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片以及粘合片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85043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粘合片以及粘合片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粘合片以及粘合片的制造方法。

特别涉及如下所述的粘合片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粘合片为层叠有至少基材、粘合剂层和剥离片的粘合片(带有剥离片的粘合片),无论包含基材和粘合剂层而构成的粘合性层叠体的形态如何,均可以明确地识别粘合性层叠体的特性。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用于表示规定内容的表示用标签、在电气产品的内部等中用于固定部件的固定用胶带、或者在电气产品的组装工序中用于保护部件免受污物、损伤的保护膜等中,使用适合于各自的用途的层叠有基材和粘合剂层的粘合性层叠体。

对于这样的粘合性层叠体,根据其用途存在多种形态,例如极小的层叠体、具有切口部的层叠体等,种类繁多(例如专利文献1)。

即,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于在极小标签上印刷的极小标签连续体的印刷方法,其具有印刷机壳,在对形成于印刷机壳内的移送路上所移送的标签连续体进行印刷的印刷部上具有平压辊,并进一步具有检出该标签连续体的位置的检出部和控制该检出部和印刷部的控制部;将印刷机壳的标签排出口和平压辊的间隔设为移送方向的最小标签印刷区域,所述最小标签印刷区域达到作为能够印刷的标签大小的最小尺寸限制;标签连续体是具有带状衬纸和预粘于该衬纸上并具有最小标签印刷区域的间距的多枚极小标签的极小标签连续体。更具体而言,公开了极小标签连续体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在最小标签印刷区域的一个单位内仅能够配置规定片数的极小标签,按照极小标签各自的尺寸在该一个单位内的最小标签区域中沿宽度方向切开缝隙,由此区隔出形成有各极小标签的标签配置区域,并且将印刷在这些规定片数的极小标签上的内容供给至各极小标签的标签配置区域,从而分别印刷于极小标签上,进一步,针对片数少于最小标签印刷区域的一个单位内的标签配置区域的数量的极小标签,在最小标签印刷区域内从位于前端的极小标签开始依次进行印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69109号公报(专利权利要求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对于通过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极小标签连续体的印刷方法得到的极小标签,在作为极小标签的外观相同或类似但根据用途而存在粘合力等特性不同的多种标签时,存在变得难以明确地识别它们的情况。

因此,在将多种标签贴附于多种被粘合体的作业现场,发现的问题在于作业人员容易混淆特性不同的标签。

此外,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极小标签所发现的问题在于,在实际发生混淆的情况下,即使想要通过测定粘合力等特性来进行识别,也会由于标签极小而难以容易且正确地测定特性,其结果是,事后的识别也变得困难。

因此,要求无论粘合性层叠体的形态如何、均可以明确地识别粘合性层叠体的特性的技术。

因此,本发明人鉴于以上事实,经过勤勉努力发现,将包含基材和粘合剂层而构成的粘合性层叠体在剥离片上成型加工为用于贴附于被粘合体的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和用于识别粘合性层叠体的特性的识别用部分,并且将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和识别用部分平面配置于同一剥离片上,由此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无论包含基材和粘合剂层而构成的粘合性层叠体(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形态如何、均可以明确地识别粘合性层叠体的特性的粘合片及其制造方法。

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提供粘合片,其为层叠有至少基材、粘合剂层和剥离片的粘合片,其特征在于,将包含基材和粘合剂层而构成的粘合性层叠体在剥离片上成型加工为用于贴附于被粘合体的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和用于识别粘合性层叠体的特性的识别用部分,并且将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和识别用部分平面配置于同一剥离片上,从而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即,只要是本发明的粘合片,由于将粘合性层叠体分别成型加工为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和识别用部分,因此对于如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平面形状相同或类似但粘合力等特性不同的情况那样、难以根据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平面形状进行识别的多种粘合片,可以进行明确地识别。

应予说明,虽然也可以通过着色、印刷等进行识别,但此时变得另外需要实施着色、印刷等的工序,会产生成本方面的问题。

此外,特别是在交货周期短的粘合片的技术领域中,因实施这些工序,还会产生时间方面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只要是本发明的粘合片,则可以在成型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同时成型识别用部分,因此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此外,构成本发明的粘合片时,优选识别用部分的平面形状为选自长方形、近似长方形、椭圆形、近似椭圆形、圆形、近似圆形、三角形、近似三角形、五边形、近似五边形、星形、字母和数字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可以使用识别用部分来更明确地进行识别。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形式为粘合片的制造方法,其为上述粘合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I)~(II):

(I)准备层叠有至少基材、粘合剂层和剥离片的成型加工前的粘合片的工序;

(II)将包含基材和粘合剂层而构成的粘合性层叠体在剥离片上成型加工为用于贴附于被粘合体的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和用于识别粘合性层叠体的特性的识别用部分,并且将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和识别用部分平面配置于同一剥离片上,从而得到粘合片的工序。

即,只要是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制造方法,由于将包含基材和粘合剂层而构成的粘合性层叠体在剥离片上成型加工为用于贴附于被粘合体的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和用于识别粘合性层叠体的特性的识别用部分、且将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和识别用部分平面配置于同一剥离片上,因此可以得到无论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形态如何、均可以更明确地对难以根据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平面形状进行识别的多种粘合片进行识别的粘合片。

此外,实施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制造方法时,在工序(II)中,作为成型加工,优选使用具有对应于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平面形状的第一加工手段和对应于识别用部分的平面形状的第二加工手段的冲裁加工机进行冲裁加工。

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来实施,可以将识别用部分与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同时进行成型加工。

附图说明

图1:图1(a)~(b)是为说明本发明的粘合片而提供的图。

图2:图2(a)~(c)是为说明本发明的粘合片而提供的另外的图。

图3:图3(a)~(b)是为说明本发明的粘合片而提供的又另外的图。

图4:图4(a)~(e)是为说明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制造方法而提供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a)~(b)所示,为粘合片20,其为层叠有至少基材6、粘合剂层4和剥离片2的粘合片20,其特征在于,将包含基材6和粘合剂层4而构成的粘合性层叠体10在剥离片2上成型加工为用于贴附于被粘合体的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12和用于识别粘合性层叠体10的特性的识别用部分14,并且将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12和识别用部分14平面配置于同一剥离片2上。

应予说明,图1(a)是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平面图,图1(b)是以通过图1(a)中的线段A-A的平面来切断粘合片时的截面图。

此外,图1(b)中,粘合性层叠体10中的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12和物性测定用部分14以外的部分表示经剥离除去的状态(后述图2(b)中也同样如此)。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具体地进行说明。

1.剥离片

本发明中的剥离片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举出例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膜、聚丙烯、聚乙烯等聚烯烃膜、或者纸系的剥离材料涂布例如硅酮系、橡胶系的剥离剂从而设有剥离层的剥离片。

此外,所述剥离片的膜厚通常优选为20~150μm的范围内的值,更优选为25~75μm的范围内的值。

2.粘合性层叠体

本发明中,粘合性层叠体是指包含基材和粘合剂层的层叠体,且意指粘合片中的剥离片以外的部分。

以下,针对作为粘合性层叠体的构成要素的基材和粘合剂层进行说明。

(1)基材

本发明中基材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从以往作为粘合片的基材而使用的塑料膜、纸基材、无纺布等中适当选择使用。

例如,如果是塑料膜,则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氯乙烯膜、聚偏二氯乙烯膜、聚乙烯醇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膜、聚苯乙烯膜、聚碳酸酯膜、聚甲基戊烯膜、聚砜膜、聚醚醚酮膜、聚醚砜膜、聚亚苯基砜膜、聚醚酰亚胺膜、聚酰亚胺膜、氟树脂膜、聚酰胺膜、丙烯酸树脂膜、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环烯烃树脂膜等。

此外,作为基材的膜厚,通常优选为10~300μm的范围内的值,更优选为20~150μm的范围内的值。

(2)粘合剂层

本发明中的粘合剂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丙烯酸系、硅酮系、氨基甲酸酯系、橡胶系等粘合剂。

此外,作为粘合剂的种类,也可以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热熔型的接合剂。

此外,所述粘合剂的膜厚,通常优选为1~200μm的范围内的值,更优选为5~50μm的范围内的值。

(3)其他层

此外,在粘合性层叠体上,还可以在基材和粘合剂层的基础上层叠中间层、易接合层等其他层。

(4)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

本发明中的粘合性层叠体的特征在于,具有用于贴附于被粘合体的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

所述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形式没有特别的限制,以下将举例说明下述形式:在具有特性不同的粘合性层叠体的多个粘合片实际上发生混淆时,即使想要通过测定粘合力等特性来进行识别,使用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物性测定也变得特别困难的形式,即识别粘合片时,变得尤其需要后述识别用部分的形式。

(4)-1面积

首先,作为使用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特性测定变得特别困难的第一形式,可以举出如图1(a)所示的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12的形状中的面积为400mm2以下的值的形式。

其理由在于,如果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平面形状中的面积达到400mm2以下的值,则面积变得不充分,从而在将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直接作为试样的情况下,或者在将其进行加工从而制作试样的情况下,使用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特性测定变得困难。

此外,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平面形状在图1(a)中为圆形,但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按照用途为例如椭圆形、长方形之类的任意形状。

应予说明,本发明中的“平面形状”是指如图1(a)所示的从基材侧的上侧观察粘合片时的形状。

(4)-2非接触部

此外,作为使用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特性测定变得特别困难的第二形式,可以举出如图2(a)~(c)所示的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12的粘合剂层4具有部分不与被粘合体100接触的非接触部50的形式。

其理由在于,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具有非接触部时,由于非接触部的特性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因此使用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特性测定变得困难。

应予说明,这样的具有非接触部的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可以用于例如下述情况:在组装数码相机的镜头单元之类的精密部件时,以不直接接触粘合剂层的方式对镜头部分贴附保护膜的情况等。

因此,非接触部的平面形状、立体形状、配置和个数等没有特别的限制,作为大致的示例,可以举出如图2(a)~(c)所示的形式。

此外,非接触部可以例如在对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进行冲裁加工的同时、通过上侧模具的凹部和下侧模具的凸部进行压制加工从而形成。

应予说明,图2(a)是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平面图,图2(b)是以通过图2(a)中的线段B-B的平面来切断粘合片时的截面图,图2(c)是显示对图2(b)所示的粘合片中的被粘合体贴附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情况的图。

(5)识别用部分

本发明中粘合性层叠体的特征在于,具有用于识别粘合性层叠体的特性的识别用部分。

其理由在于,对于如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平面形状相同或类似但粘合力等特性不同的情况那样、难以根据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平面形状进行识别的多种粘合片,可以进行明确地识别。

以下,关于识别用部分具体地进行说明。

(5)-1识别对象特性

作为成为通过识别用部分来识别的对象的特性,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举出例如粘合层中的凝胶分率、储能模量、基材或粘合性层叠体整体中的粘合力、保持力、全光线透过率、雾度值等。

(5)-2形状

识别用部分的平面形状为选自长方形、如图1(a)、图2(a)所示的近似长方形、椭圆形、近似椭圆形、圆形、近似圆形、三角形、近似三角形、五边形、近似五边形、星形、字母和数字中的至少一种。

其理由在于,通过使识别用部分的平面形状为这些形状,可以使用识别用部分来更明确地进行识别。

此外,通过使识别用部分的平面形状为这些形状,即使在难以通过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测定粘合性层叠体中的粘合力等特性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识别用部分来容易且正确地测定特性。

此外,识别用部分的平面形状还优选为如图3(a)所示的数字、如图3(b)所示的字母那样的文字信息。

其理由在于,如果为这样的文字信息,则可以更明确地识别粘合性层叠体的特性。

应予说明,图3(a)~(b)是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平面图。

(5)-3大小

此外,优选识别用部分的平面形状中的最大直径为20~300mm范围内的值。

其理由在于,如果所述最大直径为小于20mm的值,则难以目视确认识别用部分的平面形状,从而存在识别性降低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所述最大直径为大于300mm的值,则存在可以平面配置于同一剥离片上的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面积过度受限的情况。

应予说明,本发明中的最大直径是指在识别用部分的平面形状上描绘外接圆时的该外接圆的直径。

此外,识别用部分的平面形状为长方形、近似长方形、椭圆形或近似椭圆形时,还考虑到容易且正确地测定粘合性层叠体的特性的观点,优选其长轴方向的长度为20~300mm范围内的值,更优选为30~250mm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为45~200mm范围内的值。

此外,其短轴方向的长度(宽度)优选为1~30mm的范围内的值,更优选为1.5~28mm范围内的值,进一步优选为2~25mm范围内的值。

(5)-4配置

此外,本发明中,如图1(a)、图2(a)、图3(a)~(b)所示,其特征在于,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12和识别用部分14被平面配置于同一剥离片2上。

其理由在于,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来构成,由于平面配置于同一剥离片上的识别用部分表示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所具有的特性,因此可以切实地防止发生与其他粘合片的混淆。

此外,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平面配置的形式与基本上与不具有识别用部分的以往的粘合片的情况相同,如图1(a)、图2(a)、图3(a)~(b)所示,在不会导致使用时的操作性降低的范围内,优选以成型面积达到最大的方式进行平面配置。

另一方面,对于识别用部分的平面配置的形式,优选例如在如图1(a)、图2(a)所示的沿粘合片中的任一边的位置处、或者在如图(a)~(b)所示的被两边包围的角部附近的位置处,在平面配置有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部分的外侧进行平面配置。

其理由在于,通过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平面配置,可以抑制对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平面配置的阻碍,并且也可以抑制使用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时的操作性降低。

其中,只要在不阻碍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平面配置且不损害其操作性的范围内,则也可以以穿过平面配置有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部分之中的方式进行平面配置。

[第二实施方式]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为粘合片的制造方法,其为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粘合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I)~(II):

(I)准备层叠有至少基材、粘合剂层和剥离片的成型加工前的粘合片的工序;

(II)将包含基材和粘合剂层而构成的粘合性层叠体在剥离片上成型加工为用于贴附于被粘合体的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和用于识别粘合性层叠体的物性的识别用部分,并且将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和识别用部分平面配置于同一剥离片上,从而得到粘合片的工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为中心,在参考附图的同时,具体地进行说明。

1.工序(I):粘合片的准备工序

工序(I)为准备层叠有至少基材、粘合剂层和剥离片的成型加工前的粘合片的工序。

所述工序可以通过以往公知的方法进行。

更具体而言,举出使用丙烯酸系的非活性射线固化性的粘合剂组合物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时,优选对剥离片涂布粘合剂组合物并使其干燥,从而形成粘合剂层,然后对所得到的粘合剂层层叠基材。

应予说明,成型加工前的粘合片预先制造为带状的连续体,若有需要,则可以在其后的成型加工工序后以规定的间隔裁断成单张。

2.工序(II):成型加工工序

此外,工序(II)是下述得到粘合片20的工序:如图4(a)~(e)所示,将包含基材6和粘合剂层4而构成的粘合性层叠体10在剥离片2上成型加工为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12和识别用部分(图中未示出),并且将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12和识别用部分(图中未示出)平面配置于同一剥离片2上,从而得到粘合片20。

所述成型加工可以通过以往公知的方法进行,例如,可以通过如图4(a)~(b)所示的冲裁加工、激光加工等来成型。

应予说明,图4(a)~(b)是显示冲裁加工工序的侧视截面图。

此外,作为成型加工,优选如图4(a)~(b)所示,使用具有对应于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12的平面形状的第一加工手段214和对应于识别用部分(图中未示出)的平面形状的第二加工手段(图中未示出)的冲裁加工机200进行冲裁加工。

其理由在于,如果是使用这样的冲裁加工机的冲裁加工,则可以将识别用部分与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同时进行成型加工。

应予说明,在如图4(a)~(b)所示的冲裁加工中,制造的是如图2(a)~(c)所示的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12的粘合剂层4具有部分不与被粘合体100接触的非接触部50的形式的粘合片20。

以下,针对图4(a)~(b)所示的冲裁加工具体地进行说明。

即,如图4(a)所示,对于成型加工前的粘合片20',在冲裁加工机200的上侧模具210和下侧模具220相分离的状态下以一定的移送间距在移送方向E上进行移送,然后如图4(b)所示,在其移送停止期间中,通过上侧模具210和下侧模具220加压,从而进行冲裁加工。

更具体而言,如图4(c)~(e)所示,对于作为包含基材6和粘合剂层4而构成的层叠体的粘合性层叠体10,通过上侧模具210中的第一加工手段214形成对应于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12的平面形状的切口,同时通过上侧模具210中的第二加工手段(图中未示出)形成对应于识别用部分14的平面形状的切口。

应予说明,图4(c)是通过图4(a)~(b)所示的冲裁加工工序而得到的粘合片的平面图,图4(d)是以通过图4(c)中的线段X-X的平面来切断粘合片时的截面图,图4(e)是以通过图4(c)中的线段Y-Y的平面来切断粘合片时的截面图。

此外,与此同时,对于成型加工前的粘合片20'的相当于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12的部位中的一部分,通过上侧模具210的凹部212和下侧模具220的凸部222从而形成拱形,由此在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12上形成非接触部50。

然后,上侧模具210和下侧模具220相分离时,将粘合片20和加工前的粘合片20'的连续体以一定的移送间距量在移送方向E上进行移送,重复以上工序。

并且,将通过重复以上的工序而得到的粘合片20的连续体裁断成单张,由此可以得到如图4(c)~(e)所示的最终的粘合片20。

应予说明,图4(c)~(e)所示的最终的粘合片20中,粘合性层叠体10中的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12和识别用部分14以外的部分为已剥离除去。

这是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从而在使用粘合片时,可以使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识别用部分容易剥离。

所述剥离除去工序可以在冲裁加工至裁断或卷取工序为止中的任一时点实施,根据情况也可以省略实施。

此外,尽管作为一个示例具体地说明了图4(a)~(b)所示的冲裁加工工序,但用于成型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和识别用部分的冲裁加工、用于形成非接触部的凹凸加工、以及裁断成单张的裁断加工的顺序没有特别的限制。

因此,例如可以在将成型加工前的粘合片裁断成单张后,通过凹凸加工形成非接触部,最后进行冲裁加工。

或者,可以在对成型加工前的粘合片进行冲裁加工后,裁断成单张,最后通过凹凸加工形成非接触部。

又或者,可以在对成型加工前的粘合片进行冲裁加工后,在通过凹凸加工形成非接触部的同时裁断成单张。

工业实用性

如上文所详细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粘合片,将包含基材和粘合剂层而构成的粘合性层叠体在剥离片上成型加工为用于贴附于被粘合体的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和用于识别粘合性层叠体的特性的识别用部分、且将粘合体贴附用部分和识别用部分平面配置于同一剥离片上,由此,无论粘合性层叠体(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的形态如何,均可以明确地识别粘合性层叠体的特性。

因此,对于本发明的粘合片等,在将多种标签、保护膜等贴附于被粘合体的作业现场,被期待可以防止作业人员混淆特性不同的标签、保护膜等,从而显著地有助于产品的制造效率的提高。

附图标记说明

2:剥离片;4:粘合剂层;6:基材;10:粘合性层叠体;12:被粘合体贴附用部分;14:识别用部分;20:粘合片;20':成型加工前的粘合片;50:非接触部;100:被粘合体;200:冲裁加工机;210:上侧模具;212:凹部;214:第一加工手段;220:下侧模具;222:凸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