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a及微生物菌剂强化高羊茅修复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方法

文档序号:3796571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Nta及微生物菌剂强化高羊茅修复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NTA及微生物菌剂强化高羊茅修复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方法,它是由螯合剂NTA与微生物菌液组成,其中螯合剂NTA与微生物菌液的摩尔比为5-15mmol·kg-1NTA∶15mmol·kg-1菌液;所述的微生物菌菌液为施氏假单胞菌、里氏木霉和灰黄链霉菌,按照施氏假单胞菌、里氏木霉和灰黄链霉菌体积1∶1∶1的比例混合,配制成复合微生物菌液,其中施氏假单胞菌和灰黄链霉菌的菌落数分别为(2.15±0.03)×109/ml,(2.07±0.07)×109/ml,里氏木霉每毫升的菌落数蔓延整个平板。实验结果表明:10mmol·kg-1NTA与15mL微生物菌液联合高羊茅强化修复污灌土重金属污染效果最好。
【专利说明】NTA及微生物菌剂强化高羊茅修复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涉及NTA及微生物菌剂强化高羊茅修复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积累会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也会打乱植物的代谢平衡在北京郊区进行田间实验,结果表明污灌影响了夏玉米的株高、叶面积指数,使其产量和干物质明显减少。污灌区作物品质的污染主要表现是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以及营养成分的改变。有研究表明,使用污水灌溉泥田大米的各个品质指标均比清水灌溉泥田的有明显下降。也有研究检测污水灌溉的土地上生长的马铃薯、甜菜等农产品,结果表明其中Cd含量与土壤溶液中Cd含量呈线性相关。
农业环境保护所在1997年对全国24个省市300多个污染区的农产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麦、玉米重金属超标率为15.5%、14.0%,重金属污染主要以汞、铬、镉、砷等为主。污水灌溉还会使小麦和水稻的蛋白质含量降低,随着污灌年限的延长,作物的品质会逐年下降。污灌还会明显的降低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则是有增有减。
污水中的重金属主要富 集在污灌区土壤表层0-20 cm之间。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降低了重金属向地下的迁移。有研究表明长期污灌的地区,当地的地下水没有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多数情况下,污灌水中的重金属并不会对地下水产生明显的影响。也有研究表明,土壤中的重金属尤其是Cd会随淋溶时间的增加表现出向下迁移的趋势,从而对地下水造成威胁。总之,污灌的污水中有一部分污染物是被土壤吸附,而另一部分则会向土壤下层移动,最终对浅层地下水造成一定的影响。
污水灌溉一方面造成土壤和农产品污染,使得污染物在作物或者胜出中积累,然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继而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另一方面长期的污灌会导致地下水水体污染,人们日常饮水或牲畜饮用后也会危害人畜健康;还有长时间的污水灌溉,对直接接触的农民身体状况也会有影响。如江西的赣州和大余以及广东的韶关和曲江、湖南、陕西等19个地区都有个别地区产生“镉米”的情况,如果长期食用这样的农产品,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由于直接用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灌溉,水质超标,污灌面积又盲目扩大,造成土壤和作物及地下水的污染,污水灌溉已经是造成我国农村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污水灌溉大部分是农民自发的,他们多数是在得不到清水的情况下,自发的引入城市生活及工业废水作为灌溉水源,这在我国北方大中城市的近郊区是很普遍的。
传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有排土填埋法、稀释法、淋洗法、物理分离法和化学法等。与传统的处理方式相比,植物修复的主要优点是成本低,处理设施简单,适合大规模的应用,利于土壤生态系统的保持,对环境扰动小,具有美学价值等特点。
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中应用较早、较广泛的是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就是利用植物吸收、累积和固定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将其转移到根部或地上部分,然后在适当的生长阶段进行收获,经过处理后,灰化回收重金属或进行填埋。陈同斌等首次报到了蜈蚣草能大量富集As的研究结果,同时分析了该植物不同器官对重金属的富集量,发现蜈蚣草不同器官组织中As的含量为羽片 > 叶柄 > 根系,说明As在该植物体中容易向上运输和富集,显示出蜈蚣草对As有极强的耐性和独特的富集能力。Sun等研究发现,生长在含Cd矿渣土壤里的东南景天植株茎和叶中Cd含量明显高于根部,而生长在非Cd矿区的东南景天植株根部Cd含量则明显高于茎叶中的含量,从而证实东南景天对Cd也有较强的富集作用。田胜尼等通过与鹅冠草的比较认为,香根草无论是对Cu、Pb、Zn单一污染还是复合污染都有较好的修复功能。叶春和研究了紫花苜蓿对Pb污染土壤的修复及活化机理,从X-ray微区分析结果看出,细胞间隙Pb含量最高,细胞壁和液泡次之,胞质中最低;Pb在紫花苜蓿体内主要以难溶的形式存在,紫花苜蓿对Pb的耐受与植物络合素的形成有关。由于紫花苜蓿生物量高,所以,紫花苜蓿可以当作是土壤Pb污染的一种理想修复植物。植物根系 分泌物能改变土壤根际环境,可使多价态的Cr、Hg、As的价态和形态发生改变,影响其毒性效应。植物的根毛可直接从土壤交换吸附重金属增加根表固定。但是,有的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超富集植物的生长周期长、生物量相对较小,对于某些生物有效性低的重金属的富集效率低,这使得单一的使用植物修复受到限制。
现实中土壤中污染物种类繁多,复合污染普遍,污染程度与厚度差异大,同时地球表层的土壤类型多,其组成、性质、条件的区域差异明显,而且修复后土壤再利用式的空间规划要求不同。因此,单项修复技术往很难达到修复目标,而开发复合修复模式就成为土壤污染修复的主要研究方向。
现今开始投入应用的复合修复技术的主要类型有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动物/植物联合修复以及化学/物化-生物联合修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的机理是高等植物与土壤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往往存在协同作用,一方面植物可以提供土壤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同时又经叶茎向根部输送氧气,形成有利于氧化的微环境,促进好氧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作用。化学/物化-生物联合修复能够发挥化学或物理修复的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结合非破坏性的生物修复特点,发展基于化学-生物修复技术是最具应用潜力的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如利用有机络合剂的配位溶出,增加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浓度,提高植物的吸收效率,从而实现强化诱导植物吸取修复。因此,提高植物吸收富集重金属的方法,除了使用和继续发现富集能力强和生物量大的超富集植物以外,我们可以在植物修复过程中添加人工或者天然的螯合剂以及其它的强化措施来提高植物吸收富集重金属的能力。
螯合剂诱导植物提取修复重金属,它一方面可以增加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溶解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重金属根际扩散能力,还能促进重金属从根系向地上部转运。钱猛等在Cu、Zn、Pb、Cd复合污染土壤上种植海州香薷,施用5 mmol.kg^EDTA后,Cu、Zn、Pb、Cd的浓度分别比对照提高27.4、3.2、17.6和89.5倍。Stanhope等研究表明,随着EDTA浓度的增加,土壤中Cu、Zn、Cd、Pb、Ni可溶态重金属的含量占总重金属含量的比例呈线形提高。螯合诱导植物修复过程中螯合剂的使用时间很重要,一般是在植物收获前广2周内加入,此时植物生长发育成熟,短时间内处理后对生长量影响较小,植物提取的重金属总量会大幅增加。
通过温室大棚盆栽实验,研究螯合剂和表面活性剂单独或复合处理辅助金福菇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高浓度的EDTA使金福菇的生物量比对照降低,子实体Pb、Cu和Cd的浓度分别比对照提高15~88倍、0.8^3.3倍和0.5^0.6倍.单独添加表面活性剂时,各处理生物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且重金属浓度变化幅度没有单独添加EDTA的处理大。EDTA和SDS (十二烷基磺酸钠)浓度比为2:1 (ES3)时,子实体Cd浓度达到最大值。在螯合剂和表面活性剂辅助下,金福菇修复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具有很大的潜能。
Belimov等从生长在含高浓度Cd土壤里的印度芥菜根际分离出11株耐受Cd的细菌菌落,发现这些菌落体内所含的脱氨酶可促进芥菜根部生长,并提高印度芥菜根系对Cd的吸收富集。假单胞菌菌株BS2产生的生物活化剂鼠李糖脂液可去除可渗虑的CcUPb离子以及那些被结合的金属离子。将根瘤细菌体接种于SraMica juncea,大大提高了植物地上部分的生物量,改善了尾矿中Zn、Pb的生物有效性。Chanmugathas等报道,在营养充分的条件下,微生物可以促进Cd的溶解,从土壤中溶解出来的Cd主要是和低分子量的有机酸结合在一起。接种巨大芽胞杆菌和胶质芽胞杆菌的混合微生物制剂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使植物生物量提高,生育期提前,并能很好地促进土壤中重金属的活化和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和累积。 这些研究大多是以可食用的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螯合剂促进植物积累重金属,但是有的螯合剂在提高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的同时降低了植物的生物量,并且螯合剂本身不容易降解,那么这可能会对后期的植物处理以及螯合剂的渗漏迁移造成一定的隐患。
超富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地耗时太长、修复范围仅能局限在植物根系所能延伸的范围、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用一种超富集植物难以全面清除土壤中的所有污染物,因而经济上并不一定很合理。草坪植被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绿化土地、保持水土和调节小气候等作用。
目前多数报道和研究均表明我国污水灌溉土壤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这对环境还有人类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并且目前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还暂时不能应用于大田,找到可行的、适用于修复污灌土重金属的方法或技术很必要。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复杂性、不可逆性和表聚性等特点,单一治理方法很难将其去除干净,两种或两种以上修复技术相结合的修复技术,能够较好发挥各自的优点,更加利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组合修复技术是近年来研究比较火热的修复技术。
用草坪植物修复污灌土,添加可降解的螯合剂,微生物作为辅助,使草坪植物积累更多的重金属,这不但能避免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危害人类,同时还可将草皮卷应用于城市绿化,另外草坪植物较强的再生性也适合用于修复。污灌土重金属含量达标以后可以继续应用于农业生产。
城市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质,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量约为处理水体积的0.15%~1.00%。它是一种以有机成分为主、组分复杂的混合物,其中包含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有机质、氮、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其PH值为6~7,总碱度约为200 mg/1,很适合微生物的繁殖与生长。因次,其微生物含量相当丰富。并且,污泥作为一个高渗环境,对其中的微生物存在一个自然驯化的过程。但是有关城市污泥微生物的分类鉴定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对城市污泥微生物的利用更是尚无文献报道。本实验从污泥原液中取出菌液,在适合不同菌种生长的固体培养基中分别培养分离,从而鉴定污泥有效微生物的组成,以便后期将其应用于草坪建植方面的研究。天津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由于干旱化趋势加剧、上游修水坝建水库等,致使工农业用水短缺。另一方面,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排入渤海,这些污水已经成为天津弥补农业用水不足的重要措施,由此而形成了长达几十年的污灌区。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很多,其中植物修复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适用于大规模污染土壤的修复。另外,添加螯合剂能促进植物提取更多的重金属。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治理重金属污染方面有成本低、环境友好、无二次污染等优势,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城市污泥化学组成因污水来源不同而异,但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Cu、Pb、Zn、N1、Cr、Cd、Hg等重金属。如果从城市污泥中提取微生物,则提取的微生物可能对重金属具有抗性,因此,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一般认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使用单一的修复技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采用植物修复,再辅以化学、微生物等措施来增加重金属的有效性,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吸收,提高植物的修复效率。高羊茅是禾本科羊茅属多年生草坪植物,其具有抗逆性强、再生性强、生物量高等特点,将其用于重金属修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将氨三乙酸(NTA)与城市污泥中提取的微生物和植物联合起来修复污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尚无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及NTA及微生物菌剂强化高羊茅修复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方法。本发明在优化实验的基础上,利用NTA与污泥混合菌液联合高羊茅提取方法,进行污灌区土壤重金属修复研究,为新型螯合剂和污泥微生物强化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此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含有NTA及微生物菌液的菌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螯合剂NTA与微生物菌液组成,其中螯合剂NTA的加入量为5-15mmol.kg^NTA:微生物菌液的加入量为,向相应的处理组添加15 mmol.kg—1菌液;所述的菌液为施氏假单胞菌、里氏木霉和灰黄链霉菌,按照施氏假单胞菌、里氏木霉和灰黄链霉菌体积1:1:1的比例混合,配制成复合微生物菌液。配制成复合微生物菌液,其中施氏假单胞菌和灰黄链霉菌的菌落数分别为(2.15±0.03) X IO9/ml, (2.07±0.07) X 109/ml,里氏木霉每毫升的菌落数蔓延整个平板。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含有NTA及微生物菌液的菌剂强化高羊茅修复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方法,包括:
(I)材料的处理:
草坪植物高羊茅iFestuca arundinacea L )为实验材料;
菌液为施氏假单胞菌、里氏木霉和灰黄链霉菌,按照施氏假单胞菌、里氏木霉和灰黄链霉菌体积1:1:1的比例混合,配制成复合微生物菌液;配制成复合微生物菌液,其中施氏假单胞菌和灰黄链霉菌的菌落数分别为(2.15±0.03) X 109/ml, (2.07±0.07) X 109/ml,里氏木霉每毫升的菌落数蔓延整个平板。
螯合剂选用氨三乙酸;
将采集的土壤去除草根、石块后平摊于透明塑料布上,放置于通风处,自然风干疒3 d后,过2 mm筛备用。土壤有机质含量3.62%,全氮量0.19%,全磷量5.4 g ?kg—1,全钾量787.3mg.kg' pH7.28, 土壤含水量4.13%,电导率0.44 ms.cnT1。土壤中CcUCu和Zn的含量分别为7.13、146.31和795.56 mg.kg—1,分别是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2-1995)的23.8、1.5 和 3.2 倍;
(2)实验方法:
分别以直径为7 cm、高度为8 cm的聚乙烯塑料杯为培养容器,加入170 g供试土壤,每杯播种0.5 g高羊茅种子,植物生长15d,向相应的处理组添加菌液,植物生长25d,按照实验设计分别将相应浓度的NTA和菌液,按所需剂量一次性施加于相应处理组的基质表面;NTA处理IOd后收获草坪植物,实验周期为35天,草坪植物培养在实验室内进行,经常调换位置以保证光照一致,培养期间室内温度17~31°C,相对湿度38飞0%,培植期间正常供水,以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其中相应浓度的NTA指的是:
5 mmol.kg_1NTA ; 10 mmol.kg_1NTA ; 15 mmol.kg_1NTA ;
向相应的处理组添加菌液指的是加入:
5mmol.kg 1NTA+15mL 菌液;
10mmol.kg 1NTA+15mL 菌液或
15mmol.kg 1NTA+15mL 菌液;
(3)生物量的测定:播种35d后收获草坪植物,分为地上和地下部,经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后,将其放入烘箱中,80°C条件下烘干至恒重,测其干重,最后用TAS-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消化液中重金属Cd、Cu、Zn含量。
本发明更进一步公开了含有NTA及微生物菌液的菌剂在联合高羊茅强化修复污灌土重金属污染方面的应用。其中所述的修复污灌土重金属污染指的是:对高羊茅地上和根部Cd、Cu、Zn含量和积累量的修复作用。
本发明更进一步公开了含有NTA及微生物菌液的菌剂在联合高羊茅强化修复污灌土重金属污染方面的应用。其中菌剂指的是10 mmol.kg^NTA与15mL微生物菌液混合液。
本发明通过试验所达到的结论:采用10 mmol ^kg4NTA与15mL微生物菌液联合高羊茅强化修复污灌土重金属污染。
本发明更加详细的制备方法如下:
I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选用我国北方比较常见草坪植物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L )为实验材料。污泥取自天津纪庄子污水处理厂,采用稀释分离法制备10_3、10_4、10_5、10_6的污泥悬浮液,根据所分离的微生物,取相应浓度的污泥悬浊液,摇匀后吸取0.2 mL不同浓度的污泥悬浮液加入预先倒好的平板中(真菌用马丁氏琼脂平板,放线菌用高氏一号琼脂平板,细菌用牛肉膏蛋白胨平板)培养。根据平板内菌落的形态、大小、色泽和生长速度等,从每个样品尽可能多的挑取单菌落划线纯化。依据菌落性状和形态特征对菌株归类和统计数量,确定相应的优势菌,对其编号并保存(颜艳伟等,2011)。对优势菌进行基因扩增后,送至上海美吉基因公司测序。测序结果在NCBI网站用BLAST软件与GenBank核酸数据库中相关种属的16S rDNA和18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确定本实验所用菌液为施氏假单胞菌、里氏木霉和灰黄链霉菌。将分离出的三种菌种纯化培养2代,取活化菌种,接入装有200mL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180 r/min适温培养,选用600 nm波长进行比池测定,确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选取对数生长期的菌种,按照施氏假单胞菌、里氏木霉和灰黄链霉菌体积1:1:1的比例混合,配制成复合微生物菌液。配制成复合微生物菌液,其中施氏假单胞菌和灰黄链霉菌的菌落数分别为(2.15 ±0.03) X 109/ml,(2.07±0.07) X 109/ml,里氏木霉每毫升的菌落数蔓延整个平板。
螯合剂选用氨三乙酸(NTA),分子式为N(CH2COOH)3,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为分析纯。
供试土壤取自天津市西青区污灌区,将采集的土壤去除草根、石块后平摊于透明塑料布上,放置于通风处,自然风干疒3 d后,过2 mm筛备用。土壤有机质含量3.62%,全氮量
0.19%,全磷量 5.4 g.kg-1,全钾量 787.3 mg.kg'ρΗ7.28,土壤含水量 4.13%,电导率 0.44ms.cnT1。土壤中CcUCu和Zn的含量分别为7.13,146.31和795.56 mg.kg—1,分别是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2-1995)的23.8、1.5和3.2倍。
1.2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不加NTA和菌液的对照(I) ;5 mmol.kg_VTA (II) ;10 mmol.kg_VTA(III); 15 mmol *kg 1NTA (IV);只加菌液(V);5 mmol *kg 1NTA+菌液(VI); 10 mmol ?kg 1NTA+菌液(VII) ;15 mmol.kg^NTA+菌液(VIII)。 每个处理3次重复。
1.3草坪植物培养
以直径为7 cm、高度为8 cm的聚乙烯塑料杯为培养容器,加入170 g供试土壤,每杯播种0.5 g高羊茅种子。植物生长15d,向相应的处理组添加15 mL菌液,其他各处理组添加15mL蒸馏水。植物生长25d按照实验设计分别将相应浓度的NTA按所需剂量溶于蒸馏水,一次性施加于相应处理组的基质表面;对照用等量的蒸馏水浇灌。NTA处理IOd后收获草坪植物,实验周期为35天。草坪植物培养在实验室内进行,经常调换位置以保证光照一致。培养期间室内温度17~31°C,相对湿度38飞0%。培植期间正常供水,以维持植物正常生长。
I.4指标测定
生物量的测定:播种35d后收获草坪植物,分为地上和地下部,经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后,将其放入烘箱中,80°C条件下烘干至恒重,测其干重。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秤取植物样品0.1 g,用硝酸:高氯酸:硫酸(8:1:1)消解后,所得溶液用蒸馏水定容至25 mL,最后用TAS-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消化液中重金属(Cd、Cu、Zn)含量。
1.5数据分析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研制结果分析
2.1 NTA和微生物对高羊茅生物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高羊茅生物量的影响见表1。结果表明,5 mmol.Iig4NTA处理增加了高羊茅地上干重,比对照增加4.7%。而10、15 mmol.kg^NTA处理抑制了高羊茅地上干重,比对照降低了 2.1%、11.5%。但单独添加NTA的3个处理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0° >0.05)。添加菌液的处理显著增加了地上生物量,尤其以单独添加菌液的处理最为明显,和对照相比,增加了 27.6% ;5 mmol.kg 1NTA+ 菌液、10 mmol.kg 1NTA+ 菌液、15 mmol.kg 1NTA+ 菌液处理与对照相比,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 21.8%,20.3%、19.7%,但加菌液的4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0° > 0.05)。除15 mmol ^kg-1NTA处理外,各个处理的地下生物量均比对照有所上升,但只有单独添加菌液处理显著增加了高羊茅根部干重,比对照提高了 50%,其他各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Gd > 0.05)。15 mmol.kg^NTA+菌液处理比单独添加菌液的处理高羊茅地下生物量显著降低了 32.1%。
表1不同处理对高羊茅生物量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含有NTA及微生物菌液的菌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螯合剂NTA与微生物菌液组成,其中螯合剂NTA的加入量为5-15mmol -kg^NTA:微生物菌液的加入量为,向相应的处理组添加15 mmol ?kg—1菌液;所述的菌液为施氏假单胞菌、里氏木霉和灰黄链霉菌,按照施氏假单胞菌、里氏木霉和灰黄链霉菌体积1:1:1的比例混合,配制成复合微生物菌液, 配制成复合微生物菌液,其中施氏假单胞菌和灰黄链霉菌的菌落数分别为(2.15±0.03) X 109/ml,(2.07±0.07) X 109/ml,里氏木霉每毫升的菌落数蔓延整个平板。
2.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含有NTA及微生物菌液的菌剂强化高羊茅修复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方法,其特征在原如下的步骤进行: (1)材料的处理:
草坪植物高羊茅ipestuca arundinacea L )为实验材料; 菌液为施氏假单胞菌、里氏木霉和灰黄链霉菌,按照施氏假单胞菌、里氏木霉和灰黄链霉菌体积1:1:1的比例混合,配制成复合微生物菌液;配制成复合微生物菌液,其中施氏假单胞菌和灰黄链霉菌的菌落数分别为(2.15±0.03) X 109/ml, (2.07±0.07) X 109/ml,里氏木霉每毫升的菌落数蔓延整个平板; 螯合剂选用氨三乙酸; 将采集的土壤去除草根、石块后平摊于透明塑料布上,放置于通风处,自然风干疒3 d后,过2 mm筛备用; (2)实验方法: 分别以直径为7 cm、高度为8 cm的聚乙烯塑料杯为培养容器,加入170 g供试土壤,每杯播种0.5 g高羊茅种子,植物生长15d,向相应的处理组添加菌液,植物生长25d,按照实验设计分别将相应浓度的NTA和菌液,按所需剂量一次性施加于相应处理组的基质表面;NTA处理IOd后收获草坪植物,实验周期为35天,草坪植物培养在实验室内进行,经常调换位置以保证光照一致,培养期间室内温度17~31°C,相对湿度38飞0%,培植期间正常供水,以维持植物正常生长;其中相应浓度的NTA指的是:
5 mmol.kg_1NTA ; 10 mmol.kg_1NTA ; 15 mmol.kg_1NTA ; 向相应的处理组添加菌液指的是加入:
5mmol.kg 1NTA+15mL 菌液;
10mmol.kg 1NTA+15mL 菌液或
15mmol.kg 1NTA+15mL 菌液; (3)生物量的测定:播种35d后收获草坪植物,分为地上和地下部,经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后,将其放入烘箱中,80°C条件下烘干至恒重,测其干重,最后用TAS-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消化液中重金属含量。
3.权利要求2所述NTA及微生物菌剂强化高羊茅修复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的方法,其中的重金属指的是Cd、Cu、Zn含量。
4.权利要求2所述含有NTA及微生物菌液的菌剂在联合高羊茅强化修复污灌土重金属污染方面的应用。
5.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的修复污灌土重金属污染指的是:对高羊茅地上和根部Cd、Cu、Zn含量和积累量的修复作用。
6.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的含有NTA及微生物菌液的菌剂指的是10mmol.kg—1NTA与15mL微生物菌液混合液。
【文档编号】C09K17/00GK103923659SQ201410122691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1日
【发明者】赵树兰, 多立安, 常晨 申请人:天津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