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3437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粘合片。详细而言,涉及适合于例如便携电子设备中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显示模块单元与背光单元的接合用途的粘合片。本申请主张基于2015年9月18日提交的日本特许出愿2015-185813号和2016年7月25日提交的日本特许出愿2016-145278的优先权,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考而并入本说明书中。
背景技术
::一般,粘合剂(也称为压敏粘接剂。下同)在室温附近的温度区域中呈柔软的固体(粘弹性体)的状态,具有通过压力而容易粘接于被粘物的性质。发挥这种性质,粘合剂例如以带基材的粘合片的形态广泛用于接合、固定、保护手机等便携电子设备内的构件等目的。在内置于例如手机等便携电子设备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出于将液晶显示模块单元(以下也称为“lcd单元”)与背光单元(以下也称为“bl单元”)接合的目的,使用上述这种带基材的粘合片。作为涉及这种技术的文献,可列举出专利文献1~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出愿公开2002-23505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出愿公开2007-28455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出愿公开2009-197124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来自bl单元的光透过粘合片而漏出时,存在由该光导致液晶显示面的视觉识别性降低之虞。为了防止该情况,在构成粘合片的基材的lcd单元侧表面设置例如光吸收性的着色层(典型的是黑色层)等来遮蔽从粘合片的bl单元侧透过lcd单元侧的光。从便携电子设备的薄型化的角度来看,对于用于接合lcd单元与bl单元的粘合片也要求薄(专利文献3等)。另一方面,近年来便携电子设备存在重视大屏幕化(显示屏幕的大面积化)、设计性的倾向,为了抑制伴随大屏幕化的便携性的降低、提高设计的灵活性等,期待上述粘合片的窄化。针对这种新需求,薄型的粘合片难以兼顾窄化与接合可靠性。例如粘合剂由于是粘弹性体而有助于冲击吸收,但薄型的粘合片存在粘合剂层变薄的倾向,由窄化导致冲击吸收能力进一步降低。因此,薄且窄的粘合片的耐冲击性(耐受落下冲击等冲击并维持接合的性能)容易不足。由于大屏幕的lcd单元重,因此尤其难以兼顾窄化与耐冲击性。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以更高水平兼顾窄化与耐冲击性的粘合剂,针对增厚粘合剂层进行了研究。然而发现,对于不同于以前的窄幅(例如0.6mm左右或更低的宽度)的粘合片形状,如果将粘合剂层增厚至一定程度以上,则会产生新的问题:bl单元的光沿宽度方向透过(贯穿)上述粘合剂层从端面漏出,该漏出的光会引起液晶显示面的亮度不均。作为其背景,还可考虑下述情况:近年背光的性能飞跃性地提高,随之,由背光发出的光的亮度提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耐冲击性良好且即使窄也可抑制自宽度的端面的漏光的粘合片。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由该说明书提供的粘合片具备基材薄膜和配置在上述基材薄膜的至少一侧的表面的粘合剂层。上述粘合剂层典型的是,在该粘合剂层中含有着色剂。此外,上述粘合剂层的厚度大于25μm且在长度0.6mm下的透光率为5%以下。如此构成的粘合片由于具有比25μm厚的粘合剂层,因此适于兼顾窄化与耐冲击性。此外,由于将在长度0.6mm下的上述粘合剂层的透光率限制为5%以下,因此厚度有利于提高耐冲击性的上述粘合剂层,能够适宜地兼顾窄化与沿宽度方向的漏光抑制。这里,在本说明书中,“在长度amm下的透光率”是指针对光程为amm的试样测得的透光率。以下,有时会将在长度amm下的透光率表述为“amm透光率”。对于amm透光率的具体的测定方法,在后面说明。此外,以下有时会将防止或抑制光沿粘合片的宽度方向透过(贯穿)且透射光从该宽度的端面漏出的现象称为“水平遮光”。这里公开的粘合片可以优选以构成该粘合片的层中厚度超过25μm的层的0.6mm透光率均为5%以下的方式实施。根据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抑制沿粘合片的宽度方向的漏光。即,能够实现水平遮光性更优异的粘合片。对于优选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上述粘合片中含有的粘合剂层的总厚度超过该粘合片的总厚度的50%。通过如此构成,能够实现发挥更高水平的耐冲击性的粘合片。这里公开的粘合片优选垂直透光率为1%以下。根据这种粘合片,能够通过一个构件良好地实现垂直遮光和水平遮光。这里公开的粘合片可以适宜地以上述粘合剂层的垂直透光率高于25%的方式实施。该方式从提高粘合片的美观等角度来看是有利的。例如能够对由着色剂的使用过量导致的分散不良等防患于未然。这里公开的粘合片可以优选以至少一部分具有窄部的形状实施。上述窄部的宽度典型的是小于2.0mm,优选小于1.0mm。这种形状的粘合片在上述窄部处容易发生宽度方向的漏光,并且上述窄部容易构成由冲击导致的剥离(接合不良)的起点。因此,应用本申请公开的技术,对即使在窄部也可良好地兼顾耐冲击性与水平遮光性是特别有意义的。这里公开的粘合片可以优选以上述窄部处的上述粘合剂层的宽度为该粘合剂层的厚度的50倍以下的方式实施。如果粘合剂层的厚度与宽度之比增大,则以光源侧作为下侧,从下往上斜着穿过构成该窄部的粘合剂层的宽度而透过的光增多,存在容易产生亮度不均等不利情况的倾向。因此,应用这里公开的技术,对能良好地兼顾耐冲击性与水平遮光性是特别有意义的。优选的一个方式的粘合片以具备配置在上述基材薄膜的一侧的表面的第1粘合剂层和配置在该基材薄膜的另一侧的表面的第2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片的形式构成。上述第1粘合剂层和上述第2粘合剂层的厚度优选均大于25μm。这种构成的粘合片作为接合构件的实用性高,且即使窄也容易形成耐冲击性良好的粘合片。上述第1粘合剂层和上述第2粘合剂层优选0.6mm透光率均为5%以下。这种构成的粘合片即使窄也容易形成水平遮光性良好且耐冲击性良好的粘合片。这里公开的粘合片发挥即使窄也能够适宜地兼顾耐冲击性与水平遮光性的优点,在例如具备lcd单元和bl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能够适宜地用于接合该lcd单元与该bl单元。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示出粘合片的一个构成例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示出粘合片的另一个构成例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2粘合片10基材薄膜10a第1面10b第2面12树脂薄膜(基础薄膜)14着色层21第1粘合剂层21a第1粘合面22第2粘合剂层22a第2粘合面31、32剥离衬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特别提及的事项以外的、实施本发明所需的事项可以根据本说明书中记载的针对发明的实施的教导和申请时的技术常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本发明可以根据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内容和本领域的技术常识来实施。此外,在以下附图中,有时会对发挥相同作用的构件和部位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重复的说明有时会省略或简化。此外,附图中记载的实施方式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而进行了示意化,并不一定准确表示了作为产品实际提供的本发明的粘合片的尺寸、比例尺。在本说明书中“粘合剂”是指如前所述在室温附近的温度区域中呈柔软的固体(粘弹性体)的状态,具有通过压力而容易粘接于被粘物的性质的材料。这里所说的粘合剂如“c.a.dahlquist,“adhesion:fundamentalandpractice”,mclaren&sons,(1966)p.143”中的定义,一般可以是具有满足复数拉伸弹性模量e*(1hz)<107dyne/cm2的性质的材料(典型的是在25℃下具有上述性质的材料)。这里公开的粘合片是在基材薄膜(支撑体)的至少一侧的表面具有粘合剂层的方式的带基材的粘合片。这里所说的粘合片的概念可以涵盖被称为粘合带、粘合标签、粘合薄膜等的物品。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公开的粘合片可以是卷状,也可以是单片状。或者,可以为进一步加工成了各种形状的方式的粘合片。这里公开的粘合片可以是具有例如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剖面结构的粘合片。图1所示的粘合片1具备基材薄膜10和分别由该基材薄膜10的第1面10a和第2面10b支撑的第1粘合剂层21和第2粘合剂层22。第1面10a和第2面10b均为非剥离性的表面(非剥离面)。粘合片1将第1粘合剂层21的表面(第1粘合面)21a和第2粘合剂层22的表面(第2粘合面)22a分别粘贴于被粘物来使用。即,粘合片1以双面粘合片(双面粘接性的粘合片)的形式构成。使用前的粘合片1具有第1粘合面21a和第2粘合面22a分别由至少该粘合剂面侧为具有剥离性的表面(剥离面)的剥离衬垫31、32所保护的构成。或者,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省略剥离衬垫32,作为剥离衬垫31使用两面为剥离面的剥离衬垫,将粘合片1卷起使第2粘合面22a与剥离衬垫31的背面接触,由此使第2粘合面22a也由剥离衬垫31所保护的构成。第1粘合剂层21和第2粘合剂层22中的至少一者为厚度大于25μm且0.6mm透光率为5%以下的粘合剂层,在该粘合剂层中含有着色剂。可以是第1粘合剂层21和第2粘合剂层22双方的厚度大于25μm且0.6mm透光率为5%以下、且在该粘合剂层中含有着色剂的粘合剂层。作为着色剂,例如可以优选采用黑色着色剂。粘合片1优选垂直透光率为1%以下。在基材薄膜10(优选为树脂薄膜)中,出于粘合片1的垂直透光率的调节、反射率调节等目的,可以分散(混炼)有着色剂。作为着色剂,可以优选采用黑色着色剂、白色着色剂。此外,基材薄膜可以通过配置在基础薄膜(优选为树脂薄膜)的表面的着色层进行着色。具备这种基材薄膜的粘合片的一个构成例示于图2。该粘合片2的基材薄膜10包括作为基础薄膜的树脂薄膜12和设置在该基础薄膜的一侧的表面的着色层14。着色层14例如可以是印刷在树脂薄膜12的表面的黑色印刷层。其他构成与图1所示的粘合片1同样。树脂薄膜12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分散有着色剂。此外,着色层可以如图2所示仅在基础薄膜的一侧的表面设置,也可以在基础薄膜的一侧的表面和另一侧的表面分别设置相同或不同的着色层。这里公开的粘合片可以是仅在基材薄膜的一侧的表面具有粘合剂层的单面粘合片的形态。作为单面粘合片的形态的例子,可列举出:在图1所示的构成中不具有第1粘合剂层21和第2粘合剂层22中的任一方的形态,在图2所示的构成中不具有第1粘合剂层21和第2粘合剂层22中的任一方的形态。<粘合剂层>这里公开的粘合片在基材薄膜的至少一侧的表面具有比25μm厚的粘合剂层。如此构成的粘合片存在即使窄也显示良好的耐冲击性的倾向。从能够实现更高耐冲击性的角度来看,粘合剂层的厚度例如可以设置为27μm以上,也可以为30μm以上,也可以为35μm以上。对粘合剂层的厚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从将粘合片制备成窄的形状(在至少一部分包括窄部的形状)时的加工容易性等角度来看,粘合剂层的厚度通常适合为100μm以下,优选为75μm以下,优选为60μm以下(例如为50μm以下)。上述比25μm厚的粘合剂层优选0.6mm透光率为5%以下。由此能够适宜地兼顾窄化与水平遮光性。这里,0.6mm透光率可以通过制备厚度0.6mm的片状的测定样品、测定该测定样品的厚度方向的透光率来掌握。透光率的测定通过使用市售的分光光度计,对测定样品的一侧的表面垂直照射波长为380~780nm的光,测定透过另一侧的表面的光的强度来求出。作为分光光度计,例如可以使用日立制作所制造的分光光度计(装置名“u4100型分光光度计”)。对于后述的实施例也同样。粘合剂层的0.6mm透光率使用厚度0.6mm的片状的粘合剂作为测定样品进行测定。上述测定样品例如可以通过将具有平坦的剥离性的底面的容器保持水平,向该容器中注入粘合剂组合物,缓慢干燥或固化在上述底面上形成厚度0.6mm的粘合剂层来制备。或者,可以通过在剥离衬垫的剥离面上涂布粘合剂组合物并使其干燥形成比0.6mm薄的合适的厚度(例如为0.05mm~0.2mm左右的厚度)的粘合剂层,将该粘合剂层重叠来制备厚度0.6mm的测定样品。通过上述重叠得到的测定样品优选之后在例如室温下熟化12小时以上(例如为24小时左右)后供于透光率的测定。后述的实施例中,在与各粘合片的制作所使用的相同的剥离衬垫的剥离面涂布粘合剂组合物,在100℃下干燥2分钟在上述剥离面上形成厚度约0.1mm的粘合剂层,将该粘合剂层重叠6层制作厚度0.6mm的测定样品,将其在室温下熟化24小时后进行透光率的测定。一般粘合剂为无定形、不显示明显的光学各向异性,因此可以将针对厚度0.6mm的粘合剂测得的厚度方向的透光率作为反映宽度0.6mm的粘合剂的宽度方向的透光率的特性。因此,通过上述的测定方法求出的0.6mm透光率更低的粘合剂层存在显示更高的水平遮光性的倾向。通过将0.6mm透光率限制为5%以下,即使粘合剂层的厚度大于25mm,也能够准确地防止或抑制沿宽度方向透过该粘合剂层的漏光。从进一步提高水平遮光性、或者即使更窄也能具有充分的水平遮光的角度来看,粘合剂层的0.6mm透光率优选为3%以下,更优选为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下,特别优选为0.1%以下。对0.6mm透光率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实质上0%,即检测限以下。对调节粘合剂层的0.6mm透光率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公知的各种方法。作为该方法的典型例,可列举出使粘合剂层中含有着色剂的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着色剂的选择、用量容易地将粘合剂层的0.6mm透光率调节为所期望的值,因此是方便的。作为上述着色剂,可以使用能够通过反射和/或吸收在粘合剂层内前进的光来使其衰减的各种材料。对着色剂的颜色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有色的,也可以是无色的。这里,“有色”是指包括黑色、金属色。此外,“无色”是指包括白色。着色剂的颜色例如可以是黑色、灰色、白色、红色、蓝色、黄色、绿色、黄绿色、橙色、紫色、金色、银色、珍珠色等。上述着色剂典型的是可以以分散在粘合剂层的构成材料中的状态(可以是溶解了的状态)包含在该粘合剂层中。(基础聚合物)在这里公开的技术中,对构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上述粘合剂层可以包含粘合剂领域中公知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橡胶类聚合物、聚酯类聚合物、氨基甲酸酯类聚合物、聚醚类聚合物、有机硅类聚合物、聚酰胺类聚合物、氟类聚合物等各种橡胶状聚合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作为基础聚合物。从粘合特性、成本等角度考虑,可以优选采用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或橡胶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其中,优选以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丙烯酸类粘合剂)。以下,主要对具有由丙烯酸类粘合剂构成的粘合剂层、即丙烯酸类粘合剂层的粘合片进行说明,但并不旨在将这里公开的粘合片的粘合剂层限定为由丙烯酸类粘合剂构成的。需要说明的是,粘合剂的“基础聚合物”是指该粘合剂中所含的橡胶状聚合物的主要成分。上述橡胶状聚合物是指在室温附近的温度区域表现出橡胶弹性的聚合物。此外,本说明书中,“主要成分”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是指含量超过50重量%的成分。此外,“丙烯酸类聚合物”是指包含来源于1分子中具有至少一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的单体单元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的聚合物。以下,也将1分子中具有至少一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称为“丙烯酸类单体”。因此,本说明书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定义为包含来源于丙烯酸类单体的单体单元的聚合物。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典型例,可列举出该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合成所使用的全部单体成分中丙烯酸类单体的比率大于50重量%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此外,“(甲基)丙烯酰基”是概括性地指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酰基的意思。同样,“(甲基)丙烯酸酯”是概括性地指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的意思,“(甲基)丙烯酸”是概括性地指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的意思。作为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优选例如包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主要单体、并进一步包含与该主要单体具有共聚性的副单体的单体原料的聚合物。这里,主要单体是指在上述单体原料的单体组成中占超过50重量%的成分。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以适宜地使用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ch2=c(r1)coor2(1)这里,上述式(1)中的r1为氢原子或甲基。此外,r2为碳原子数1~20的链状烷基。以下,有时会将这样的碳原子数的范围表示为“c1-20”。从粘合剂的储能模量等角度考虑,适宜以r2为c1-14(例如c2-10、典型的是c4-8)的链状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主要单体。从粘合特性的角度来看,优选以r1为氢原子、r2为c4-8的链状烷基的丙烯酸烷基酯(以下也简称为丙烯酸c4-8烷基酯。)作为主要单体。作为r2为c1-20的链状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等。这些(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作为优选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列举出丙烯酸正丁酯(ba)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在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合成所使用的全部单体成分中所占的比例优选为7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85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以上。对(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比例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优选设为99.5重量%以下(例如为99重量%以下)。或者,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是实质上仅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合得到的。此外,使用丙烯酸c4-8烷基酯作为单体成分的情况下,该单体成分中含有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中丙烯酸c4-8烷基酯的比例优选为7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9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重量%以上(典型的是99~100重量%)。这里公开的技术可以优选以全部单体成分的50重量%以上(典型的是60重量%以上)为ba的方式实施。在优选的一个方式中,ba在全部单体成分中所占的比例可以为70重量%以上,可以为80重量%以上、进而可以为90重量%以上。上述全部单体成分可以以比ba少的比例进一步含有2eha。对于这里公开的技术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在不显著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共聚有除上述以外的单体(其他单体)。上述其他单体例如可以出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tg)的调节、粘合性能(例如剥离性)的调节等的目的而使用。例如作为能够提高粘合剂的内聚力、耐热性的单体,可列举出:含磺酸基单体、含磷酸基单体、含氰基单体、乙烯基酯类、脂环式(甲基)丙烯酸酯、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等。作为这些当中的适宜例,可列举出乙烯基酯类。作为乙烯基酯类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乙酸乙烯酯(vac)、丙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等。其中,优选vac。vac的用量可以设为全部单体成分的例如3.5~10重量%左右(优选为4~7重量%左右)。此外,作为能够在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导入形成交联基点的官能团、或者能够有助于提高粘接力的其他单体,可列举出:含羟基(oh基)单体、含羧基单体、含酸酐基单体、含酰胺基单体、含氨基单体、含酰亚胺基单体、含环氧基单体、(甲基)丙烯酰吗啉、乙烯基醚类等。作为这里公开的技术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一个适宜例,可列举出共聚有含羧基单体作为上述其他单体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含羧基单体,可例示出: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羧基戊酯、衣康酸、马来酸、富马酸、巴豆酸、异巴豆酸等。其中,优选aa、maa。作为其他适宜例,可列举出共聚有含羟基单体作为上述其他单体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含羟基单体的例子,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聚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n-羟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其中,作为优选的含羟基单体,可列举出:烷基为碳原子数2~4的直链状的(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上述“其他单体”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其他单体的总含量优选设为全部单体成分的约40重量%以下(典型的是0.001~40重量%),更优选设为约30重量%以下(典型的是0.01~30重量%、例如为0.1~10重量%)。使用含羧基单体作为上述其他单体的情况下,其含量适宜设为全部单体成分的约0.1~10重量%(例如为0.2~8重量%、典型的是0.5~5重量%)。使用含羟基单体作为上述其他单体的情况下,其含量适宜设为全部单体成分的约0.001~10重量%(例如为0.01~5重量%、典型的是0.02~2重量%)。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共聚组成适宜设计成该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tg)为-15℃以下(典型的是-70℃以上且-15℃以下)。丙烯酸类聚合物的tg优选为-25℃以下(例如-60℃以上且-25℃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例如-60℃以上且-40℃以下)。将丙烯酸类聚合物的tg设为上述上限值以下从粘合片的粘贴作业性等角度来看是优选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tg可以通过适当改变单体组成(即,该聚合物的合成所使用的单体的种类、用量比)来调节。这里,丙烯酸类聚合物的tg是指,基于该聚合物的合成所使用的单体成分的组成,由fox式求得的值。fox式是如以下所示的共聚物的tg与分别使构成该共聚物的各单体均聚形成的均聚物的玻璃化温度tgi的关系式。1/tg=σ(wi/tgi)需要说明的是,上述fox式中,tg表示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单位:k)、wi表示该共聚物中的单体i的重量分数(重量基准的共聚比率)、tgi表示单体i的均聚物的玻璃化温度(单位:k)。作为tg的计算所使用的均聚物的玻璃化温度,采用公知资料中记载的值。例如对于以下列出的单体,作为该单体的均聚物的玻璃化温度,使用以下值。对于上述例示的以外的单体的均聚物的玻璃化温度,采用“polymerhandbook”(第3版、johnwiley&sons,inc.,1989)中记载的数值。对于本文献中记载了多种值的单体,采用最高的值。对于上述文献中也没有记载均聚物的玻璃化温度的单体,采用通过以下测定方法得到的值。具体而言,在具备温度计、搅拌器、氮气导入管及回流冷凝管的反应器中投入单体100重量份、2,2’-偶氮二异丁腈0.2重量份及作为聚合溶剂的醋酸乙酯200重量份,边通氮气边搅拌1小时。如此将聚合体系内的氧气去除后,升温至63℃,反应10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固体成分浓度33重量%的均聚物溶液。接着,将该均聚物溶液流延涂布在剥离衬垫上,进行干燥,制作厚度约2mm的试验样品(片状的均聚物)。将该试验样品冲裁为直径7.9mm的圆盘状,用平行板夹住,边使用粘弹性试验机(tainstrumentsjapaninc.制造、型号名称“ares”)赋予频率1hz的剪切应变,边在温度区域-70~150℃以5℃/分钟的升温速度通过剪切模式测定粘弹性,将相当于剪切损失模量g”的峰顶温度的温度(g”曲线达到极大的温度)作为均聚物的tg。对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适当采用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悬浮聚合法、光聚合法等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合成手法公知的各种聚合方法。例如可以优选使用溶液聚合法。作为进行溶液聚合时的单体供给方法,可以适当采用一次性供给全部单体原料的整批投料方式、连续供给(滴加)方式、分批供给(滴加)方式等。聚合温度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单体及溶剂的种类、聚合引发剂的种类等适当选择,可以设为例如20℃~170℃(典型的是为40℃~140℃)左右。在优选的一个方式中,可以采用约75℃以下(更优选为约65℃以下、例如为45℃~65℃左右)的聚合温度。溶液聚合中使用的溶剂(聚合溶剂)可以从现有公知的有机溶剂中适当选择。例如可以使用选自甲苯等芳香族化合物类(典型的是芳香族烃类);醋酸乙酯等乙酸酯类;己烷、环己烷等脂肪族或脂环式烃类;1,2-二氯乙烷等卤代烷烃类;异丙醇等低级醇类(例如碳原子数1~4的一元醇类);叔丁基甲醚等醚类;甲乙酮等酮类;等中的任一种溶剂或2种以上溶剂的混合溶剂。聚合中使用的引发剂可以根据聚合方法的种类从现有公知的聚合引发剂中适当选择。例如可以优选使用2,2’-偶氮二异丁腈(aibn)等偶氮类聚合引发剂中的1种或2种以上。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其他例,可列举出:过硫酸钾等过硫酸盐;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氢等过氧化物类引发剂;苯基取代乙烷等取代乙烷类引发剂;芳香族羰基化合物;等。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其他例,还可列举出由过氧化物与还原剂的组合形成的氧化还原类引发剂。这样的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聚合引发剂的用量为通常的用量即可,例如,相对于全部单体成分100重量份,可以从0.005~1重量份(典型的是0.01~1重量份)左右的范围选择。通过上述溶液聚合,可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溶于有机溶剂的形态的聚合反应液。这里公开的技术中的粘合剂层可以是由含有对上述聚合反应液或该反应液实施合适的后处理得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作为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可以使用根据需要而将上述聚合反应液制备成合适的粘度(浓度)的溶液。或者,也可以使用以除溶液聚合以外的聚合方法(例如乳液聚合、光聚合、本体聚合等)合成丙烯酸类聚合物,并将该丙烯酸类聚合物溶于有机溶剂所制备的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对这里公开的技术中的基础聚合物(优选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10×104~500×104的范围。从粘合性能的角度来看,基础聚合物的mw优选在10×104~150×104(例如为20×104~75×104、典型的是35×104~65×104)的范围。这里,mw是指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得到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值。作为gpc装置,例如可以使用型号名称“hlc-8320gpc”(色谱柱:tskgelgmh-h(s)、东曹株式会社制造)。(增粘剂)这里公开的粘合剂层可以含有增粘剂。作为增粘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松香类增粘树脂、萜烯类增粘树脂、烃类增粘树脂、环氧类增粘树脂、聚酰胺类增粘树脂、弹性体类增粘树脂、酚类增粘树脂、酮类增粘树脂等各种增粘树脂。这种增粘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在采用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松香类增粘树脂(例如聚合松香酯)、萜烯类增粘树脂(例如萜烯酚树脂)。作为松香类增粘树脂的具体例,可列举出:脂松香(gumrosin)、木松香、妥尔油松香等未改性松香(生松香);对这些未改性松香通过氢化、歧化、聚合等进行改性而得到的改性松香(氢化松香、岐化松香、聚合松香、以及其他化学修饰过的松香等);其他各种松香衍生物等。作为上述松香衍生物的例子,可列举出:用醇类将未改性松香酯化而得到的物质(即松香的酯化物)、用醇类将改性松香(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等)酯化而得到的物质(即改性松香的酯化物)等松香酯类;用不饱和脂肪酸将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等)改性而得到的不饱和脂肪酸改性松香类;用不饱和脂肪酸将松香酯类改性而得到的不饱和脂肪酸改性松香酯类;对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等)、不饱和脂肪酸改性松香类或不饱和脂肪酸改性松香酯类中的羧基进行还原处理而得到的松香醇类;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各种松香衍生物等松香类(尤其是松香酯类)的金属盐;在酸催化剂存在下使松香类(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各种松香衍生物等)与苯酚加成并进行热聚合而得到的松香酚醛树脂等。作为萜烯类增粘树脂的例子,可列举出:α-蒎烯聚合物、β-蒎烯聚合物、双戊烯聚合物等萜烯树脂;将这些萜烯树脂改性(酚改性、芳香族改性、氢化改性、烃改性等)而得到的改性萜烯树脂等。作为上述改性萜烯树脂的例子,可列举出:萜烯-酚树脂、苯乙烯改性萜烯树脂、芳香族改性萜烯树脂、氢化萜烯树脂等。作为烃类增粘树脂的例子,可列举出:脂肪族类烃树脂、芳香族类烃树脂、脂肪族类环状烃树脂、脂肪族/芳香族类石油树脂(苯乙烯-烯烃类共聚物等)、脂肪族/脂环族类石油树脂、氢化烃树脂、香豆酮类树脂、香豆酮茚类树脂等各种烃类树脂。对增粘树脂的软化点没有特别限定。在一个方式中,作为上述增粘树脂,可以优选使用软化点(软化温度)为约80℃以上(优选为约110℃以上、更优选为约135℃以上)的树脂。可以优选使用具有这种软化点的萜烯类增粘树脂(萜烯酚树脂等)、松香类增粘树脂(聚合松香的酯化物等)。例如可以优选使用软化点为约135℃以上(进一步为约140℃以上)的萜烯酚树脂。对增粘树脂的软化点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可以设为例如约200℃以下(典型的是约180℃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增粘树脂的软化点可以基于jisk2207中规定的软化点试验方法(环球法)进行测定。对增粘树脂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标的粘合性能(粘接力等)而适当设定。例如按固体成分基准计,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以约10~100重量份(更优选为约15~8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约20~60重量份)的比例使用增粘树脂。作为这里公开的丙烯酸类粘合剂的适宜的组成的例子,可列举出: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以20~60重量份的比例含有软化点135℃以上的增粘树脂(例如萜烯酚树脂)的组成。作为这里公开的丙烯酸类粘合剂的适宜的组成的其他例,可列举出:组合含有松香类增粘树脂(例如聚合松香酯)与萜烯类增粘树脂(例如萜烯酚树脂)的组成。根据这种组成,可以发挥更良好的粘合特性。松香类增粘树脂与萜烯类增粘树脂的重量比可以设为例如5/95~95/5的范围,也可以设为10/90~90/10的范围,也可以设为20/80~80/20的范围,也可以设为30/70~70/30的范围。这里公开的丙烯酸类粘合剂可以含有羟值高于50mgkoh/g的增粘树脂th1。增粘树脂th1的羟值从粘合特性提高的角度来看,例如可以为60mgkoh/g以上,也可以为70mgkoh/g以上,也可以为80mgkoh/g以上,也可以为90mgkoh/g以上。增粘树脂th1的羟值从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相容性等角度来看,通常适宜为300mgkoh/g以下,优选为250mgkoh/g以下,可以为200mgkoh/g以下(例如为150mgkoh/g以下)。作为这里公开的丙烯酸类粘合剂的适宜的组成的例子,可列举出:组合含有上述增粘树脂th1和羟值与该增粘树脂th1差5mgkoh/g以上的增粘树脂th2的组成。增粘树脂th1与增粘树脂th2的羟值的差异优选为10mgkoh/g以上(例如为20mgkoh/g以上),可以为30mgkoh/g以上,也可以为40mgkoh/g以上。增粘树脂th2的羟值可以高于也可以低于增粘树脂th1的羟值。在一个方式中,可以优选采用增粘树脂th2的羟值高于增粘树脂th1的羟值的组合。作为这里公开的丙烯酸类粘合剂的适宜的组成的例子,可列举出:组合含有羟值为75mgkoh/g以下(例如为70mgkoh/g以下)的增粘树脂th1和羟值为80mgkoh/g以上(例如为90mgkoh/g以上)的增粘树脂th2的组成。这里公开的丙烯酸类粘合剂可以含有酸值高于20mgkoh/g的增粘树脂ta1。增粘树脂ta1的酸值例如可以为30mgkoh/g以上,也可以为40mgkoh/g以上。此外,从粘合剂的耐候性等角度来看,增粘树脂ta1的酸值通常优选为150mgkoh/g以下,可以为100mgkoh/g以下,也可以为70mgkoh/g以下。对增粘树脂ta1的羟值没有特别限定。增粘树脂ta1可以相当于上述增粘树脂th1或增粘树脂th2,也可以不相当。增粘树脂ta1的酸值例如可以为50mgkoh/g以下,也可以为30mgkoh/g以下,也可以为20mgkoh/g。作为这里公开的丙烯酸类粘合剂的适宜的组成的例子,可列举出:组合含有上述增粘树脂th1和上述增粘树脂ta1的组成。增粘树脂th1、增粘树脂th2、增粘树脂ta1可以分别独立从上述例示的增粘树脂中选择具有所期望的羟值或酸值的树脂。例如增粘树脂th1、增粘树脂th2、增粘树脂ta1可以分别独立从由松香类增粘树脂和萜烯类增粘树脂(例如萜烯酚树脂)组成的组中选择。需要说明的是,增粘树脂的酸值和羟值可以通过jisk0070:1992中规定的电位差滴定法进行测定。(着色剂)可以使粘合剂层中含有着色剂。由此能够调节粘合剂层的透光性(遮光性)。例如能够调节粘合剂层的0.6mm透光率、垂直透光率。调节粘合剂层的透光性(例如垂直透光率)还可以有助于含有该粘合剂层的粘合片的透光性的调节。作为着色剂,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颜料、染料。作为颜料,例如可列举出:碳酸锌、氧化锌、硫化锌、滑石、高岭土、碳酸钙、氧化钛、二氧化硅、氟化锂、氟化钙、硫酸钡、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铁类、氢氧化铁类、氧化铬类、尖晶石型煅烧类、铬酸类、钼铬红类、深蓝类、铝粉末类、青铜粉末类、银粉末类、磷酸钙等无机颜料,酞菁类、偶氮类、缩合偶氮类、偶氮色淀类、蒽醌类、苝-紫环酮类、靛蓝类、硫靛类、异吲哚啉酮类、甲亚胺类、二噁嗪类、喹吖啶酮类、苯胺黑类、三苯基甲烷类、炭黑类等有机颜料。作为染料,例如可列举出:偶氮类染料、蒽醌、喹酞酮、苯乙烯(styryl)、二苯基甲烷、三苯基甲烷、噁嗪、三嗪、黄原胶、甲烷、甲亚胺、吖啶、二嗪。着色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适当组合使用2种以上。由于通过少量的着色剂即能够高效地调节遮光性,因此可以优选使用黑色着色剂。作为黑色着色剂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炭黑(炉法炭黑、槽法炭黑、乙炔黑、热裂法炭黑、灯黑、松烟等)、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苯胺黑、苝黑、钛黑、花青黑、活性炭、铁素体(非磁性铁素体、磁性铁素体等)、磁铁矿、氧化铬、氧化铁、二硫化钼、铬络合物、蒽醌类着色剂等。其中,优选炭黑。由于通过少量的着色剂即能够高效地调节粘合剂层的遮光性,因此可以优选使用颗粒状的着色剂(颜料)。在优选的一个方式中,可以使用平均粒径10nm~500nm、更优选为10nm~120nm的颜料(例如炭黑等颗粒状黑色着色剂)。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平均粒径”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是指根据基于激光散射衍射法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测得的粒度分布中的累积值50%处的粒径(50%体积平均粒径;以下有时会简记为d50。)。着色剂的配混量可以以形成满足所期望的0.6mm透光率的粘合剂层的方式设定,没有特别限定。通常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适宜设为0.5重量份以上,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上,更优选1.5重量份以上。此外,着色剂的配混量例如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可以设为15重量份以下。从抑制可能由着色剂的配混引起的粘合特性的降低的角度来看,着色剂的配混量通常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适宜设为10重量份以下,优选设为5重量份以下,更优选设为3重量份以下。在优选的一个方式中,可以将着色剂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的配混量设为2.5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3重量份以下、例如为2重量份以下)。此外,粘合剂层中的着色剂的含量通常适宜设为粘合剂层的0.3重量%以上,优选为0.5重量%以上,更优选为1.0重量%以上。着色剂的含量可以设为例如小于10重量%,优选小于5重量%,更优选小于3.5重量%,进一步优选小于3.0重量%。在优选的一个方式中,可以将粘合剂层的着色剂含量设为小于2.5重量%(更优选小于2.2重量%、例如小于2.0重量%)。这里公开的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含有有助于提高上述着色剂的分散性的成分。该分散性提高成分例如可以是聚合物、低聚物、液态树脂、表面活性剂等。上述分散性提高成分优选溶解在粘合剂组合物中。上述低聚物例如可以是含有如上述所例示的丙烯酸类单体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单体成分的低分子量聚合物(例如mw约小于10×104、优选小于5×104的丙烯酸类低聚物)。上述液态树脂例如可以是软化点为约50℃以下、更优选为约40℃以下的增粘树脂(典型的是松香类、萜烯类、烃类等增粘树脂、例如氢化松香甲基酯等)。利用这种分散性提高成分,能够抑制着色剂(例如炭黑等颗粒状黑色着色剂)的分散不均,甚至能够抑制粘合剂层的颜色不均。因此,能够形成外观质量更好的粘合片。对分散性提高成分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从抑制对粘合特性的影响(例如内聚性的降低)的角度来看,通常适宜设为粘合剂层整体的约20重量%以下(优选为约1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7重量%以下、例如约5重量%以下)。在一个方式中,分散性提高成分的含量可以设为着色剂的重量的约10倍以下(优选为约5倍以下、例如约3倍以下)。而从适宜地发挥分散性提高成分的效果的角度来看,其含量通常适宜设为粘合剂层整体的约0.2重量%以上(典型的是约0.5重量%以上、优选为约1重量%以上)。在一个方式中,分散性提高成分的含量可以设为着色剂的重量的约0.2倍以上(优选为约0.5倍以上、例如为1倍以上)。(交联剂)在这里公开的技术中,粘合剂层的形成中使用的粘合剂组合物根据需要可以含有交联剂。对交联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现有公知的交联剂中适当选择使用。作为这种交联剂,例如可列举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噁唑啉类交联剂、氮丙啶类交联剂、三聚氰胺类交联剂、过氧化物类交联剂、尿素类交联剂、金属醇盐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金属盐类交联剂、碳二亚胺类交联剂、胺类交联剂等。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从提高内聚力的角度来看,优选使用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和/或环氧类交联剂,特别优选组合使用异氰酸酯类交联剂与环氧类交联剂。对交联剂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相对于基础聚合物(适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可以设为约10重量份以下,可以从优选为约0.005~10重量份、更优选为约0.01~5重量份的范围选择。(其他添加剂)上述粘合剂组合物根据需要可以含有流平剂、交联助剂、增塑剂、软化剂、抗静电剂、防老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等粘合剂组合物领域中通常使用的各种添加剂。对于这样的各种添加剂,可以根据常规方法使用现有公知的添加剂,由于并不是特别的赋予本发明特征的成分,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这里公开的粘合剂层(由粘合剂形成的层)可以为由水系粘合剂组合物、溶剂型粘合剂组合物、热熔型粘合剂组合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水系粘合剂组合物是指在以水为主要成分的溶剂(水系溶剂)中含有粘合剂(粘合剂层形成成分)的形态的粘合剂组合物,典型的是包括被称为水分散型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的至少一部分分散在水中的形态的组合物)等的粘合剂组合物。此外,溶剂型粘合剂组合物是指在有机溶剂中包含粘合剂的形态的粘合剂组合物。这里公开的技术从粘合特性等角度来看,可以优选以具备由溶剂型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的方式实施。这里公开的粘合剂层可以利用现有公知的方法来形成。例如可以采用在上述这种基材薄膜上直接赋予(典型的是涂布)粘合剂组合物并进行干燥从而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直接法)。此外,也可以采用对具有剥离性的表面(剥离面)赋予粘合剂组合物并进行干燥从而在该表面上形成粘合剂层、将该粘合剂层转印到基材薄膜上的方法(转印法)。从生产率的角度来看,优选转印法。作为上述剥离面,可以利用剥离衬垫的表面、剥离处理过的基材薄膜背面等。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公开的粘合剂层典型的是连续地形成,但并不限定于这种形态,也可以为例如形成为点状、条纹状等规则图案或无规图案的粘合剂层。粘合剂组合物的涂布可以使用例如凹印辊涂布机、模涂布机、棒涂布机等现有公知的涂布机来进行。或者,可以通过浸渍、帘涂法等涂布粘合剂组合物。从促进交联反应、提高制造效率等角度考虑,粘合剂组合物的干燥优选在加热下进行。干燥温度可以设为例如40~150℃左右,通常优选设为60~130℃左右。使粘合剂组合物干燥后,进而出于粘合剂层内的成分转移的调节、交联反应的进行、可能存在于基材薄膜、粘合剂层内的应变的松弛等目的,可以进一步进行熟化。<基材薄膜>作为基材薄膜,可以优选使用含有树脂薄膜作为基础薄膜的薄膜。上述基础薄膜典型的是可独立地形状维持的(非依赖性的)构件。这里公开的技术中的基材薄膜可以实质上由这种基础薄膜构成。或者,上述基材薄膜可以除了上述基础薄膜以外还包括辅助性的层。作为上述辅助性的层的例子,可列举出设置在上述基础薄膜的表面的着色层、反射层、底涂层、抗静电层等。上述树脂薄膜是以树脂材料作为主要成分(例如在该树脂薄膜中含量超过50重量%的成分)的薄膜。作为树脂薄膜的例子,可列举出:聚乙烯(pe)、聚丙烯(pp)、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类树脂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类树脂薄膜;氯乙烯类树脂薄膜;乙酸乙烯酯类树脂薄膜;聚酰亚胺类树脂薄膜;聚酰胺类树脂薄膜;氟树脂薄膜;玻璃纸;等。树脂薄膜可以是天然橡胶薄膜、丁基橡胶薄膜等橡胶类薄膜。其中,从处理性、加工性的角度来看,优选聚酯薄膜,其中,特别优选pet薄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树脂薄膜”典型的是非多孔的片,是区别于所谓的无纺布、织物的概念(换言之,是排除了无纺布、织物的概念)。可以使树脂薄膜中含有着色剂。由此能够调节树脂薄膜的透光性(遮光性)。例如能够调节树脂薄膜的垂直透光率、0.6mm透光率。调节树脂薄膜的透光性(例如垂直透光率)还有助于调节含有该树脂薄膜的基材薄膜的透光性、进而含有该基材薄膜的粘合片的透光性。作为着色剂,与粘合剂层中可以含有的着色剂同样,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颜料、染料。对着色剂的颜色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有色也可以是无色。着色剂的颜色例如可以是黑色、灰色、白色、红色、蓝色、黄色、绿色、黄绿色、橙色、紫色、金色、银色、珍珠色等。在一个方式中,由于通过少量的着色剂即能够高效地调节遮光性(例如垂直透光率),因此可以优选使用黑色着色剂。作为具体的黑色着色剂,可列举出作为粘合剂层中可以含有的着色剂所例示的着色剂。在优选的一个方式中,可以使用平均粒径10nm~500nm、更优选为10nm~120nm的颜料(例如炭黑等颗粒状黑色着色剂)。在另一个方式中,上述树脂薄膜可以含有白色着色剂。作为白色着色剂,例如可列举出:氧化钛(金红石型二氧化钛、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等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锡、氧化钡、氧化铯、氧化钇、碳酸镁、碳酸钙(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等)、碳酸钡、碳酸锌、氢氧化铝、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锌、硅酸铝、硅酸镁、硅酸钙、硫酸钡、硫酸钙、硬脂酸钡、氧化锌、硫化锌、滑石、二氧化硅、氧化铝、粘土、高岭土、磷酸钛、云母、石膏、白炭黑、硅藻土、膨润土、锌钡白、沸石、绢云母、水合埃洛石等无机类白色着色剂,丙烯酸类树脂颗粒、聚苯乙烯类树脂颗粒、聚氨酯类树脂颗粒、酰胺类树脂颗粒、聚碳酸酯类树脂颗粒、有机硅类树脂颗粒、脲甲醛类树脂颗粒、三聚氰胺类树脂颗粒等有机类白色着色剂等。对树脂薄膜中的着色剂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设为以能够赋予所期望的光学特性的方式适当调节的量。着色剂的用量通常适宜设为树脂薄膜的重量的0.1~30重量%左右,可以设为例如0.1~25重量%(典型的是0.1~20重量%)。在上述树脂薄膜中根据需要可以配混有填充剂(无机填充剂、有机填充剂等)、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等)、防老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润滑剂、增塑剂等各种添加剂。各种添加剂的配混比例通常为小于30重量%(例如小于20重量%、典型的是小于10重量%)左右。上述树脂薄膜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具有2层、3层或更多的多层结构的薄膜。从形状稳定性的角度来看,树脂薄膜优选为单层结构。多层结构的情况下,至少一层(优选为全部层)优选为具有上述树脂(例如聚酯类树脂)的连续结构的层。树脂薄膜的制造方法适当采用现有公知的方法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适当采用挤出成型、吹胀成型、t模铸造成型、压延辊成型等现有公知的常规薄膜成型方法。基材薄膜可以通过配置在基础薄膜(优选为树脂薄膜)的表面的着色层而着色。在像这样包括基础薄膜和着色层的构成的基材薄膜中,上述基础薄膜可以含有着色剂,也可以不含。上述着色层可以配置在基础薄膜的任一侧的表面,也可以分别配置在两侧的表面。对于在基础薄膜的两侧的表面分别配置有着色层的构成,这些着色层的构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种着色层典型的是可以将含有着色剂和粘结剂的着色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基础薄膜来形成。作为着色剂,与粘合剂层、树脂薄膜中可以含有的着色剂同样,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颜料、染料。作为粘结剂,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在涂料或印刷的领域中公知的材料。例如可例示出:聚氨酯、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脲三聚氰胺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着色层形成用组合物例如可以是溶剂型、紫外线固化型、热固化型等。着色层的形成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采用一直以来着色层的形成所采用的手段进行。例如可以优选采用通过照相凹版印刷、柔性印刷、胶版印刷等印刷形成着色层(印刷层)的方法。着色层可以是整体由1层形成的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包括2层、3层或更多的副着色层的多层结构。包括2层以上的副着色层的多层结构的着色层例如可以通过重复进行着色层形成用组合物的涂布(例如印刷)来形成。各副着色层中含有的着色剂的颜色、配混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用于赋予遮光性的着色层中,从防止针孔的产生、提高防漏光的可靠性的角度来看,制成多层结构是特别有意义的。着色层整体的厚度通常适宜为1μm~10μm左右,优选为1μm~7μm左右,例如可以设为1μm~5μm左右。在含有二层以上的副着色层的着色层中,各副着色层的厚度通常优选为1μm~2μm左右。对这里公开的基材薄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从避免粘合片变得过厚的角度来看,基材薄膜的厚度可以设为例如200μm以下、优选为15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μm以下。根据粘合片的使用目的、使用方式,基材薄膜的厚度可以为70μm以下,也可以为50μm以下,也可以为30μm以下(例如为25μm以下)。在一个方式中,基材薄膜的厚度可以为20μm以下,也可以为15μm以下,也可以为10μm以下(例如为5μm以下)。通过减小基材薄膜的厚度,即使粘合片的总厚度相同也能够使粘合剂层的厚度更大。这从粘合片的耐冲击性的角度来看会是有利的。对基材薄膜的厚度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制。从粘合片的操作性(处理性)、加工性等角度来看,基材薄膜的厚度通常为0.5μm以上(例如为1μm以上),优选为2μm以上,例如为4μm以上。在一个方式中,基材薄膜的厚度可以设为6μm以上,也可以为8μm以上,也可以为10μm以上(例如超过10μm)。这里公开的粘合片例如可以以基础薄膜(典型的是树脂薄膜)的0.6mm透光率例如为15%以下(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下)的方式实施。包括这种基础薄膜的构成的粘合片可以显示出良好的水平遮光性。在厚度大于25μm的基础薄膜中,该基础薄膜的0.6mm透光率满足上述数值是特别有意义的。从获得更高的水平遮光性的角度来看,基础薄膜的0.6mm透光率优选为3%以下,更优选为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下,特别优选为0.1%以下。对基础薄膜的0.6mm透光率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实质上为0%,即检测限以下。基础薄膜的0.6mm透光率可以以该基础薄膜作为测定样品,与上述粘合剂层的0.6mm透光率同样进行测定。这里公开的粘合片例如可以以基材薄膜的垂直透光率例如小于5%的方式实施。由此,在包括上述基材薄膜的粘合片中,能够实现沿垂直方向(粘合片的厚度方向)的良好的遮光性。从获得更高水平的遮光性的角度来看,基材薄膜的垂直透光率优选小于3%,更优选小于1%,进一步优选小于0.5%,特别优选小于0.1%。对垂直透光率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实质上为0%,即检测限以下。基材薄膜的垂直透光率可以以该基材薄膜作为测定样品,与上述粘合剂层的0.6mm透光率同样进行测定。对于基材薄膜的表面,可以实施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酸处理、碱处理、底涂剂的涂布等现有公知的表面处理。这种表面处理可以是用于提高基材薄膜与粘合剂层的密合性、换言之粘合剂层对基材薄膜的固着性的处理。<剥离衬垫>在这里公开的技术中,在粘合剂层的形成、粘合片的制作、使用前的粘合片的保存、流通、形状加工等时,可以使用剥离衬垫。作为剥离衬垫,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在树脂薄膜、纸等衬垫基材的表面具有剥离处理层的剥离衬垫,由氟类聚合物(聚四氟乙烯等)、聚烯烃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等)低粘接性材料形成的剥离衬垫等。上述剥离处理层例如可以是通过有机硅类、长链烷基类、氟类、硫化钼等剥离处理剂对上述衬垫基材进行表面处理而形成的。<粘合片>对这里公开的粘合片(包括粘合剂层和基材薄膜,但不包括剥离衬垫。)的总厚度没有特别限定。粘合片的总厚度可以设为例如约25.5μm以上,也可以为30μm以上,也可以为50μm以上,也可以为60μm以上。粘合片的总厚度的上限典型的是400μm以下,优选为300μm以下,可以为250μm以下(例如为200μm以下)。在一个方式中,粘合片的总厚度可以为120μm以下,也可以为90μm以下。这里公开的粘合片可以以该粘合片的垂直透光率例如为5%以下的方式实施。从通过一个构件适宜地实现垂直遮光和水平遮光的角度来看,粘合片的垂直透光率优选为3%以下,更优选为1%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以下,特别优选为0.1%以下。对垂直透光率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实质上为0%,即检测限以下。粘合片的垂直透光率可以以该粘合片作为测定样品,与上述粘合剂层的0.6mm透光率同样进行测定。这里公开的粘合片可以适宜地以具备配置在基材薄膜的一侧的表面的第1粘合剂层和配置在该基材薄膜的另一侧的表面的第2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片(双面粘接性的粘合片)的形态实施。这种构成的粘合片作为接合构件的实用性高。此外,由于容易增大粘合剂层的总厚度(第1粘合剂层与第2粘合剂层的总厚度)在粘合片的总厚度中所占的比例,因此适合于提高耐冲击性。这里,第1粘合剂层和第2粘合剂层中至少一个粘合剂层为厚度大于25μm且0.6mm透光率为5%以下的粘合剂层。对另一个粘合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例如2μm以上,典型的是5μm以上,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15μm以上。如果上述另一个粘合剂层的厚度增大,则存在粘合片的耐冲击性提高的倾向。从该角度来看,上述另一个粘合剂层的厚度可以为20μm以上,也可以为25μm以上,也可以与一个粘合剂层同样超过25μm(例如为27μm以上、进一步为30μm以上、或35μm以上)。在上述另一个粘合剂层的厚度大于25μm的情况下,该另一个粘合剂层的0.6mm透光率也优选为5%以下。由此,即使窄也能够适宜地兼顾耐冲击性与水平遮光性。而在上述另一个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5μm以下的情况下,对该另一个粘合剂层的0.6mm透光率没有特别限制。这里公开的粘合剂层例如也可以优选以配置在一侧的表面的粘合剂层为厚度超过25μm且0.6mm透光率5%以下的粘合剂层、配置在另一侧的表面的粘合剂层为厚度25μm以下且0.6mm透光率超过5%的粘合剂层的方式实施。作为这里公开的粘合片(单面粘合片或双面粘合片)的优选的一个方式,可列举出:该粘合片中含有的层中厚度大于25μm的层的0.6mm透光率均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下、典型的是0.1%以下)的方式。根据这种构成的粘合片,存在即使窄也可同时实现良好的水平遮光性与耐冲击性的倾向。从实现更高的水平遮光性的角度来看,作为优选的一个方式,可列举出:粘合片中含有的层中厚度20μm以上的层(更优选为厚度15μm以上的层、进一步优选为厚度10μm以上的层)的0.6mm透光率均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以下、典型的是0.1%以下)的方式。将这里公开的粘合片用于光反射用途的情况下,粘合片表面的光反射率可以为例如40%以上,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对于光反射率的上限,理想的是100%,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可以是99%以下(例如为95%以下、典型的是92%以下)左右。粘合片表面的光反射率(%)通过使用市售的分光光度计,对粘合片的一侧的表面(光反射率测定表面)照射波长为550nm的光,测定在照射光的面发生反射的光的强度来求出。作为分光光度计,例如可以使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分光光度计(装置名“mps-2000”)。对于后述的实施例也同样。对第1粘合剂层与第2粘合剂层的总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上述粘合剂层的总厚度可以为例如超过27μm、典型的是超过30μm,优选为超过35μm,更优选为超过40μm。如果粘合剂层的总厚度增大,则存在粘合片的耐冲击性提高的倾向。从该角度来看,上述粘合剂层的总厚度可以为超过40μm,也可以为超过50μm,也可以为超过60μm,进一步可以为超过70μm。对该粘合片中含有的粘合剂层的总厚度在粘合片的总厚度中所占的比例没有特别限定。这里,粘合片中含有的粘合剂层的总厚度是指设置在基材薄膜的一侧的表面上的粘合剂层和设置在另一侧的表面上的粘合剂层的总厚度。为仅在基材薄膜的一侧的表面上设置有粘合剂层的单面粘合片的情况下,设置在另一侧的表面上的粘合剂层的厚度为0,设置在上述一侧的表面上的粘合剂层的厚度与上述粘合剂层的总厚度一致。这里公开的粘合片例如可以以粘合剂层的总厚度在粘合片的总厚度中所占的比例为40%以上(优选为50%以上、典型的是超过50%、更优选为6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的方式实施。通过如此构成,存在即使与粘合片的总厚度相比较窄也可发挥更高水平的耐冲击性的倾向。在一个方式中,粘合剂层的总厚度在粘合片的总厚度中所占的比例可以为75%以上、进一步为80%以上。对粘合剂层的总厚度在粘合片的总厚度中所占的比例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通常适宜设为95%以下,优选设为90%以下。对于这里公开的粘合片中含有的厚度超过25μm且0.6mm透光率5%以下的粘合剂层,对该粘合剂层的垂直透光率没有特别限定。上述粘合剂层的垂直透光率例如可以为10%以上,也可以为15%以上,也可以为20%以上。这里公开的粘合片可以优选以上述粘合剂层的垂直透光率超过25%(更优选为超过30%)的方式实施。对上述粘合剂层的垂直透光率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为该粘合剂层的0.6mm透光率达到5%以下的值即可。通过如此在满足0.6mm透光率5%以下的范围内提高垂直透光率的允许极限值,能够减小为了调节至该垂直透光率所需的着色剂的量。这从抑制着色剂的分散不均(甚至是粘合剂层的颜色不均)、得到外观质量良好的粘合片的角度来看是优选的。粘合剂层的垂直透光率可以以该粘合剂层作为测定样品,与上述粘合剂层的0.6mm透光率同样进行测定。这里公开的粘合片优选180度剥离强度为3.0n/20mm以上。利用表现出上述特性的粘合片,存在即使窄也可实现耐久性高的接合结构的倾向。上述剥离强度优选为3.5n/20mm以上,更优选为4.0n/20mm以上。这里所说的剥离强度是指相对于不锈钢板的180度剥离强度(180度剥离粘合力)。180度剥离强度可以如下测定。具体而言,对将粘合片切成宽20mm、长100mm的尺寸的测定样品,在23℃、50%rh的环境下,使2kg的辊往返1次将上述测定样品的粘接面压接在不锈钢板(sus304ba板)的表面。将其在该环境下放置30分钟后,使用万能拉伸压缩试验机,根据jisz0237:2000,在拉伸速度300mm/分钟、剥离角度180度的条件下测定剥离强度(n/20mm)。作为万能拉伸压缩试验机,例如可以使用minebeaco.,ltd.制造的“拉伸压缩试验机、tg-1kn”。在后述的实施例中也采用同样的测定方法。<用途>这里公开的粘合片即使窄也耐冲击性良好、且水平遮光性优异。发挥这种特征,上述粘合片例如可以优选应用于具备要求规定的光学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更具体而言,在具备lcd单元和bl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优选用于接合该lcd单元与该bl单元。这里公开的粘合片例如可以优选用于接合便携电子设备的lcd单元与该bl单元。这种便携电子设备的非限定性的例子包括:手机、智能手机、平板型个人电脑、笔记本型个人电脑、各种可穿戴设备(例如手表这种戴在手腕上的手腕穿戴型、用夹子、带子等戴在身体的一部分的模块化型、包括眼镜型(单眼型、双眼型。也包括头盔型。)的眼睛佩戴(eyewear)型、以例如饰品的形态安装于衬衫、袜子、帽子等的衣服型、耳机这种安装在耳朵上的耳朵穿戴型等)、数码照像机、数码摄像机、音响设备(便携音乐播放器、录音笔等)、计算器(台式计算器等)、便携游戏设备、电子辞典、电子记事本、电子书、车载用信息设备、便携收音机、便携电视、便携打印机、便携扫描仪、便携调制解调器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便携”解释为仅仅可以携带的话是不充分的,其是指具有个人(标准成人)可以相对容易地移动的水平的便携性。这里公开的粘合片可以以加工成各种外形的接合构件的形态在例如lcd单元与该bl单元的接合及其他接合用途中利用。作为这种接合构件的优选的形态,可列举出:具有宽度小于2.0mm(例如小于1.0mm)的窄部的形态。这里公开的粘合片由于具备厚度超过25μm且0.6mm透光率5%以下的粘合剂层,因此即使作为包括这种窄部的形状(例如框状)的接合构件使用也可以发挥良好的性能(耐冲击性、水平遮光性等)。在一个方式中,上述窄部的宽度可以为0.7mm以下,也可以为0.5mm以下,也可以为0.3mm左右或更低。对窄部的宽度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制,从粘合片的操作性的角度来看,通常适宜为0.1mm以上(典型的是0.2mm以上)。上述窄部典型的是线状。这里,线状是指包括直线状、曲线状、折线状(例如l字型)等、以及框状、圆状等环状、它们的复合形状或中间形状的概念。上述环状不限定于由曲线构成的形状,是指包括例如像沿着四边形的外周的形状(框状)、沿着扇型的外周的形状这样一部分或全部形成为直线状的环状的概念。对上述窄部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上述窄部的长度为10mm以上(典型的是20mm以上、例如为30mm以上)的形态中,可以适宜地发挥应用这里公开的技术的效果。这里公开的粘合片可以优选以上述窄部处的上述粘合剂层的宽度w为该粘合剂层的厚度t的50倍以下的形状使用。即,可以优选以w/t的值为5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下,例如为25以下)的形状粘贴于被粘物的形态使用。对于例如用于接合液晶显示装置的lcd单元与该bl单元的环状的粘合片,该粘合片具有透光率高的粘合剂层的情况下,自bl单元发出的光的一部分从该粘合剂层的内周的bl单元侧端向该粘合剂层的外周的lcd单元侧端斜着穿过上述粘合剂层(到达lcd单元侧)而透过。如此斜着透过粘合剂层到达lcd单元侧的光容易引起液晶显示面的亮度不均等不利情况。如果w/t的值减小,则存在沿宽度方向透过粘合剂层的光中斜着透过该粘合剂层到达lcd单元侧的光的比例增多的倾向。因此,应用这里公开的技术来防止或抑制粘合片的宽度方向的漏光的意义增大。由该说明书公开的事项包括以下内容。(1)一种粘合片,其具备基材薄膜和配置在上述基材薄膜的至少一侧的表面的粘合剂层,上述粘合剂层在该粘合剂层中含有着色剂,上述粘合剂层的厚度大于25μm且0.6mm透光率为5%以下。(2)根据上述(1)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构成上述粘合片的层中厚度超过25μm的层的0.6mm透光率均为5%以下。(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粘合片中含有的粘合剂层的总厚度超过该粘合片的总厚度的50%。(4)根据上述(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粘合片的垂直透光率为1%以下。(5)根据上述(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粘合剂层的垂直透光率高于25%。(6)根据上述(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粘合片具有窄部,该窄部的宽度小于2.0mm。(7)根据上述(6)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窄部处的上述粘合剂层的宽度为该粘合剂层的厚度的50倍以下。(8)根据上述(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其以具备配置在上述基材薄膜的一侧的表面的第1粘合剂层和配置在该基材薄膜的另一侧的表面的第2粘合剂层的双面粘合片的形式构成,上述第1粘合剂层和上述第2粘合剂层的厚度均大于25μm且0.6mm透光率均为5%以下。(9)根据上述(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在具备lcd单元和bl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用于接合该lcd单元与该bl单元。(10)根据上述(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粘合剂层为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的丙烯酸类粘合剂层。(11)根据上述(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粘合剂层以超过该粘合剂层中含有的聚合物成分的50重量%的比例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以70重量%以上的比例含有式(1)所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单体成分:ch2=c(r1)coor2(1)(上述式(1)中的r1为氢原子或甲基。此外,r2为碳原子数1~20的链状烷基。)。(12)根据上述(11)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还含有含官能团单体作为上述单体成分,上述含官能团单体为选自由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丁酯和(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13)根据上述(10)~(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粘合剂层相对于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以20~60重量份的比例含有软化点135℃以上的萜烯酚树脂。(14)根据上述(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着色剂含有作为黑色着色剂的炭黑。(15)根据上述(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上述粘合剂层中的上述着色剂的含量为0.3重量%以上且小于3.0重量%。(16)一种粘合片,其为在具备lcd单元和bl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用于接合该lcd单元与该bl单元的双面粘接性的粘合片,其具备:基材薄膜、配置在上述基材薄膜的一侧的表面的第1粘合剂层、以及配置在上述基材薄膜的另一侧的表面的第2粘合剂层,上述基材薄膜的厚度大于25μm且0.6mm透光率为5%以下,或者,厚度为25μm以下,上述第1粘合剂层和上述第2粘合剂层的厚度均大于25μm且0.6mm透光率均为5%以下,上述粘合片的垂直透光率为1%以下,上述第1粘合剂层与上述第2粘合剂层的总厚度大于上述粘合片的总厚度的50%,上述第1粘合剂层和上述第2粘合剂层中的至少一者为以超过该粘合剂层中含有的聚合物成分的50重量%的比例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的丙烯酸类粘合剂层,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层含有0.3重量%以上且小于3.0重量%的炭黑。实施例以下,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进行说明,但并不旨在将本发明限定于这些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中,“份”及“%”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为重量基准。<例1>在具备搅拌器、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回流冷凝器和滴液漏斗的反应容器中投入作为单体成分的ba92份、乙酸乙烯酯5份、aa2.9份和丙烯酸2-羟乙酯0.1份、以及作为聚合溶剂的醋酸乙酯30份和甲苯120份,边通入氮气边搅拌2小时。如此将聚合体系内的氧气去除后,加入作为聚合引发剂的0.2份的aibn,在60℃下进行6小时溶液聚合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溶液。该丙烯酸类聚合物的mw为约50×104。相对于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中含有的丙烯酸类聚合物100份,加入作为增粘树脂的松香类树脂a(聚合松香酯、商品名“penseld-125”、软化点120~130℃、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10份、松香类树脂b(歧化松香酯、商品名“superestera-100”、软化点95~105℃、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10份和萜烯酚树脂(商品名“tamanol803l”、软化点145~160℃、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15份、以及炭黑分散液(商品名“n-dym8715black”、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商品名“coronatel”、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固体成分75%)2份,制得粘合剂组合物a1。该粘合剂组合物a1相对于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100份,含有2份作为着色剂的炭黑。作为剥离衬垫,准备2张单面为经剥离处理过的剥离面的聚酯製剥离薄膜(商品名“diafoilmrf”、厚度38μm、三菱聚酯株式会社制造)。在这些剥离衬垫的剥离面涂布上述粘合剂组合物a1,使得干燥后的厚度为28μm,在100℃下干燥2分钟。如此在上述2张剥离衬垫的剥离面上分别形成粘合剂层。作为基材薄膜,准备由厚度4.5μm的透明的pet薄膜(商品名“lumirror”、东丽株式会社制造)和设置在该pet薄膜(基础薄膜)的第2面的黑色印刷层(着色层)形成的、总厚度约10μm的基材薄膜。上述黑色印刷层通过使用含有黑色着色剂的墨组合物,利用照相凹版印刷法进行印刷来形成。在上述基材薄膜的第1面(基础薄膜的第1面)和第2面(着色层的表面)分别粘贴形成在上述2张剥离衬垫上的粘合剂层,制得本例的粘合片(转印法)。上述剥离衬垫直接留在粘合剂层上,用于保护该粘合剂层的表面(粘接面)。<例2>本例中,作为基材薄膜,使用由厚度25μm的透明的pet薄膜(商品名“lumirror”、东丽株式会社制造)和设置在该pet薄膜的第2面的与例1同样的黑色印刷层(着色层)形成的、总厚度约30μm的基材薄膜。调节剥离薄膜上的粘合剂组合物a1的涂布量,使得干燥后的厚度为36μm。其他方面与例1的粘合片的制作同样进行,制得本例的粘合片。<例3>本例中,作为基材薄膜,使用由混炼有白色颜料的厚度38μm的pet薄膜(商品名“lumirror”、东丽株式会社制造)以及在该pet薄膜的第2面上以白色、银色和黑色的顺序设置的印刷层(着色层)形成的、总厚度约45μm的基材薄膜。调节剥离薄膜上的粘合剂组合物a1的涂布量,使得干燥后的厚度为30μm。将由该粘合剂组合物a1形成的粘合剂层仅粘贴在上述基材薄膜的第1面。其他方面与例1的粘合片的制作同样进行,制得本例的粘合片(单面粘合片)。<例4>在具备搅拌器、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回流冷凝器和滴液漏斗的反应容器中投入作为单体成分的ba95份和aa5份、以及作为聚合溶剂的甲苯150份,边通氮气边搅拌2小时。如此将聚合体系内的氧气去除后,加入作为聚合引发剂的0.2份的过氧化苯甲酰,在60℃下进行6小时溶液聚合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溶液。该丙烯酸类聚合物的mw为约60×104。在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中,相对于该溶液中含有的丙烯酸类聚合物100份,加入作为增粘树脂的萜烯酚树脂(商品名“yspolysters-145”、软化点约145℃、yasuharachemicalco.,ltd.制造)10份和萜烯酚树脂(商品名“tamanol803l”、软化点145~160℃、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30份、以及上述炭黑分散液(含有作为着色剂的炭黑2份。)、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商品名“coronatel”、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固体成分75%)2份和环氧类交联剂(商品名“tetrad-c”、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造)0.03份,搅拌混合制得粘合剂组合物a2。作为基材薄膜,使用混炼有黑色颜料的厚度75μm的pet薄膜(商品名“lumirror”、东丽株式会社制造)。调节剥离薄膜上的粘合剂组合物a2的涂布量,使得干燥后的厚度为38μm。其他方面与例1的粘合片的制作同样进行,制得本例的粘合片。<例5>除了不添加上述炭黑分散液以外,与粘合剂组合物a1的制备同样进行,制得不含着色剂的粘合剂组合物a0。作为基材薄膜,使用厚度12μm的透明的pet薄膜(商品名“lumirror”、东丽株式会社制造)。调节剥离薄膜上的粘合剂组合物a0的涂布量,使得干燥后的厚度为19μm。其他方面与例1的粘合片的制作同样进行,制得本例的粘合片。<例6>在具备搅拌器、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回流冷凝器、滴液漏斗的反应容器中投入作为单体成分的ba70份、2eha27份、aa3份和丙烯酸4-羟丁酯0.05份、以及作为聚合溶剂的甲苯135份,边通氮气边搅拌2小时。如此将聚合体系内的氧气去除后,加入作为聚合引发剂的aibn0.1份,在60℃下进行6小时溶液聚合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甲苯溶液。该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mw为约40×104。相对于上述甲苯溶液中含有的丙烯酸类聚合物100份,加入作为增粘树脂的松香类树脂a(聚合松香酯、商品名“penseld-125”、软化点120~130℃、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30份和异氰酸酯类交联剂(商品名“coronatel”、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固体成分75%)2份,制得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a3。作为基材薄膜,使用厚度25μm的透明的pet薄膜(商品名“lumirror”、东丽株式会社制造)。调节剥离薄膜上的粘合剂组合物a3的涂布量,使得干燥后的厚度为38μm。其他方面与例1的粘合片的制作同样进行,制得本例的粘合片。<例7>在例3中,代替粘合剂组合物a1使用粘合剂组合物a3。调节剥离薄膜上的粘合剂组合物a3的涂布量,使得干燥后的厚度为20μm。作为基材薄膜,使用由混炼有白色颜料的厚度13μm的pet薄膜(商品名“lumirror”、东丽株式会社制造)以及在该pet薄膜的第2面上以白色、银色和黑色的顺序设置的印刷层(着色层)形成的、总厚度约20μm的基材薄膜。其他方面与例3的粘合片的制作同样进行,制得本例的粘合片(单面粘合片)。<例8>本例中,作为基材薄膜,使用由厚度12μm的透明的pet薄膜(商品名“lumirror”、东丽株式会社制造)和设置在该pet薄膜的第2面的与例1同样的黑色印刷层(着色层)形成的、总厚度约17μm的基材薄膜。调节剥离薄膜上的粘合剂组合物a3的涂布量,使得干燥后的厚度为17μm。其他方面与例6同样进行,制得本例的粘合片。<例9>在例2中,代替粘合剂组合物a1使用粘合剂组合物a3。其他方面与例2同样进行,制得本例的粘合片。<例10>在与例7中使用的相同的基材薄膜的第1面和第2面粘贴由粘合剂组合物a3形成的厚度20μm的粘合剂层。其他方面与例6同样进行,制得本例的粘合片。[评价]针对各例的粘合片,测定或评价了粘合剂层的0.6mm透光率(%)、粘合片的垂直透光率(%)和耐冲击性。针对例3、7的粘合片,还测定了粘合片的第2面的反射率(%)。耐冲击性的评价针对例1、2、4~6和8~10的粘合片,如下进行。即,将各例的粘合片加工成外周为横40mm、纵60mm、宽度为1mm的框状。将覆盖该框状粘合片的一个粘合面的剥离衬垫剥离,通过使2kg的辊往返1次将露出的粘合面压接在横60mm、纵80mm、厚度1mm的不锈钢板(sus304ba板)。之后立即将覆盖另一个粘合面的剥离衬垫剥离,在露出的粘合面上放置横40mm、纵60mm、厚度2mm的亚克力树脂板,通过从该亚克力板侧施加50n的负荷10秒钟,进行压接。以将其在23℃、50%rh的环境下熟化了24小时所得的物质作为评价用样品。通过使上述评价用样品从1m的高度自由落下来对该样品施加冲击,目视确认粘合片与不锈钢板之间和粘合片与亚克力树脂板之间有无剥离。在未确认到剥离的情况下,使该样品再次从1m的高度自由落下,同样地确认有无剥离。将该落下试验重复至最大40次,记录直至发生剥离为止的次数。根据其结果,将在40次落下后也未确认到剥离的作为e(优异,excellent),将在31次~40次确认到剥离的作为g(良好,good),将在21次~30次确认到剥离的作为a(合格,acceptable),将在20次以下确认到剥离的作为p(差,poor)评价了耐冲击性。将所得结果与各例的粘合片的概略构成一并示于表1、2。[表1][表2]由表1、2所示的结果可知,具备比25μm厚的粘合剂层的例1、2、4的粘合片即使窄也均对落下冲击显示出良好的接合耐久性。此外可知,例1~4的粘合片的粘合剂层的0.6mm透光率均为5%以下(具体为小于0.1%),即使窄也显示出高的水平遮光性。与此相对,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5μm以下的例5、8、10的粘合片与例1、2、4的粘合片相比,存在耐冲击性差的倾向。此外确认到,由于构成例5~10的粘合片的粘合剂层的0.6mm透光率高,因此与例1~4的粘合片相比,水平遮光性均低,特别是粘合剂层的厚度超过25μm的例6、9缺乏水平遮光性。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它们仅仅是例示,不限定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记载的技术包括对以上例示的具体例进行的各种变形、变更。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