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枯草芽孢杆菌的新型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44456阅读:126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菌的培养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枯草芽孢杆菌的新型培养方法,属于微生物培养和微生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lis)属于芽孢杆菌属更进一步的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呈单个细胞形式,无荚膜,通常为(0.7-0.8)×(2-3)微米。

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益生菌,其具有多种生物功能,可应用于多个技术领域中,例如:其具有繁殖速度快、产生大量内生消化酶、提高饲料营养品质、提高肥效、可作为微生物农药、降解饲料中复杂有机物、促进吸收、增强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等等,从而在畜牧业、饲料业、农药、肥料、杀菌、石油开采、园林业、蛋白质多肽合成等多个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且其应用领域和新的用途也一直在研究和拓展中。

正是由于枯草芽孢杆菌如此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于各种枯草芽孢杆菌制品以及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方法和培养基等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取得了诸多的研究成果,例如:

CN1506455A公开了一种植物枯草芽孢杆内生菌及其制剂,其菌株BS-2(Bacillussubtilis,CGMCC NO.0819),是由辣椒叶片内分离,经人工诱变筛选出的新菌株。可在较低的菌液浓度下主动进入植物体内,并能在植物体内定殖繁殖和传导;对植物同时具有促进生长和防病作用;其制剂用于浸种时对白菜和辣椒苗鲜重可增加90%以上;喷雾施用时,对辣椒苗和果的炭疽病、白菜炭疽病及香蕉炭疽病具有80%以上的防病效果。

CN1508243A公开了一种用于净化水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CTCC,M202045以及用该菌在固体培养基,适当的碳、氮比条件下培养、发酵然后经干燥,生产一种有效净化养殖水质的枯草芽孢杆菌制剂。该菌去除水体COD效率高,能迅速降解有机物,具有一定的反硝化能力、降解残渣能力和较强的降解硫化物的能力,小试结果表明:该菌在24小时消除COD可达76%;小试菌剂有效活菌数达3000亿/克以上;中试菌剂有效活菌数达200亿/克以上;同时具有耐盐、耐渗透压、维持养殖水体适宜pH等优良特性。

CN101933946A公开了一种禽类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用牛肉汤蛋白胨培养基复活枯草芽孢杆菌,作为一级种子;(2)将复活的菌液进行扩大培养,采用牛肉汤蛋白胨培养基加生物素培养,作为二级种子;(3)将牛肉汤蛋白胨、豆芽汁与二级种子液均匀混合,发酵培养;(4)将发酵液过滤,滤液即细菌代谢物制备口服液,菌体沉淀用石粉作为载体吸附干燥制备干粉,作为饲料添加剂。所述方法能改善固体发酵难于分离菌体的问题,可极大地提高提纯化效率,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同时枯草芽孢杆菌代谢物的作用也被充分利用。所述菌体干粉饲料添加剂在应用于禽类时,能促进禽类的生长及免疫力提高。

CN102168055A公开了一种高芽孢率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工程领域。该方法是经激活枯草芽孢杆菌、二步发酵培养生产目标产品。先接种激活的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温度为35-38℃、罐压0.02-0.06Mpa、通气比例为1:0.5-1:1、搅拌转数为150-200rpm,发酵培养8-14小时,得到种子菌液,再将种子菌液接种培养20-26小时,得到高芽孢率枯草芽孢杆菌液体产品。所述方法的培养基成分易得且价格便宜、工艺参数简单、发酵周期短,所得的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高,并且芽孢率高,达到3.0×109CFU/ml以上,显著提高产品的芽孢数和产品质量。

CN102199569A公开了一种用于复合微生物肥料的枯草芽孢杆菌深层发酵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包括麸皮粉和小麦粉,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小麦粉0.8%-1.5%,麸皮粉1.5-4%。所述培养基组成简单,配置时不需另外调节pH,并能促进菌体生长和芽孢形成,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CN102220266A公开了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生产方法及其开放式发酵方法。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种子培养基的制备、种子培养基的发酵、液体发酵培养基的制备、菌种的液体发酵、枯草芽孢杆菌制剂中培养基成分的配置及灭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制剂的生产。本发明根据菌株的特性,将枯草芽孢杆菌菌种与培养基成分混合制成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制剂,采用无需灭菌、接种和密闭培养条件的开放式液体培养方法进行小规模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不仅方便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用户的使用,更能大幅降低单位活菌数的生产成本,促进我国枯草芽孢杆菌微生态制剂在饲料和水产行业的使用,加速我国发酵床养殖技术的推广。

CN1022507791A公开了一种以豆饼粉为主要原料生产枯草芽孢杆菌菌剂的发酵培养基,该培养基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豆饼粉2-4%;葡萄糖0.1-0.5%;氯化铵0.05-0.15%;余量为水。所述培养基能够促进枯草芽孢杆菌在生长期的大量繁殖,使菌体粗壮整齐,保持产品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了生产成本。

CN102352334A公开了一种以固体发酵生产枯草芽孢杆菌活菌的方法,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ACCC03120菌株,在30-35℃利用固体发酵培养48-72小时,然后自然风干35-45小时,再经粉碎过80目筛,制得含枯草芽孢杆菌活菌的固体发酵成品。所述方法原料成本低廉,生产工艺简单,不需要大型设备,且产物中枯草芽孢杆菌有效活菌高,为600亿/克发酵干料的产品,能够满足微生物肥料的大量需求。

CN106381276A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碳培养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制备方法以生物碳作为吸附载体,例如木屑、动物骨头、植物根茎等生物碳,以任意一种枯草芽孢杆菌细菌菌种作为出发菌株,依次经过如下步骤:步骤(1)试管扩大培养;(2)液体摇瓶培养;(3)种子罐扩大培养、(4)发酵培养和(5)干燥。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制备的枯草芽孢杆菌细菌菌体密度达到5×1013-1×1015cfu/mL。该方法能把生物吸附与液态发酵有机结合,提高了液体发酵的菌体密度,在不添加任何设备和不使用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实现了枯草芽孢杆菌细菌的高密度培养,且所培养的枯草芽孢杆菌细菌可用作生物肥料的活菌剂或与其他菌种共同作为生物肥料的活菌剂。

CN106148245A公开了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它是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玉米粉0.5%-2%、蛋白胨1%-3%、生物氮源1%-5%、蔗糖0.5%-2%、硫酸镁0.01%-0.1%、硫酸锰0.1%-1%、磷酸氢二钾0.1%-1%、磷酸二氢钾0.01%-0.1%,余量为水。该培养基能促进枯草芽孢杆菌的良好生长,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的产芽孢率,成本低。

CN106085917A公开了一种枯草芽孢杆菌扩繁培养基,由培养基经菌种发酵得到,其中,所述培养基中的碳源包括毛叶山桐子粕,氮源包括菜籽粕;所述菌种选自酵母菌和根霉菌中的两种以上。本发明以毛叶山桐子粕作为碳源、菜籽粕作为氮源,经过酵母菌和根霉菌中的两种发酵以后即可获得枯草芽孢杆菌扩繁培养基,以该培养基培养枯草芽孢杆菌时能够获得较高的活菌数,同时采用毛叶山桐子粕和菜籽粕,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实验结果表明,所述扩繁培养基用于枯草芽孢杆菌时,活菌数与常规培养基相当,但是成本大幅降低。

CN106190885A公开了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发酵培养基包括以下组分:豆粕30g/L,玉米粉10g/L,酵母粉0.2g/L,磷酸二氢钾1.5g/L,磷酸氢二钾3g/L,硫酸镁0.5g/L,硫酸亚铁0.1g/L,碳酸钙0.1g/L,硫酸锰0.2g/L,氯化钠5g/L。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发酵培养基使得枯草芽孢杆菌产品中活菌数200-400cfu/ml,芽孢形成率87-92%。

CN105018397A公开了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制得:甘薯4-8份、蛋白胨7-13份、硝酸铵0.05-0.3份、氢氧化钾0.4-0.8份、磷酸氢钙0.5-1份、碳酸氢镁0.3-0.6份、枸杞8-12份、甘蔗6-13份、茅栗7-10份、天花粉5-8份、邻羟基苯甲酸钠0.05-0.2份、8-羟基喹啉0.01-0.3份和去离子水70-90份。并公开了制备方法。所述培养基应用于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芽孢产率高,成本低,并且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性能,稳定性好。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公开了枯草芽孢杆菌的多种培养方法以及多种培养基,但对于新型的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方法,仍存在继续研究的必要和需求,这正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所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寻求枯草芽孢杆菌的新型培养方法,本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配制第一液体培养基;

S2:配制第二液体培养基;

S3:菌种培养得到第一培养液;

S4:继续培养得到第二培养液,从而完成所述培养方法。

在本发明的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步骤S1具体如下:

S1-1:分别称取如下的基础物:微量元素水溶液40-50ml、维生素E 1-2g、苏氨酸300-400mg、L-脯氨酸200-300mg、葡萄糖3-4.5g、蔗糖2-4g、琼脂5-6g、蛋白胨6-8g、酵母浸膏1.5-3g、10-12g大豆粉和牛肉膏3-5g;

S1-2:将上述基础物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并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即得到所述第一液体培养基。

其中,所述微量元素水溶液是将4g硝酸锌、3.5g硫酸锌、3g硝酸镁、1g氯化钴、2g硝酸铜、2.5g氯化钙、4g氯化锰、8g氯化亚铁和3g氯化铁充分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而得到的;然后量取其中的40-50ml,即为上述步骤S1-1中所使用的40-50ml微量元素水溶液。

在本发明的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步骤S2具体如下:

S2-1:同步骤S1-1;

也即别称取如下的基础物:微量元素水溶液40-50ml、维生素E1-2g、苏氨酸300-400mg、L-脯氨酸200-300mg、葡萄糖3-4.5g、蔗糖2-4g、琼脂5-6g、蛋白胨6-8g、酵母浸膏1.5-3g、10-12g大豆粉和牛肉膏3-5g;

S2-2:将所述基础物和25-40ml无机物混合液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并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且调节pH值为6.4-7.2,即得到所述第二液体培养基。

其中,所述无机物混合液是将5g Na2SO4、2g NaCl、12g K2HPO4、4g Na3PO4、7g NH4Cl、2.5g硼酸、3g KNO3和5g KI加入到1000ml蒸馏水中充分搅拌溶解而得到的;然后量取其中的25-40ml,即为上述步骤S2-2中所使用的25-40ml无机物混合液。

其中,步骤S2-2中将pH值调节为6.4-7.2,例如可为6.4、6.6、6.8、7或7.2,最优选为6.8。

该pH值调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非常常规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人发现,当pH值为6.8时,可以取得最好的技术效果,这应该是该pH值下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最适宜的生长和繁殖环境。

而且,本发明人发现,当在步骤S1的S1-1基础上,继续加入步骤S2-2中额外的无机物混合液时,可以显著促进和改善第二培养液的活菌数量和芽孢率等,这应该是当加入无机物混合液,能够在第一培养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和促进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与繁殖,发明人意欲进行后续的研究。

在本发明的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步骤S3具体如下:

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株进行斜面试管培养,得到枯草芽孢杆菌菌落,然后使用接种环接1环接种于120ml所述第一液体培养基中,于温度T1和转速为140-160转/分钟下振荡培养30-34小时,从而得到所述第一培养液。

其中,所述斜面试管培养是本领域中的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选择任何已知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例如可使用已经保藏在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编号为ACCC10619或ACCC03120等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或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编号为CGMCC No.0954、CGMCC No.1019、CGMCC No.2099等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或者可以商业渠道而购买获得多种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温度T1为35-37℃,例如可为35℃、36℃或37℃。

在本发明的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方法中,所述步骤S4具体如下:

按照1.5-1.9:100的体积比,将所述第一培养液接种于所述第二液体培养基中,并降温至温度T2,然后以160-17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并通风(即通入空气),培养18-22小时,从而得到所述第二培养液,完成所述培养方法。

其中,温度T2为28-32℃,例如可为28℃、29℃、30℃、31℃或32℃,且优选T1-T2(即温度T1与温度T2的差值)为5-7℃,最优选为6℃,即最优选T1-T2=6℃。

发明人发现,温度T1和T2的差值能够显著影响第二培养液中的活菌总数和芽孢率,这应该是合适的温度降低能够在第二液体培养基的协同作用下进一步增强了菌种的繁殖和培养能力,从而取得了更好的技术效果。

其中,通风的通风比为1:0.7-0.8,例如可为1:0.7、1:0.75或1:0.8。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方法,所述方法通过独特的多个技术特征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和相互促进,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可以提供具有高活性、高密度的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液,从而可为后续的多种应用提供具有优异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原料,在工业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生产潜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制备例1:微量元素水溶液的制备

将4g硝酸锌、3.5g硫酸锌、3g硝酸镁、1g氯化钴、2g硝酸铜、2.5g氯化钙、4g氯化锰、8g氯化亚铁和3g氯化铁充分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从而得到微量元素水溶液。

制备例2:无机物混合液的制备

将5g Na2SO4、2g NaCl、12g K2HPO4、4g Na3PO4、7g NH4Cl、2.5g硼酸、3g KNO3和5g KI加入到1000ml蒸馏水中搅拌溶解,从而得到无机物混合液。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如下所有的微量元素水溶液、无机物混合液均为相应的上述制备例1-2得到的。

实施例1

S1:配制第一液体培养基

S1-1:分别称取如下的基础物:微量元素水溶液45ml、维生素E 1.5g、苏氨酸350mg、L-脯氨酸250mg、葡萄糖3.75g、蔗糖3g、琼脂5.5g、蛋白胨7g、酵母浸膏2.25g、11g大豆粉和牛肉膏4g;

S1-2:将上述基础物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并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得到所述第一液体培养基;

S2:配制第二液体培养基

S2-1:同步骤S1-1;

S2-2:将所述基础物和32.5ml无机物混合液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并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且调节pH值为6.8,得到所述第二液体培养基;

S3:菌种培养得到第一培养液

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株(来自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编号为ACCC10619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进行斜面试管培养,得到枯草芽孢杆菌菌落,然后使用接种环接1环接种于120ml所述第一液体培养基中,于温度T1(为36℃)和转速为150转/分钟下振荡培养32小时,从而得到所述第一培养液;

S4:继续培养得到第二培养液

按照1.7:100的体积比,将所述第一培养液接种于所述第二液体培养基中,并降温至温度T2(为30℃),然后以16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并通风(通风比为1:0.75),培养20小时,从而得到所述第二培养液(将其命名为P1),完成所述培养方法。

实施例2

S1:配制第一液体培养基

S1-1:分别称取如下的基础物:微量元素水溶液40ml、维生素E 2g、苏氨酸300mg、L-脯氨酸300mg、葡萄糖3g、蔗糖4g、琼脂5g、蛋白胨6g、酵母浸膏3g、10g大豆粉和牛肉膏5g;

S1-2:将上述基础物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并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得到所述第一液体培养基;

S2:配制第二液体培养基

S2-1:同步骤S1-1;

S2-2:将所述基础物和25ml无机物混合液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并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且调节pH值为6.8,得到所述第二液体培养基;

S3:菌种培养得到第一培养液

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株(来自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编号为ACCC10619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进行斜面试管培养,得到枯草芽孢杆菌菌落,然后使用接种环接1环接种于120ml所述第一液体培养基中,于温度T1(为35℃)和转速为140转/分钟下振荡培养34小时,从而得到所述第一培养液;

S4:继续培养得到第二培养液

按照1.5:100的体积比,将所述第一培养液接种于所述第二液体培养基中,并降温至温度T2(为29℃),然后以17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并通风(通风比为1:0.7),培养22小时,从而得到所述第二培养液(将其命名为P2),完成所述培养方法。

实施例3

S1:配制第一液体培养基

S1-1:分别称取如下的基础物:微量元素水溶液50ml、维生素E 1g、苏氨酸400mg、L-脯氨酸200mg、葡萄糖4.5g、蔗糖2g、琼脂6g、蛋白胨8g、酵母浸膏1.5g、12g大豆粉和牛肉膏3g;

S1-2:将上述基础物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并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得到所述第一液体培养基;

S2:配制第二液体培养基

S2-1:同步骤S1-1;

S2-2:将所述基础物和40ml无机物混合液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并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且调节pH值为6.8,得到所述第二液体培养基;

S3:菌种培养得到第一培养液

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株(来自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的编号为ACCC10619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进行斜面试管培养,得到枯草芽孢杆菌菌落,然后使用接种环接1环接种于120ml所述第一液体培养基中,于温度T1(为37℃)和转速为160转/分钟下振荡培养30小时,从而得到所述第一培养液;

S4:继续培养得到第二培养液

按照1.9:100的体积比,将所述第一培养液接种于所述第二液体培养基中,并降温至温度T2(为31℃),然后以160转/分钟的速度搅拌并通风(通风比为1:0.8),培养18小时,从而得到所述第二培养液(将其命名为P3),完成所述培养方法。

性能考察

按照本领域中的常规测试方法,对实施例1-3得到的不同第二培养液在制备得到后,立刻进行菌落计数考察,分别考察了每毫升(ml)发酵物中的活菌数和芽孢率,结果见下表1。

表1

由此可见,本发明培养方法可得到具有高活菌数和高芽孢率的最终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液,从而为其后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基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工业化生产潜力。

对比例1-6:培养基的考察

对比例1-3:除分别将实施例1-3的S4中的第二液体培养基替换为第一液体培养基外(即全程使用第一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操作了实施例1-3,分别得到对比例1-3,将所得第二培养液顺次命名为D1、D2和D3。

对比例4-6:除分别将实施例1-3的S3中的第一液体培养基替换为第二液体培养基外(即全程使用第二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重复操作了实施例1-3,分别得到对比例4-6,将所得第二培养液顺次命名为D4、D5和D6。

按照上述相同的方法对D1-D6进行菌落计数考察,分别考察了每毫升(ml)发酵物中的活菌数(单位为:×109cfu/ml)和芽孢率,结果见下表2。

其中,为了方便进行对比,将P1-P3的数据一同列出。

表2

其中,P1-P3的数据分别按照相同的顺序进行对应,例如对于芽孢率(%)而言,“97.6、97.1、97.4”意味着P1为97.6、P2为97.1和P3为97.4。所有编号的对应关系均如此(在下面的所有表格中也是具有同样的含义,届时不再一一列出),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由此可见,在不同步骤中,培养基的种类选择和组分选择可以对最终结果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D4-D6的活菌数要显著优于D1-D3,但芽孢率却相差无几。这进一步证明了只有先后使用本发明的独特第一液体培养基和第二液体培养基,才能取得最好的技术效果。

对比例7-10:步骤S2-2中pH的考察

分别采用下表所示的步骤S2-2中的pH值(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分别重复了实施例1-3,得到对比例7-10,所使用pH值、对应实施例、最终所得第二培养液的命名以及相同方法测试的活菌数(单位为:×109cfu/ml)和芽孢率数据见下表3。其中,为了方便进行对比,将P1-P3的数据一同列出。

表3

其中,“--”表示实施例1-3的对应关系即分别为自身。

由此可见,步骤S2-2中的pH值调节非常重要,当为6.8时可以取得最好的技术效果,偏离该值越大,则活菌数和芽孢率降低越明显(见D7-D10),这证明pH值的确定具有非显而易见性,且效果不可预料。

对比例11-16:步骤S3中T1-T2差值的考察

分别采用下表所示的步骤S3中的具体T1、T2和T1-T2的差值(其它操作均不变),从而分别重复了实施例1-3,得到对比例11-16,其中所使用的T1、T2和T1-T2、对应实施例和最终所得第二培养液的命名见下表4(其中T1、T2和T1-T2的单位均为℃)。

表4

按照相同方法测试活菌数(单位为:×109cfu/ml)和芽孢率,数据见下表5。其中,为了方便进行对比,将P1-P3的数据一同列出。

表5

由此可见,步骤S3中T1和T2的差值对于最终结果同样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当差值为6℃时,可以取得最好的技术效果,而当为5℃或7℃时,则效果降低明显,而且对于同样的偏离值(1℃),D11-D13的活菌数要显著优于D14-D16,但芽孢率却劣于D14-D16,从而无法实现活菌数和芽孢率的同时最优,这也证明了只有差值为6℃时才能取得最好的平衡性能,达到两者的最优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枯草芽孢杆菌的培养方法,所述方法通过独特的多个技术特征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和相互促进,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果,可以提供具有高活性、高密度的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液,从而可为后续的多种应用提供具有优异活性的枯草芽孢杆菌原料,在工业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生产潜力。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