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80348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尤指一种能用于各种指示器和检:皮器,譬如外场冷放射(FED)指示器或借助于荧光灯的液晶图像辅助照明指示器的红光纳米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材料还能用于从几十电子伏特(eV)到几百万电子伏特(eV)的各种能量的电磁辐射检波系统中。先前技术已知稀土元素含硫氧化物基质荧光粉被铕^活(请参照M.R.Royce.的美国专利US3,418,246号,1968年)。这些荧光粉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及其化学计if公式为Ln202Chal:TR+3,其中Ln=Y及/或La及/或Gd及/或Ln,Chal=S及/或Se及/或Te,TREu+3及/或Tb+3。当在起始于波长为A=254及365nm的激发下,上述荧光粉具有高效率,同时在TR+、Eu+3的荧光粉基质激活作用下辐射红光。如果荧光粉基质中加入Tb+3、Sm"或Tm+3,那么辐射为绿光、橙黄光或浅蓝光。在当今时代,Y2〇2S:Eu"组成的阴极荧光粉用于彩色显像管荧光屏幕的生产中,并得以广泛推行;与之并列,在稀土族元素含硫氧化物基础上建立了Gd202S:Tb组成的X射线光敏荧光屏幕。(请参照GBlasseGrabmaier,Luminescentmaterials/SpringerVerlag,Berlin1994j)。对于上述两种组成,其特性是能量辐射效率很高,为16~20%。上述荧光粉年产量约为10000吨。尽管上述荧光粉尤其是Y202S:Eu组成被广泛应用,然而它们仍具有一些实质性缺陷l.荧光粉粉末具有颇大的分散组成,通常为d5。二68iim,d。P=8~12um;2.长余辉持续时间对于Y202S:Eir3Ate=l~1.5毫秒。在上个世纪70到90年代,大量研究工作对于排除上述缺陷做出了贡献。这样,学术论文(请参照GBlasseGrabmaier,Luminescentmaterials/SpringerVerlag,Berlin1994j)中确定Y2〇2S:Eu或Gd2〇2S:Tb基质荧光粉粉末生长的原因。以下所述内容与这些原因有关1.硫氧化物荧光粉合成时大量使用液相,约占质量的50%;2.Gd2〇2S:Tb组成的荧光粉合成时采用大分散度原料。根据GBlasseGrabmaier的观点,所使用的温度为1100~1300°C,将这三种观点综合为一个主要条件,它决定了硫氧化物荧光粉粉末实质性的生长。在本发明之一的发明人Soschin(索辛)博士工1996年获颁的俄罗斯RU.2064482号专利中揭示了Y2〇2S:Eu组成的中等分散荧光粉的制备条件。这些主要条件为:l.采用尺寸为2~3pm的原试剂(氧化钇、氧化铕);2.荧光粉合成时,液相总量减小。根据上述俄罗斯RU.2064482号专利所制备的Y2〇2S:Eu组成的荧光粉,本发明将其作为原型加以采用,这种荧光粉具有中等分散尺寸d5o二34um以及"=5~6um。这种荧光粉广泛用于彩色显像管荧光屏幕中、各种闪烁器装置以及制造发光转换农膜(请参照N.Soschin等人于1996年获颁的美国US6,153,635号专利)。尽管这种荧光粉被广泛采用,然而已知组成仍具有以下缺陷l.辐射面所使用的荧光粉质量过大,约为46g/cm、2.辐射面填料密度不足够高,为单晶Y2〇2S:Eu密度(P=5.05g/cm2)的4560%;以及3.辐射荧屏幕表面发光亮度不足够高等,这诚属美中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已知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该荧光粉可实质性减小硫氧化物荧光粉的粉末尺寸,并将这一参数降低至cLp—0.5wm。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该荧光粉通过近紫外线和中紫外线辐射扩大激发光谱次能带。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该荧光粉可提升红光辐射峰值功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光纳米荧光粉,其包括被铕激活的稀土族元素硫氧化物荧光粉,其特征在于该荧光粉粉末中添加氧化镧,此吋纳米尺寸及纳米孔隙的荧光粉粉末具有片状-椭圆形态,其粉末表面覆盖不透光的孔隙,使该粉末比面积与孔隙比面积的比值可为适当值。其中,该荧光粉粉末的平均尺寸为cU二0.50.9um。其中,该荧光粉粉末的孔隙直径为"rl040nm。其中,该粉末比面积和孔隙比面积的比值为20:110:1。其中,该荧光粉的化学成分符合于化学计量公式(Yix-y-zLaxEuySmz)202Si+a。其中,该化学计量指数为0.01^x^0.75,0.C、05^y^0.2,0.001^z^0.05原子分率,a二0.001~0.1原子分率。其中,该荧光粉激发光谱位于入=320~410nm的范围,该荧光粉辐射为多发射谱线A=616、626及708nm。其中,该两种主要激活剂铕与钐的最佳比值为25:卜10:1。其中,该荧光粉粉末材料激发位于395<A^405nm的区域,该荧光粉量子输出为n^0.85,当激发为360^入^405nm时,量子输出值为n^0.9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红光纳米荧光粉的制备方法采用稀土族元素与硫的化合物通过热处理相互作用;其包括下列步骤将稀土族元素硝酸盐混合物与含硫有机矿物质在均匀饱和溶液中进1T作用并持续一段时间;以及用稀释的无机酸对已制备#物以及纳米尺寸及纳米孔隙的荧光粉粉末表面所;杉成的ZnOSiCh薄膜进行处理。其中,该氧化度为S^的硫离子系源于硫代乙酰胺、硫脲、硫代硫酸盐、硫代乙酸或二硫代乙二酰胺等。其中,该稀土族元素硝酸盐与含硫有机矿物质的质量比为1:15:1,温度为250°C~400°C,持续吋间为0.5~5小时。其中,该稀释的无机酸为1:11:5。其中,该温度为T42(TC,时间持续13小时。实施方式首先,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稀土元紊含硫氧化物基质荧光粉的缺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本发明的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包括被铕激活約稀土族元素硫氧化物荧光粉,其特征在于,-该荧光粉粉末中添加氧化镧,此时纳米尺寸及纳米孔隙的荧光粉粉末具有片状-椭圆形态,其粉末表面覆盖不透光的孔隙,使该粉末比面积与孔隙比面积的比值可为适当值。其中,该荧光粉粉末的平均尺寸为d。P=0.5~0.9ym。其中,该荧光粉粉末的孔隙直径为dA=10~40nm。其中,该粉末比面积和孔隙比面积的比值为20:110:1。其中,该荧光粉的化学成分符合于化学计量公式(Yi-x-y-zLaxEiiySmz)202Si+a。其中,该化学计量指数为0.01^x^0.75,0.005^y$0.2,0.001^z^0.05原子分率,a=0.001~0.1原子分率。其中,该荧光粉激发光谱位于A=320~410nm的范围,该荧光粉辐射为多发射谱线A=616、626及708nm。其中,该两种主要激活剂铕与钐的最佳比值为25:110:1。其中,该荧光粉粉末材料激发位于395<入芸405nm的区域,该荧光粉量子输出为ri^0.85,当激发为360芸入^405nm时,量子输出值为q^0.90。以下将更详尽地说明本发明的荧光粉的主要性质。首先,大量荧光粉为比面值S&^12m2/g的粉末。这一比面值系通过BET法,也就是创造者Brunauer,Emmet,Teller所提出的低温氮吸附法而测量。对于源自大量荧光粉粉末的椭圆体模型,能确定其粉末平均直径为cU=k(l/^)。对于k—1.2,当实验值S=12m2/g时,直径值为0.35//m。使用近似值,平均直径deP—1.6*d5。,我们可以得出d5Q=0.22um。因而,源自低温面吸附数据,本发明可得出粉末平均直径值为dcP=0.35um。对于BET实验,通过对吸附曲线(请参照图2)迸行分析,即得出本发明的荧光粉粉末的上述平均直径值和中线直径值V=VmCP/(P。-P){l+(c-i)P/P。},其中C和Vm为实验常数。如果Vm为分子层容积,那么P/V(P。-P)=1/(VmC)+((C-l)VmC}P/Po并且在坐标(VA((P。/P-1M-P/P。中本发明可得出直线(请参照图3)。从直线中能得到所研究荧光粉的参数,譬如质量比面积Sw=(m2kg")、Sw=VraoN,其中N为阿伏伽德罗常数,o为被吸附的氮分子面积,为o=0.162nm2。当P/Po值不同时,吸附实验需多次进行,因而,在对被吸附气体体积迸行分析的同时,不仅能确定Vm值,还能确定被荧光粉表面覆盖的孔隙中所吸附的气体体积值。在本发明的实验中该值为V口0.010101cmVg。在表1中本发明引用了具体实验中所有已确定的吸附值。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在具体实验中粉末比面积平均尺寸与覆盖于它的纳米孔隙的比值为12m2/g:0.3862m2/g=31倍,然而在其它一系列实验中同增大的荧光粉粉末一起,当粉末平均比面值减小至S比=6.2m2/g时,纳米孔隙表面增大至S孔二0.62m2/g。在实验中得出S孔二0.302m2/g,相应比例关系为S比/S孔二40:1。我们所发现的本发明的荧光粉粉末表面存在纳米孔隙尚属首次。可以引用一些相对于纳米孔隙;移成的物理原因。首先,纳米孔隙产生于荧光粉合成时的热处理过程中。从这一提议中可以得出结论,当热处理温度升高时,纳米孔隙的尺寸和数量应当减小。孔隙形成的可能原因在于,本发明的荧光粉合成时发生的气体分离。在这种情况下纳米孔隙的数量和尺寸取决于这些过程的速度,这一速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必须指出,所有这些提议和进程需要:羊细的科学研究。然而,本发明所发现的纳米孔隙是无争议的实验事实,并且必须建立它们与辐射于荧光粉的光的相互作用的机构。首先,本发明指出,纳米孔隙直径(这一值严格上被称为水力直径)可以与稀土元素离子尺寸(tm二0.91.2nm)进行比量,尤其是组成硫氧化物荧光粉的含硫基离子的尺寸。实际上,S—2离子半径为ts二1.561.78A并取决于硫氧化物晶格中的此离子配位数。根据上述内容能指出,纳米孔隙深度将与直径大小相等。所以纳米孔隙可以是孔,孔中具有无机离子,这些离子由于某些原因不能进入荧光粉基质中。如果这些离子为纳米尺寸离子,也就是说离子带有剩余电子,则在这种情况下基质的主要激活离子发光得以加强。在纳米孔隙中所存在的离子受体特性作用下,相反地发光降低。另一方面,纳米孔隙能充任光通路的作用,这种光通路增大从荧光粉粉末容积中至表面的辐射输出,并延伸至荧光粉粉末之间的空间。这种机构没有失去光学基础,因为正如下面将要指出的,本发明的荧光粉发光亮度大于硫氧化物类的标准荧光粉。这是本发明的纳米尺寸和纳米孔隙荧光粉的实质优越性,其特征在于,上述荧光粉化学成分适合于化学计量公式(Y"十zLaxEuySmz)202Sm,其中0.0]0.075,0.005互y^0.2,以及0.001^z^0.05原子分率,在这种情况下,系数值a=0.0010.1原子分率。以下将指出本发明的荧光粉的极重要参数和性质。首先,构成荧光粉晶格的离子数量实质性受限制。这些离子总计为6种,在传统硫氧化物中还能添加Gd、Lu、Pr、Er、Se、Te、F。其次,本发明的发光材料具有六边形晶格,符合于空间构造组D33d=P3mJ。最后,这种化合物的单位晶胞仅含有一个公式单位。本发明还发现,晶格参数值的变化取决于化学计量指数"X"。这样,对于组成中X=0,也就是说Y202S!Eu(),。5,a二3.812A,".614A,此时对于x二O.l,参数"a"值急剧增大为a=3.838A,参数c二6.614A。对于组成中的25%Y"被La"代替而言,其参数值相应为a二3.876A,c=6.782A。这些数据符合于维加尔德定律-晶格参数值随替代阳离子尺寸增大而增长。然而对于x=0.5而言却背离了维加尔德定则,所制备化合吻的晶格参数为a=3.920A,c=6.810A。同时c/a比值为1.737,此时对于纯净La2〇2S:Eu,a=4.070A,c=6.962A,其c/a=1.71。这就指出,在Y2〇2S:La202S系统中显然没有形成连续固溶体,当本发明的荧光粉进行合成时必须考虑这一点。从固溶体化合物(Y!jy-zLaxEuySmz)202S1+a的化学计量公式中可以得出结论,在化合物组成中S—2原子分率不等于1。正如我们在致力于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中所指出的,具有优越性的值为aho.005。这些产物能在足够低的温度范围T^30080(TC条件下得以合成,这时随着合成温度T〉80(TC的提升,化学计量指数"d"值减小。对于这些组成溶度[S—2]〈1,可以作初步看法,这一低温合成方案为本发明的材料容积中纳米孔隙形成的可能原因之一。本发明的材料还具有高量子效率,对于近紫外线光的所有次能带365^A^400nm为大于80%。这些高量子输出通常对于红色发光荧光粉非常罕见。本发明的荧光粉还有一个特点在于,当荧光粉的窄选译激发位于A二397~404nm的能带时,发光量子输出值实质性增长并可以为Tl^0.90。本发明的荧光粉这些独特的特点同基质中两种主要激活元素Eu"及Sm+3的浓度比例关系有关。这两种离子最佳比值位于范围Eu/Sm=25:l~10:l。本发明的荧光粉辐射量子输出增长的可能原因在于,存在更少的电荷转移能带Sm+3+S—2—Sm+2+S—\能带中激发能量的吸收发生在入b=400±5nm。本发明的荧光粉的所有激发范围为入b=320~410nm的长波区域,同时基线位于本发明的荧光粉辐射光谱中,为入=616、626及708nm。如果对于Ln2〇2S中Eu+3辐射其特性为具有两条辐射谱线,那么长波次能带中强辐射为本发明的荧光粉的显著特点。本发明的荧光粉能应用于各种领域。有关这种荧光粉应用的基本方向与纳米级粉末具有实质性优越性的领域相联系。这些领域为外场冷放射(FED)荧光屏,其中发光被低能电子(约lOOOeV)和中能电子(约lOOOOeV)所激发。本发明的荧光粉的第二个重要应用领域为根据上述Soschin等人的US6153635号专利及墨西哥MXPAO1004165A号专利所制备的发光转换农膜,其中影响辐射强度的主要原素为单位体积覆盖膜中的单位荧光粉浓度。本发明的荧光粉粉末尺寸越。、,膜层发光亮度值越大。在致力于发明的工作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这一效应。这样,当农膜层厚度S=60um时发光亮度为L=425单位,上述俄罗斯RU2064482号专利中所制备的双层农膜厚度为S=120"m,其发光亮度为175争位。本发明的荧光粉还有一个应用方向在于创造用于非刚性X-射线辐射的固定靶,譬如能量E二3000或6000eB等。实验中这些固定靶广泛应用于热核合成控制装置中D2-T2等离子体辐射诊断。本发明的纳米尺寸和纳米孔隙荧光粉的这些优越性不仅与它的化学成分特点相联系,还取决于为之深入研究的制备极细散荧光粉所运用的专业合成法。所有已知硫氧化物合成法基于上述俄罗斯RU.206M82号专利中的稀土元素氧化物固体粉末与单体硫作用产物以及碱土金属碳酸盐和磷酸盐的热感作用。由亍稀土元素氧化物原粉末具有颇大尺寸(3~6"m),那么硫离子扩散渗入稀土元素氧化物粉末过程中的持续时间有数小时。同时,氧原子(t。=1.33~1.38人)和硫原子(ts二1.88A)尺寸的实质性差异还决定了所需合成温度极高。这两种要素不符合纳米尺寸荧光粉的制备,此外传统合成导致产生很大尺寸的粉末以及烧结矿。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红光纳米荧光粉的制备方法。请参照图1,其绘示本发明的红光纳米荧光粉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红光纳米荧光粉的制备方法系采用稀土族元素与硫的化合物通过热处理相互作用;其包括下列步骤将稀土族元素硝酸盐混合物与含硫有机矿物质在均匀饱和溶液中进行作用并持续一段时间(步骤1);以及用稀释的无机酸对已制备产物以及纳米尺寸及纳米孔隙荧光汾粉末表面所形成的ZnOSi02薄膜进行处理(步骤2》于歩骤1中,将稀土族元素硝酸盐混合物与含硫有机矿物质在均匀饱和溶液中进行作用并持续一段时间;其中,氧化度为S—2的硫离子系源于硫代乙酰胺、硫脲、硫代硫酸盐、硫代乙酸或二硫代乙二酰胺等,且该稀土族元素硝酸盐与含硫有机矿物质的质量比为1:15:1,温度为250~400°C,持续时间为0.5~5小时。于步骤2中,用稀释的无机酸对已制备产物以及纳米尺寸及纳米孔隙荧光粉粉末表面所形成的Zn〇SiCh薄膜进行处理;其中,该稀释的无机酸为1:1~1:5,且温度为T二12(TC,持续时间为13小时。以下将引用根据本发明的红光纳米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制备荧光粉的具体实例。将下列响应物在装有2.5M硫代乙酸的氟塑料制响应器中混合0.45M稀土族元素硝酸盐、0.48M硝酸钇、0.65M硝酸铕以及0.005M硝酸钐。混合物中添加1M乙醇并加热至T=28(TC,持续时间为60分钟。己制备的松孔性灰色产物用盐酸(1:1)洗净至完全透明。将已制备的浓度为5%的粉末悬浊液连续加工,并使用ZnSO4(0.1M)及Na2SiO3(0.1M)(将荧光粉粉末在真空吸滤器中压滤并干燥。<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表中所引用的本发明的荧光粉组成最为通用。这样最初的三种红光荧光粉类型在具有碳纳米管阴极的FED中得以应用。作为用于蒸器和温室的薄膜农业制品的填料,Yo.45La。.46Eu。.(mSmo.。。5组成的发光极其明亮。薄膜之下所安置的菜蔬作物秧苗(西红柿、黄瓜、辣椒、茄子等)经过80~85天达到成熟期,同时获得高收获量,为固定式温室中秧苗产量的1.5~2倍。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具有可实质性减小硫氧化物突光汾粉末尺寸并将这一参数降低至d。P—0.5um;通过近紫外线和中紫外线辐射扩大激发光谱次能带以及可提升红光辐射峰值功率的优点,因此,确可改善已知稀土元素含硫氧化物基质荧光粉的缺点。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少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图式简单说明图1为一示意图,其绘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红光纳米荧光粉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步骤1:将稀土族元素硝酸盐混合物与含硫有机矿物质在均匀饱和溶液中进行作用并持续一段时间;以及步骤2:用稀释的无机酸对已制备产物以及纳米尺寸及纳米孔隙荧光粉粉末表面所形成的ZnO,Si02薄膜进行处理。图2绘示对于BET实验,通过对吸附曲线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本发明的荧光粉粉末的平均直径值和中线直径值,其中,样品K-26,操作者E.Y.Nam,提交者Dr.SungJ.S.,文件名C:\ASAP2010\DATA\20061105.SMP,起始11/06/0609:37:32,分析吸附物N2,结束11/06/0615:31:57,分析液77.35k,报告时间11/06/0615:46:29,热校正NO,样品重量0.3039g,使压力平稳No,热自由空间28.3498cm3,冷自由空间8909190cm3,相等间隔20secs,低压剂量10.00cmVgSTP。图3绘示如果Vm为分子层容积,则P/V(P。-P)=1/(VmC)+((C-l)V:nC)P/PQ并且在坐标(VAKP。/P-l))-P/Po中本发明的荧光粉粉末可得出直线值,其中,样品K-26,操作者E.Y.Nam,提交者Dr.SungJ.S.,文件名C:\ASAP2010\DATA\20061105.SMP,起始11/06/0609:37-32,分析吸附物N2,结束11/06/0615:31:57,分析液77.35k,报告时间11/06/0615:46:29,热校正NO,样品重量0.3039g,使压力平稳No,热自由空间—28.3498cm3,冷自由空间8909190cm3,相等间隔20secs,低压剂量10.00cmVgSTP。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其包括被铕激活的稀土族元素硫氧化物荧光粉,其特征在于该荧光粉粉末中添加氧化镧,此时纳米尺寸及纳米孔隙的荧光粉粉末具有片状-椭圆形态,其粉末表面覆盖不透光的孔隙,使该粉末比面积与孔隙比面积的比值可为适当的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其中该荧光粉粉末的平均尺寸为d。^0.50.9ym。3.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其中该荧光粉粉末的孔隙直径为ck=1040nm。4.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其中该粉末比面积与孔隙比面积的比值为20:110: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其中该荧光粉的化学成分符合于化学计量公式(Y卜x-y-zLaxEuySmz)202S"a,其中化学计量指数为0.01^x^0.75,0.005^y^0.2,0.001^z^0.05原子分率,a二0.0010.1原子分率。6.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其中该荧光粉激发光谱位于入二320410nm的范围,该荧光粉辐射为多发射谱线入=616、626及708nm。7.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其中该两种主要激活剂铕及钐的比值为25:110:1。8.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用于农业的红光纳长荧光 粉,其中该荧光粉粉末材料激发位于395〈入^405nm的区域,该荧光粉量子输出为n^0.85,当激发为360^入^405nm时,量子输出值为n^0.90。9.一种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其采用稀土族元素与硫的化合物通过热处理相互泎用;其包括下列步骤将稀土族元素硝酸盐混合物与含硫有机矿吻质在均匀饱和溶液中进行作用并持续一段时间;以及用稀释的无机酸对已制备产物以及纳米尺寸及纳米孔隙荧光粉粉末表面所形成的ZnOSi02薄膜进行处理。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其中于该将稀土族元素硝酸盐混合物与含硫有机矿物质在均匀饱和溶液中进行作用沐持续一段时间的步骤中,氧化度为S—2的硫离子系源于硫代乙酰胺、硫脲、硫代硫酸盐、硫代乙酸或二硫代乙二酰胺。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其中于该将稀土族元素硝酸盐混合物与含硫有机矿物质在均匀饱和溶液中进行作用并持续一段时间的步骤中,该稀土族元素硝酸盐与含硫有机矿物质的质量比为1:15:1,温度为25040(TC,待续时间为0.55小时。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其中于该用稀释的无机酸对已制备产物以及纳米尺寸及纳米孔隙荧光粉粉末表面所形成的ZnOSi02薄膜进行处理的步骤中,该稀释的无机酸为1:11:5。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其中于该用稀释的无机酸对已制备产物以及纳米尺寸及纳米孔隙荧光粉粉末表面所形成的ZnOSiCb薄膜进行处理的步骤中,温度为T二120。C,时间持续13小时。全文摘要本发明系关于一种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其包括被铕激活的稀土族元素硫氧化物荧光粉,其特征在于该荧光粉粉末中添加氧化镧,此时纳米尺寸及纳米孔隙的荧光粉粉末具有片状-椭圆形态,其粉末表面覆盖不透光的孔隙,使该粉末比面积与孔隙比面积的比值可为适当的值。本发明的荧光粉能用于各种指示器和检波器以及发光转换农膜,并保证极高的辐射强度。此外,本发明还揭露一种用于农业的红光纳米荧光粉的制备方法。文档编号C09K11/77GK101148589SQ20071010720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申请日期2007年5月23日优先权日2007年5月23日发明者索辛纳姆,罗维鸿,蔡琦睿,陈建毅申请人:罗维鸿;陈建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