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酸性蛋白酶的白酒酿造复合酶及其制备方法_5

文档序号:9762797阅读:来源:国知局
49] 1.复合酶对白酒产量的影响
[0150] 1)白干酒酿造试验:白干回槽发酵期18天,复合酶添加量0.25%。
[0151] 表3复合酶对白干酒产量的影响单位:kg
[0153] 2)浓香型白酒酿造试验:浓香回槽发酵期34天,复合酶添加量0.1%。
[0154] 表4复合酶对浓香型白酒产量的影响单位:kg
[0155]
[0156] 3)清香型白酒酿造试验:采用传统"清蒸二次清"法酿造,第一次发酵28天,第二 次发酵35天,复合酶添加量0. 2%,第一次施曲添加复合酶总量的65%,第二次添加剩余的 35 %,产量以头館酒和二館酒混合总量计。
[0157] 表5复合酶对清香型白酒产量的影响单位:kg
[0159] 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白酒酿造复合酶可显著提高白干酒、浓香型白酒和清香型 白酒的产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白酒产量24%、28%和29%,同时也说明本发明白酒 酿造复合酶对提高清香型白酒的产量效果更好。
[0160] 2.复合酶对白酒质量的影响对上述试验组和对照组不同类型白酒的成品酒的主 要质量指标:总酸、总酯、乙酸乙酯进行检测,同时聘请10位经验丰富的职业白酒评酒师对 不同类型的白酒的综合口感进行100分值评分(取平均值,试验组一A ;对照组B ;),结果如 表6
[0161] 表6复合酶对白酒质量的影响
[0162]
[0164] 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白酒酿造复合酶可显著提高白酒的主要香味成分总酯及 乙酸乙酯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白干酒分别提高57. 85%和66. 29% ;浓香型酒分别提高了 35. 86%和109% ;清香型酒分别提高了 16. 59%和17. 9%,特别适合浓香和白干酒的酿造。 同时从白酒综合口感评分结果可以看出,试验组可显著提升各种类型白酒的口感,综上,复 合酶的使用,可显著提高白酒的口感和质量。
【主权项】
1. 一种含酸性蛋白酶的白酒酿造复合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淀粉酶10-20 份,蛋白酶10-15份,植物提取物10-15份,半纤维素酶10-12份,酯化红曲10-12份,生香 活性干酵母8-10份,果胶酶5-8份,酯酶5-8份,保护剂4-6份,激活剂4-6份,抗氧化剂 0· 2-0. 5 份; 所述淀粉酶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组成的酶制剂均匀混合而成:60%糖化酶,20%普鲁 兰酶,10 %真菌α -淀粉酶,5 % β -淀粉酶,5 %中温α -淀粉酶; 所述蛋白酶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组成的酶制剂均匀混合而成:酸性蛋白酶75%,中性 蛋白酶15%,10%脯氨酸蛋白酶; 所述半纤维素酶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组成的酶制剂均匀混合而成:30%耐温β-葡聚 糖复合酶,25% β -葡聚糖复合酶,15%甘露聚糖酶,15%的木聚糖酶,15%的戊聚糖酶; 所述酯酶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组成的酶制剂均匀混合而成:70%脂肪酶,25%酸性磷 酸酶,5 %磷酸酯酶; 所述激活剂是由如下质量组份的无机盐均匀混合而成:氯化锌20-30份,氯化钙10-20 份,硫酸钠10-20份,氯化镁5-10份; 所述保护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灵芝多糖20-30份,海藻糖20-30份,NaCl 10-20 份,(NH4)2S0410-15 份,半胱氨酸 10-15 份。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酸性蛋白酶的白酒酿造复合酶,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提取 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大麦芽和小麦芽按质量比5-7:3-5均匀混合,粉碎至粒度0. 5-1_,得 粉碎麦芽;然后将木瓜、菠萝、无花果分别于超声波清洗机中在功率200W、频率30KHz条 件下超声清洗5-10min,浙干,室温下破碎至粒度0. 5-lmm,并按质量比5-7:2-4:1-3均匀 混合,加入混合物质量1. 5-3倍的粉碎麦芽得原料混合物,加入原料混合物质量1-3倍的 水,用柠檬酸调节pH值为3-4,在功率150-300W、频率2000Hz条件下进行微波提取,其中, 每次微波辐照总时间60-SOs,进行间隔式辐照:辐照10s,间隔10s,控制温度20-35°C, 如此辐照10次,同时在功率200-300W,频率30-40KHZ条件下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保温 l_3h,然后,在功率200-400W、频率2000Hz条件下进行微波提取,其中,每次微波辐照总时 间90-105S,进行间隔式辐照:福照15s,间隔10s,控制温度40-60°C,如此辐照10次,同时 在功率300-500W,频率40-50KHZ条件下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最后自然降温至室温,于电 场强度25-35kV/cm,脉冲时间400-600 μ s,脉冲频率200-300HZ条件下进行高压脉冲电场 提取15-20min ;提取液过滤得第一滤液,加滤渣2倍的水漂洗、过滤得第二滤液,将第一滤 液和第二滤液按质量比1:1-2均匀混合,混合液超滤浓缩、冷冻干燥、低温粉碎即得植物提 取物。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酸性蛋白酶的白酒酿造复合酶,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清 洗机中盛有0. 3-0. 5%的碳酸氢钠溶液。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酸性蛋白酶的白酒酿造复合酶,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蛋 白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保存完好的宇佐美曲霉CCTCC NO :M 2013601的菌种经 斜面菌种活化、一级、二级、三级液体种子扩大培养至种子罐,将种子罐液体种子以5%接 种量接入发酵罐培养基,培养温度31-32°C,搅拌速度200-400r/m,通风量1:1-2,培养 时间10-12h ;然后以1-2°C /h降温速率缓慢降温至26-30°C,搅拌速度400-600r/m,通 风量1:1-3,恒温培养8-10h ;继续以1-2 °C /h降温速率缓慢降温至23-25 °C,搅拌速度 500-700r/m,通风量1:2-4,培养时间22-31h,然后,将种子罐液体种子以3%接种量追 加接入发酵罐,最后以1_2°C /h升温速率缓慢升温至31-32°C,搅拌速度200-400r/m,通 风量1:1-2,恒温培养10-12h ;接着以1-2°C /h降温速率缓慢降温至23-25°C,搅拌速度 500-700r/m,通风量1:2-4,恒温培养22-31h ;发酵液经过滤、浓缩、调配、精滤、干燥得固体 酸性蛋白酶。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酸性蛋白酶的白酒酿造复合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培 养基组成为:麸皮60-80g,玉米粉50-60g,植物提取物40-60g,豆饼粉35-40g,中草药提取 物20-30g,海藻糖10-30g,鱼粉6-10g,氯化铵10-12g,氯化钙5-10g,干酪素3-5g,硫酸镁 2_4g,磷酸氢二钾l-3g,硝酸钾l-2g,硫酸锌0. 1-0. 2g,纯净水lOOOmL,pH值5-7。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酸性蛋白酶的白酒酿造复合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剂 为葡萄籽原花青素、迷迭香提取物和杏叶提取物中的任一一种或几种组合。7. 如权利要求1所述含酸性蛋白酶的白酒酿造复合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下步骤:首先将所述保护剂、激活剂超微粉碎,随后立即依次加入淀粉酶、蛋白酶、半纤维 素酶、果胶酶、酯酶、植物提取物均匀混合,最后依次加入酯化红曲、生香活性干酵母及抗氧 化剂,混合均匀后密封包装即得白酒酿造复合酶。8. 如权利要求7所述含酸性蛋白酶的白酒酿造复合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抗氧化剂为葡萄籽原花青素、迷迭香提取物和杏叶提取物按质量比2-4:1-3:1-2均匀混 合。9. 如权利要求7所述含酸性蛋白酶的白酒酿造复合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酸性蛋白酶制备时培养基中的中草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称取黄芪 60-70份,当归50-60份,党参40-45份,甘草40-45份,鱼腥草35-45份,神曲35-45份, 柴胡10-15份,黄芩10-15份;将上述中草药粉碎至粒径为2毫米以下,然后于容器中均匀 混合并添加3-6倍重量的水,控制温度70°C -90°C保持2-4h,然后降温至45-60°C,加入混 合物料总重量5-10 %的混合酶制剂进行酶解,用乳酸调节pH值为5. 5-6. 8,酶解2-4h,最 后添加混合物料0. 5-3倍重量乙醇和丙醇的混合物,乙醇和丙醇混合的质量比为1:1. 5, 控制温度至60°C -78°C保持3-4h,过滤,得第一滤液;添加滤渣1-3倍重量的水,控制温度 85°C -95°C保持l_3h,然后降温至25-35°C,过滤,得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按照 质量比2-4:1-3合并,滤液真空浓缩后冷冻干燥、粉碎即得中草药提取物; 所述混合酶为葡聚糖酶、木聚糖酶、戊聚糖酶、果胶酶按质量比5:3:1:0. 5均匀混合。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酸性蛋白酶的白酒酿造复合酶在白酒酿造中的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酸性蛋白酶的白酒酿造复合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酶制备技术领域。在科学复配食品级酶制剂的基础上,特别复配了高活力酸性蛋白酶、含丰富植物酶及营养物质的植物提取物使复合酶酶系更全;同时又添加了使酶活力完全释放的激活剂和使酶活性更稳定的保护剂及抗氧化剂,并且还科学复配了可使白酒香味更足的酯化红曲和生香活性干酵母,可充分、有效水解原粮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显著提高白酒产量24%至29%;提高总酯及乙酸乙酯含量16.59%至57.85%和17.9%至109%;同时也可显著提升各种类型白酒的口感,复合酶的使用,适合酿造各种类型的白酒和不同白酒酿造方法的添加。CCTCC NO:M 201360120131124
【IPC分类】C12N9/20, C12G3/02, C12N9/24, C12N9/26, C12N9/30, C12N9/42, C12N9/16, C12N9/44, C12N9/50, C12N9/34
【公开号】CN105524901
【申请号】CN201410515633
【发明人】李洪兵, 李海清, 张锦杰, 朱永明, 胡永明, 刘文明
【申请人】湖南新鸿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9月29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