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防尘套管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72317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防尘套管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防尘套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防尘套管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在路面上行驶,灰尘较多,汽车底盘上的重要零件或者其连接处常常需要使用防尘套管进行防尘,例如汽车上的减震器是汽车底盘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主要结构有工作缸以及安设于工作缸上的活塞杆、导向套、防尘套管和油封,防尘套管在减震器中起到一个防尘套合的作用,防尘套管的防尘效果和稳定性对减震器的使用有直接影响,而防尘套管多为橡胶材料制成,防尘套管与空气直接接触,长期使用后会老化,影响防尘效果,为此我们设计出了一种汽车防尘套管的生产工艺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汽车防尘套管的生产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防尘套管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生产原料,原料的重量份如下:基材树脂100份、硅橡胶120-150份、丁苯橡胶140-160、防老化剂30-40份、高耐磨炭黑n33040-60份、聚合物相容剂30-45份、阻燃剂份35-40份、抗氧剂20-30份;

s2、将步骤s1中准备的生产用原料按比例添加到搅拌机中,搅拌速度1500-2000r/min,搅拌时间20-30min,得到混合料;

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混合料烘箱中固化7-8h,温度控制在60-65℃;

s4、将s3中得到的材料投放到造粒机中,在180-200℃的温度下制成颗粒,然后将制得的颗粒添加到挤出机中,在160-190℃的温度下,挤出套管半成品;

s5、将s4中得到的套管半成品进行初步检查,检查合格后放入喷涂机中进行防护层的喷涂,喷涂材料为:prtv防污闪复合涂料,喷涂结束后的管材在干燥后进行最终检验后,方可入库保存。

优选的,所述s中的喷涂机包括箱体,箱体的内侧横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一侧设有转动挡板,转动挡板远离转杆的一侧中央转动连有伸缩杆,且转动挡板与伸缩杆之间设有设有绕轴线分布的滚动钢珠,所述转杆上套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正上方设有喷涂头,且喷涂头的长度与套管的长度相同,所述喷涂头远离套管的一侧通过连接管连接有储料罐,且储料罐安装在箱体的顶部,所述储料罐远离箱体的一侧设有空气压缩机,储料罐的一侧设有安装在箱体上的鼓风机,箱体侧壁上设有风道,鼓风机的出风口与风道相连,且箱体的侧壁靠近转杆的一侧设有吹风板,且吹风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出风口。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杆相连。

优选的,所述箱体远离驱动电机的一侧设有液压缸,且液压缸内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与伸缩杆相连。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原料的重量份如下:基材树脂100份、硅橡胶130-140份、丁苯橡胶140-150、防老化剂35-40份、高耐磨炭黑n33050-60份、聚合物相容剂35-45份、阻燃剂份37-40份、抗氧剂25-30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原料的重量份如下:基材树脂100份、硅橡胶136份、丁苯橡胶145、防老化剂38份、高耐磨炭黑n33055份、聚合物相容剂40份、阻燃剂份38份、抗氧剂27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在基材树脂中按比例加入硅橡胶和丁苯橡胶,可以有效的提高防尘套管的耐磨性,同时添加抗老剂,并在防尘套管的外侧喷涂防护层,喷涂机为防尘套管专用喷涂机,可以保证防护层喷涂均匀,且可以在喷涂后直接风冷干燥,喷涂效果好,抗老剂和防护层可以保护防尘套管,提高抗老化性能,可以延长防尘套管的使用寿命,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防尘套管的生产工艺的喷涂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防尘套管的生产工艺的喷涂机的侧视图。

图中:1箱体、2转杆、3转动挡板、4伸缩杆、5滚动钢珠、6套管、7喷涂头、8储料罐、9空气压缩机、10鼓风机、11吹风板、12驱动电机、13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汽车防尘套管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生产原料,原料的重量份如下:基材树脂100份、硅橡胶120-150份、丁苯橡胶140-160、防老化剂30-40份、高耐磨炭黑n33040-60份、聚合物相容剂30-45份、阻燃剂份35-40份、抗氧剂20-30份;

s2、将步骤s1中准备的生产用原料按比例添加到搅拌机中,搅拌速度1500-2000r/min,搅拌时间20-30min,得到混合料;

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混合料烘箱中固化7-8h,温度控制在60-65℃;

s4、将s3中得到的材料投放到造粒机中,在180-200℃的温度下制成颗粒,然后将制得的颗粒添加到挤出机中,在160-190℃的温度下,挤出套管半成品;

s5、将s4中得到的套管半成品进行初步检查,检查合格后放入喷涂机中进行防护层的喷涂,喷涂材料为:prtv防污闪复合涂料,喷涂结束后的管材在干燥后进行最终检验后,方可入库保存。

参照图1-2,s5中的喷涂机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侧横置有转杆2,箱体1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12,且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与转杆2相连,转杆2的一侧设有转动挡板3,转动挡板3远离转杆2的一侧中央转动连有伸缩杆4,且转动挡板3与伸缩杆4之间设有设有绕轴线分布的滚动钢珠5,箱体1远离驱动电机12的一侧设有液压缸13,且液压缸13内设有活塞杆,活塞杆与伸缩杆4相连,转杆2上套接有套管6,套管6的正上方设有喷涂头7,且喷涂头7的长度与套管6的长度相同,喷涂头7远离套管6的一侧通过连接管连接有储料罐8,且储料罐8安装在箱体1的顶部,储料罐8远离箱体1的一侧设有空气压缩机9,储料罐8的一侧设有安装在箱体1上的鼓风机10,箱体1侧壁上设有风道,鼓风机10的出风口与风道相连,且箱体1的侧壁靠近转杆2的一侧设有吹风板11,且吹风板11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出风口。

利用上述喷涂机对防尘套管进行防护层的喷涂时,将套管6套到转杆2上,启动液压缸13使伸缩杆4推动转动挡板3与转杆2卡接,可以防止套管6移动,然后启动驱动电机12,使转杆2带着套管6转动,先利用鼓风机10通过吹风板10将套管6的表面吹干净,然后空气压缩机9将储料罐8中的涂料通过喷涂头7进行喷涂,套管6在转动过程中进行喷涂,可以保证防护层喷涂的均匀,喷涂结束后在鼓风机10和吹风板11的配合,将涂层吹干,便于工人将套管6从转杆上取下。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防尘套管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生产原料,原料的重量份如下:基材树脂100份、硅橡胶135份、丁苯橡胶150、防老化剂36份、高耐磨炭黑n33048份、聚合物相容剂40份、阻燃剂份35份、抗氧剂20份;

s2、将步骤s1中准备的生产用原料按比例添加到搅拌机中,搅拌速度1500r/min,搅拌时间20min,得到混合料;

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混合料烘箱中固化7h,温度控制在60℃;

s4、将s3中得到的材料投放到造粒机中,在180℃的温度下制成颗粒,然后将制得的颗粒添加到挤出机中,在160℃的温度下,挤出套管半成品;

s5、将s4中得到的套管半成品进行初步检查,检查合格后放入喷涂机中进行防护层的喷涂,喷涂材料为:prtv防污闪复合涂料,喷涂结束后的管材在干燥后进行最终检验后,方可入库保存。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防尘套管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生产原料,原料的重量份如下:基材树脂100份、硅橡胶120份、丁苯橡胶140、防老化剂30份、高耐磨炭黑n33040份、聚合物相容剂30份、阻燃剂份40份、抗氧剂30份;

s2、将步骤s1中准备的生产用原料按比例添加到搅拌机中,搅拌速度1700r/min,搅拌时间26min,得到混合料;

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混合料烘箱中固化7h,温度控制在63℃;

s4、将s3中得到的材料投放到造粒机中,在190℃的温度下制成颗粒,然后将制得的颗粒添加到挤出机中,在180℃的温度下,挤出套管半成品;

s5、将s4中得到的套管半成品进行初步检查,检查合格后放入喷涂机中进行防护层的喷涂,喷涂材料为:prtv防污闪复合涂料,喷涂结束后的管材在干燥后进行最终检验后,方可入库保存。

实施例三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防尘套管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生产原料,原料的重量份如下:基材树脂100份、硅橡胶130份、丁苯橡胶160、防老化剂40份、高耐磨炭黑n33060份、聚合物相容剂45份、阻燃剂份35份、抗氧剂26份;

s2、将步骤s1中准备的生产用原料按比例添加到搅拌机中,搅拌速度2000r/min,搅拌时间30min,得到混合料;

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混合料烘箱中固化7-8h,温度控制在65℃;

s4、将s3中得到的材料投放到造粒机中,在200℃的温度下制成颗粒,然后将制得的颗粒添加到挤出机中,在190℃的温度下,挤出套管半成品;

s5、将s4中得到的套管半成品进行初步检查,检查合格后放入喷涂机中进行防护层的喷涂,喷涂材料为:prtv防污闪复合涂料,喷涂结束后的管材在干燥后进行最终检验后,方可入库保存。

分别测试本发明实施例一~三中制备的防尘套管的在135℃x178h的条件下进行耐热空气的试验,得出如下参数:

由上可知,利用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汽车防尘套管的生产工艺制备出的防尘套管,其耐磨性和抗老化性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其工艺合理,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适合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