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涂料组合物和形成涂膜的方法

文档序号:379438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水性涂料组合物和形成涂膜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形成平滑性、鲜映度、耐水性和耐崩裂性优异的涂膜且可洗性优异的水性涂料组合物以及形成涂膜的方法。作为解决所述目的的方法,提供水性涂料组合物,其是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中作为水性第一着色涂料而使用的涂料组合物,其中,所述涂料组合物包含水性成膜树脂(A)、交联剂(B)和丙烯酸聚氨酯树脂复合颗粒(C),所述丙烯酸聚氨酯树脂复合颗粒(C)的丙烯酸树脂是如下获得的,即,将30-80质量%的每分子中具有1个可聚合不饱和基团且具有碳数4-22的烷基的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1-1)、1-20质量%的每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可聚合不饱和基团的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2)以及0-69质量%的(c-1-1)以外的每分子中具有1个可聚合不饱和基团的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1-2)作为构成单体成分而得到的丙烯酸树脂。
【专利说明】水性涂料组合物和形成涂膜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性涂料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水性涂料组合物形成涂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作为形成汽车车体上的涂膜的方法,广泛采用如下方法:对被涂物实施电沉 积涂装,加热使其固化后,通过3涂2烘方式和2涂2烘方式形成多层涂膜,上述3涂2烘 方式为依次进行下述工序:(1)中间层涂料的涂装一(2)加热固化一(3)基底层涂料的涂 装一⑷预热(预备加热)一(5)透明涂料的涂装一(6)加热固化;上述2涂2烘方式为 依次进行下述工序:(1)中间层涂料的涂装一(2)加热固化一(3)顶涂层涂料的涂装一(4) 加热固化。
[0003] 通常,上述3涂2烘方式在使用包含光亮性颜料的基底层涂料以形成所谓的金属 色涂膜的情况下进行,上述2涂2烘方式在使用包含着色颜料的顶涂层涂料以形成白色或 黑色等所谓的单色涂膜的情况下进行。
[0004] 近年来,从节能的观点考虑,省略中间层涂料的涂装后的加热固化工序,研究出了 下面的3涂1烘方式和2涂1烘方式,上述3涂1烘方式依次进行下述工序:(1)中间层涂 料的涂装一(2)预热(预备加热)一(3)基底层涂料的涂装一(4)预热(预备加热)一(5) 透明涂料的涂装一(6)加热固化;上述2涂1烘方式依次进行下述工序:(1)中间层涂料的 涂装一(2)预热(预备加热)一(3)顶涂层涂料的涂装一(4)加热固化。
[0005] 其中,从抑制有机溶剂的挥发导致的环境污染的观点考虑,特别需要使用水性涂 料作为上述中间层涂料、基底层涂料和顶涂层涂料的上述3涂1烘方式和2涂1烘方式。
[0006] 但是,在使用了上述水性中间层涂料及水性基底层涂料的3涂1烘方式和使用了 水性中间层涂料及水性顶涂层涂料的2涂1烘方式中存在如下情况而成为目的,S卩,会发生 因使用水溶性或水分散性的树脂引起形成涂膜的耐水性的降低,或因水性中间层涂料与水 性基底层涂料的层间或者是水性中间层涂料和水性顶涂层涂料的层间中的混层导致的形 成涂膜的平滑性及鲜映度的降低。
[0007]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使用热固化型水性中间层涂料(A)、热固化型水性 底涂层(B)和热固化型透明涂层涂料(C)并将上述水性中间层涂料(A)和上述水性底涂层 (B)以湿碰湿(wet on wet)方式涂装的方法中,在使上述水性中间层涂料(A)的基体树脂 的中和值处于IOmg至40mgK0H/g并使上述水性基底层涂料(B)的基体树脂的中和值比上 述水性涂料(A)大10至20的情况下,光泽、鲜映度等精加工外观没有降低。但是,通过上 述涂装方法得到的多层涂膜存在平滑性和耐水性不充分的情况。
[0008] 而且,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形成电沉积涂膜的基体材料上依次形成使用水性 中间层涂料的中间层涂膜、使用水性金属基底涂料的金属基底涂膜和使用透明涂料的透明 涂膜的形成涂膜的方法中,水性中间层涂料在包含粒径〇. 01 U m至I. 0 y m的含酰胺基的丙 烯酸树脂颗粒的水分散体的情况下,涂膜层间界面上的融合或翻转被控制,并且可以形成 具有高品质外观的层叠涂膜,所述水分散体是含酰胺基的烯属不饱和单体和其它烯属不饱 和单体乳液聚合而得到的。但是,通过上述形成涂膜的方法得到的多层涂膜存在平滑性、粘 附性和耐崩裂性(对于行驶在砌石护面等上引起的涂膜的损伤(伤痕、剥落等)的耐性) 变得不充分的情况。
[0009]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在包括以下工序(1)提供形成有电沉积涂膜的被涂 物;工序(2)在电沉积涂膜上涂覆水性中间层涂料以形成中间层涂膜;工序(3)不使中间 层涂膜固化而在中间层涂膜上湿碰湿地依次涂覆水性基底涂料和透明涂料,以形成基底涂 膜和透明涂膜;工序(4)同时烘烤固化中间层涂膜、基底涂膜和透明涂膜的形成多层涂膜 的方法中,当上述水性中间层涂料包含特定的丙烯酸树脂乳胶和聚氨酯树脂乳胶并且由上 述水性中间层涂料所形成的中间层涂膜具有特定的吸水率和水溶出率时,可以有效地防止 中间层涂膜和基底涂膜的混合相,并可以形成表面平滑性优异的多层涂膜。但是,通过上述 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得到的多层涂膜也存在无法得到充分的平滑性、鲜映度、粘附性的情 况。
[0010] 此外,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作为3涂1烘方式中的中间层涂料,使用包含共聚物 树脂乳胶和固化剂的水性中间层涂料组合物的情况下,上述共聚物树脂乳胶和固化剂的固 化反应性提高,因此耐崩裂性和耐水性优良、并且可以形成精加工外观优良的多层涂膜,其 中,所述共聚物树脂乳胶是包含选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中的至少1种的单体、而且根 据需要包含选自苯乙烯类单体、(甲基)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酰胺中的至少1种的单体 的单体(a)、含酸基的可聚合不饱和单体(b)、含羟基的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和交联性 单体(d)乳液聚合得到的共聚物树脂乳胶,该树脂的玻璃化温度在_50°C至20°C、酸值在 2-60mgK0H/g、羟值在10-120mgK0H/g。但是,通过上述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得到的多层涂膜 也存在无法获得充分的平滑性或鲜映度的情况。
[0011] 此外,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在基体材料上依次湿碰湿地形成中间层涂膜、基底层 涂膜和透明涂膜的形成涂膜的方法中,形成中间层涂膜的中间层涂料和形成基底涂膜的基 底涂料包含含酰胺基的丙烯酸树脂和固化剂,并且中间层涂料中包含的固化剂包括脂肪族 异氰酸酯类的活性亚甲基封端异氰酸酯,并且上述脂肪族异氰酸酯类的活性亚甲基封端异 氰酸酯在平均官能团数大于3时,含酰胺基的丙烯酸树脂可以发挥粘性控制效果,并可以 控制用3涂1烘法涂装时的各涂膜层间界面上的渗色或翻转,而且,通过使用包含具有优异 的低温固化性的脂肪族异氰酸酯类的活性亚甲基封端异氰酸酯作为固化剂,中间层涂膜的 固化比基底层涂膜与透明涂膜先开始,并且,通过确保充分的流动性,使电沉积涂膜的粗糙 表面的底层隐蔽性变得优异,从而得到精加工外观优异且涂膜物性、特别是耐崩裂性优异 的多层涂膜。
[0012] 但是,专利文献5中记载的形成涂膜的方法存在以下情况,S卩,使用水性涂料作为 中间层涂料和基底层涂料时,发生由水性中间层涂料和水性基底层涂料的层间中的混层导 致的多层涂膜的平滑性和鲜映度的降低,或所形成的多层涂膜的耐崩裂性变得不充分。
[0013] 现有技术文献
[0014] 专利文献
[0015] 专利文献1 :日本国专利申请公报"日本特开平8-290102"
[0016] 专利文献2 :日本国专利申请公报"日本特开2001-205175"
[0017] 专利文献3 :日本国专利申请公报"日本特开2004-358462"
[0018]专利文献 4 :TO2004/061025
[0019] 专利文献5 :日本国专利申请公报"日本特开2002-153806"


【发明内容】

[0020]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21]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形成平滑性、鲜映度、耐水性和耐崩裂性优异的涂膜的 水性涂料组合物和使用上述水性涂料组合物的形成涂膜的方法。而且其目的还在于提供可 洗性优异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和使用上述水性涂料组合物的形成涂膜的方法。
[0022]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是提供水性涂料组合物和形成涂膜的方法,当通过反复涂覆水 性涂料以形成多层涂膜时,抑制在由水性涂料引起的涂膜层间的混层,用于形成平滑性、鲜 映度优异、耐水性、粘附性和耐崩裂性也优异的多层涂膜。
[0023] 技术方案
[0024] 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经过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利用3涂1烘方式的多 层涂膜的涂装工序中,若使用包含以特定单体组成的丙烯酸树脂成分为特征的丙烯酸聚氨 酯树脂复合颗粒、成膜树脂以及交联剂的水性涂料组合物作为第一着色涂料,则可以实现 上述目的。而且,发现使用包含水性成膜树脂(A)、特征为该封端结构的特定封端多异氰酸 酯化合物(BI)、以及丙烯酸树脂具有交联结构的特定的丙烯酸聚氨酯树脂复合颗粒(C)的 水性涂料组合物,可以实现上述目的。基于以上发现,完成了本发明。
[0025] 即,本发明包含以下方面。
[0026] 项1.水性涂料组合物,其是在被涂物上依次进行以下工序(1)-⑷的形成多层涂 膜的方法中作为水性第一着色涂料(X)而使用的涂料组合物,所述工序(1)-(4)为:
[0027] 工序⑴:涂装水性第一着色涂料⑴形成第一着色涂膜;
[0028] 工序(2):在经所述工序(1)形成的第一着色涂膜上涂装水性第二着色涂料(Y) 形成第二着色涂膜;
[0029] 工序(3):在经所述工序(2)形成的第二着色涂膜上涂装透明涂料(Z)形成透明 涂膜;以及
[0030] 工序(4):同时烘烤固化经所述工序(1)-(3)形成的第一着色涂膜、第二着色涂膜 以及透明涂膜,其中,
[0031] 所述涂料组合物包含水性成膜树脂(A)、交联剂(B)和丙烯酸聚氨酯树脂复合颗 粒(C),
[0032] 所述丙烯酸聚氨酯树脂复合颗粒(C)中的丙烯酸树脂是以30-80质量%的可聚 合不饱和单体(c-1-l)、1-20质量%的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2)以及0-69质量%的可聚 合不饱和单体(c-1-2)作为构成单体成分而得到的丙烯酸树脂,所述可聚合不饱和单体 (c-1-l)的每分子中具有1个可聚合不饱和基团且具有碳数4-22的烷基,所述可聚合不 饱和单体(c-2)的每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可聚合不饱和基团,所述可聚合不饱和单体 (c-1-2)是可聚合物不饱和单体(c-1-l)以外的每分子中具有1个可聚合不饱和基团的可 聚合不饱和单体。
[0033] 项2.如项1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水性成膜树脂(A)为含羟基的聚酯树 月旨(Al)和/或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A2)。
[0034] 项3.如项1或2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1-1)为(甲 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中的 至少一种可聚合不饱和单体。
[0035] 项4.如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丙烯酸聚氨酯树脂复合颗 粒(C)中的丙烯酸树脂成分的构成单体成分,基于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1-l)、可聚合不饱 和单体(c-2)和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1-2)的总量,包含1-30质量%的作为可聚合不饱和 单体(c-1-2)的含羟基的可聚合不饱和单体。
[0036] 项5.如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丙烯酸聚氨酯树脂复合颗 粒(C)中的丙烯酸树脂成分的构成单体成分,基于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1-l)、可聚合不饱 和单体(c-2)和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1-2)的总量,包含10-50质量%的作为可聚合不饱 和单体(c-1-2)的具有碳数1或2的烷基的可聚合不饱和单体。
[0037] 项6.如项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丙烯酸聚氨酯树脂复合颗 粒(C)中的聚氨酯树脂是由具有聚酯多元醇和/或聚醚多元醇的多元醇成分和多异氰酸酯 成分得到的。
[0038] 项7.如项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丙烯酸聚氨酯树脂复合颗 粒(C)具有芯/壳型多层结构。
[0039] 项8.如项1-7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丙烯酸聚氨酯树脂复合颗 粒(C)的平均粒径在10-5, OOOnm的范围内。
[0040] 项9.如项1-8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交联剂(B)为具有选自 下述通式(I)所示的封端异氰酸酯基、下述通式(II)所示的封端异氰酸酯基和下述通 式(III)所示的封端异氰酸酯基中的至少一种封端异氰酸酯基的封端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B1)。
[0041] [化学式1]
[0042]

【权利要求】
1. 水性涂料组合物,其是在被涂物上依次进行以下工序(1)-(4)的形成多层涂膜的方 法中作为水性第一着色涂料(X)而使用的涂料组合物,所述工序(1)-(4)为: 工序(1):涂装水性第一着色涂料(X)形成第一着色涂膜; 工序(2):在经所述工序(1)形成的第一着色涂膜上涂装水性第二着色涂料(Y)形成 第二着色涂膜; 工序(3):在经所述工序(2)形成的第二着色涂膜上涂装透明涂料(Z)形成透明涂膜; 以及 工序(4):同时烘烤固化经所述工序(1)-(3)形成的第一着色涂膜、第二着色涂膜以及 透明涂膜, 其中, 所述涂料组合物包含水性成膜树脂(A)、交联剂(B)和丙烯酸聚氨酯树脂复合颗粒 (C), 所述丙烯酸聚氨酯树脂复合颗粒(C)中的丙烯酸树脂是以30-80质量%的可聚合不饱 和单体(c-1-l)、1-20质量%的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2)以及0-69质量%的可聚合不饱和 单体(c-1-2)作为构成单体成分而得到的丙烯酸树脂,所述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1-l)的 每分子中具有1个可聚合不饱和基团且所述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1-l)具有碳数4-22的 烷基,所述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2)的每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可聚合不饱和基团,所述可 聚合不饱和单体(c-1-2)是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1-l)以外的每分子中具有1个可聚合不 饱和基团的可聚合不饱和单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所述水性成膜树脂(A)为含羟基的聚酯 树脂(Al)和/或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A2)。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所述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1-l)为 选自(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三烷 基酯中的至少一种可聚合不饱和单体。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所述丙烯酸聚氨酯树脂复 合颗粒(C)中的丙烯酸树脂成分的构成单体成分,基于所述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1-l)、所 述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2)和所述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1-2)的总量,包含1-30质量%的 作为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1-2)的含羟基的可聚合不饱和单体。
5.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所述丙烯酸聚氨酯树脂复 合颗粒(C)中的丙烯酸树脂成分的构成单体成分,基于所述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1-l)、所 述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2)和所述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1-2)的总量,包含10-50质量% 的作为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1-2)的具有碳数1或2的烷基的可聚合不饱和单体。
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所述丙烯酸聚氨酯树脂复 合颗粒(C)中的聚氨酯树脂是由具有聚酯多元醇和/或聚醚多元醇的多元醇成分与多异氰 酸酯成分得到的。
7.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所述丙烯酸聚氨酯树脂复 合颗粒(C)具有芯/壳型多层结构。
8.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所述丙烯酸聚氨酯树脂复 合颗粒(C)的平均粒径在10-5,OOOnm的范围内。
9.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所述交联剂(B)为具有选 自下述通式(I)所示的封端异氰酸酯基、下述通式(II)所示的封端异氰酸酯基和下述通 式(III)所示的封端异氰酸酯基中的至少一种封端异氰酸酯基的封端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BI),
式(I)中,R1、R2、R4和R5独立地表示碳数1-12的烃基,R3表示碳数1-12的直链状或 支链状的亚烷基,
式(II)中,R2、R3、R4和R5与上述相同,
式(III)中,R2、R3、R4和R5与上述相同,R6表示碳数1-12的烃基。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在所述通式⑴中,R1为异丙基。
11. 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在所述通式(III)中,R6为异丙 基。
12. 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所述封端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BI)是通过使具有下述通式(IV)所示的封端异氰酸酯基的封端多异氰酸酯化合物(b3-l) 与下述通式(VI)所示的仲醇(b4)反应而得到的,
式(IV)中,R1与上述相同,并且每一R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式(VI)中,R2、R3、R4和R5与上述相同。
13. 如权利要求9或11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所述封端多异氰酸酯 化合物(BI)是通过使具有下述通式(V)所示的封端异氰酸酯基的封端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b3-2)与所述仲醇(b4)反应而得到的,
式(V)中,R6与上述相同,R7表示碳数1-12的烃基。
14. 如权利要求9-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所诉封端多异氰酸酯化 合物(BI)为具有亲水基的封端多异氰酸酯化合物(ΒΓ)。
15. 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基于合计100质量份的 所述水性成膜树脂(A)和所述交联剂(B),所述水性成膜树脂(A)、交联剂(B)和丙烯酸聚 氨酯树脂复合颗粒(C)的配合比例为:所述水性成膜树脂(A)为30-95质量份、所述交联剂 (B)为5-70质量份、所述丙烯酸聚氨酯树脂复合颗粒(C)为1-50质量份。
16. 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还包含疏水性溶剂(E)。
17. 水性涂料组合物,其是包含水性成膜树脂(A)、封端多异氰酸酯化合物(BI)和丙烯 酸聚氨酯树脂复合颗粒(C)的涂料组合物,其中, 所述封端多异氰酸酯化合物(BI)是具有选自下述通式(I)所示的封端异氰酸酯基、下 述通式(II)所示的封端异氰酸酯基和下述通式(III)所示的封端异氰酸酯基中的至少一 种封端异氰酸酯基的封端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所述丙烯酸聚氨酯树脂复合颗粒(C)中的丙烯酸树脂是以每分子中具有1个可聚合不 饱和基团的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1)和每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可聚合不饱和基团的可聚合 不饱和单体(c-2)作为构成单体成分而得到的丙烯酸树脂,
式(I)中,R1、R2、R4和R5独立地表示碳数1-12的烃基,R3表示碳数1-12的直链状或 支链状的亚烷基,
式(II)中,R2、R3、R4和R5与上述相同,
式(III)中,R2、R3、R4和R5与上述相同,R6表示碳数1-12的烃基。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所述水性成膜树脂(A)为含羟基的聚 酯树脂(Al)和/或含羟基的丙烯酸树脂(A2)。
19. 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在所述通式⑴中,R1为异丙 基。
20. 如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在所述通式(III)中,R6 为异丙基。
21. 如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所述封端多异氰酸酯化 合物(BI)是通过使具有下述通式(IV)所示的封端异氰酸酯基的封端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b3-l)与下述通式(VI)所示的仲醇(b4)反应而得到的,
式(IV)中,R1与上述相同,并且每一R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式(VI)中,R2、R3、R4和R5与上述相同。
22. 如权利要求17、18或20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 所述封端多异氰酸酯化合物(BI)是通过使具有下述通式(V)所示的封端异氰酸酯基 的封端多异氰酸酯化合物(b3-2)与所述仲醇(b4)反应而得到的,
式(V)中,R6与上述相同,R7表示碳数1-12的烃基。
23. 如权利要求17-22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所述封端多异氰酸酯化 合物(BI)为具有亲水基的封端多异氰酸酯化合物(ΒΓ)。
24. 如权利要求17-2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所述丙烯酸聚氨酯树 脂复合颗粒(C)中的丙烯酸树脂成分的构成单体成分包含至少一种具有碳数4-22烷基的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环烷酯作为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1)。
25. 如权利要求17-2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所述丙烯酸聚氨酯树脂 复合颗粒(C)中的丙烯酸树脂成分的构成单体成分,基于所述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1)和 所述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2)的总量,包含1-30质量%的作为可聚合不饱和单体(c-1)的 含羟基的可聚合不饱和单体。
26. 如权利要求17-25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所述丙烯酸聚氨酯树脂 复合颗粒(C)中的聚氨酯树脂是由具有聚酯多元醇和/或聚醚多元醇的多元醇成分和多异 氰酸酯成分得到的。
27. 如权利要求17-26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所述丙烯酸聚氨酯树脂 复合颗粒(C)具有芯/壳型多层结构。
28. 如权利要求17-27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组合物,其中,所述丙烯酸聚氨酯树脂 复合颗粒(C)的平均粒径在10-5,OOOnm的范围内。
29. 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1)-(4): (1) 在被涂物上涂装作为第一着色涂料(X)的权利要求1-28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性涂料 组合物,形成第一着色涂膜; (2) 在上述未固化的第一着色涂膜上涂装水性第二着色涂料(Y),形成第二着色涂膜; (3) 在上述未固化的第二着色涂膜上涂装透明涂料(Z),形成透明涂膜;以及 (4) 同时加热固化上述第一着色涂膜、第二着色涂膜和透明涂膜。
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其中,所述被涂物为由电沉积涂料形 成底涂层涂膜的车体。
31. 物品,其通过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涂装而成。
【文档编号】B05D7/24GK104321395SQ201380027831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3日
【发明者】神田崇史 申请人:关西涂料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