵1.5g,余量为无菌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两段式升温发酵培养是指在发酵培养总时间的前一半时间中,发酵温度为32-34℃,然后在10分钟内将温度升高至38-40℃,并在该温度下完成后续剩余时间的发酵。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具体如下:

按照质量比1:10-14的比例,将所述发酵液淋入固体培养基中,再加入适量去离子水,使整体的水分质量含量为32-36%,然后充分翻拌均匀,装入长度为3米、宽度为1.5米和深度为1.5米的发酵槽中,自然堆积发酵60-70小时,期间始终保持整体的水分质量含量为32-36%,并通入无菌风保持发酵槽内部的中心温度为56-60℃;发酵结束后,通热风干燥,直至水分质量含量低于5%,得到发酵菌剂,从而完成所述培养方法。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