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法制备去甲基四环素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15652发布日期:2020-05-06 20:07阅读:8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酵法制备去甲基四环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去甲基四环素是盐酸米诺环素合成第一步的中间体,传统合成方法是发酵并提纯去甲基金霉素,再通过脱氯反应合成去甲基四环素,总收率80%;该反应需要通入氢气,反应压力高达4mpa,温度接近60℃,同时还要使用价格昂贵的钯碳催化剂,因此该过程具有极高的安全风险,稍有不慎即会造成爆炸,对设备和操作精度要求较高,生产难度大,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工程菌为起始,通过发酵培养,依靠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生去甲基四环素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酵法制备去甲基四环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使用工程菌按照标准配方培养种液;

步骤b:将上述种液接入灭菌种子罐进行培养;

步骤c:种罐培养完毕后将所得的培养种子接入发酵罐;移种量20%,培养周期5~15天,得到发酵液;

步骤d:放罐后先将上述发酵液加热,冷却至室温后过滤,滤液排掉,滤渣留用;

步骤e:将上述滤渣加入纯化水中搅拌均匀,制成混悬液,使用液碱调至碱性,加入净化剂和絮凝剂pam,静置后再次过滤,得到净化液;

步骤f:上述净化液使用纳滤膜浓缩,浓缩液加入酸化剂调节ph结晶,干燥后得到粗品;

步骤g:上述粗品加入到酸性有机溶剂中溶解,加入活性炭搅拌脱色,过滤,得到脱色液;

步骤h:上述脱色液中加入碱化剂,降温结晶,干燥后得到成品。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中的种子罐培养和步骤c中的发酵罐培养的条件均为:培养温度为28℃,罐压0.02~0.04mpa,通气量1vvm,联动控制溶氧≥30%,转速300~800rp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d中加热温度为60~70℃,保温时间30~60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e中混悬液浓度为与步骤c中的发酵液浓度相同,碱性调至ph10~11,净化剂为水杨酸盐、磷酸盐、苦味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添加量为500~1000pp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f中浓缩浓度为10000~15000u/ml,结晶ph4~6。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g中有机溶剂为c1~c3的醇类或酮类,含量为50~90%,酸性ph1~2。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h中结晶ph4~6,结晶温度5~15℃。

本发明获得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确定发酵法制备去甲四环素的工艺,提取全程在常低温和常压条件下进行,不需要氢气和钯碳催化剂,使用通用溶剂,降低了安全风险,通过发酵提纯直接获得去甲基四环素,收率提高至90%以上,减少设备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工艺绿色环保,具有积极的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使用工程菌按照标准配方培养种液,将种液接入灭菌种子罐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28℃,罐压0.03mpa,通气量1vvm,联动控制溶氧≥30%,转速800rpm;种罐培养完毕后接入发酵罐,培养温度28℃,罐压0.03mpa,通气量1vvm,联动控制溶氧≥30%,转速800rpm;移种量20%、培养周期9天放罐,放罐效价9300u/ml,体积60l。

放罐后先将发酵液加热至70℃,保温6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用板框过滤,滤液排掉,滤渣留用;将滤渣加入与滤液等量的纯化水中搅拌均匀,制成混悬液,使用液碱调至ph值10.5,加入500ppm的磷酸钙和50ppm的絮凝剂pam,静置30min后再次过滤,得到净化液。净化液使用纳滤膜浓缩至12000u/ml,浓缩液加入盐酸调节ph值5.2,结晶干燥后得到粗品。

粗品加入到ph值1.5的80%丙酮中溶解,加入粗品质量0.04倍的活性炭搅拌脱色30min,过滤;脱色液中加入氨水,调节ph值4.5,降温8℃结晶,干燥后得到成品520g,总收率93%。

实施例2:使用工程菌按照标准配方培养种液,将种液接入灭菌种子罐进行培养,培养温度28℃,罐压0.04mpa,通气量1vvm,联动控制溶氧≥30%,转速600rpm;种罐培养完毕后接入发酵罐,培养温度28℃,罐压0.04mpa,通气量1vvm,联动控制溶氧≥30%,转速600rpm,移种量20%,培养周期9天放罐,放罐效价10200u/ml,体积57l。

放罐后先将发酵液加热至65℃,保温4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用板框过滤,滤液排掉,滤渣留用;将滤渣加入与滤液等量的纯化水中搅拌均匀,制成混悬液,使用液碱调至ph值10.8,加入1000ppm的磺基水杨酸和50ppm的絮凝剂pam,静置30min后再次过滤,得到净化液。净化液使用纳滤膜浓缩至10000u/ml,浓缩液加入盐酸调节ph值4.6,结晶干燥后得到粗品。

粗品加入到ph值1.0的70%乙醇中溶解,加入粗品质量0.04倍的活性炭搅拌脱色30min,过滤。脱色液中加入氨水,调节ph值5.0,降温10℃结晶,干燥后得到成品535g,总收率92%。

以上得到的去甲基四环素均符合米诺环素中间体质量标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发酵法制备去甲基四环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使用工程菌按照标准配方培养种液;

步骤b:将上述种液接入灭菌种子罐进行培养;

步骤c:种罐培养完毕后将所得的培养种子接入发酵罐;移种量20%,培养周期5~15天,得到发酵液;

步骤d:放罐后先将上述发酵液加热,冷却至室温后过滤,滤液排掉,滤渣留用;

步骤e:将上述滤渣加入纯化水中搅拌均匀,制成混悬液,使用液碱调至碱性,加入净化剂和絮凝剂pam,静置后再次过滤,得到净化液;

步骤f:上述净化液使用纳滤膜浓缩,浓缩液加入酸化剂调节ph结晶,干燥后得到粗品;

步骤g:上述粗品加入到酸性有机溶剂中溶解,加入活性炭搅拌脱色,过滤,得到脱色液;

步骤h:上述脱色液中加入碱化剂,降温结晶,干燥后得到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发酵法制备去甲基四环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种子罐培养和步骤c中的发酵罐培养的条件均为:培养温度为28℃,罐压0.02~0.04mpa,通气量1vvm,联动控制溶氧≥30%,转速300~800rp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发酵法制备去甲基四环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加热温度为60~70℃,保温时间30~60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发酵法制备去甲基四环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中混悬液浓度为与步骤c中的发酵液浓度相同,碱性调至ph10~11,净化剂为水杨酸盐、磷酸盐、苦味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添加量为500~1000pp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发酵法制备去甲基四环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浓缩浓度为10000~15000u/ml,结晶ph4~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发酵法制备去甲基四环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g中有机溶剂为c1~c3的醇类或酮类,含量为50~90%,酸性ph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发酵法制备去甲基四环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h中结晶ph4~6,结晶温度5~1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酵法制备去甲基四环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使用工程菌按照标准配方培养种液;步骤b:将上述种液接入灭菌种子罐进行培养;步骤c:种罐培养完毕后将所得的培养种子接入发酵罐,得到发酵液;步骤d:放罐后先将上述发酵液过滤,滤渣留用;步骤e:将上述滤渣加入纯化水制成混悬液,加入净化剂和絮凝剂,静置、过滤,得到净化液;步骤f:上述净化液浓缩、结晶,干燥后得到粗品;步骤g:加入活性炭搅拌脱色,过滤,得到脱色液;步骤h:降温结晶,干燥后得到成品。本发明提取全程在常低温和常压条件下进行,使用通用溶剂,降低了安全风险,通过发酵提纯直接获得去甲基四环素,收率提高至90%以上。

技术研发人员:常国栋;袁昉;王绘砖;徐珍;曹建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圣雪大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9
技术公布日:2020.05.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