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钢喷涂边部遮挡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4408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钢喷涂边部遮挡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轧电工钢技术,特别属于一种带钢喷涂边部遮挡控制 装置。
背景技术
1550冷轧电工钢机组的涂层机在涂层时需要对带钢进行预喷涂,预喷涂 的方法是采取一排喷嘴组成的预喷涂装置对带钢加序号进行喷涂,带钢的上 表面60和下表面61的涂层由两台涂层机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完成(见图3)。 由于生产的带钢有不同的宽度,同时预喷涂装置的一排喷嘴的长度比带钢最 大的宽度要长一些,而且预喷涂装置的各个喷嘴不能够分别控制,因此,为 了保证涂液不会溢到带钢的另一面上去,需要人工在带钢和预喷涂的喷嘴62 之间放置遮挡板5来挡住涂液(见图1)。由于人工放置遮挡板通常是在带钢 宽度发生变化时进行调整的,而且遮挡板的移动完全要由人工来进行,所以 当带钢在运行中的横向移动(跑偏)(带钢由于板形、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始终 会不停地产生横向移动,正常情况下偏移量较小, 一般只有5mm左右,最大 不会超过10mm;但异常情况下偏移量较大,会达到20mm 50mm,异常情况除 了过焊缝外,其它的异常情况是不可预先知道的)时,遮挡板不会跟随移动 (见图2),从而使带钢一侧的遮挡板没有起到作用,这样就造成了下涂层机 对带钢上表面进行预喷涂时,涂液向上喷涂时会溢到带钢下表面的边部,在 上涂层机对带钢下表面进行喷涂时,涂液向上喷涂时也会溢到带钢上表面的 边部,最终使带钢上下表面的边部都因为经过了两次涂层,而导致边部的涂 层增厚63;而带钢的另一侧又由于遮挡板挡住带钢的边部太多(见图2),造 成另一侧边部没有涂到64,而产生了漏涂缺陷。带钢边部的涂层增厚主要会产生以下几个不良的后果(1) 用户在叠片时会产生厚薄不均,从而产生废品;(2) 涂层偏厚了还会使涂层的附着性不牢,在后续的生产中产生剥落;(3) 剥落的涂层会累积在辊子上,对带钢产生压印;(4)若使用圆盘剪将带钢的边部切除,在剪切过程中增厚的涂层会成粉 末状污染环境和影响员工的健康,还同样会粘在圆盘剪的剪刃上从 而对带钢产生压印。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钢喷涂边部遮挡控制装置,使带钢在运 动中发生横向移动(跑偏)时,预涂喷嘴处的两个遮挡板能够与带钢始终保 持同步移动,使得带钢边部的向上喷涂的涂液被遮挡板挡住,解决电工钢生 产中出现的带钢边部漏涂和边部涂层增厚的缺陷,从而提高电工钢产品的质 量和有效利用率,同时也可以解决涂层增厚所产生的污染环境和影响员工的 健康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钢喷涂边部遮挡控制装 置包括喷嘴遮挡板,还包括一弹性动力装置,带钢边缘跟随器,滑道。所述带 钢边缘跟随器与带钢边缘相接触,并与弹性动力装置相连接,垂直带钢运动 方向设置于带钢两侧,可随带钢的横向偏移而同步运动;且其上设有滑动件,该滑动件可在滑道上滑动。所述喷嘴遮挡板的一端固定于带钢边缘跟随器上, 另一端位于带钢两侧边上,垂直于带钢安装。由于带钢边缘跟随器能够与带 钢同步横向移动,所以喷嘴遮挡板也能与带钢同步移动。又由于喷嘴遮挡板 的另一端挡在带钢边部的下方,使得涂层机的预喷涂装置对带钢进行喷涂时, 涂液向上喷涂时不会溢到带钢另一面的表面上,避免了带钢边部的两次涂层, 消除了带钢边部的涂层增厚缺陷和漏涂缺陷。优选地,所述带钢边缘跟随器包括两个框架、凹形轮、轴销、垫片、 遮挡板的固定螺栓。凹形轮通过轴销分别对称的枢接在两个框架上,在与带 钢运行同方向上竖直排列,凹形轮的凹槽接触带钢边缘,可以被动的跟随带 钢一起转动,保证带钢边部不会被损伤。垫片安放在每个凹形轮下,以减小 凹形轮与框架的接触面积。遮挡板的固定螺栓将喷嘴遮挡板固定于带钢边缘 跟随器上,可以调整遮挡板的横向和纵向的固定位置。优选地,所述框架采用"匚"形,在其底部两边有连接部,该连接部为 向下的凸伸,其上开有孔,采用螺栓或其他可以实现连接功能的部件,将所 述滑动件固定于框架上。 优选地,所述滑动件选用滑轮,与滑道滚动连接;或选用滑片,与滑道 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弹性动力装置,可采用一套气动装置,包括一套气动元件、 两个汽缸,气动元件与汽缸相连接,共同作用于带钢边缘跟随器。两个气缸 安装在带钢的下方,气缸的活塞一端分别朝向带钢的边部,并分别与两个带 钢边缘跟随器相连。由于气缸的活塞杆的腔内有一定的气压,使带钢边缘跟 随器始终有向带钢的中心移动的趋势,所以当带钢离开机组中心向机组的传 动侧或操作侧偏移动时,两个带钢边缘跟随器可以紧贴着带钢的边部跟随着 带钢同步移动。优选地,所述气动元件包括气动管道、气动三大件、换向阀、消音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 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 防止带钢边部两次涂层的现象发生,使长期以来一直无法解决的电 工钢带钢边部涂层增厚的生产难题得到消除。(2) 可以提高电工钢产品的实物质量,提高电工钢产品的成材率和有效 利用率。(3) 解决涂层增厚所引起的带钢压印、污染环境和影响员工的健康等问题。(4) 降低了涂液的消耗,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带钢与遮挡板、喷嘴位置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偏离中心的带钢与遮挡板、喷嘴位置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上下涂层机与带钢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示意图。图8为气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 5所示, 一种喷涂控制装置包括喷嘴遮挡板5,气动装置1,带钢 边缘跟随器4,滑道3。带钢边缘跟随器4垂直带钢运动方向置于带钢两侧, 与带钢边缘相接触,可随带钢的横向偏移而同步运动,并与气动装置l相连 接,带钢边缘跟随器4上装有滑动件,该滑动件可在滑道3上滑动。本例所 述的滑动件就是带钢边缘跟随器4的滑轮42,喷嘴遮挡板5的一端固定于带 钢边缘跟随器4上,另一端位于带钢两侧边上,垂直于带钢安装;由于带钢 边缘跟随器4能够与带钢同步横向移动,所以喷嘴遮挡板5也能与带钢同步 移动;又由于喷嘴遮挡板5的另一端挡在带钢边部的下方,使得涂层机的预 喷涂装置对带钢进行喷涂时,涂液向上喷涂时不会溢到带钢另一面的表面上, 避免了带钢边部的两次涂层,消除了带钢边部的涂层增厚缺陷和漏涂缺陷。如图6、 7所示,带钢边缘跟随器4包括两个框架41、滑轮42、凹形 轮43、轴销44、垫片45、遮挡板的固定螺栓46,连接部47;框架41采用 "匚"形,在其底部两边有连接部47,连接部47上开有孔,螺栓通过孔将 滑轮42和框架41固定于滑道3上;凹形轮43数量为四个,通过轴销44对 称枢接在两个框架41上,在与带钢运行同方向上竖直排列,凹形轮43的凹 槽与带钢边缘接触,可以被动的跟随带钢一起转动,保证带钢边部不会被损 伤;垫片45安放在每个凹形轮43下,以减小凹形轮43与框架41的接触面 积;遮挡板5通过螺栓46固定于带钢边缘跟随器4上,可以调整遮挡板5 的横向和纵向的固定位置。如图8所示,气动装置包括一套气动元件、两个汽缸2,气动元件与汽 缸2相连接,共同作用于带钢边缘跟随器4 (见图4、 5);气动元件包括气 动管道ll、气动三大件12、换向阀13、消音器14;两个气缸2安装在带钢 的下方,气缸的活塞一端分别朝向带钢的边缘部,并分别与两个带钢边缘跟 随器4相连接;由于气缸2的活塞杆的腔内有一定的气压,使带钢边缘跟随 器4始终有向带钢的中心移动的趋势,所以当带钢离开机组中心向机组的传 动侧或操作侧偏移动时,两个带钢边缘跟随器4可以紧贴着带钢的边部跟随 着带钢同歩移动(见图4)。
权利要求1.一种带钢喷涂边部遮挡控制装置,包括喷嘴遮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弹性动力装置;随带钢的横向偏移同步运动的带钢边缘跟随器(4),与带钢边缘接触,并与弹性动力装置相连接,垂直带钢运动方向设置于带钢两侧,其上设有滑动件;所述喷嘴遮挡板固定于带钢边缘跟随器(4)上,且位于带钢两侧边上;滑道(3),垂直于带钢安装,带钢边缘跟随器(4)上的滑动件在滑道(3)上滑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喷涂边部遮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钢 边缘跟随器包括框架(41)、凹形轮(43);所述框架(41)至少为2个;所述凹形轮(43)至少为2个,分别枢接在两个框架(41)上,其凹槽接触 带钢边缘。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钢喷涂边部遮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轮为4个,对称分布在两个框架上,与带钢运行同方向排列。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钢喷涂边部遮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41)采用"匚"形,在其底部两边有连接部,所述滑动件固定于框架(41) 连接部上。
5. 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带钢喷涂边部遮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滑动件选用滑轮(42),与滑道(3)滚动连接;或选用滑片,与滑道(3)滑 动连接。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喷涂边部遮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动力装置(1),包括一套气动元件、两个汽缸(2),气动元件与汽缸(2)相 连接。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钢喷涂边部遮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 元件包括气动管道(11)、气动三大件(12)、换向阀(13)、消音器(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钢喷涂边部遮挡控制装置,包括喷嘴遮挡板,还包括弹性动力装置,带钢边缘跟随器,滑道。喷嘴遮挡板固定于带钢边缘跟随器上;带钢边缘跟随器与弹性动力装置相连接,并受其作用在滑道上随带钢的横向偏移同步运动,从而使固定于其上的喷嘴遮挡板随带钢的横向偏移同步运动,防止了带钢边部两次涂层的现象,使长期以来一直无法解决的电工钢带钢边部涂层增厚的生产难题得到消除,进而提高了电工钢产品的成材率和有效利用率。
文档编号B05D1/32GK201046432SQ200720069250
公开日2008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4日
发明者王卫泽, 邹忠魁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