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TO烯烃分离压缩机吸入段间罐内烃类凝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4322阅读:8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甲醇制烯烃领域,特别涉及采用鲁姆斯(Lummus)工艺技术的烯烃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DMTO装置分离单元(简称LORU装置)采用美国CBI-Lummus前脱丙烷后加氢-丙烷吸收-中冷分离技术,生产以聚合级乙烯和聚合级丙烯为主的烯烃产品。

Lummus工艺设计为来自反应气压缩机二段吸入罐V2420的液态烃冷凝液经泵P2420在液位控制下,先送至液体凝液聚结器S2403,再送至液体凝液干燥器脱水干燥后进入脱丙烷塔(分离C3以下的组分)。然而在实际运行中脱丙烷塔出现塔底再沸器加热效果不好(即塔底和灵敏板温度要提高),导致该塔操作恶化,时而出现后续脱丁烷塔碳四、碳五产品不合格。

碱洗塔底的废碱液除了含碳酸钠和少量游离氢氧化钠外,还含有少量的俗称“黄油”的烃类,该部分烃类会在后续的废碱液预处理系统内进一步聚合最终导致聚结器V2408堵塞,因此Lummus工艺设计采用来自脱丁烷塔T2605底的C5以及C5以上物料做汽油来冲洗废碱液中携带的“黄油”。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黄油”无法有效脱除,造成聚结器堵塞未得到明显改善,废碱液预处理系统无法投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工艺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DMTO烯烃分离压缩机吸入段间罐内烃类凝液处理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包括清洗管路以及设置在清洗管路上的相互串联的阀门V-1以及阀门V-2,清洗管路的一端与用于将反应气压缩机二段吸入罐内液态烃冷凝液送至脱丙烷塔进料侧液体凝液聚结器的管路A相连,清洗管路的另一端与用于输出脱丁烷塔T2605产生的作为废碱液预处理系统清洗液的汽油的管路B相连,所述管路A上设置有阀门V-3,清洗管路与所述管路A的连接位置位于阀门V-3的入口侧。

所述阀门V-1与阀门V-2之间设置有与所述清洗管路相连的阀门V-4。

所述阀门V-1、V-2、V-3、V-4以及清洗管路采用碳钢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缩短了反应气压缩机二段烃类凝液的处理工艺流程,既能解决脱丙烷塔再沸不足的问题,也能改善聚结器内“黄油”的洗涤效果,同时也降低了装置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经分析化验,来自反应气压缩机二段吸入罐V2402的液态烃类冷凝液物料主要组分为C5以上的重质烃类且含有微量水分,为此,本实用新型在原有工艺流程中增加阀门V-1、V-2、V-3、V-4和少量管道,形成一个反应气压缩机二段吸入罐V2402的液态烃类冷凝液物料处理旁路,参见图1,投用该流程时,打开V-1和V-2(V-4处于常关状态),待流量稳定后,关闭V-3即可,可直接把反应气压缩机二段吸入罐V2402内的液态烃冷凝液经泵P2420送至废碱液预处理系统聚结器V2408(由于关闭了V-3,不再送至凝液聚结器S2403)与来自脱丁烷塔T2605塔底的汽油混合共同作为“黄油”的冲洗物料,清洗效果明显改善。

同时安装V-1、V-2是为防止单个阀门故障导致管路A(P2420与S2403之间)与管路B(T2605与V2408之间)内物料互窜,阀门V-4的作用为排凝导淋,仅在V-1、V-2都出现内漏,需加装盲板隔离时排空管线内物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V-1和V-2构成的清洗旁路,使得液态烃冷凝液不再经过脱丙、丁烷塔处理就直接进入废碱液预处理系统内,缩短了反应气压缩机二段吸入罐(即吸入段间罐)内烃类凝液的处理工艺,解决了脱丙烷塔再沸不足的问题,降低了装置能耗。

(2)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废碱液预处理系统聚结器由于黄油清洗效果不良导致堵塞的问题,减少了聚结器的清洗次数,降低了维护成本。

(3)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阀门V-1、V-2、V-3、V-4以及相应管道的材料都是普通的碳钢材质,结构简单,成本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